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联系小助理
获取更多教学资源

关闭

【反思】[转帖]中青报:被完美“丑化”的孩子

5
回复
49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6 1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people.com.cn/GB/news/37454/37459/3356823.html

中青报:被完美“丑化”的孩子 成 彪

  吉林省吉林市初二女生李玉(化名)自幼开始拾荒助人。她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因此被评为2004年“吉林省十佳中学生”,同时也成为获得“2004年感动吉林十大人物”荣誉称号的惟一在校学生。然而今年开学后,李玉却向学校提出转班请求。理由是媒体对她的事迹报道太夸张,同学们以为她说谎,她已承受不了“盛名”带来的压力。(4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她从四岁开始担负起照顾全家的重担”,“她成绩优异,热心为后进生补课,在她的带动下班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听取李玉的建议受到鼓励后,一个下岗工人成了富翁”……翻看往日媒体对李玉的报道,一个“完美”好孩子形象站在我们面前,令人无法不感动。然而,走近李玉时我们才发现,“其实我学习成绩很一般,只是喜欢帮助别人而已。媒体的报道太夸张了,给同学们造成一种李玉经常对新闻单位说谎话的印象。”(李玉自语)

  李玉之所以能够感动社会,却感动不了同学,原因就在于她“说谎话”。现在我们知道,真正说谎话的不是李玉,而是媒体。媒体出于自己发稿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想像,捏造事实雕塑出了另一个“李玉”———一个完美的孩子!

  说媒体是李玉尴尬遭遇的肇事者,媒体未必承认,因为他们是按照社会主流价值观及其需求来报道李玉的。的确,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公众对正面人物的价值期许一直是完美主义:至真至善,全能全勇。为了迎合受众以及宣传的要求,媒体在采写人物事迹时,常常落入完美的套路,有选择性地采写正面事迹,甚至不惜杜撰、歪曲事实“塑造”人物,而不是客观报道人物。从这种意义来讲,李玉是被完美“丑化”的孩子。

  完美主义不是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创作观,这早已为实践和理论所证明。如今,完美主义却被一些媒体当做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实在错得离谱。一方面,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不二法门,怎能为了“完美”而去歪曲事实创造“完美”?以完美主义思想去“创造”新闻,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和从业底线就被突破。另一方面,引领社会意识和主流价值观念步入正途,是媒体的重要职责。新闻人应以客观、真实的报道“撞击”公众不科学、不正确的完美主义价值观,引导他们建立科学、全面、唯物、辩证的价值观,而不是相反。

  李玉为言过其实的“盛名”所累,是社会之痛;孩子被完美“丑化”,是媒体之耻。希望全社会都能够丢弃完美主义价值观、新闻观,确立起以人为本、以真实为生命的价值观、新闻观。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梁彩恒)

 
发表于 2005-5-6 1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完美”是伟大的!同时也是不可思议的!

“自然”是渺小的!同时也是千真万确的!

 
发表于 2005-5-6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害孩子吗?李玉怎么面对自己的同学老师?
 
发表于 2005-8-11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就是这样啊,只要有全有势,就是死的也能给你说成是活的。我门这里有一个校长在玩女人时死在了床上,可是经过包装他倒成了优秀教师的典型,说他是死在工作岗位上(可能他的工作岗位就是姘头的床啊)全市大力学习。
 
发表于 2005-8-11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啊,你们发达地区怪事多!

 
 楼主| 发表于 2005-8-13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稀奇![em01][em01][em01][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