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 [求助]柳琴教学视频

11
回复
385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1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上有没有柳琴教学的视频呢???需要初级入门的。谢谢啦!
 
发表于 2009-11-21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上有没有柳琴教学的视频呢???需要初级入门的。谢谢啦!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1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柳琴的教学视频没遇见,发个演奏视频。

 
发表于 2009-11-21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柳琴的教学视频没遇见,发个演奏视频。

 
发表于 2009-11-21 2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56.com/w38/album-aid-5866729.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21 21:11:58编辑过]
 
发表于 2009-11-21 2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56.com/w38/album-aid-5866729.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21 21:11:58编辑过]
 
发表于 2009-11-21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认 识 柳 琴

苏春敏编撰

柳琴的基本结构

  柳琴;样式小巧、音色明亮、音域宽广,最初的时候,因为它是用柳树下端的朝阳木制成,形状象柳叶,所以人们就叫它"柳琴"或"柳叶琴";又因为它的性能和演奏方法与月琴相似,所以人们也叫它"柳月琴",还有人称它为"土琵琶"、"金刚腿".
  柳琴是由琴头、琴轴、面板、音窗、山口、琴品、琴码、微调、琴托等部分构成。柳琴的定弦一般是采用固定音高的定弦法;一弦,也叫子弦,定音是小字二组的d;二弦,也叫中弦,定音是小字一组的g;三弦,也叫里弦,定音是小字一组的d;四弦,也叫缠弦.定音是小字组的g.

柳琴的演奏姿势

  演奏柳琴时,首先要求演奏者要挺胸端坐,右腿放在左腿上,将琴斜置在胸前,不要驼背,持琴时,两肩要持平,不能出现一个肩膀低、一个肩膀高的姿势。
  按弦时,左手大拇指要按在琴背部稍靠外一点的地方,不要放在琴背部中间或靠内的部位,左臂、左手腕要呈自然放松状态,不要有意将手腕突出出来按弦,也不要将上臂有意抬高。左手其它四指呈环行、自然弯曲,分别按于琴弦上面,在虎口处形成一个空心,不要将虎口处堵死。按弦时要用指尖,每个手指的第一关节要呈弓型状态,千万不要将手指塌进去按弦。这样会使手指僵硬并影响手指的灵活性。按弦的位置在每个品位的下端,不要偏上。
  右手要持琴拨弹奏,琴拨一般要用尼龙片、赛璐珞片、塑料片或牛角等材料制成三角形,现在市场上卖的吉他弹片,如果厚度适中也可代用。在这些拨片中,使用起来比较理想的应该是尼龙拨片,它的特点是比较耐磨、音色好听。演奏时要把拨片的2/3夹于拇指和食指第一关节中间,手掌放松,大指要呈自然的拱状型,千万不要将大指塌陷进去,如果塌陷进去,将会使这根筋导致手腕处于僵持状态。长期下去,手腕很容易患腱鞘炎
  弹奏时,右臂要保持良好的放松状态,小臂不要有意抬高。手腕要以腕关节为轴心,然后用露出的1/3拨片来弹挑琴弦。触弦点要在琴码上方2-3厘米的地方弹奏。

柳琴的历史和现状

  柳琴的历史比较简单,关于它的形成和历史沿革,在史籍资料上几乎没有记载,只是在山东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大约在二百年前,山东临沂一带,有一对穷兄弟,名字叫武大团、武二团,他们经常在徐州一带讨饭谋生,一天,兄弟俩饥寒交加、夜宿城外破庙中,想起讨饭时所受的侮辱与苦楚,兄弟俩不禁相对泪下,痛哭起来,忽然他们抬起头来,正好看到威风凛凛的四大金刚的塑像,其中的一个金刚正用手指弹着琵琶,兄弟俩顿时灵机一动,商量到:我们不妨也来做一个琵琶,唱着讨饭,不比挨户乞讨要好的多吗?于是,兄弟俩就地取材,用柳木仿照金刚手中的琵琶做了一个土琵琶,从此以后,兄弟俩就怀抱土琵琶,弹唱着家乡凄凉的小调,继续着他们的乞讨生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演唱形式竟然在民间流传起来,并逐步发展成为富有特色的"柳琴戏"。特别是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区,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后来,武大团和武二团兄弟俩,还被柳琴戏的艺人们尊称为祖师爷。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挥柳琴的性能,徐州乐器厂的技术人员和柳琴演奏的专家们,作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开始对柳琴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他们对这种只有两根弦、七个品位、一个半八度的音域、音色粗糙、表现力差的民间柳琴进行了改造;在保留原来的风貌、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一种四弦、二十四品、音域达到近四个八度、音色优美动听、表现力极为丰富的一种新型的柳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乐器改革家和演奏家王惠然先生对柳琴演奏的规范化、柳琴学习的系统化和柳琴曲目的创作等方面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对柳琴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填补了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弹拨乐器中多年来缺少高音乐器的空白。 柳琴在中国真正登上音乐舞台,实际上只有40多年的历史,但它发展之快是令人欣喜的.由于柳琴的音响效果独特,所以在乐队中经常演奏高音区的主旋律和一些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同时它与西洋乐队合作时,也别有一番情调.现在,柳琴不但在国内,而且在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地也非常流行.在中国民族乐器的百花园中,这朵娇媚的小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目和喜爱。

柳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柳琴右手的演奏技法"弹弦和挑弦":

  弹弦就是用琴拨向下弹奏琴弦,演奏时,要将手腕右侧搭在微条上,使手腕略成弧形,靠腕力向下甩动。弹弦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松弛性的弹弦;另一种是富有弹性的、力点式的弹弦,无论是那一种都要靠腕力进行调控。
  挑弦就是用琴拨向上弹奏琴弦,演奏时,同样要将手腕右侧搭在微条上,使手腕略成弧形,靠腕力向上甩动。挑弦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松弛性的挑弦,另一种是富有弹性的、力点式的挑弦。无论是那一种也同样也要靠腕力进行调控。
  弹弦、挑弦要经常合在一起使用,练习时,要从慢动作开始,寻找一种反复摇扇子的感觉。弹弦、挑弦是柳琴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初学者必须扎扎实实进行练习,最终使弹挑的力度达到均匀。

柳琴右手的演奏技法"短轮和长轮":

  短轮就是快速的弹弦、挑弦,一般是把3至4个弹弦、挑弦的手法连接在一起进行,短轮主要是靠手腕摆动起来的惯性进行的。所以要轮的快、轮的均匀,还要轮的短促、具有颗粒性。
  长轮也是快速的弹弦、挑弦,但是时值比较长,往往是把多个弹弦、挑弦的手法连接在一起进行的。长轮也是靠手腕摆动起来的惯性进行的。要轮的快、轮的均匀,还要有线条的感觉。给人一种舒心的美感。
  短轮、长轮是柳琴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两者要经常结合在一起交替使用,所以初学者必须由慢到快、下工夫才能练好。

柳琴右手的演奏技法"扫弦、拂弦、扫轮":

  扫弦就是用拨子向外急速的一起弹奏四根弦、同得一声.扫弦时,大小臂都要放松,手弯的力度要用在触弦的一瞬间,千万不能用手臂的力量往下压,要完全利用手腕的腕力进行。
  拂弦就是用拨子向上急速的一起拂奏四根弦,同得一声.拂弦时,大小臂也要放松,要完全利用手腕的腕力进行。
  扫轮就是在扫弦后紧接着的一个长轮或短轮,这两个动作要一次性完成,千万不可先扫再轮,有人往往演奏扫轮很不顺利,一扫下去就轮不起来,经常卡住,这主要原因是由于右手腕没有放松所造成的,所以在扫轮时,手臂,手腕及小臂,大臂都要放松,才能演奏好扫轮。
  扫弦,拂弦和扫轮也常常合在一起交替使用,就和弹弦,挑弦一样,只是右手腕的活动幅度比弹弦,挑弦要大.扫弦拂弦时还要注意:力量的重心要放在主音上,力求主音清楚。

柳琴左手的演奏技法"滑弦":

  滑弦也叫沥音:它是用左手指压依着琴弦向高音或着向低音方向滑动,在滑弦的过程中,手指始终保持一定的力度,中途不能松懈或虚离琴弦.常用的滑弦有三种:第一种叫上滑弦:就是从低音滑向高音。第二种叫下滑弦:就是从高音滑向低音。第三种叫复滑弦:就是先上后下或先下后上的连续滑弦。滑弦这种技法经常用在地方特色较强的乐曲中,一般由演奏者根据音乐风格的需要来具体处理。

柳琴左手的演奏技法"吟弦":

  吟弦就是左手指按弦后,继续快速的向左右推拉琴弦,使音高产生明显波动的效果。吟弦的方法主要是用手指的力量,幅度要保持均匀,速度不要忽快忽慢.

柳琴左手的演奏技法"打弦":

  打弦就是借助实音的余音波来进行的,一个手指按实音,紧挨着它的另一个手指象小小的鼓捶一样敲击琴弦而发声,右手只拨实音。打弦时,手指适当抬高,指关节的活动也要稍大一些,要用指尖击弦,要快而有力,整个动作要富有弹性,打出的音要清晰。运用打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和实音在音色上形成对比。

柳琴左手的演奏技法"推拉弦":

  推拉弦,就是左手按弦时,把琴弦向里推进或向外拉出,使本位音升高,然后再把它放回到原位音高上,使他产生和滑音相似的效果,常用的推拉弦有两种,第一种叫慢推拉弦,慢推拉的动作,启动时要适当晚一些,不能操之过急,拉弦的指力还不能放松;第二种叫快推拉弦,快推拉的动作要干脆有力,不能忧郁,使音很快地上滑。推拉技巧的运用一般要根据乐曲的风格特点和韵味来决定使用。

柳琴左手的演奏技法"带弦":

  带弦,就是用左手指向外拨弦发出声音,在音色上它比弹弦要柔和.常用的带弦有三种,第一种就是用左手指向外拨空弦音;第二种是用左手的一个手指按弦弹出音后,由下一个手指尖拨弦而发出同一个声音,使前后音色形成对比;第三种是左手同时按住两个音,右手弹出较高的音后,该指随即向外拨弦,带出一个较低的音来。

柳琴左手的演奏技法"泛音":

  泛音就是用左手指虚按琴弦,当手指一接触琴弦的表皮就迅速离弦,右手同时弹弦而发声,这种泛音一般在每根弦的第七品,十二品,十九品,二十四品等上面都可奏出。弹奏泛音的时候,声音要透明,清亮,要避免哑音或空弦音。

 
发表于 2009-11-21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认 识 柳 琴

苏春敏编撰

柳琴的基本结构

  柳琴;样式小巧、音色明亮、音域宽广,最初的时候,因为它是用柳树下端的朝阳木制成,形状象柳叶,所以人们就叫它"柳琴"或"柳叶琴";又因为它的性能和演奏方法与月琴相似,所以人们也叫它"柳月琴",还有人称它为"土琵琶"、"金刚腿".
  柳琴是由琴头、琴轴、面板、音窗、山口、琴品、琴码、微调、琴托等部分构成。柳琴的定弦一般是采用固定音高的定弦法;一弦,也叫子弦,定音是小字二组的d;二弦,也叫中弦,定音是小字一组的g;三弦,也叫里弦,定音是小字一组的d;四弦,也叫缠弦.定音是小字组的g.

柳琴的演奏姿势

  演奏柳琴时,首先要求演奏者要挺胸端坐,右腿放在左腿上,将琴斜置在胸前,不要驼背,持琴时,两肩要持平,不能出现一个肩膀低、一个肩膀高的姿势。
  按弦时,左手大拇指要按在琴背部稍靠外一点的地方,不要放在琴背部中间或靠内的部位,左臂、左手腕要呈自然放松状态,不要有意将手腕突出出来按弦,也不要将上臂有意抬高。左手其它四指呈环行、自然弯曲,分别按于琴弦上面,在虎口处形成一个空心,不要将虎口处堵死。按弦时要用指尖,每个手指的第一关节要呈弓型状态,千万不要将手指塌进去按弦。这样会使手指僵硬并影响手指的灵活性。按弦的位置在每个品位的下端,不要偏上。
  右手要持琴拨弹奏,琴拨一般要用尼龙片、赛璐珞片、塑料片或牛角等材料制成三角形,现在市场上卖的吉他弹片,如果厚度适中也可代用。在这些拨片中,使用起来比较理想的应该是尼龙拨片,它的特点是比较耐磨、音色好听。演奏时要把拨片的2/3夹于拇指和食指第一关节中间,手掌放松,大指要呈自然的拱状型,千万不要将大指塌陷进去,如果塌陷进去,将会使这根筋导致手腕处于僵持状态。长期下去,手腕很容易患腱鞘炎
  弹奏时,右臂要保持良好的放松状态,小臂不要有意抬高。手腕要以腕关节为轴心,然后用露出的1/3拨片来弹挑琴弦。触弦点要在琴码上方2-3厘米的地方弹奏。

柳琴的历史和现状

  柳琴的历史比较简单,关于它的形成和历史沿革,在史籍资料上几乎没有记载,只是在山东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大约在二百年前,山东临沂一带,有一对穷兄弟,名字叫武大团、武二团,他们经常在徐州一带讨饭谋生,一天,兄弟俩饥寒交加、夜宿城外破庙中,想起讨饭时所受的侮辱与苦楚,兄弟俩不禁相对泪下,痛哭起来,忽然他们抬起头来,正好看到威风凛凛的四大金刚的塑像,其中的一个金刚正用手指弹着琵琶,兄弟俩顿时灵机一动,商量到:我们不妨也来做一个琵琶,唱着讨饭,不比挨户乞讨要好的多吗?于是,兄弟俩就地取材,用柳木仿照金刚手中的琵琶做了一个土琵琶,从此以后,兄弟俩就怀抱土琵琶,弹唱着家乡凄凉的小调,继续着他们的乞讨生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演唱形式竟然在民间流传起来,并逐步发展成为富有特色的"柳琴戏"。特别是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区,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后来,武大团和武二团兄弟俩,还被柳琴戏的艺人们尊称为祖师爷。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挥柳琴的性能,徐州乐器厂的技术人员和柳琴演奏的专家们,作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开始对柳琴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他们对这种只有两根弦、七个品位、一个半八度的音域、音色粗糙、表现力差的民间柳琴进行了改造;在保留原来的风貌、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一种四弦、二十四品、音域达到近四个八度、音色优美动听、表现力极为丰富的一种新型的柳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乐器改革家和演奏家王惠然先生对柳琴演奏的规范化、柳琴学习的系统化和柳琴曲目的创作等方面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对柳琴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填补了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弹拨乐器中多年来缺少高音乐器的空白。 柳琴在中国真正登上音乐舞台,实际上只有40多年的历史,但它发展之快是令人欣喜的.由于柳琴的音响效果独特,所以在乐队中经常演奏高音区的主旋律和一些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同时它与西洋乐队合作时,也别有一番情调.现在,柳琴不但在国内,而且在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地也非常流行.在中国民族乐器的百花园中,这朵娇媚的小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目和喜爱。

柳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柳琴右手的演奏技法"弹弦和挑弦":

  弹弦就是用琴拨向下弹奏琴弦,演奏时,要将手腕右侧搭在微条上,使手腕略成弧形,靠腕力向下甩动。弹弦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松弛性的弹弦;另一种是富有弹性的、力点式的弹弦,无论是那一种都要靠腕力进行调控。
  挑弦就是用琴拨向上弹奏琴弦,演奏时,同样要将手腕右侧搭在微条上,使手腕略成弧形,靠腕力向上甩动。挑弦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松弛性的挑弦,另一种是富有弹性的、力点式的挑弦。无论是那一种也同样也要靠腕力进行调控。
  弹弦、挑弦要经常合在一起使用,练习时,要从慢动作开始,寻找一种反复摇扇子的感觉。弹弦、挑弦是柳琴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初学者必须扎扎实实进行练习,最终使弹挑的力度达到均匀。

柳琴右手的演奏技法"短轮和长轮":

  短轮就是快速的弹弦、挑弦,一般是把3至4个弹弦、挑弦的手法连接在一起进行,短轮主要是靠手腕摆动起来的惯性进行的。所以要轮的快、轮的均匀,还要轮的短促、具有颗粒性。
  长轮也是快速的弹弦、挑弦,但是时值比较长,往往是把多个弹弦、挑弦的手法连接在一起进行的。长轮也是靠手腕摆动起来的惯性进行的。要轮的快、轮的均匀,还要有线条的感觉。给人一种舒心的美感。
  短轮、长轮是柳琴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两者要经常结合在一起交替使用,所以初学者必须由慢到快、下工夫才能练好。

柳琴右手的演奏技法"扫弦、拂弦、扫轮":

  扫弦就是用拨子向外急速的一起弹奏四根弦、同得一声.扫弦时,大小臂都要放松,手弯的力度要用在触弦的一瞬间,千万不能用手臂的力量往下压,要完全利用手腕的腕力进行。
  拂弦就是用拨子向上急速的一起拂奏四根弦,同得一声.拂弦时,大小臂也要放松,要完全利用手腕的腕力进行。
  扫轮就是在扫弦后紧接着的一个长轮或短轮,这两个动作要一次性完成,千万不可先扫再轮,有人往往演奏扫轮很不顺利,一扫下去就轮不起来,经常卡住,这主要原因是由于右手腕没有放松所造成的,所以在扫轮时,手臂,手腕及小臂,大臂都要放松,才能演奏好扫轮。
  扫弦,拂弦和扫轮也常常合在一起交替使用,就和弹弦,挑弦一样,只是右手腕的活动幅度比弹弦,挑弦要大.扫弦拂弦时还要注意:力量的重心要放在主音上,力求主音清楚。

柳琴左手的演奏技法"滑弦":

  滑弦也叫沥音:它是用左手指压依着琴弦向高音或着向低音方向滑动,在滑弦的过程中,手指始终保持一定的力度,中途不能松懈或虚离琴弦.常用的滑弦有三种:第一种叫上滑弦:就是从低音滑向高音。第二种叫下滑弦:就是从高音滑向低音。第三种叫复滑弦:就是先上后下或先下后上的连续滑弦。滑弦这种技法经常用在地方特色较强的乐曲中,一般由演奏者根据音乐风格的需要来具体处理。

柳琴左手的演奏技法"吟弦":

  吟弦就是左手指按弦后,继续快速的向左右推拉琴弦,使音高产生明显波动的效果。吟弦的方法主要是用手指的力量,幅度要保持均匀,速度不要忽快忽慢.

柳琴左手的演奏技法"打弦":

  打弦就是借助实音的余音波来进行的,一个手指按实音,紧挨着它的另一个手指象小小的鼓捶一样敲击琴弦而发声,右手只拨实音。打弦时,手指适当抬高,指关节的活动也要稍大一些,要用指尖击弦,要快而有力,整个动作要富有弹性,打出的音要清晰。运用打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和实音在音色上形成对比。

柳琴左手的演奏技法"推拉弦":

  推拉弦,就是左手按弦时,把琴弦向里推进或向外拉出,使本位音升高,然后再把它放回到原位音高上,使他产生和滑音相似的效果,常用的推拉弦有两种,第一种叫慢推拉弦,慢推拉的动作,启动时要适当晚一些,不能操之过急,拉弦的指力还不能放松;第二种叫快推拉弦,快推拉的动作要干脆有力,不能忧郁,使音很快地上滑。推拉技巧的运用一般要根据乐曲的风格特点和韵味来决定使用。

柳琴左手的演奏技法"带弦":

  带弦,就是用左手指向外拨弦发出声音,在音色上它比弹弦要柔和.常用的带弦有三种,第一种就是用左手指向外拨空弦音;第二种是用左手的一个手指按弦弹出音后,由下一个手指尖拨弦而发出同一个声音,使前后音色形成对比;第三种是左手同时按住两个音,右手弹出较高的音后,该指随即向外拨弦,带出一个较低的音来。

柳琴左手的演奏技法"泛音":

  泛音就是用左手指虚按琴弦,当手指一接触琴弦的表皮就迅速离弦,右手同时弹弦而发声,这种泛音一般在每根弦的第七品,十二品,十九品,二十四品等上面都可奏出。弹奏泛音的时候,声音要透明,清亮,要避免哑音或空弦音。

 
发表于 2009-11-21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柳琴教学要论


王炳杰

摘 要: 本文从演奏方法、技术技巧、练琴方法三个方面论述了柳琴专业教学中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对如何持琴,何用力,到如何掌握保留指延音技术、换把技术、高难度演奏技巧,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练琴方法等都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
关键词: 柳琴教学;演奏方法;技术技巧;练琴方法

一、演奏方法
  无论做任何事情,只有方法正确,才有可能达到胜利的彼岸,否则,南辕北辙,只能离目标越来越远。乐器演奏更是如此,方法正确可以事半功倍;而方法错误,无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柳琴演奏中,正确、科学的演奏方法,可以发出晶莹剔透、圆润饱满的音色,可以产生浓淡疏密错落有致的音响效果,可以大大丰富音乐表现力。
  柳琴演奏方法的关键所在,就是一个如何用力的问题,而用力的大小对于音色和音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力过多,易造成声音噪、肌肉僵,劳累或紧张;用力过少,易造成声音虚、音质差,触弦感不好。因此用最适当的力量来完成各种技术、技巧是掌握正确演奏方法的重要原则。而在柳琴演奏中,恰恰在如何用力这一点上出现的问题最多,如右手拇指凹陷、右大臂用力过多、腕关节太死、左手拇指凹陷、不会运用大关节发力按弦的方法等,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演奏技能的掌握、演奏水平的提高。
  右手拇指凹陷,其直接后果必然是拨片捏得太死,无法控制、调节拨片的松紧度,使过弦技术的灵巧性大打折扣。这样不仅音色单一、声音紧张干涩,而且还大大影响了快速音符的演奏。
右大臂用力过多,造成肌肉紧张,耐力降低,动作不灵活,各种技巧的连接转换受到阻碍。
  腕关节太死,造成弹挑或轮音小臂转动动作不畅,轮音频率上不去,扫弦不集中,演奏不连贯等。
  左手拇指凹陷,造成关节紧张,按弦动作迟钝、僵硬、笨拙。
  不会运用大关节发力的方法,造成用力不均、手指不灵活、缺乏弹性,难以胜任快速演奏技巧。
  正确的演奏方法要求演奏状态自然协调、舒展大方、用力通畅、简单省力、松紧有度。双手演奏的生理机能要与力学、运动学原理完美结合,使大臂肌肉、腕、指关节动作放松、协调,从而能恰到好处的发力和用力以获得优质纯正的音色和所需要的音量,并且保持各种技术技巧转换与连接流畅而无痕迹,演奏持久有耐力。具体要求是:
  1、右手持拨片与用力的方法:右手呈半握拳自然状态,拇指自然状态下的小关节微凸、用第一关节指肚正面于食指第一关节正侧面捏住拨片,切忌拇指凹陷,拨片触弦(经过弦)的一刹那的力点主要是靠拇指与食指捏拨片的合力采控制的。要掌握臂力、腕力、指力的协调统一,松紧有度。不同的技巧用力的主要部位不尽相同,但最后的力点都要通到拨片上。手腕一定要放松、灵活并富有弹性。
  2、左手按弦与用力的方法:左手呈半握拳自然状态,要掌握手指大关节发力的原则,体会握拳的感觉,按弦的指力要恰到好处,重点掌握四个手指独立用力的方法,重视加强指力与灵活性及四指均衡力度的基本功训练。
  除上述两点以外,还有一点需要引起重视的就是持琴姿势,可以说掌握良好的演奏方法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要有正确的持琴姿势。因为持琴姿势直接影响到全身各演奏运动器官的发力是否通畅,动作是否协调,姿势是否自然大方,更影响到演奏方法的掌握以及演奏技巧的发挥。没有一个符合力学原理和有利于发挥生理机能的正确演奏姿势,是绝对不可能高质量的完成各种演奏动作的。
  柳琴持琴姿势的要点:首先要掌握自然、放松,稳定、大方、协调、美观的原则。使双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理机能,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演奏技术动作。第二要掌握好支架的支撑力点、平衡点。琴的重力要集中在支架上,即琴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不用左手琴也基本上能立稳),用左手拇指轻扶于琴颈上,以可以自如的上下移动换把为准则。

  二、技术技巧
  作曲家的作品是以乐谱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有通过演奏者用手中的乐器进行二度创作,才能把优美动听的音乐传达给听众。而演奏者的技术技巧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诠释音乐作品的能力,影响着其二度创作水平的发挥。一个柳琴演奏者,必须能够得心应手地掌握自己手中的乐器,能够顺利克服曲中的技术难点,才有可能担当起二度创作的重任,才有可能把音乐作品演绎得出神入化。当然,我们不能苛求艺术院校的柳琴学生一开始就具有那么高的水平,但是在柳琴教学中,如何迅速提高学生的技术技巧水平,却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重要问题。柳琴的技术技巧很多,但依笔者之见,在柳琴教学中,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尤为重要。
  1、保留指延音技术。
  这个问题是柳琴及带品的乐器(琵琶、阮、月琴等)一个特有的技术向题。柳琴与琵琶、阮、月琴等乐器一样,都是用手指将弦按在品上,通过改变琴弦的长短而产生不同音高的。在柳琴演奏中,只要按弦手指一离开品,余音便会马上被切断,柳琴的这一发音特性决定了它的延音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在柳琴演奏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晚抬手指,或不抬手指(保留指),充分释放余音,以保证音符时值的准确与连贯从而保证音乐的流畅,笔者把此称之为"保留指延音技术"。余音是拨弹乐器的生命,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柳琴是高音乐器,其本身余音就短,因此如何尽可能持久地延长其发音就显得格外重要。事实表明,"保留指延音技术"是解决余音问题最有效的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说,柳琴演奏水平的提高,就是在解决既要晚抬指或保留指又要换把无痕迹的矛盾中进行的,这就对换把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增加了其难度系数。换把动作提前容易造成换把前的最后一个音没有余音,想保持余音又可能会造成换把滞后而影响音符的时值和音乐的连贯。因此,演奏者要在保证准确的节奏和音符时值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余音即延缓手指离弦时间。基本要领就是提前做好换把预备动作,手指离弦后加快手指移动的速率、缩短在途中的时间,注意力放到换把前的最后一个音和换把后的第一个音。
  2、换把技术。
  一般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换把有痕迹,旋律不流畅,抢时值、拖节奏或按品不准、不实等问题,从而造成出现瘪音、错音,甚至漏音等技术问题。以上此类问题主要存在于快速演奏中,如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或五音以上的连音符及快速段落和旋律的大跳中。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左手拇指的作用不是主要起支撑琴的作用。在装配支架的琴上,支架是主要的支撑平衡琴的着力点,拇指仅仅是轻扶于琴颈,起一点辅助作用。虽然柳琴持琴略有一定斜度,重心偏左,但找好支架的着力平衡点,拇指就基本解放了。
  其次,左手要保持最自然放松的半握拳手形,拇指不能僵硬、凹陷,大跳换把小臂为主带动手腕,小跳换把手腕为主连动小臂。向下换把因自由落体的原理(地球引力的作用)惯性移动,会比较省力;向上换把相对有一个臂腕抬起的力量,要求动作迅速手指要有提前预备动作,但前提是不能影响换把前一个音的质量。换把前的最后一个音和换把后的第一个音是关键,这两个音完成的质量好,换把基本就成功了。
  如果演奏者自身节奏意识较差,也会加剧换把的混乱及节奏不稳,这需从音乐素质、乐感上多下些功夫。
  3、音符不清楚问题。
  柳琴与其它带品的弹拨乐器(如琵琶、中阮等)一样,演奏时音符含混不清是常见的毛病,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力度不均,按弦有虚有实。
  要解决此问题,首先要加强四指均衡力度练习,左手大关节指力练习,以增强手指力度,按弦要实,但不能僵,用力要恰到好处。
  (2)两手配合的时间差掌握不好。
  弹拨乐器的双手配合要比弓弦乐器在某种程度上难,因为它是以右手的"点"状态与左手对接(弓弦乐器右手是以"线"状与左手对接)。在弹挑技术中,如果左手按弦晚于右手弹弦,这个音肯定要'死'(瘪)。在长轮或十六分音符中,如果左手按在右手快速弹挑的间隙里这些音还是"死"的。这就要求左手按弦要早于右手弹弦百分(甚至千分)之一秒。
  (3)按弦停留在品上的时值太短,余音不足。
  柳琴的音高是靠用品改变琴弦的长度来决定的,左手指按弦压在品上的时间、虚实是影响音符清晰的重要因素和原因,音符的余音时值主要靠左手指控制。要求尽可能延长手指按在品上的时间,以充分释放余音,保持音符的清晰与流畅。
  (4)手指或拨片停留在琴弦上的时间过长。
  手指按弦或抬指的动作迟缓、右手拨片触弦的速率太慢,手指或拨片停留在琴弦上的时间过长,从而阻碍影响了琴弦的振动也是造成音符不清的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左手按弦手指的动作以及右手拨片经过琴弦的速率要加快。让琴弦充分振动,而获得清澈的声音。

  三、练琴方法
  任何乐器学习者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要掌握科学、正确的演奏方法和进行大量的技术性练习外,必须还要掌握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演奏讲求方法,练琴同样存在一个方法问题,没有科学的练琴方法就不可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艺术院校的柳琴学习者中,刻苦练琴者不少,但并非人人都能取得成功,而练琴方法不当,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主张柳琴学习者要运用科学的练琴方法,:正如人们常说的,?quot;苦练加巧练"。
  练琴是一种复杂的立体活动,它要求练习者要同时做到:左手指按弦要考虑手指的发力原理及方法;右手弹琴要注意右手的臂、腕、手指拨片触弦的动作、方法、角度、弦序及感觉(触觉);眼睛要视读乐谱(视觉);耳朵要倾听、鉴定声音的质量(音高、音准、音色、力度)(听觉);内心还要有节奏、节拍的意识概念;身体还要处于近似一种"气功"式的状态,呼吸要随着音乐的句法、速度、节拍、节奏,恰当而有规律地呼吸(合乎音乐的逻辑性)。大脑要全方位同时接收和处理全身体各器官的运动信息(触觉、视觉、听觉、感觉),-并给予各器官统一协调的运动指令。
如果练琴和演奏不能处于全神贯注的忘我境界,大脑不可能有效地指挥全身器官协调有序地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势必造成大脑指挥系统的紊乱,练琴效率自然就低下。任何乐器的演奏都应遵循自然、省力、协调、贯通的原则,教师的责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会用脑,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练琴。正如李秀美教授论述钢琴演奏时所说:"练琴不只是训练手指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调动大脑的思维和敏锐的听觉能力,让手指在琴弦上歌唱,让心声得以倾诉"。笔者把这种大脑控制多器官多通道同时运行的能力称之为,"立体练琴法"。学会立体练琴法之后还要坚持以下几个练琴的原则。
  1、坚持持之以恒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习乐器演奏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实际行动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器乐演奏在某种程度上与体育竞技有着共同的特点,手指的力度控制、发力方法实际上都要符合运动学原理,手指的力度与灵活性都要靠日积月累长久的训练而获得的。如果不能坚持科学有效的练习,手指的机能就会退化。如果不能坚持循序渐进的练习原则,基本功肯定就不会扎实,而演奏生涯也就不会长久。
  2、要重在理解。
  演奏者必须清醒地知道自己在演奏什么,要能把弹过的曲子唱出来甚至能默写出来,要重在理解。不少学生都能下意识地弹奏一些作品;但如果教师突然询问你弹的这个和弦是什么音?学生未必能马上答出,这就反映出一个问题,学生弹的什么音并没有经过大脑和耳朵,而是手指下意识的条件反射。
  3、学会不用琴练琴。
  不用琴练琴,即用脑子练琴。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练琴方式,心里默唱旋律、脑海里浮现着乐谱,同时还要想着左手的指法运行、右手的技法动作、品的音位、和弦的音响、呼吸的感觉等。此种方法对于解决学生机械下意识的练琴陋习,大有裨益。
  4、练琴前的思考。
  练琴前要思考10分钟以上,想好练什么、怎样练、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有了弹琴的欲望并进入状态后方可动琴。
  5、保持几种必要的技术练习。
  对于一个柳琴演奏者来说,依笔者之见下述技术练习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弹挑均匀练习;长轮与满轮的耐力及渐强减弱练习;音头的把握性练习;过弦与换把技术的把握性与流畅性练习;拓宽力度振幅的练习(ppp   6、用不同的速度练习。
  学习柳琴演奏一般都要使用不同速度的练习曲,包括慢速、中慢、中速、中快、快速。通过反复练习五种速度的练习曲,尤其快速的曲子,能够训练大脑对肌肉准确、有效的控制能力。耳朵的倾听在整体慢速练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通过对每一个细节(如音色、节奏、层次、节拍等)的听辨来鉴别、调整,所以耳朵的倾听实为练琴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练习中,听觉器官把信息传给大脑,大脑在接受到信息后会做出判断并迅速指挥手臂、手腕、手指按照音乐的要求来寻找技术上的动作组合。长期反复的练习可以使大脑控制肌肉的能力大大增强,并可形成条件反射,灵敏、有效、协调地完成各部位的动作构成,包括力量传递、手指的触弦感觉、按品的力度感、保留指的时间差。随着演奏的准确性与把握性的不断加强;应逐渐提升练习速度。能用各种速度演奏乐曲或练习曲,体现着大脑控制肌肉的能力的增强,标志着演奏技术的趋于成熟。 总之,对于柳琴学习者来说,正确的演奏方法、娴熟的演奏技巧、优雅的演奏姿态、稳定的心理状态、良好的音乐感觉、强烈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应该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追求的目标,而这一切的取得,不仅有赖于教师的正确施教,更离不开学生的苦练加巧练。
  以上是笔者多年从事柳琴专业教学与演奏的一点经验体会,撰此短文旨在对柳琴专业教学的理论建设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诚望同行、前辈提出宝贵意见。

  转自:2004年第3期《中国音乐》刊物

 
发表于 2009-11-21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柳琴教学要论


王炳杰

摘 要: 本文从演奏方法、技术技巧、练琴方法三个方面论述了柳琴专业教学中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对如何持琴,何用力,到如何掌握保留指延音技术、换把技术、高难度演奏技巧,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练琴方法等都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
关键词: 柳琴教学;演奏方法;技术技巧;练琴方法

一、演奏方法
  无论做任何事情,只有方法正确,才有可能达到胜利的彼岸,否则,南辕北辙,只能离目标越来越远。乐器演奏更是如此,方法正确可以事半功倍;而方法错误,无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柳琴演奏中,正确、科学的演奏方法,可以发出晶莹剔透、圆润饱满的音色,可以产生浓淡疏密错落有致的音响效果,可以大大丰富音乐表现力。
  柳琴演奏方法的关键所在,就是一个如何用力的问题,而用力的大小对于音色和音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力过多,易造成声音噪、肌肉僵,劳累或紧张;用力过少,易造成声音虚、音质差,触弦感不好。因此用最适当的力量来完成各种技术、技巧是掌握正确演奏方法的重要原则。而在柳琴演奏中,恰恰在如何用力这一点上出现的问题最多,如右手拇指凹陷、右大臂用力过多、腕关节太死、左手拇指凹陷、不会运用大关节发力按弦的方法等,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演奏技能的掌握、演奏水平的提高。
  右手拇指凹陷,其直接后果必然是拨片捏得太死,无法控制、调节拨片的松紧度,使过弦技术的灵巧性大打折扣。这样不仅音色单一、声音紧张干涩,而且还大大影响了快速音符的演奏。
右大臂用力过多,造成肌肉紧张,耐力降低,动作不灵活,各种技巧的连接转换受到阻碍。
  腕关节太死,造成弹挑或轮音小臂转动动作不畅,轮音频率上不去,扫弦不集中,演奏不连贯等。
  左手拇指凹陷,造成关节紧张,按弦动作迟钝、僵硬、笨拙。
  不会运用大关节发力的方法,造成用力不均、手指不灵活、缺乏弹性,难以胜任快速演奏技巧。
  正确的演奏方法要求演奏状态自然协调、舒展大方、用力通畅、简单省力、松紧有度。双手演奏的生理机能要与力学、运动学原理完美结合,使大臂肌肉、腕、指关节动作放松、协调,从而能恰到好处的发力和用力以获得优质纯正的音色和所需要的音量,并且保持各种技术技巧转换与连接流畅而无痕迹,演奏持久有耐力。具体要求是:
  1、右手持拨片与用力的方法:右手呈半握拳自然状态,拇指自然状态下的小关节微凸、用第一关节指肚正面于食指第一关节正侧面捏住拨片,切忌拇指凹陷,拨片触弦(经过弦)的一刹那的力点主要是靠拇指与食指捏拨片的合力采控制的。要掌握臂力、腕力、指力的协调统一,松紧有度。不同的技巧用力的主要部位不尽相同,但最后的力点都要通到拨片上。手腕一定要放松、灵活并富有弹性。
  2、左手按弦与用力的方法:左手呈半握拳自然状态,要掌握手指大关节发力的原则,体会握拳的感觉,按弦的指力要恰到好处,重点掌握四个手指独立用力的方法,重视加强指力与灵活性及四指均衡力度的基本功训练。
  除上述两点以外,还有一点需要引起重视的就是持琴姿势,可以说掌握良好的演奏方法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要有正确的持琴姿势。因为持琴姿势直接影响到全身各演奏运动器官的发力是否通畅,动作是否协调,姿势是否自然大方,更影响到演奏方法的掌握以及演奏技巧的发挥。没有一个符合力学原理和有利于发挥生理机能的正确演奏姿势,是绝对不可能高质量的完成各种演奏动作的。
  柳琴持琴姿势的要点:首先要掌握自然、放松,稳定、大方、协调、美观的原则。使双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理机能,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演奏技术动作。第二要掌握好支架的支撑力点、平衡点。琴的重力要集中在支架上,即琴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不用左手琴也基本上能立稳),用左手拇指轻扶于琴颈上,以可以自如的上下移动换把为准则。

  二、技术技巧
  作曲家的作品是以乐谱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有通过演奏者用手中的乐器进行二度创作,才能把优美动听的音乐传达给听众。而演奏者的技术技巧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诠释音乐作品的能力,影响着其二度创作水平的发挥。一个柳琴演奏者,必须能够得心应手地掌握自己手中的乐器,能够顺利克服曲中的技术难点,才有可能担当起二度创作的重任,才有可能把音乐作品演绎得出神入化。当然,我们不能苛求艺术院校的柳琴学生一开始就具有那么高的水平,但是在柳琴教学中,如何迅速提高学生的技术技巧水平,却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重要问题。柳琴的技术技巧很多,但依笔者之见,在柳琴教学中,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尤为重要。
  1、保留指延音技术。
  这个问题是柳琴及带品的乐器(琵琶、阮、月琴等)一个特有的技术向题。柳琴与琵琶、阮、月琴等乐器一样,都是用手指将弦按在品上,通过改变琴弦的长短而产生不同音高的。在柳琴演奏中,只要按弦手指一离开品,余音便会马上被切断,柳琴的这一发音特性决定了它的延音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在柳琴演奏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晚抬手指,或不抬手指(保留指),充分释放余音,以保证音符时值的准确与连贯从而保证音乐的流畅,笔者把此称之为"保留指延音技术"。余音是拨弹乐器的生命,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柳琴是高音乐器,其本身余音就短,因此如何尽可能持久地延长其发音就显得格外重要。事实表明,"保留指延音技术"是解决余音问题最有效的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说,柳琴演奏水平的提高,就是在解决既要晚抬指或保留指又要换把无痕迹的矛盾中进行的,这就对换把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增加了其难度系数。换把动作提前容易造成换把前的最后一个音没有余音,想保持余音又可能会造成换把滞后而影响音符的时值和音乐的连贯。因此,演奏者要在保证准确的节奏和音符时值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余音即延缓手指离弦时间。基本要领就是提前做好换把预备动作,手指离弦后加快手指移动的速率、缩短在途中的时间,注意力放到换把前的最后一个音和换把后的第一个音。
  2、换把技术。
  一般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换把有痕迹,旋律不流畅,抢时值、拖节奏或按品不准、不实等问题,从而造成出现瘪音、错音,甚至漏音等技术问题。以上此类问题主要存在于快速演奏中,如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或五音以上的连音符及快速段落和旋律的大跳中。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左手拇指的作用不是主要起支撑琴的作用。在装配支架的琴上,支架是主要的支撑平衡琴的着力点,拇指仅仅是轻扶于琴颈,起一点辅助作用。虽然柳琴持琴略有一定斜度,重心偏左,但找好支架的着力平衡点,拇指就基本解放了。
  其次,左手要保持最自然放松的半握拳手形,拇指不能僵硬、凹陷,大跳换把小臂为主带动手腕,小跳换把手腕为主连动小臂。向下换把因自由落体的原理(地球引力的作用)惯性移动,会比较省力;向上换把相对有一个臂腕抬起的力量,要求动作迅速手指要有提前预备动作,但前提是不能影响换把前一个音的质量。换把前的最后一个音和换把后的第一个音是关键,这两个音完成的质量好,换把基本就成功了。
  如果演奏者自身节奏意识较差,也会加剧换把的混乱及节奏不稳,这需从音乐素质、乐感上多下些功夫。
  3、音符不清楚问题。
  柳琴与其它带品的弹拨乐器(如琵琶、中阮等)一样,演奏时音符含混不清是常见的毛病,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力度不均,按弦有虚有实。
  要解决此问题,首先要加强四指均衡力度练习,左手大关节指力练习,以增强手指力度,按弦要实,但不能僵,用力要恰到好处。
  (2)两手配合的时间差掌握不好。
  弹拨乐器的双手配合要比弓弦乐器在某种程度上难,因为它是以右手的"点"状态与左手对接(弓弦乐器右手是以"线"状与左手对接)。在弹挑技术中,如果左手按弦晚于右手弹弦,这个音肯定要'死'(瘪)。在长轮或十六分音符中,如果左手按在右手快速弹挑的间隙里这些音还是"死"的。这就要求左手按弦要早于右手弹弦百分(甚至千分)之一秒。
  (3)按弦停留在品上的时值太短,余音不足。
  柳琴的音高是靠用品改变琴弦的长度来决定的,左手指按弦压在品上的时间、虚实是影响音符清晰的重要因素和原因,音符的余音时值主要靠左手指控制。要求尽可能延长手指按在品上的时间,以充分释放余音,保持音符的清晰与流畅。
  (4)手指或拨片停留在琴弦上的时间过长。
  手指按弦或抬指的动作迟缓、右手拨片触弦的速率太慢,手指或拨片停留在琴弦上的时间过长,从而阻碍影响了琴弦的振动也是造成音符不清的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左手按弦手指的动作以及右手拨片经过琴弦的速率要加快。让琴弦充分振动,而获得清澈的声音。

  三、练琴方法
  任何乐器学习者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要掌握科学、正确的演奏方法和进行大量的技术性练习外,必须还要掌握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演奏讲求方法,练琴同样存在一个方法问题,没有科学的练琴方法就不可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艺术院校的柳琴学习者中,刻苦练琴者不少,但并非人人都能取得成功,而练琴方法不当,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主张柳琴学习者要运用科学的练琴方法,:正如人们常说的,?quot;苦练加巧练"。
  练琴是一种复杂的立体活动,它要求练习者要同时做到:左手指按弦要考虑手指的发力原理及方法;右手弹琴要注意右手的臂、腕、手指拨片触弦的动作、方法、角度、弦序及感觉(触觉);眼睛要视读乐谱(视觉);耳朵要倾听、鉴定声音的质量(音高、音准、音色、力度)(听觉);内心还要有节奏、节拍的意识概念;身体还要处于近似一种"气功"式的状态,呼吸要随着音乐的句法、速度、节拍、节奏,恰当而有规律地呼吸(合乎音乐的逻辑性)。大脑要全方位同时接收和处理全身体各器官的运动信息(触觉、视觉、听觉、感觉),-并给予各器官统一协调的运动指令。
如果练琴和演奏不能处于全神贯注的忘我境界,大脑不可能有效地指挥全身器官协调有序地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势必造成大脑指挥系统的紊乱,练琴效率自然就低下。任何乐器的演奏都应遵循自然、省力、协调、贯通的原则,教师的责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会用脑,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练琴。正如李秀美教授论述钢琴演奏时所说:"练琴不只是训练手指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调动大脑的思维和敏锐的听觉能力,让手指在琴弦上歌唱,让心声得以倾诉"。笔者把这种大脑控制多器官多通道同时运行的能力称之为,"立体练琴法"。学会立体练琴法之后还要坚持以下几个练琴的原则。
  1、坚持持之以恒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习乐器演奏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实际行动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器乐演奏在某种程度上与体育竞技有着共同的特点,手指的力度控制、发力方法实际上都要符合运动学原理,手指的力度与灵活性都要靠日积月累长久的训练而获得的。如果不能坚持科学有效的练习,手指的机能就会退化。如果不能坚持循序渐进的练习原则,基本功肯定就不会扎实,而演奏生涯也就不会长久。
  2、要重在理解。
  演奏者必须清醒地知道自己在演奏什么,要能把弹过的曲子唱出来甚至能默写出来,要重在理解。不少学生都能下意识地弹奏一些作品;但如果教师突然询问你弹的这个和弦是什么音?学生未必能马上答出,这就反映出一个问题,学生弹的什么音并没有经过大脑和耳朵,而是手指下意识的条件反射。
  3、学会不用琴练琴。
  不用琴练琴,即用脑子练琴。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练琴方式,心里默唱旋律、脑海里浮现着乐谱,同时还要想着左手的指法运行、右手的技法动作、品的音位、和弦的音响、呼吸的感觉等。此种方法对于解决学生机械下意识的练琴陋习,大有裨益。
  4、练琴前的思考。
  练琴前要思考10分钟以上,想好练什么、怎样练、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有了弹琴的欲望并进入状态后方可动琴。
  5、保持几种必要的技术练习。
  对于一个柳琴演奏者来说,依笔者之见下述技术练习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弹挑均匀练习;长轮与满轮的耐力及渐强减弱练习;音头的把握性练习;过弦与换把技术的把握性与流畅性练习;拓宽力度振幅的练习(ppp   6、用不同的速度练习。
  学习柳琴演奏一般都要使用不同速度的练习曲,包括慢速、中慢、中速、中快、快速。通过反复练习五种速度的练习曲,尤其快速的曲子,能够训练大脑对肌肉准确、有效的控制能力。耳朵的倾听在整体慢速练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通过对每一个细节(如音色、节奏、层次、节拍等)的听辨来鉴别、调整,所以耳朵的倾听实为练琴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练习中,听觉器官把信息传给大脑,大脑在接受到信息后会做出判断并迅速指挥手臂、手腕、手指按照音乐的要求来寻找技术上的动作组合。长期反复的练习可以使大脑控制肌肉的能力大大增强,并可形成条件反射,灵敏、有效、协调地完成各部位的动作构成,包括力量传递、手指的触弦感觉、按品的力度感、保留指的时间差。随着演奏的准确性与把握性的不断加强;应逐渐提升练习速度。能用各种速度演奏乐曲或练习曲,体现着大脑控制肌肉的能力的增强,标志着演奏技术的趋于成熟。 总之,对于柳琴学习者来说,正确的演奏方法、娴熟的演奏技巧、优雅的演奏姿态、稳定的心理状态、良好的音乐感觉、强烈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应该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追求的目标,而这一切的取得,不仅有赖于教师的正确施教,更离不开学生的苦练加巧练。
  以上是笔者多年从事柳琴专业教学与演奏的一点经验体会,撰此短文旨在对柳琴专业教学的理论建设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诚望同行、前辈提出宝贵意见。

  转自:2004年第3期《中国音乐》刊物

 
发表于 2009-11-21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21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