二年一次的市音乐教坛新秀比赛经过一轮又一轮紧张的比拼,终于在慈溪落下帷幕。参赛者在比赛中显现出了扎实过硬的基本功,获得了评委及听课者的一致好评,同时对参赛者本人来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是,这次比赛也让许多热情上进的年轻人有了别样的“收获”: 1、 要想获得好成绩,就得跟评委扯上关系。因为上课比赛最重要的不是该教师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更不是看学生的感受、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与收获,而是看这课的设计符合哪位评委的口味。教学能力再强也比不过关系网。如有一位老师获得了一等奖,但她的课据听课者一致反映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很槽糕”,她能获第一据悉她是某某教研员的媳妇。 2、 新课程教学感悟——音乐课与语文课没啥区别。新课程在宁波实施已有三、四个年头了,但是评委打分的规则依旧:高段的欣赏课依然如初中、高中的教学。如:上语文课般的分析挖掘是好课,而重在让学生用不同形式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都是差课;课堂上学生安静聆听教师的教导,对音乐的理解是在云里、雾里,这样的课评委打出的是高分,而另一种教学使学生在歌唱中、舞蹈中、竞争中亲自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居然得到的是低分。困惑:学生喜欢哪一种形式的课?我们的教学还要不要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新课程新理念只针对低段学生吗? 3、 这世道好黑暗!原来想着只要自己尽力,总会有回报。但事实上每一届的教坛新秀比赛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许多年轻人对这样的比赛望而生畏,对工作的热情、抱负一点一滴地下降。 唉,可悲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