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3-7-14 0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的艺术融合
河头中心小学 唐佩娟
音乐与美术同为艺术类课程,均强调以艺术美来熏陶感染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所不同的是,音乐主要是从听觉上感受美,而美术则强调从视觉上去获得美、感知美。如果将视觉和听觉孤立开来而让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则既单调又片面。而如果把音乐和美术加以融合,就能通过二者的互补互益加深学生对美的领悟。
一、唱歌教学与美术的融合
1.利用图画,理解歌曲的形象
许多儿童化的歌曲中蕴含着生动的形象,如果在学唱这类歌时,教师能借助生动直观的图画来展开教学,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唱《小象》这首歌时,我首先出示有关小象的图片,让学生借助图片调动自己的感觉及记忆储备,理解歌曲中小象活泼可爱的形象。在生动的图片前,学生饶有兴趣地模仿起小象的动作与神态。学生对歌曲中形象的把握为学唱这首歌奠定了基础。
2.利用画图,体悟歌曲的意境
艺术创作是相通的,图画有助于学生把握歌曲的意境,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感悟能力。如在教授《小宝宝睡着了》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初读歌词,而后,让他们根据歌词画画。这样学生从图画所创设的意境中看出“静”,体会出歌曲应用“轻”“美”的声音来演唱。
3. 利用涂色,区分歌词结构
区分歌词结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如在学唱歌曲《郊游》时,学生总是会在唱完后不知不觉又回唱到第二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读懂歌词结构,再用颜色来画一画,相同的结构部分涂上相同的颜色,这样学生很快便能区别出这几部分。
二、欣赏教学与美术的融合
音乐欣赏课更注重学生对音乐的亲身体验,期待学生能借肋艺术的力量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美的启迪,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应赋予学生更为自由、宽广的表达空间。而作为艺术表达的两种形式,音乐与美术具有艺术共通性,因此如能将欣赏教学与美术相融合,让学生听了音乐后,能把想象后的感受动手用图形、符号、线条、色彩等表示出来,则可以促使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中获得美的享受,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一年级美术课本中有一课《画声音》,在教同年级音乐欣赏《惊愕交响曲》时,我让学生自由地用线条描绘音乐,结果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们在乐段音量为P时,学生画了~~~~~~~~平缓式波浪线;在强音处,学生画了∨∨∨∨∨ ,骤然起降式波浪线,虽是一个个简单的符号,但却代表了学生对音乐的个性化理解,,这样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理解力。欣赏中各段音乐还可以用色彩来表示,如听到柔和的音乐,可用绿色、粉红、桔红等表示。听到欢快的音乐,可以用红色来表示,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等等)是可以相通的,通,如《过新年》这幅画中鲜艳的红色,激动的感触和欢闹的声音相通,营造出新年的喜庆气氛。实践证明,色彩与音符的融合教学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音乐表演与美术的融合
音乐表演是由一整套动作连贯而成,而每一个静止的动作正好是一幅图画,学生在表演动作之前,完全可让其先画一画。例如在教学《小猴子》课时,如果直接让学生编排这一整套动作,既费时,又缺乏好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大胆画出自己编排的动作,配上丰富的人物表情,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进行表演。活动中,每位“小导演” 都对自己苦心安排的节目投入了很高的热情,编排出带有鲜明个性的舞蹈:有的龇牙咧嘴,演出一副调皮样;有的舌头乱舔,演出一副贪吃样;有的直翻跟头,演出一幅活泼样……绝妙的设计让我深深地折服,精彩的表演让我忍不住大声喝彩。
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本来就是声音和画面的结合体。我们自然应把握这一点,让音美结合,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使学生学会鉴赏美、创造美。同时,也唯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赋予学生更丰富的艺术空间,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
姓名:唐佩娟 出生年月:78.8
教龄:3 学历:中师
所教科目:音乐 职称:小教二级
联系电话:0519-2521159
学校地址:江苏省河头中心小学(河头镇育花路26号)
参考:《成材导报》之《软化学科边缘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育》之《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板书》
《激发儿童音乐创造潜能的四点策略》
《架起音乐与美术学科的桥梁》
第一册《美术》教材
《右脑的开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