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欣赏《马刀舞》感受手风琴丰满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和乐曲所表现的粗犷豪放的激情。(接受) 二、 通过欣赏合唱《美丽的村庄》感受意大利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以及合唱曲和谐统一的和声效果。(体验) 三、 指导学生用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和自豪的情绪学唱《剪羊毛》,结合综合训练,使学生能正确掌握附点音符的唱法。(掌握、学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欣赏《马刀舞》感受手风琴丰满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以及乐曲所表现的粗犷豪放的激情。 二、 能够听记4小节的简易旋律。 教学重、难点: 一、 重点:感受手风琴的音色以及音乐的表现力。 二、 难点:听记。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师:1 2 3 4 ∣5 - ‖ 生:ⅰ 5.┃ⅰ 5.┃54 32┃1 -‖ 二、 听记 三、 复听键盘乐器----手风琴 四、 介绍《马刀舞》 1、 简介作品:是原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于1942年创作的。是芭蕾舞剧《加亚涅》中的一段舞曲。作者采用亚美尼亚民间音调写成,曲调热情奔放,节奏粗犷强烈,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时代气息。全曲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2、 初听感受乐曲的情绪 3、 复听感受亚美尼亚民间音调的风格,以及速度的快,不协和的和声,以及尖锐的小二度音程而产生的奔放、粗犷的情绪. 五、 小结 1、 总结欣赏的内容 2、 预习想想练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跟唱《美丽的村庄》。 2、能够根据《美丽的村庄》的旋律结合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来编创歌词并能把自己的创作与同学分享。(从环境方面写歌词)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编创歌词 教学用具: 钢琴、投影机 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利用比较法、引导法提高学生主动探索、互助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展示美丽风景图片 2、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风光,置身于美景之中,同学们想不想高歌一曲?(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赞美美丽风光的意大利歌曲《美丽的村庄》。 二、新课教学 1、简介歌曲:这是一首优秀的意大利民歌,全歌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曲调活泼,描绘了村庄周围的景色,表达了孩子们而家乡无比热爱之情。第二段旋律优美抒情,表达了意大利人民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2、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 3、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声跟琴学唱歌曲曲谱 4、学生自己学唱歌词,自己体会并对歌曲作艺术处理 5、学生自唱。展示自学成果 三、课堂活动 1、刚才我们学会了赞颂意大利乡村的歌曲。其实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也是非常美丽而有特色的。下面我们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以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温州,按照美丽村庄的歌词的格式写成歌词,用我们刚才学唱的旋律唱出来。 2、学生分组讨论,编创歌词。 3、小组或者个人展示创遍成果 4、师生点评 四、课堂延伸 1、小结:同学们,从我们刚才的创作及表演活动中。老师感觉到了同学们对美丽家乡的热爱与赞美。比如有的同学写到了……接下来同学们再欣赏两个画面(播放图片,一幅为被污染的河水,一幅为旅游胜地地上随处可见的垃圾袋、随纸)大家看了这两个画面还能写出那么好的美景吗? 可见人类不好的行为导致了环境的被破坏,甚至由于环境的被破坏威胁自身的生存,美好的环境是需要每个人去维护、去爱护的,希望我们美每位同学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掉不良习惯,爱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2、布置作业 :课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达本课节的收获和感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技能目标: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在较高音区歌唱。 知识目标:通过节奏排列的练习,培养学生进行节奏创作的兴趣和初步的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区别节奏和的不同感觉。 2、初步唱会歌曲《剪羊毛》的第一段。 教学难点 : 1、歌曲中节奏的演唱。 2、节奏自由组合的练习。 3、1——1八度的教唱。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节奏型练习: 1、导入 A、同学们,这是什么?(……)(剪刀) B、小常识介绍:哦,这是一把漂亮的剪刀,想知道世界上第一把剪刀是哪个国家的人们发明的吗?(……)老师告诉你,是埃及人发明创造了剪刀。 2、念念、拍拍 A、你能念剪刀这个词儿吗? B、(点击出示) 你能按这些节奏念念剪刀和小剪刀这些词儿吗?谁来念? C、比较和 (点击) 这里相同节奏重复出现,先听老师念一念,这两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第一组比较平淡,第二组活泼、跳跃)一起来念 3、剪纸游戏 (1)导入 :同学们真聪明,很会就学会了这些节奏,老师还想考考你,剪刀有哪些用途呢?(剪手指甲、剪纸、剪羊毛(埃及人发明创造第一把剪刀就是用来剪羊毛的)等等) (2)剪纸游戏 A、游戏前引入:剪刀可以用来剪纸,你会吗?在音乐声中,我们要来做剪纸游戏,让小朋友积极动脑,剪出不同的节奏,不同的图形,音乐停,剪刀停,红、黄、蓝、绿四个小队比一比,看哪个队的小朋友剪的节奏最动听。剪的时候,小朋友要注意安全,小剪刀开始动起来……(放音乐) B、学生汇报:你剪了什么图形,用什么节奏剪的!(抽2——3个小朋友) C、教师总结:小朋友咔嚓咔嚓剪的非常不错,节奏很动听。很多小朋友都剪出了这些节奏!(点击出示) D、把这些节奏自由组合,我们可以……我们可以……剪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谁来剪…… 三、节奏组合练习 1、导入 :老师也把这些节奏重新排列,你看,(点击出示)有红、黄、蓝、绿四条节奏组合,每个队能按这个节奏念念自己队的词吗? 2、点击出示,自由练习,教师深入小队进行辅导 3、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四条节奏都有那些共同的特点?(结尾处都有一个四分休止符,反复出现的节奏) 4、逐条练习 5、齐练 四、学唱歌曲《剪羊毛》 1、 导入 :小剪刀真的很神奇,它不仅可以剪羊毛,而且它还会唱歌呢? 2、(点击出示旋律)你听?(放前半首歌曲的伴奏音乐。 3、跟着音乐学学小剪刀唱歌,小朋友轻轻地用LA来哼唱。(2——3遍) 4、导入:小剪刀发出的声音真动听,小剪刀要发挥大作用了,我们要去遥远的澳大利亚大草原剪羊毛。(点击课件)你看,大草原美吗?老师真想高歌一曲,能给我这个机会吗? A、教师范唱 B、你想学吗?你最想学哪句?你认为哪句最难唱? C、逐句练唱 D、齐唱 1、导入:现在小朋友知道了吧,澳大利亚是盛产羊毛的国家,你瞧,这里羊儿成群,羊儿身上的毛多长呀,你想动手来剪羊毛吗? A、谁来?(请一个小朋友点击鼠标)哦,原来羊儿身上披着一条长长的旋律 B、第二只羊身上的毛让老师来剪吧(教师点击)这条旋律老师先来唱一唱 C、第三只羊身上的毛让我们一起来剪吧,小朋友拿起剪刀准备开始……谁能哼唱这条旋律。 D、谁还想上来剪羊毛? 1、揭题《剪羊毛》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唱的这首歌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出示画面,你学会了吗? 2、齐唱歌曲《剪羊毛》 3、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剪羊毛》:你知道澳大利亚人民剪羊毛时地心情吗?(高兴、喜悦)怀这这种心情来唱一唱! 4、表演唱:用小剪刀按地节奏为歌曲伴奏 五、课后小节:小朋友,通过学唱歌曲《剪羊毛》,我们知道了澳大利亚是一个热爱劳动地国家,他们劳动时那种喜悦地心情真值得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学习!! 第三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领略苗岭的山寨山明水秀,春意盎然的绚丽美景,感受苗族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愉快劳动的情景。(体验) 二、 简析乐曲的曲式结构,感受节奏和速度的对比对乐曲的表现所起的作用。(了解) 三、 认识西洋拉弦乐器,知道这些乐器的演奏姿势。(掌握) 四、 怀着喜悦而自豪的心情演唱歌曲《门前有条小溪流》,合唱部分要求声音和谐统一。(体验、初步学会) 教学内容: 一、欣赏《苗岭的早晨》 二、西洋拉弦乐器介绍 三、学唱《门前有条小溪流》 四、唱唱 五、 想想练练 教学重、难点: 一、 重点:感受节奏和速度的对比对乐曲的表现所起的作用 二、 难点:训练合唱部分的和谐统一。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 认识西洋拉弦乐器,知道演奏姿势 二、 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领略苗岭山寨山明水秀、春意盎然的绚丽美景,感受苗族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愉快劳动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感受节奏和速度的对比对乐曲的表现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 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 是啊,(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三、西洋拉弦乐器介绍 小提琴: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性能灵活,色彩富有变化。有着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它可演奏缓慢、宽广、抒情的旋律,也可演奏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17世纪意大利有个叫盖斯巴•达•沙格的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直到现在意大利制琴业仍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有女高音之称) 中提琴:和小提琴形状相似,但稍大些,音乐较低。音色比较柔和、浑厚。(有女低音之称) 大提琴:形状也和小提琴相似,琴身比小提琴长一倍。演奏方法与小提琴不一样,它是被夹在两腿之间,琴身下端支在地上来演奏。音色浑厚,富有人声美,是管弦乐队中重要的低音乐器。可独奏也可伴奏。(有男高音之称) 低音提琴:构造与大提琴相似,但体积更大,音域更低,音色深沉,雄浑。(有男低音之称) 四、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 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很美……鸟叫……仿佛来到……)鼓励多种见解。是啊,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感觉到什么了吗?(音拖的长……很优美抒情……)(节奏自由、宽松)。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 教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出乐器小提琴,进行简单介绍。 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 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 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声音尖高……)。 8.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示)。那么之前我们听的《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的音乐和刚刚听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类似吗?(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乐曲。 9.多媒体播放: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五、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 1.听赏第二乐章。 你感觉第二乐章音乐和第一乐章音乐有什么不同吗?(节奏快、欢快、热闹)是啊,第二乐章的音乐甚至使我们有点想动起来的感觉。 2.你想跳一跳苗族舞吗? (1)多媒体图文介绍芦笙、木鼓、板凳等舞蹈。 (2)再次欣赏第二乐章,看老师表演的苗族舞:示范苗族舞的扭跨、踢腿、跳跃。 (3) 教学生表演苗族舞的几个动作并加入“拍一拍”。 (4)跳一跳。 在第二乐章的伴奏下,师生同舞,也可拍手表示感受。 五、听全曲 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苗族,领略了苗族的风光,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说说你的收获。 六、小结 课件出示“笛子”:同学们听过笛子演奏的《苗岭的早晨》吗? 请欣赏:苗族舞蹈《苗岭的早晨》它的伴奏音乐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倾听和观赏哟!(学生听赏)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