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学术打假】包养专家

4
回复
59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 0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页面:http://www.oklink.net/online/tougao/91544/163437.htm

包养专家
854106

  
“包养”一词,是近年来由媒体制造出来并频频闪现的一个新词。查阅《现代汉语辞典》,并无“包养”的条目。望文生义,“包”是“全部占有”的意思,“养”是“供养抚养”的意思,两者简单相加,“包养”的大略含义是“全部占有一个人,并供养他”。在网上搜索“包养”,大多与落马贪官包情人有关。但是近来,我从“包养”一词中嗅出了另外的气味。

去年,“金龙鱼食用油”事件后,有专家忙不迭地跳出来辟谣说,人们大可不必担心,金龙鱼食用油检测不合格并不等于有害健康,还是请继续放心食用吧。他们的态度,同暖昧的对待“芬必得”警示如出一辙:今年4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警示药品“芬必得”有潜在的心血管风险。我国多位药学专家就此表示,美国发布这种警示是非常非常常见的,并不说明这些药品就不能用了。还有专家在媒体上大嚼特嚼,急不可耐地作出“吃”的示范(他们到底吃了没有,难说),诱导人们消费。我琢磨了大半天,实在闹不懂专家是如何作出这样的逻辑推理的:不合格、有风险=无害健康、可以放心食用。更让我称奇的是:有家汽车制造商邀请几位专家进行自行车对大汽污染的研究。专家们鼓捣了大半年,得出的结论是:自行车对大气的污染比汽车大!理由是:过多的自行车阻碍了汽车的通行,汽车在阻塞中排放了大量污染气体,所以,自行车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自行车和汽车谁对大气污染大,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每一个读过初中的人都会知道正确答案。我不明白,学富五车的专家为什么会得出如此有悖常识的谬论!

我一直以为专家是具有独立人格,具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品行的,可上述他们的奇谈怪论让我疑虑丛生。后来读到的一则报道使我茅塞顿开:一家频临倒闭的上市公司邀请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多次在主流媒体上高谈阔论,散布那家公司利好的虚假消息。不明真相的人们相信了“权威”,纷纷给那家公司注入资金,使它起死回生。这件事情本来知道的人不多,但那家公司翻脸不认人,拒不支付事前承诺的几百万酬金。专家恼羞成怒,把官司打到法院,弄得“地球人都知道了”——我当然也知道了。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专家们之所以昧着良心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商人摇旗呐喊,甚至是涂脂抹粉,颠倒黑白,是因为他们之间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中,雇佣者只能占有被雇佣者的劳动,而不能占有其他方面。现代商人与部分专家的关系,就象落马贪官之与情人,是“包养与被包养”的关系。商人们撒出大把大把的钞票,把专家们的思想,专家们的学识,专家们的人格,专家们的劳动,专家们的全部身心,统统包养起来。那些专家迟早是要被人用,被人养的,有人出大价钱,何乐而不从之!他们就连“半推半就”的扭捏作态也不要了,三下两下脱下全身衣服,心甘情愿地向包养自己的商人奉献一切,心甘情愿地成了“包养专家”。

“包养情人”现象将会危害社会公德,社会风气。“包养专家”现象的危害除与之相同外,还有其他危害,说小点是混淆视听,产生学术腐败,说大点是影响社会文明进程。我们在大力清除“包养情人”现象的同时,不要忘了也要清除“包养专家”现象。

 
发表于 2005-6-1 0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的"专家"越来越被人看不起了,包括一些高层的所谓音乐教育专家和一些迂腐不堪的教研员。
 
发表于 2005-6-1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专家”为企业的倾轧服务;当一些所谓的音乐教育权威为了新的教材可观的发行编审费、发行费而扯大旗到处推销一些在国外已经过期的,或者相对于中国国情来说不务实的理论的时候,这些专家在人格和能力上和小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发表于 2005-6-1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追风在2005-6-1 8:09:00的发言:
所谓的"专家"越来越被人看不起了,包括一些高层的所谓音乐教育专家和一些迂腐不堪的教研员。

[em17] [em17] [em17]
 
发表于 2005-6-4 0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包养专家”——全是“二奶”生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