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消息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如果把《春晓》、《咏鹅》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诗词配上吉他、打击乐等流行曲调,将会制造怎样的新奇效果?昨日,北京市东城中小学试点推行了这类“新学堂歌曲”。北京市教委体美处负责人表示,明年初,20首新版古诗词歌曲将向全北京市中小学生推广。
新古诗歌曲作者是谷建芬
昨日在北京二中,“新学堂歌曲”作曲者、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谷建芬为现场200多位音乐老师讲解了歌曲的创作过程。谷建芬表示,已经创作完成的20首古诗词歌曲,并不局限于孩子的内心世界,像《赋得古原草送别》就带着离别的忧伤。“如果孩子们能够全面地吸收古诗词的营养,对他们的成长会更有好处。”
北京二中的一位音乐老师告诉记者,这些新古诗歌曲旋律很动听。
中小学生最喜欢流行歌曲
在北京市不少中小学校,很容易便能听到孩子们随口吟唱的《老鼠爱大米》、《双节棍》等流行歌曲。
“如今孩子确实没有好歌可唱。”谷建芬感叹到,像《春天在哪里》等经典少儿歌曲所反映的情结难免与时代“脱节”。在这次创作古诗词歌曲中,她特意在《游子吟》等曲调中加入了吉他等流行的元素,试图在旋律方面打动孩子的心。
新古诗歌曲明年全市推广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古诗词歌曲的推广今年会首先在东城和平谷区试点。现在正在申请把部分优秀作品纳入小学音乐教材,推广将包括采用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教授,同时为学生配发CD等形式。明年初,全北京市中小学校以及幼儿园将推广“新学堂歌曲”。
部分小学音乐老师认为,虽然这20首歌曲旋律动听,但向学生推广仍旧有一些难度。目前小学一般一周仅一节音乐课,加上大纲要求教授的内容,让孩子真正理解并且爱上这些歌曲,光靠灌输的方法推广比较困难。(罗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