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当代艺术进上海

1
回复
62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3 0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江26件艺术作品为高科技园区量身定做,70%将永久保留

隋建国的“艺术摆渡车”车站(上图)以红色雕塑为标志;刘珩的作品“红线”(下图),把活羊放在集装箱中放养,刻意打乱建筑的空间关系。

    艺术家杨振中设计的有声垃圾桶平时都在打着呼噜“睡觉”;梁美萍把电脑键盘上的“Delete”键放大,让它矗立在荒地中……经过半年的设计、施工,26位艺术家的作品于12月10日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落成。

    26件作品直接针对环境创作

    这26件作品都是艺术家们根据自己在张江实地考察和调研的结果为张江量身创作。

    艺术家汪建伟注意到,白领们的生活似乎缺乏想象和色彩,于是他第一次把自己导演的多媒体剧场《链接》放到公共空间里,让身穿西装的演员们在一个办公楼内放松身体、跳起芭蕾和现代舞。他认为这不同于将室内作品搬到公共空间,而是与所处的空间发生了关系。

    “张江计划”的发起者、建筑师周伟表示,按照计划,这些作品的70%将被永久地保留在张江高科技开发区。他们策划的初衷,是希望用艺术作品来刺激大家对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空间有新的认识。

    高科技和当代艺术的对话

    张江是国内各类产业园区的一个样本,在几年内就由一个小小的村镇发展成微软、联想等企业集中的高科技阵地。

   但是,当代的文化官员和周伟一样注意到这里生活的单调和文化氛围的不足,“张江高科技企业很多,但下班以后就黑了,是个没有生活的地方。”“现场张江”项目策划小组从今年4月起就展开了一系列研究行动,按照周伟的说法,从“城市规划”、“城市传播学”以及“视觉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张江的历史、文化脉络及其独特的地缘地理的情况做了充分的调研,然后提出各自的创作计划。担任总策展人的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强调,“当代艺术对现实生活非常敏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当下性”,而这次和高科技园区的公共生活结合起来,对艺术家也是一个新尝试。

   参与性的项目受欢迎

    少数观众可以参与的项目更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建筑师刘家琨设计了带有企业LOGO的凳子供市民休闲使用,艺术家隋建国把一辆汽车改造成“张江艺术摆渡公交车”,主要供外来游客来了解整个园区使用。

    不过艺术家们的想法是否有现实性以及施工质量常常引发担忧,比如杨守廉的“向日葵拼图”是用50片方形彩喷钢板搭建而成的一个大型户外拼图装置,钢板全部闭合时是一个完整的图案,人们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随意转动钢板,使其翻开或者关闭。

    但是有些零件并不灵敏,有观众戏言下雨的时候在这里肯定无法避雨。

 
[上传时间:2006-12-12 10:30:45]
[信息来源:新京报 2006-12-12]
[信息作者:特派记者 周文翰]
 
发表于 2006-12-28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件雕塑有创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