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学会用不同音质和唱法来阐述对歌曲的理解 教学准备:磁带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复习七子之歌:稍慢、庄重 2、 地方: 澳门 香港 台湾 代表歌曲:《七子之歌》 《东方之珠》 《鼓浪屿之波》 回归日期:1999.12.20 1997.07.01 ? 回归前所属:葡萄牙 英国 中华 管理性质: 殖民地 殖民地 中华同胞 3、 讨论三地现状:香港、澳门50年制度不变,经济稳步增长 台湾要求独立,何去何从,大陆的态度以及国际对此的关注 4、 总结:台湾是我们不可分割的炎黄血脉,同是华夏子孙,我们只有一个祖国母亲,快回来吧,台湾! 二、 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 1、 教师深沉地演唱:能从歌中听到些什么? 2、 教师轻快地演唱:又听到了什么? 3、 教师用其他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处理演唱:为什么同一首歌有这么多的内涵? 4、 录音跟唱,伴奏演唱 5、 请同学自行选择不同的年龄类型演唱,并说出为什么要这么唱,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A、老年:回忆,希望叶落归根,盼望团圆 B、中年:渴望,期盼 C、青年: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D、幼年:天真,想见识两岸的风情 同学评价唱法的选择,感情的流露,讨论这首歌最恰当的表现方式和演唱方法。 总结: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选择不同的唱法,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改变速度、力度、音域、情绪等等)来阐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会使你的歌声更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同样,对一首歌曲的理解除旋律的听觉外,还要去理解歌词的内容,这样对处理歌曲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 结束 选择一种唱法,齐唱《鼓浪屿之波》。 最后请大家用心地唱好每首歌,唱出自己的情感来:用心就能唱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