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北京现代音乐节”于5月30日晚落幕,作为本届音乐节的特色之一,5月30日上午余秋雨夫妇的讲座吸引了很多听众到场,在马兰的黄梅调讲座之后,余秋雨开始了“对一种传统艺术的现代鸟瞰”的演讲。 文本陷阱:过分依赖“本子” 在“文本陷阱”中,余秋雨认为正是因为元杂剧的文学成就太高,反而使得后人特别是今人在创作中“老是以为搞不出来是因为本子不好,但是却没有人关注在戏剧特别是音乐戏剧中从来都是音乐第一,而话剧更是因为简单地把文学变成戏剧文本,但是他们缺少一个把所有人的夜生活都召集到一起的理由,人家凭什么去看你的戏?!”余秋雨列举长江南北历史上流传最广的傩戏《孟姜女哭长城》,以证明表演艺术应该与环境、生活为一个整体。 经典陷阱:过早脱离“土地” 余秋雨最刺激的话题是“经典陷阱”,他认为艺术原本源自民间大众,但在晚清被千方百计地打造成经典,而这些经典已经与百姓生活无关,他认为这是“脱离土地的艺术被无限抬高”,并且引用鲁迅的话“把艺术从民间拿来放在玻璃罩里面欣赏,看着他死掉。”“为什么大家都在供养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余秋雨认为今天的“精品工程”就是掉入了“经典陷阱”,“老百姓真的那么幼稚,你说是经典就会去看吗?!” 余秋雨还认为艺术创作应该关注人类话题、应该具有仪式的形态以及游戏的意识,而今天中国的民众太缺少仪式感了。他觉得央视的青歌赛实质上就是一种仪式,“在一个晚上亿万中国人在同时翻着字典,重温着李白的诗句,这难道还不是一种仪式吗?!” 来源:《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