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和活动过程 [教学内容]: 聆听《海娃的歌》 拓展:聆听《小螺号》、《大海啊故乡》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内容和情绪;运用综合手段表现歌曲。 [教学构想]: 根据歌曲的题材、风格特点,同时考虑到歌曲本身短小。因此,我在准备课时侧重于从乐曲的风格特点入手,让学生从聆听中感受歌曲情绪为主,以“大海”为主线选择了两首与《海娃的歌》风格相近和不同的歌曲共同来欣赏。同时,在听赏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设计了演唱、律动、打击乐器伴奏、表演、旋律线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以亲切的语言将学生带入音乐课上来。 二、听辨导入: 方法:教师播放一段有海浪声、海鸥鸣叫的音响,让学生听辨并展开联想 1、你听到了什么? 2、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伴着层层的海浪,阵阵的海风,耳边又响起了螺号声…… 3、播放《小螺号》MTV (1)初听歌曲《小螺号》,感受歌曲情绪; (2)复听歌曲,请学生边听边拍手,听辨歌曲是几拍子的,自编动作做一做。 (3)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很熟悉,再次播放歌曲和老师一起唱一唱,学生演唱一句,教师唱一句。 【思路:这节课的主题是海,孩子们都喜欢到大海边去玩耍、捡贝壳,因此我以《小螺号》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作为引子,既起到调动学生情绪的作用,又为帮助孩子们理解赶海以及下面的歌曲欣赏做好了铺垫。】 师:同学们,你们从小就生活在海边,喜欢大海吗?那你们一定都知道大海有潮涨潮落。涨潮的时候海水漫过礁石,沙滩变小了;到了退潮时,金色的沙滩露出来,踩上去软软的,很舒服。退潮时,沙滩上都有什么?在退潮时,你会在海边做些什么?(让学生明白“赶海”的意思) 师:刚才那好听的螺号声,吸引了远处的一个来赶海的孩子,看,他向我们跑过来了 三、聆听歌曲《海娃的歌》 1、初听歌曲,请学生说说从画面当中都看到了什么? 2、再次听歌曲,请学生说说从海娃的歌声当中能感受到什么? 3、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听听歌曲是几拍子的?拍拍手、拍拍腿,或用自己的动作表示出来。 4、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 方式: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拿打击乐器,另一组学生拍手。在教师的指挥下听歌曲进行伴奏。 5、根据歌曲的内容,请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海浪 方式:a 学生拉手成排,用交错蹲起的方法表现海浪 b 学生排成两排,用前后进退的方法表现海浪拍打岸边 注意: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试一试 6、表现歌曲:歌曲前半部分让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到了“哎嗨”处,用动作表现海浪。 7、选择适合歌曲的旋律线条,说说为什么。 。。。。。 。。。。。 【思路:欣赏音乐的过程我认为应该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因此在这里除了为学生播放歌曲生动的MTV之外,我采用了律动、打击乐伴奏、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进行,使得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之中,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所表达的情感。】 8、师:从刚才同学们听歌曲的表情中老师看得出你们对大海都有很深的感情,老师课前让大家找一找自己与大海的照片,讲一讲自己和大海的故事,你们准备了吗? 9、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的照片,并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和大海的故事。 【思路: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描述自己与大海的故事,抒发自己对大海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通过这个活动还可以拉近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在无拘无束的宽松环境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听《大海啊故乡》 1、师:有谁知道还有哪些描写大海的歌曲吗? 2、欣赏《大海啊故乡》,学生可以随音乐一起演唱,体会歌曲的情感。 3、请学生将这首歌曲与前面的两首作对比,从歌曲的情绪上进行比较,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小结:今天的课上我们听了三首描绘、表现大海的歌曲,同样的主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会,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收集以“大海”为主题的歌曲或音乐,我们一起来欣赏。 8、备课及课后的反思,学生、听课教师的课后反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