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全国歌手大奖赛了吗?

30
回复
108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4 1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看全国歌手大奖赛了吗?

我觉得这里很多人都能参赛,得奖的可能性也很大哦。

昨天的云南民间歌手特别受欢迎,唱的特别有特色,可他们的素质没得分,可能是运气的问题,他们抽到的题都是外国作品,可能是没怎么了解过,其实我也是最近几年才知道答案的,不是很难,只是不了解。这种问题真不好说:是单独只钻研民族民间的东西,还是要博览,用另一部分的时间了解外国的、其他的、新的知识呢?

[em08][em08][em09][em44]
 
发表于 2004-5-4 1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哎...
 
发表于 2004-5-4 1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同意昨天田青评委的评论,那对云南民间歌手确实唱得非常的棒!表现了音乐最自然的状态,也唱出了心中的快乐!

我认为全国歌手大奖赛没有必要考综合素质考试,综合素质对一个歌手来说确实很重要,但没有必要以这样的形式来考,既没有必要也浪费时间。现在的全国歌手大赛根本没有体现歌手的水平,每个歌手只演唱一首自己事先准备了不知道有多久的歌,只会唱或只能唱好一首歌的歌手不是一个优秀的歌手。我认为一个能掌握多种风格作品的歌手才是好歌手,比赛应该要求歌手准备至少8首以上不同风格作品的歌曲,在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应该演唱不同的曲目,或由评委或观众现场点唱,这才是真正能考核歌手各方面的素质的方法。对于少数民族选手由于他们地区教育水平和条件的问题,应该采用别的考核办法区别对待,例如可以让选手选择与本民族歌手就同一主题现场“赛歌”的形式进行,这样对少数民族歌手来说也更公平些。

以上是我个人的意见,欢迎大家来信讨论。

[em01]
 
发表于 2004-5-4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山童的看法!现在的一些形式简直就是走过场,仅靠一首歌,几道题目是不可能很好地体现歌手本身的素质的,而且有是的时候还真是运气的问题!!
 
发表于 2004-5-4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这种比赛的模唱题真是运气的问题,有的很简单,我连谱子都能一遍下来,可有的题却我都觉得太难了……
 
发表于 2004-5-4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的大家看了没有?为什么民族唱法北京电视台的选手明明不如内蒙电视台的选手但分数却总飘高?而且是今晚民族唱法的状元了。[em05]
 
发表于 2004-5-5 0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到底还是文艺界的个人发展问题。那个领域的上升途径单一,如果中国有多个影响大的电视媒体,您想这个大奖活动会变成怎样?
 
发表于 2004-5-5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这样!而且无论什么比赛来来回回总是那几个评委。今年大奖赛民族组的评委结构不好,基本上除了田青以外基本上都是搞声乐的,这就难免会出现评审面比较单一的问题。因为搞声乐的评委往往很容易只注重声音的技巧而忽视了音乐的其他组成方面,而作曲和音乐评论或音乐学的专家则比较会从歌曲的各个方面去考虑。
 
发表于 2004-5-5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对云南民间歌手的压轴戏我也看了,确实不错!但事实上,他们的综合素质第一题并不难,实在是应该答出来的!不是吗?

对于田青评委的点评我也很赞同!另外,山童第8楼的观点我也表示赞同!大家一起也来探讨一下哦!

[em32]
 
发表于 2004-5-6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两个评委说的都有道理,只是个人评的角度不一样而已,其实他俩加起来的观点就是:民族音乐既要弘扬更要发展。从音乐本身的角度来讲,可能自然的原滋原味的音乐更让人神往。但是,毕竟不是每个人生来都是好嗓子,中国要发展民族音乐更要众多的人来参与去学习,在学习当中就要掌握歌唱的各种方法和技法等,有方法的学习才有更多的进步。

 
发表于 2004-5-6 1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刺猬的观点
 
发表于 2004-5-6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整体来看,这些艺术类“人才”的文化素养还是太低了!!而且这些题真的不难,我也跟随做题,90%以上能拿满1分。那些大学在读的歌手能做错真是不应该。尤其有一场的一号选手,是人民大学学生,抽的题还真不难(好象有一个是THE SUMMER PALACE,初中学的)竟然0分!!套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没文化遭老罪了”。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又怎么能把歌曲唱好?表达准确??没有文化沁染的演唱,只能说是矫揉造作。

当然,一些特出地方除外,像那对在家务农的歌手,他要表现的就是那种没有加工过的,原始的音乐,题没有做对,也与他的生活环境和经历有关系,对他们,我们只能表示惋惜。

我觉得民族唱法在走极端。一种半美不民的学院派,一种彻底的民间和少数民族化,我还是同意第二个评委的点评“基于歌手大赛的性质和宗旨,在大赛上,还是应该提倡经过艺术加工和处理的作品”,若是真形成第一个评委所说“因为从歌声中感到快乐”就打高分,那么,那些旅游景区里的表演节目,随便拿出个来,都比那对云南夫妇唱得好得多,快乐得多。

我是非常赞同“综合素质的考查”的设置。今年的音乐类的题(就是滕矢初负责的第二题)对于这些学音乐的来说,有点简单。

另外,1~6场,有分数越来越高的趋势,从第一场一般在88~92分左右,一直到第六场一般在93~97分左右,难道后面真的比前面唱得好?这里有评委的问题。可能大赛也觉察出了,昨天的第7场,前几个还在95.96分左右,后面马上降回了89~94左右,而且一直没有大的抬升。唉,做选手不易,做评委更不易哦。

最后,我对莫华伦评委有意见,以前对他的印象很好,觉得是国际大师,通过这次歌手大赛,觉得此人素养平平。原因1、最近几场,数他在评委席不安分,交头接耳,连唱带演,要知道大赛的主角不是他,而去他的行为会影响选手表现的!!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2、第四场(好像)美声开花。一个黄裙子女声的花腔《威尼斯狂欢节》简直太棒了!!也是大赛以来的第一个高潮,98分好几个,莫华伦打出95分,虽然是被去掉的最低分,也算是他打出的分中比较高的了。后来一个男高,他给出97,(我觉得其实不如刚才的花腔)很不幸也是被去掉的最低分。主持人采访他,他也讪讪得提了一句。可能是受此影响,后面的美声,一些水平很一般的,他也给到95分以上,让自己打的分保持不被去掉,真是没有自己的原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7 10:22:01编辑过]
 
发表于 2004-5-6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评分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歌手的实力很重要,但有时运气也是很重要的。真所谓要天时、地利、人和。另外我觉得楼上月亮眼评歌手综合素质考核的观点有点过于极端,也许有些歌手真的是文化素质偏低是真回答不出答案,但有一些可能是本身是知道答案的,出于一时紧张头脑空白而想不出答案,试想象那种场合自己站在那里也许也会那样,明明知道那道题,但就拼命想都想不出答案。

 
发表于 2004-5-6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有道理,我今晚看比赛的时候,试着从选手的角度回答问题,确实是一片空白,真紧张啊,平时张口就说的唐诗,居然不知道作者就是李白,太紧张了。平时模糊的东西就更想不起来了。

[em06][em06]
 
 楼主| 发表于 2004-5-7 0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奖赛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定位是什么?他的作用又是什么?我也尝试用商业方式解释,好像感觉这是一个策划很差的活动。哪,用一个什么角度解释能获得比较好的答案呢?

我觉得应该对不同音乐体系分门别类,提的问题也应该很系统、专业。艺术的最大魅力就是吸引。就如同李白的诗句描写的意境一样。大师应该是专业的民间大师,还是民间的专业大师。

看评委的介绍就知道几首歌的确能让广大听众接受。他们现在还能有上佳表现吗?如果没有,这些教授是不是应该去进修?十年没有好作品,也能继续当教授?大家的代表是属于这些人吗?

不论如何,还是要感谢实干家。大家不用气馁。会好起来的,只是用哪种方式更快。

 
发表于 2004-5-7 0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这么重要的赛事我竟然没有看!!这几天太忙了!!!
 
发表于 2004-5-7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月亮眼的观点!
 
发表于 2004-5-7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刺猬:

首先我不觉得我的观点有何偏激,我也不否认,现场选手会因紧张而有失水准.但是,请你也不要否认,大赛中出的"笑料"已经够多的了.还拿人民大那个选手的"THE SUMMER PALACE"做例子,现场上就有一个小姑娘说道:"幼儿园阿姨教过,是颐和园,姐姐真笨!",其他张冠李戴的例子不胜枚举.

从大赛也引发了我的另外的思考。什么样的人在报考艺术院校?其他地区我不知道,也不敢妄言。就从我身边所见说吧。报考艺术类尤其是声乐类,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是因为凭着文化成绩他根本不可能上大学,所以就选择了艺术,分数低啊,再说嗓子人人都有,不用象器乐舞蹈类需要童子功,临考找校内老师学学,最好是声乐主任或参加考试的评委。唱得好坏,考场老师一句话,用钱铺路,拿到本科证就行了。其实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了。有如此的生源,也就无怪乎他们现场的表现了。

大学四年我觉得比较遗憾的就是,艺术系没有文史课,这是我和同学们的遗憾,大家都觉得学音乐的应该选修一下文史,丰富修养。有文化和没有文化真的天壤之别。

最后一句:紧张不是借口,大赛现场人人平等,难道拿一分的就不紧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7 10:56:02编辑过]
 
发表于 2004-5-7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15楼的意见。歌手大赛越来越差,没有达到推新歌推新人的目的,而且可看性也比较差。另外,组合参和在独唱比赛里很是不伦不类,况且有些根本就是小合唱。例如:一场比赛里如果大部分是独唱,那么偶尔出来那么几个组合,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水平并不是很高,分数也会上去,前六天的比赛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况且,几个人的音乐表现力和视觉上都会比一个人的表现要丰富,放在一起比赛,难免有失公平。

 
发表于 2004-5-7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月亮眼的观点,看这些歌手的综合素质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连最基本的常识性知识都不知道,你怎么更深一步地去理解作品的本身内涵呢。

 
发表于 2004-5-8 0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家的生活 去买一根萝卜 --母亲说 嘿,注意安全线 --警察说 大海呵,你在哪儿 --醉汉说 怎么街灯都炸了 --我说 一个过路的瞎子 敏捷地举起了竹竿 象拉出一根天线 尖叫而来的救护车 把我送进了医院 于是我成了模范病人 响亮地打着喷嚏 闭上眼睛盘算着开饭的时间 一次次把血输给臭虫 没有工夫叹息 终于我也当上了医生 提着粗大的针管 在走廊里踱来踱去 消磨着夜晚

 

 
发表于 2004-5-8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也看了 他们的水平真的不错哦
 
发表于 2004-5-8 1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的比赛,我觉得选手的整体水平比上届有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综合素质还是演唱技巧,特别是演唱方面 。一连几天的比赛给我的感觉是还是比较公平。我这次也报名参加了江苏赛区的专业组的比赛,初赛一比完大赛的评委跑过来问我是哪的?我想我是有戏了,谁知道比赛的那几天突然喉咙发炎,比赛的时候又竟然忘记歌词!!天啊!

[em06][em06]居然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没进决赛!不过我想我下一次一定会成功的。对了!我可能8、9月份会开一场个人音乐会,希望大家有空来捧捧场!!
 
发表于 2004-5-8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昨天晚上北大那6个大男孩《疯狂的自行车》,很有心意。让我吃惊的是,曲词作者只用了2个月就把和声的知识学好,真是佩服,我们可是被折腾了好几年哦[em06][em06]
 
发表于 2004-5-8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非常喜欢昨晚北大的“疯狂自行车”,创意很好,表演、题材都很自然,和声也比较清新,且用钢琴伴奏,在一大堆midi 和录音带的轰炸中,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但词曲作者说他只用2个月就把和声知识学好了,我认为有些言过其实。我自己也是学和声的,这个确实是有人在这方面比较有天赋,不需要在学院很正规的去学,但是两个月的时间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个必须经过长期研究和创作实践才可能用起来得心应手。北大的人总喜欢让人觉得他们特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