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今宵》教学案例 秀洲现代试验学校 陈少文 《难忘今宵》这首歌是老少皆知,耳熟能详的曲子。初一的学生虽然外表已经长大成人,但他们的内心还有天真,稚气的一面,对陌生而新鲜的事物有比较大的兴趣。但是这首歌曲可以说是太熟悉而无新鲜感可言,要把握歌曲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从学生的实际和贯彻新课标的角度出发,充分理解曲子的主题,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激情是上好该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师生教学的双边活动,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强调主体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培养、塑造、发展的主体,在教师科学而有效地组织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优化和促进学生全面而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学习音乐,对孩子具有开发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功能。音乐教育家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确实,心理学家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好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学好音乐的动力,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开始,是打开学生主动学习之门的钥匙。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全方位地把握视觉、听觉、动态、心理等激趣切入点,综合开发利用主客观条件,从学生的最佳起点出发,创造特定的情景,诱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去。 对此,在《难忘今宵》这堂课中,从我们学校学生具有多才多艺的客观条件以及中学生所具有的一定的自我表现欲出发,抓住学生的最佳兴趣点,创造既定的课堂情景,诱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来,是我设计这堂课的根本出发点。情境教学就是用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方法把教材的内容、题材的情绪表达出来,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愿望,调动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经过对教材深入分析和思考,根据生活实际,把《难忘今宵》构思成学生的自我才艺的表现晚会,来突出“难忘今宵”的主题。由学生自发的组织和开展晚会活动,由小主持人主持,全体学生既是观众又是演员,节目分器乐、小组唱、小品;各种才艺表演等。 有了最基本的构思想法,就是对教案和课堂情景的精心设计了,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和同学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在这当中学生已有跟唱了,说明很熟悉),这首歌在什么地方听过?——春节联欢晚会、大型的晚会!听过曲子后,我让大家来唱唱看,看谁唱的准又唱的好,这个过程是重识曲子的一个过程,让学生唱,同时也让他们自己来发现问题,曲子唱的不到位的地方,指出问题点;同时,还是让学生自己试着来解决此问题。在综合各类情况教师总结补充。接着进行男女交换唱的形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男生唱词,女生唱谱,然后再交换进行。充分熟悉歌曲。经过对曲子的进一步熟悉和重新认识后,就是学生的自我的才艺展现晚会的情景开展。在节目最后,模仿晚会的结束部分一起唱《难忘今宵》结束晚会。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适当的对自己的节目进行评价,说出以上表演中最难忘的节目,突出主题。 这样的一个课堂设计思路,本以为应该有很好的课堂效应的,马到成功,但事与愿违。在具体的实施中,暴露出了很多的新问题,课堂教学中总体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一个活泼热烈的课堂氛围。总的来说就是,预设的教学思路不能灵活有效地适应现实课堂变化着地实际。主观能动和客观实际没能有机的得到协调。 具体的说来主要在以下两方面: 1、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固有的教学思路要灵活的运用,不能生搬硬套,在节目的安排上要根据各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班级特点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如在初一(3)学生的整体感觉比较的活泼,主动参与的自主性比较的强,在晚会的情景安排上可适当扩充小品等节目。而相对的,对于整体比较的“安静”不善于表现的班级,就要设法设计每位同学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的节目或活动的安排。如把全体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仿军队里的各组之间的拉歌比赛。课堂实施的整个切入点,就是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 2、教师本身在课堂实施阶段的角色转变。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和积极的反映者。如何真正在课堂中完善这些角色是这堂课的又一思考点,这里我主要的是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状态角度来进行调整。开始实施教学设想的过程中,我也考虑了这方面的问题,如课堂语言的组织等方面,来进行逻辑性较强的过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使整个的课堂能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然而在具体的实施中,却发现课的环节实施比较的有条理,但没法使课堂活跃起来,也就是说,学生的热情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通过课后的反思,我觉得问题不在课的环节有多合理,而是在各环节中缺少了一种激情,而这种激情就在于我在课堂中的投入状态。既然是以一堂晚会的形式来体现《难忘今宵》的主题,那么教师的课堂状态就不能以平常的习惯语调来进行组织教学。而应该是象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的来进行,如同样让学生来唱歌曲:“大家来唱唱,看谁唱的好”;“大家来唱唱,看谁唱的好,好不好!(大声的)”,同样的话,预期语调的转变,在课的实施中的效果是如此之大。 经过调整后的案例过程大体如下: 1.听曲回顾,重新认识: ? (1)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播放歌曲《难忘今宵》 同学们!我们一般在那里听过——春节晚会 还有没有其他的地方听到过——大型晚会 (2)大家一起来唱唱,看谁唱的又好又准,好不好! 一起唱难忘今宵,后识谱唱。 男女同学相伴唱:先男同学唱歌,女同学唱曲; 女同学唱歌,男同学唱曲。 重新认识难忘今宵这首歌曲,纠正错误。 2. 模拟晚会,创设情景: 让学生委派,自己的小主持人主持晚会,一部分学生出演节目(大部分),部分同学为观众。节目大体如下:小组唱;小品;器乐独奏、协奏;组织拉歌等(根据不同的班级有所调整), 最后大家同唱《难忘今宵》晚会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