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海版本老教材5年级上册,新鲜出炉!

4
回复
73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5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课(第一教时)

课题:再见吧!美好的暑假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琵琶演奏在乐曲中的丰富表现力,想象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英雄小姐妹与暴风搏斗的动人画面,引导学生热爱集体的好品格。

2、学唱歌曲《再见吧!美好的暑假》的歌谱。

重点、难点:感受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在歌曲中、乐曲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练声:

(一)、1 3 3 5 | 5 1 1 5 | 5 3 3 1 |1||

1=A~E

要求:分别用miyamuli四种进行练声,每个音必须依靠小腹弹跳。

(二)、 0 5 | 1 7 | 2 1 5 3 | 1 ||

要求:一气呵成,预先做好深呼吸,高音处要依靠气息支撑以及气息环绕身体的感觉。

三、学唱歌曲《再见吧!美好的暑假》的歌谱:

(一)、导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学校生活的体验,可以尽情回忆、畅所欲言暑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活动,谈谈新学期来到时的心情。

(二)、听师范唱:

(三)、学唱歌谱:

1、学习节奏,尤其是切分节奏。

2、注意变化音#4

3、视唱歌谱。

四、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

(一)、引入欣赏:在美丽的大草原上有着这么一对蒙族小姐妹龙梅与玉荣,她们在草原上欢乐、活泼地放牧,突然遇上了暴风雪,二人为保护集体的羊群与暴风雪顽强地搏斗着。

(二)、初听:整体感受音乐内容、情绪及民族色彩。

(三)、分段听赏:

第一段:“草原放牧”两个主题,一是取材于同名电影动画片的主题音调,

节奏活泼、旋律跳荡、速度较快、舞蹈特色明显,刻画了小姐

妹欢乐活泼的放牧情景。二是采用一首内蒙歌曲的旋律,宽广

起伏、舒缓,抒发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的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

第二段:“与暴风雪搏斗的主题”,进行曲风格。表现了小姐妹敢于斗争,

不畏艰险的顽强意志。低音弦乐的颤音、定音鼓的滚奏、木管乐

的半音下行的连音,生动描绘了暴风雪肆虐的情形。琵琶的滑指

及绞弦、下行六连音表现了狂风大雪的逼人气势。还通过双弹、

双挑及扫轮结合的弹奏法,刻画了姐妹俩的刚毅性格。

(四)、复听全曲:体会琵琶在乐曲中的表现效果。

五、师小结。

六、师生再见。

第一课(第二教时)

课题:再见吧!美好的暑假

教学目标:1、学唱《再见吧!美好的暑假》歌词,指导学生用明亮的声音和快而清晰的咬字吐字唱出热情洋溢的欢喜,培养学生爱校、爱集体的思想。

2、练练三。

教学重点:感受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填写并唱准三度和声音程的连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练声:

(一)、1 3 5 1 | 5 3 1 3 | 5 1 5 3 |1||

mi ya

lu la

1=C~E

要求:每个音必须依靠小腹弹跳。

(二)、 0 5 | 1 7 | 2 1 5 3 | 1 ||

要求:一气呵成,预先做好深呼吸,高音处要依靠气息支撑以及气息环绕身体的感觉。

三、学唱《再见吧!美好的暑假》歌词:

(一)、复习曲调。

(二)、练练三:为歌曲第二部分配上低声部(下方三度),并唱一唱。

(三)、学唱歌词:

(四)、歌曲处理:注意连音与非连音,表达歌曲情感。

四、师小结。

五、师生再见。

第一课(第三教时)

课题:再见吧!美好的暑假

教学目标:1、练练一。

2、练练二。

3、练练四。

教学重点:练练一、二。

教学难点:练练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练声:

(一)、1 3 5 1 | 5 3 1 3 | 5 1 5 3 |1||

mi ya

lu la

1=C~E

要求:每个音必须依靠小腹弹跳。

(二)、 0 5 | 1 7 | 2 1 5 3 | 1 ||

要求:一气呵成,预先做好深呼吸,高音处要依靠气息支撑以及气息环绕身体的感觉。

(三)视唱《再见吧!美好的暑假》合唱部分。

三、复习歌曲《再见吧!美好的暑假》。

四、练练一:歌曲《再见吧!美好的暑假》的两个部分有何不同?请选择词语填入表中。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平稳、跳跃) (宽松、密集)

练练二: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再见吧!美好的暑假》伴奏:

1、(击掌)2/4 X X | X X ||

(拍腿)2/4 X XX| X XX ||

2、(击掌)4/4 0X 0X 0X 0X|0X XX X 0||

练练四:唱曲谱为本歌伴奏。

五、师小结。

六、师生再见。

第四教时:检查歌曲,综合训练。

第二课(第一教时)

课题:拍手,拍手

教学目标:1、欣赏《丰收的喜悦》,认记民族弦乐器扬琴的音色和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我国农村欣欣向荣的喜人气象。

2、学习三连音节奏,练练四。

教学重点、难点:三连音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欣赏乐曲《丰收的喜悦》:

(一)、回顾上一课的欣赏,以乐曲浓郁的蒙古族音乐风格谈及我国地大民族众多,有如百花吐艳。

(二)、引导学生感受乐曲富有地方色彩的变调,听老师的弹奏sol~si~do,la~sol #fa

(三)、处听全曲:从速度明显对比中区分乐曲的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活泼有力、欢快热情。

第二部分:速度不变,节奏宽松,表现舒畅、轻松的心情。

第三部分:扬琴奏出委婉、动听、抒情如歌的旋律。

(四)、分段欣赏:

(五)、指导学生填入适当的形容词。

三、认识三连音:

1、认识三连音xxx,学会拍击。

2、练练四:分别用唱名和“la”唱唱。

3、正确拍击节奏。

4、分声部正确视唱。

5、反复练唱。

四、师小结。

五、师生再见。

第二课(第二教时)

课题:拍手,拍手

教学目标:1、学会在气息支持下,用饱满有弹性的声音唱《拍手,拍手》,颂扬讲文明、有礼貌的社会风尚和美好的品德。

2、练练一、二。

教学重点:用热情欢乐的歌声颂扬文明风尚。

教学难点:三连音在歌曲中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练声:

(一)、练练四:谱略。

要求:1、复习一个升号调的音阶。

2、正确分声部视唱,把握好上行大跳的音准。

3、声部均衡、和谐。

三、节奏:

练练一:按歌曲的前奏音乐拍击。

四、学唱《拍手,拍手》:

(一)、新课导入:请学生唱歌,从掌声中引出新歌。

(二)、师范唱。

(三)、学唱曲调:

1、拍击节奏。

2、视唱主歌部分。

3、视唱副歌部分。

4、视唱全曲。

(四)、学唱歌词。

五、练练二:听辨拍击下图中由外圈与中心的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方法:1、先把节奏分别单击练习。

2、再顺着1~8的顺序分别于中间节奏相结合拍击。

3、打乱1~8的顺序由老师指明例如3+X. 1+X……,由学生拍击。

4、还可进行开火车的节奏游戏,使学生能通过游戏反复练习这些常用节奏。

六、师小结。

七、师生再见。

第二课(第三教时)

课题:拍手,拍手

教学目标:1、复习歌曲《拍手,拍手》,颂扬讲文明、有礼貌的社会风尚和美好的品德。

2、练练二。

3、练练三。

教学重点:用热情欢乐的歌声颂扬文明风尚。

教学难点:三连音在歌曲中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练练二。

三、练练三:选择d r m s l 各音为节奏型配上音高唱一唱。

四、复习歌曲《拍手,拍手》:

(一)、视唱主部分:

(二)、视唱副歌部分。

(三)、合唱全曲曲谱。

(四)、合唱全曲歌词。

(五)、歌曲处理:1、用饱满而有弹性的声音来唱,颂扬我们讲文明、有礼貌的社会风尚和美德。

2、注意拍手处三连音的节奏要准确无误。

五、师小结。

六、师生再见。

第三课(第一教时)

课题:国歌

教学目标:1、欣赏《我的祖国》,感受壮美、抒情的歌声对美丽、伟大祖国衷心赞美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唱国歌歌谱。

教学重点、难点:用满腔的爱国激情学唱国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欣赏《我的祖国》:

(一)、介绍电影《上甘岭》(有录像资料最好):创作于50年代,自问世后,久久流传,深受人们喜爱。歌词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旋律壮美宽广,热情奔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赋予歌曲撼人心弦的艺术魅力,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初听全曲:根据情绪的对比,为歌曲划分段落。

(三)、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四)、分段欣赏,完成课后练习:

演唱形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a平直 a舒缓 a稍快 a轻柔 a合唱 a优美

b婉转 b明快 b稍慢 b 有力 b独唱 b雄伟

(五)、复听全曲。

(六)、哼唱歌词:学生哼唱第一段歌词。

三、学唱《国歌》歌谱:

(一)、导入:请学生说出《国歌》象征的意义。

(二)、听录音。

(三)、简单介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创作于1935年,曲作者聂耳,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能奏多种民族乐器,中学入团,1930年到上海入明月歌舞团任小提琴师。1933年入党,1935年去苏联学习。同年717日在日本不幸逆水逝世。

主要作品:《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大路歌》《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

(四)、学唱歌谱:注意弱起拍、三连音、附点音符。

四、师小结。

五、师生再见。

第三课(第二教时)

课题:国歌

教学目标: 学唱国歌。

教学重点、难点:用满腔的爱国激情学唱国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练声:

(一)、1=C~F

12/4

1 3 5 3 | 1 3 5 3 |1 ||

mi Ya

23/4

1 3 5 1 5 3|1 3 5 1 5 3 |1——||

mi Ya 要求:每个音都要弹跳。

(二)、1=C~D

2/4 0 5 | 1 7 | 2 1 5 3 | 1||

ei Yi 要求:一口气要连贯。

三、唱好《国歌》:

(一)、复习曲调:谱略。

(二)、学唱歌词。

四、师小结。

五、师生再见。

第三课(第三教时)

课题:国歌

教学目标:考查。

教学重点:用满腔的爱国激情学唱国歌。

教学难点:运用变奏方法创作旋律,想象音乐形象变化。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练声:同前一教时。

三、复习并抽查《国歌》。

四、说说旋律进行的方向:

五、试将以上旋律按下列提示的方法作各种变化:

1、帮助理解:拍号不变,每个音时值缩小一半。

2、帮助理解:拍号改变,小节数不变。

3、本条练习学生自己寻找规律独立完成。

六、师小结。

七、师生再见。

第四课(第一教时)

课题:还要睡吗?

教学目标:1、欣赏《木夯号子》《大路歌》。

2、认记降记号和一个降记号调中各音的记谱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认记一个降号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欣赏《木夯号子》《大路歌》:

(一)、介绍:民歌产生的特点:民歌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其中劳动号子起源于劳动,起着统一动作、鼓舞情绪的作用。其歌词大多即兴编唱与劳动内容有关,大量运用衬词,音乐往往钢劲有力、节奏鲜明,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和。

(二)、初听《木夯号子》,请同学自谈感受。

(三)、总结:

木夯号子:起源——劳动

作用——统一动作、鼓舞情绪;

歌词——即兴编唱、与劳动内容有关;

音乐——钢劲有力、节奏鲜明;

演唱形式——一领众和。

(四)、初听《大路歌》:

(五)、介绍:聂耳1934年为影片《大路》所写的主题歌。生动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要求抗战的愿望。

(六)、复听并总结:《大路歌》——单三段曲式、“哼呀咳嗬”衬词首尾呼应、劳动号子节奏贯穿全曲,一字一音。

三、认记降记号:

1、出示do=F的调号:

2、听辨两音音高:si #si

3、认识一个降记号调中各音的记谱位置。

4、以游戏形式请学生各自在五线谱上显示各唱名的位置,比一比哪位学生对的最多。

四、师小结。

五、师生再见。

第四课(第二教时)

课题:还要睡吗?

教学目标:1、练练一。

2、练练三。

3、学唱歌谱《还要睡吗?》

教学重点、难点:学唱歌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练练三:分别按do=C,do=F,do=G来练唱。

三、练练一:找一找歌曲中哪些小节的旋律是重复的?

四、学唱《还要睡吗?》:

(一)、视唱主旋律;

(二)、轮唱:保持音准、节奏整齐,达到协和。

(三)、齐唱:全曲曲调。

五、师小结。

六、师生再见。

第四课(第三教时)

课题:还要睡吗?

教学目标:1、练练二。

2、练练四。

3、学会歌曲《还要睡吗?》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轮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练声:

(一)、练练二:部分同学唱1=F 4 0 5 0 6 0 4 0| 为轮唱部分作伴奏。

(二)、练练四:

(三)、练练三:

三、学唱歌曲《还要睡吗?》:

(一)、视唱主旋律:

(二)、轮唱部分:

(三)、练唱歌词:

1)、朗读歌词,区分两种情景。

2)、轻声配唱歌词,注意口形,音色统一。

3)、歌曲处理:A、用mp 的力度;

B、暗柔音色表现夜晚安详宁静的气氛;

C、用mf 的力度、明亮的音色表现晨钟带来的欢欣兴奋的情绪,用连音与非连音的唱法。

四、师小结。

五、师生再见。

第五课(第一教时)

课题:放牛山歌

教学目标:1、欣赏《跟上共产党把革命闹》、《歌唱美丽的家乡》、《打着山歌过横排》感知我国民歌的体裁之一——山歌的特点,并在听与唱的音乐活动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初学山歌《放牛山歌》。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山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欣赏:

(一)、听赏《歌唱美丽的家乡》:

(二)、提问:这首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舒展,其旋律与节奏有何特点?

(三)、师总结:这首歌曲音调高亢、节奏自由、拖腔悠长、这与劳动号子又有所不同,这就是山歌的特点。

(四)、复听:听出属于哪个民族的山歌。(苗族)

(五)、听赏《跟上共产党把革命闹》:

(六)、介绍《跟上共产党把革命闹》:是一首“信天游”,抒发了翻身农民对共

产党的爱戴,对革命的拥护之情。

(七)、听赏《打着山歌过横排》:

注意:曲子开始时的呼喊式音调,这就是江南山歌的特点。

三、初学歌曲《放牛山歌》:

(一)、介绍:这是一首有广东地方音调特点的歌曲。

(二)、老师范唱:

(三)、复习一个降号调。

(四)、学生自学歌谱:

四、师小结。

五、师生再见。

第五课(第二教时)

课题:放牛山歌

教学目标:1、继续欣赏《跟上共产党把革命闹》、《歌唱美丽的家乡》、《打着山歌过横排》,能轻声哼唱区分不同民族山歌特点与风格,感知我国民歌的体裁之一——山歌的特点,并在听与唱的音乐活动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学会用优美、亲切的感情唱好《放牛山歌》。

教学重点:了解山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表达对红军的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哼唱听赏歌曲:

1、《跟上共产党把革命闹》;

2、《歌唱美丽的家乡》;

3、《打着山歌过横排》。

三、学唱《放牛山歌》:

(一)、学生自学歌谱;

(二)、找出难点:

(三)、解决难点:

1)、第七小节:下行六度跳进。

2)、第十二小节:附点要保持连贯。

(四)、分组视谱要求:气息均匀平稳、四小节换气。

(五)、用Lu哼唱。

(六)、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七)、学唱歌词。

(八)、歌曲处理:(1)、一字多音,吐字正确;

2)、歌曲中的“的”要唱成“di ”。

四、师小结。

五、师生再见。

第五课(第三教时)

课题:放牛山歌

教学目标:1、分析处理歌曲《放牛山歌》

2、练练一;

3、练练二、三;

教学重点、难点:表现山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练声:练练三(试将旋律中音符的时值缩短一半,加上新的拍号,唱一唱。)

三、节奏:(1)、16种节奏依次拍击;

2)、分别与中间节奏相合拍击;

3)、打乱16种节奏次序让学生拍击。

四、分析处理歌曲:

五、师小结。

六、师生再见。

第六课(第一教时)

课题: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小狗圆舞曲》,感受乐曲节拍和情趣,并学会按旋律节奏对比分段欣赏,了解曲名和作者。

2、初学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欣赏:

(一)、听赏导入:钢琴家肖邦1846年夏,在生活中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狗飞快地打转追自己的尾巴,就即兴创作了这首《一分钟圆舞曲》(又称《小狗圆舞曲》),栩栩如生的描写了小狗转着圈追要自己尾巴的憨态。

(二)、初听:

1)、听出由( )乐器演奏的。

2)、畅谈初听乐曲的感受。

(三)、分段听:

1)、了解三段体结构:(A+B+A

2)、一段:主题

二段:抒情舒展

三段:再现主题

(四)、复听:

(五)、请学生为乐曲取名《 》,说出你的理由。

三、学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一)、介绍作品:这是五十年代创作的歌曲,表达了少年儿童幸福地学习、生活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

(二)、老师范唱:

(三)、提问:(1)、本歌是( )拍子的?

2)、可分为( )部分?

(四)、自学合唱部分;

(五)、难点解决:(1)、节奏附点音符有推动感;

2)、延长记号、临时变音记号。

(六)、自学齐唱部分曲调。

四、师小结。

五、师生再见。

第六课(第二教时)

课题: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目标:1、练练二。

2、继续学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指导学生在气息支持下用明亮清脆的声音歌唱,并做到二声部和谐统一,从而激发学生自豪、幸福,对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练练一: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开始二小节旋律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三、学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一)、复习歌曲《我们多么幸福》曲谱。

(二)、学唱歌词

★轻声学唱的要求:A一字多音处要圆润;

B合唱部分衬词要有弹性,富有动感;

C结尾句要沉浸在幸福欢乐之中。

(三)、范唱:

(四)、练唱:

(五)、歌曲处理:第一段:唱出在祖国怀抱中愉快学习的幸福感。

第二段:唱出在我们老师培育下学习成长的欢乐;

第三段:唱出在红旗下长大,长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六)、分组齐唱;

(七)、分声部合唱。

四、复习歌曲《放牛山歌》。

五、师小结。

六、师生再见。

第六课(第三教时)

课题: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目标:1、练练二。

2、练练三。

3、练练四。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练练二:节奏。

三、练练三:选择drmsl 为上面节奏型配上音高唱一唱。

四、练练四:接下面的旋律,按指定的音高加上不同的节奏,使前后形成对比。

五、复习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六、师生再见。

第四教时:综合训练。

第七课(第一教时)

课题:山寨孩子的心意

教学目标:1、欣赏《无锡景》,《打轮墩儿》、《包楞调儿》。

2、初学歌曲《山寨孩子的心意》。

3、学习3/8拍拍号。

4、练练一、三。

教学重点:3/8拍。

教学难点:运用气息控制,保持音色的统一和甜美。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习3/8拍:

(一)、学生齐唱《我们多么幸福》并说出是3/4拍的。

(二)、出示3/8拍含义与3/4拍含义作比较:

1)、含义:

2)、强弱规律:

3)、划拍:

(三)、老师弹奏《山寨孩子的心意》,学生边看谱边听,感受3/8拍的情绪。

(四)、范唱:

(五)、视谱:

1)、拍节奏型:

2)、复习一个升号调音阶。

3)、视唱全曲。

三、练练三:认为可用怎样的节奏,拍子表现下面内容。

1、荡秋千:3/4

2、 划船:2/4

3、 摇摇篮:3/8

4、 骑马:2/4

四、练练一:3/8拍每小节拍数与( )拍相同,每拍时值与( )拍相等,指挥图式与强弱特点与( )拍相同。

五、欣赏:

(一)、听《无锡景》,《打轮墩儿》、《包楞调儿》。

(二)、提问:

1)、这三首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歌?介绍了什么?

2)、与我们以前听到的“山歌”与“号子”有何不同?

(三)、哼唱《无锡景》。

六、师生再见。

第七课(第二教时)

课题:山寨孩子的心意

教学目标:1、复习一个升号调。

2、学唱歌曲《山寨孩子的心意》。

3、练练二。

教学重点:3/8拍。

教学难点:运用气息控制,保持音色的统一和甜美。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1= G 的音阶。

三、练练二:视唱并加小节线。

四、学唱《山寨孩子的心意》。

(一)、视唱曲调。

(二)、范唱:

(三)、学生自学:轻声学唱曲调,用3/8拍打拍子。

(四)、用Lu 唱。

(五)、朗读歌词。

(六)、齐唱歌曲。

六、师小结。

七、师生再见。

第七课(第三教时)

课题:山寨孩子的心意

教学目标:歌曲处理、乐理复习。

教学重点:3/8拍。

教学难点:音色统一、甜美。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练唱《山寨孩子的心意》歌谱。

三、歌曲处理:

(一)、导入:旋律采用了傣族音乐音调,歌词引用的“芒果、菠萝、孔雀”等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把人们带到了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山寨,感受到天真纯朴的孩子们对亲人解放军一片真诚与挚爱。

(二)、逐句分析:四乐句。

12两句句式相同,一气呵成,两句句末落音先仰后扬,上下呼应。

3句分裂为两个乐句,旋律上行,层层推进。

第四句是一个扩充为六小节的乐句,前半句中用延长六拍的长音突出了孩子们的拳拳爱心。

尾声:占比重很大,仿佛是悠扬起伏的歌声载着山寨孩子的心意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

(三)、注意:一字一音、节奏密集,吐字咬字清晰。

四、复习乐理:出示2/4拍、3/4拍、4/4拍、3/8拍、6/8拍的含义、强弱规律、划拍图式及曲目。

五、师小结。

六、师生再见。

第四教时:抽查歌曲《山寨孩子的心意》。

第八课(第一教时)

课题:堆雪人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歌唱,感受风格、形式不同的两首作品中所表现的明朗、欢快的情绪。

2、练练一:学习“模进”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堆雪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练练一:下列图形代表《堆雪人》中哪些乐句?

三、初学歌曲《堆雪人》:

(一)、联系练练一总结:“模进”是旋律创作的常用手法。

(二)、视唱:

(三)、难点:最后六小节合唱,高低声部要统一,低声部要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

(四)、节奏:

(五)、复习F大调音阶。

(六)、范唱

(七)、视唱《堆雪人》的曲调。

四、欣赏《乘雪橇》:

(一)、导入:这是一首管弦乐曲,具有美国民间风格。

(二)、初听:讲出听到些什么?

(三)、出示主旋律,并唱一唱。

(四)、分三段欣赏:1、由引子呈示了回旋起伏、轻快活泼的旋律,主旋律出现了四次。

2、先是同音重复,节奏顿挫,逐音升高描绘了马蹄、马鞭、马儿嘶鸣、扬鞭催马的情景。

3、主题再现,小号吹奏。力度加强,节奏带有切分的处理,乐曲更为热烈,更有特点。

4、结尾部分,音乐力度减弱,仿佛是雪橇载着人们的欢歌笑语,向远方奔驰。

五、师小结。

六、师生再见。

第八课(第二教时)

课题:堆雪人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歌唱,感受风格、形式不同的两首作品中所表现的明朗、欢快的情绪。

2、练练一:学习“模进”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堆雪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练练二:

三、学唱《堆雪人》

(一)、视唱曲调;

(二)、朗读歌词;

(三)、学唱第一部分歌词;

(四)、学唱第二部分歌词。

(五)、反复练唱歌曲。

四、师小结。

五、师生再见。

第八课(第三教时)

课题:堆雪人

教学目标:综合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堆雪人》,保持气息与声音位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练习:用音以“重复、模仿”方法完成旋律。

三、练练一、二。

四、复习歌曲《堆雪人》。

五、师生再见。

 
发表于 2005-9-5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对大家的帮助!呵呵
 
发表于 2005-9-6 0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毛毛,但愿上海的老师都象你那么无私!

时间

内容

课次

备注

1

9/1~9/2

草原英雄小姐妹

1

2

9/5~99

再见吧,美好的暑假

2

教师节

3

9/12~9/16

复习

2

4

9/19~9/23

丰收的喜悦

2

5

9/26~9/29

拍手、拍手

2

6

10/3~10/7

复习

国庆

7

10/10~10/14

我的祖国

2

8

10/17~10/21

国歌

2

9

10/24~10/28

复习

2

10

10/31~11/4

欣赏

2

11

11/7~11/11

还要睡吗?

2

12

11/14~11/18

复习

2

13

11/21~11/25

听听

2

14

11/28~12/2

放牛山歌

2

15

12/5~12/9

复习

2

16

12/12~12/16

小狗圆舞曲

2

17

12/19~12/23

我们多么幸福

2

18

12/26~12/30

复习

2

19

1/2~1/6

考核

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6 7:59:51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0-17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你真是一个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好人。
 
发表于 2006-10-10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套好了,这东西真的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