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给音乐课带来了生机

11
回复
95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0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题目的含义:
    所谓的“动”,不仅仅是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而且也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动起来。确切地说,只有在思维与情感动起来的前提下,身体的动才能有价值。学生动起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对教师来说是“费力少而收获多”,让学生动起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        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素质教育已经逐渐得到认可。宏观的讲,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已不再是高分低能,循规蹈矩的所谓“优等生”,而是需要有一个独立的,自主人格的人;微观上讲,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自己能主动的思考,积极地参与,有自己问题的看法,改变以往长时间的“听众”角色,而是让思维和情感也动起来。确切地说,只有在思维和情感动起来的基础上身体的动才有价值。身体方面的动在调查中有这样一组数据:①当你听到音乐后能不能根据其内容作各种动作?其中有55%的同学不能表现;②你喜欢自己表演还是喜欢跟着别人做和人家一样的动作?结果有64%的学生习惯于依赖别人的思维进行活动,缺乏自己的思考习惯。针对这个问题又提出了:为什么不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或歌表演呢?有的同学说是不好意思,占16%,有36%的同学怕遭到老师批评,有18%的同学怕回答的不好被同学们议论嘲笑。可以说,使学生动起来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课堂氛围和教师观念的改变。不动使学生陷于被动状态,老师收效少而学生苦恼多。动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对教师来说是“费力少而成功多”
三、实验措施:
(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指对某一事物喜好的情绪。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低年级音乐课中的“动”建立在儿童兴趣昂然的情绪下才能进行。在教学中我强调了课课“教必有趣”,坚持把微笑带进课堂,给学生一个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独立思维的机会,尊重不同意见,观念,教师以欣赏的眼光肯定“与众不同”的回答,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并且要求他们不仅要会动耳听,动眼看,还要会动脑想,动口说,动手演,让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感受失败。如在上二年级音乐课《过新年》一课时,由于特殊原因没办法在音乐教室中学习。我带着“怎样能使学生在班内上得轻松自在呢?”这个问题走进二(1)班。刚一打开录音机听范唱,一个孩子听到音乐后就脱口而出:“开始唱戏了!”随后使劲地在“咚咚咚咚呛”这一句“呛”的字音上用铅笔在他的文具盒上敲了一下。这一举动提醒了我,何不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这样既可以掌握旋律,又可以增添兴趣。于是我提出了要求:大家认真听音乐,当你听到“呛”字时,就用铅笔敲一下文具盒。这一来教室沸腾了,又很快静了下来。第一次没有按要求做到,所有的衬词“咚咚咚咚呛”全敲了起来;第二次在教师强调了要求之后,95%的学生能够作到。学生的兴趣极度浓厚,每个学生都特别投入地听着音乐,嘴里唱着歌词,惟恐再漏敲掉一个“呛”字。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再要求“老师,咱再敲一遍吧!”。
课后,仔细想想这节课,我觉得非常有收获。它让我在认为最适合自己实验方法之外又发现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最普遍、最简单的事物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灵活变化,两种教学方法的得出,使我的实验方案中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善。同时也使我知道了:只有适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才乐于接受,音乐课才能让学生喜欢。
(二)        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我的做法是:在音乐课中,给学生独立思维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不同观念,绝不否定或讽刺批评,鼓励学生用与他人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肯定及赞扬学生的独特设想,初步建立他们说的自信,唱的自信,舞的自信,在不断的“扬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的价值、“动”的合理性。由原来的“想动”变为“会动”。比如,在《赛船》这节音乐课的歌表演中,我想像的情境就是两人一组划船,但是我没有把我自己的想像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以询问的方式提出:如果让你们来一次划船比赛,大家想怎么表演 ?教室立刻一片欢腾,有三人一组的,有五人一组的,有立着的,有坐着的,有划船的,有喊号子的,想像得非常丰富,可以说我非常庆幸自己没有提前限制学生的思路,否则,我自问自己是想像不出这么多的形式来的,看来孩子们已经具备了自己思考的能力。同时可以从反面得到一个教训:如果没有让学生发挥主体性这一指导思想作为基础,那么学生的许多精彩想像就会被教师的单一思维方式或是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所替代,甚至被“一锤定音”。再如,二年级欣赏《四小天鹅舞曲》一课,在初次倾听了全曲之后,请同学们想想听到乐曲之后你认为,乐曲是怎样的情绪?(活泼、欢快)再请学生说说乐曲表现的是什么动物在跳舞呢?学生们讲出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名称,有小兔、袋鼠、小鸟,甚至还包括小熊,究其原因,原来他是想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小熊形象。虽然他们的回答离乐曲题目相差甚远,但无一不是符合《四小天鹅舞曲》音乐形象的延伸想像。这种开放性的求异思维才真正使学生们的大脑动了起来,让他们在其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        构建崭新的课堂教学思路
1、        在各项教学内容中贯彻“动” 的原则
音乐教学无论是动态的歌唱、表演、游戏,还是静态的倾听、欣赏均可在“动”中进行学习。动态的教学自然毋庸多说,学生活动直接贯穿于教学之中,在静态的教学时,让学生动起来更是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实验初期,“怎样减轻学生的用嗓疲劳,同时还让学生认真倾听音乐”这个问题曾长时间令我困惑不已。低年级学生好动不好静,让他们安安静静听音乐无疑是个难点。在倾听过程中会不时出现各种小动作的现象、走神溜号的现象,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无声教学法”给我扫清了实验中的障碍。在上《时间象小马车》一课时,我就运用了“无声教学法”,我在上课时提出要求:只要口型,不要声音。这种要求一提出,立刻受到一年级学生的欢迎,他们觉得很好玩很有趣,乐于接受,他们不仅可以认真倾听伴奏还可以互相监督同学表现得好不好。教师则可以在旁轻松地通过观察口型就了解了谁在听、谁在唱,哪些人走神,溜号。
在欣赏教学时让学生动起来不仅可以让他们随乐曲表演,做各种体态律动,更可以让他们拿起手中的笔来“画音乐”。将自己所听到的音乐用图谱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去认真倾听音乐,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对音乐形象做出准确及时的反应。在欣赏《扬鞭催马运粮忙》这首笛子独奏曲时,第一次倾听乐曲后,我要求学生谈谈音乐有无速度的变化,想想怎样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整个乐曲的速度变化;第二次开始完成 “画音乐”作业;第三次倾听时检查自己的作业是否还需要修改,课后学生都说:好玩;这样听音乐有意思;我们喜欢……
分析这种教学方法,“画音乐”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真正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之中。
2、        在知情交融的过程中贯彻“动”的原则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重视音乐知识的传授,而经常忽视情感的教育。其实情感教学应该贯彻着唱歌教学的始终,让认知教学与情感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比如,在认知“四分音符”这个音乐知识的时候,我告诉学生可以尝试着走一走,看看走一步需要多长时间,大家试过之后,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四分音符的时值。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自己亲自去感受,去掌握新知,他们接受得很轻松,而且与情感交织在一起,用“动”的形式既愉悦了他们的心情,又发展了他们的认知能力。
3、在综合训练中贯彻“动”的原则
    综合训练是指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如:读读走走,歌曲伴奏,节奏模仿,声势练习等等,基本都是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所以在综合训练中坚持“动”的原则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多采用游戏、竞赛等趣味性比较强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在上音乐节奏游戏《唏哩唆罗是个啥》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分组拍击节奏,分出问句、答句的节奏,在接龙及卡农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在不断提问“是个啥”的热烈气氛中掌握了不同的节奏,随后我们分别给学生的手和脚安排了节奏任务,大家在一起围成圆圈,要求手打节奏,脚走节拍。在整个拍击节奏的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 ,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实验效果
    通过在实验班中实施以上的实验措施,学生们的兴趣得到了很大提高。在第一阶段后期的问卷统计中,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情况如下:
兴趣态度量表
课题        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以动激情的实验研究
班级        人数        喜欢(+1)        一般(+0)        不喜欢(-1)        反感(-2)        F
实验班        46        42        4        /        /        0.95
对比班        55        43        10        2        /        0.72
随着学生对音乐课兴趣的产生,实验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音乐课,他们觉得音乐课好玩、轻松,促使他在课堂中主动的参与教学,主动表演、主动思维。
课题        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以动激情”的实验研究
             班级        人数        优        良        中        差
以《赛船》一课为例检测学生的创编能力        实验班        46        27        13        4        2
        对比班        55        24        11        16        4
以《四小天鹅舞曲》一课为例检测学生想像能力         实验班        46        31        19        4        1
        对比班        55        25        12        18        3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在思维和想像方面较对比班人数有了一定的提高。由于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促使下,他们在学习时的注意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控制。
     二年级的欣赏课《扬鞭摧马运粮忙》中,在实验班采用了图谱法教学,在对比班则采用了以前的欣赏教学方式,课上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对20名学生进行了观察,发现他们倾听音乐的注意力在不同的时间段各有不同的变化。
(见下面的统计折线图)
以上数据说明了,通过实验的实施,实验班的学生在思维、想像等方面较对比班有了一定的发展,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给音乐课带来了生机,给学生们带来了快乐。综合以上的数据分析,在兴趣方面,他们喜欢上音乐课,对音乐教学内容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的利用身边的材料帮助自己理解音乐;甚至达到了反复演唱、表演而不厌烦的程度;在求异思维方面:实验班中大多数的孩子喜欢发表建议,喜欢提问并且能够提出一些有一定的价值的问题,不再惧怕回答错误;能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告诉别人,帮助他人一起进步。而在注意力方面:由于学生们有兴趣作保障,有自己的独立思维作基础,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久,不容易分散。
五、分析与讨论:
取得这样的结果,我们认为与实施“以动激情”的教学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让低年级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方法力求创新性则为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想像力的极大丰富提供了基础。
六、结论:
以上数据和事实证明,通过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可以给音乐课带来勃勃生机。
 
发表于 2003-10-29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你的论文吧,真不错嘛!我要好好象你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03-10-29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不错!
 
发表于 2003-10-29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文有一定质量,只是表格不够清楚。
 
发表于 2003-10-29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课题报告吧?写的很符合实际!
 
发表于 2003-12-1 1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不错!
 
发表于 2003-12-1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03-12-1 1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04-2-19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敢当!朋友们!
 
 楼主| 发表于 2004-2-19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文章~有水平
 
发表于 2004-2-20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站长收录。
 
发表于 2004-2-20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像这样的论文已经不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