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钢,一个享誉法国,欧洲,乃至全世界音乐界的中国作曲家。您能听到这个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为您沉静的讲述人生与音乐,孤独与激情。 看不见的声音 其实,《看不见的声音》是一首6个人声和交响乐团的作品,但6位演唱者并不像通常的形式站在乐队前面,而是分散在乐队中,与木管和铜管声部在一起 。他们的声音有时被当做管乐器来利用,有时与铜管和木管混合在一起以造就一种新的混合音色。这是“看不见的声音”的第一个含义。第二个含义是心理的: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看不见的声音”,这些“看不见的声音”将伴随每个人走过生命的整个历程。这第二个含义上的看不见的声音,陈其钢在这里回顾了他对父辈的怀念,记忆中的声音。他说,声音如同一种气味,当我们闻到他们的时候,或者我们听到他们的时候,他可以有一种神气的作用,而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没有这种作用。他一下可以把你带回去,带到过去,带到一个特定的生活场景,使你突然一下变小了,又拉着父亲母亲的手,变成两三岁,三四岁。然后突然一下又背起了书包去上学,那个感觉。 从陈牛牛到陈其钢 陈其钢原来叫陈牛牛,然后上中学的时候自己把名字改掉了,他跟父母说,我不愿意再叫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太难听了。陈其钢说,这个牛牛本身给了他一个性格,这个性格是没法替代的,每个人的名字对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影响。他的父母很民主,说你要改就改吧。那时候12岁的陈其钢还没有那样的文化水平,他的父母就在字典上找了很多很多字,写在黑板上,最后就选了其钢,然后就这么定下来了。 从白丁到77级神话 进附中的时候,陈其钢什么乐器都不会,幸运的是那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招收管乐白丁,他选择了单簧管,从此开始了他音乐的生涯。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因此也被称为永远的二年级。原本优越的家庭突然变得被人瞧不起,艰苦的生活开始了,同时也正因为这种艰苦,使陈其钢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家庭分散了,父亲到了丹江湖北农场,母亲去了天津地区,姐姐在渤海天津这一带,而他自己被分在了保定地区。经历了那艰苦的岁月,陈其钢磨练自己的心志,成为文革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并保持了五年的全优生,全部功课都是很好的成绩。 再次挥写神话——被作曲大师梅西安破例收为关门弟子 谈到这里时,陈其钢说,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法国,生活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生活内涵发生了很多变化。原来的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时候,写作是写作业,从那以后就不一样了,因为有一个新的导师,这个导师的观念不同,他是首先从鼓励你做人开始的。就是做自己,做自己的观念在国内没有,在那个地方是头一次碰到的,很不习惯,大家都不会做自己,中国的同学都不会做自己,都要做他人。我们从民族文化来说,我们要学习他人,从做人来讲,我们要学习雷锋比如说,不管学习谁,反正学习他人,学习老师,学习大师,学习三好生等等等等。这个对陈其钢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梅西安启发了他。 做自己 最后,陈其钢谈到了做自己,实际上是个很难的事情,而陈其钢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做了,然后,他成功了。这以后,他创作了《逝去的时光》、《大红灯笼高高挂》(大型芭蕾舞剧)、《蝶恋花》等等具有很大国际影响力的一系列作品。正像梅西安对他的得意门生陈其钢评价的那样:“异常的聪明和极好的内心听觉使他很快领会了欧洲音乐和那些被称为‘先锋派’的音乐。我认真地读过他所有的作品,可以说,这些作品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创造和极高的才能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欧洲音乐构思的完美融合,自85年以来他所写的所有作品,无论在其构思,诗意和乐器法等方面都非常出色。陈其钢获得极大的成功,因为他是当之无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