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我的教案及反思

7
回复
75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8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摇篮曲》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案

反思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柔、圆润的声音演唱舒伯特的《摇篮曲》,感受平静、徐缓、优美的旋律和亲切、宁静的气氛。

2、通过对不同《摇篮曲》的欣赏,体会并小结《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的风格特点。

在这目标的制定上感觉缺少了情感的渗透,因为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不管是歌曲的教学还是乐曲的欣赏,都不能忽视学生良好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所以自我感觉这里缺少了情感目标。

音乐需要聆听也需要亲身感受,所以在这个目标的制定中,忽视了学生亲身的体会,那就演唱,只有让他们边聆听边演唱,才可以从中比较归纳《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指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音色演唱歌曲,突出宁静、安详的意境。

2、在教师指导下,体会并归纳《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的风格特点。

六年级学生经过五年多的音乐学习,已经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中简单运用,所以重点应该是如何让学生用轻柔优美的音色唱好歌曲、了解一些《摇篮曲》风格特点以外,更重要的让学生感受到母爱,并在演唱中寄托母爱。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开始部分)

1、听音乐哼唱进教室

2、师生问好

充满感情、音色轻柔优美

二、 摇篮曲的引入介绍及分析处理(基本部分)

1、什么曲子?表现了什么样的音乐意境?

2、知道曲子是谁写的吗?谁来介绍?

3、老师小结舒伯特的生平及歌曲创作的故事

4、跟钢琴演唱《摇篮曲》

5、分角色演唱《摇篮曲》、配动作

6、教师小结什么是《摇篮曲》

三、 介绍和欣赏各类《摇篮曲》,总结其风格特点(拓展部分)

1、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a) 听录音欣赏

b) 分析歌曲的力度、速度、音色

2、东北民歌《摇篮曲》

a) 听录音欣赏

b) 分析歌曲的力度、速度、音色

3、莫扎特的《摇篮曲》

a) 听录音欣赏

b) 分析歌曲的力度、速度、音色

4、其他的《摇篮曲》欣赏

5、讨论、总结《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a) 小组讨论

b) 师生总结《摇篮曲》风格特点,朗诵

四、 结束下课

1、介绍《摇篮曲》另一种形式:器乐曲

2、听钢琴独奏《摇篮曲》下课……

学生在优美的琴声中静静地离开教室。

在这一环节中,应该直接让学生听《摇篮曲》哼唱进教室,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优美轻柔的音乐,学生也会很自然的用优美轻柔的音色向老师问好。

这里应该再加一个问题:“刚才我们哼唱的曲子大家熟悉吗?”,因为“熟悉”的曲子更容易让学生感到亲切。然后再问:“那么它是一首什么曲子?”自然引入到歌曲的介绍中。

这里的问题设计欠考虑,万一学生不知道怎么办?而事实上在其中一个平行班的教学中,就出现了尴尬的场面:不仅没有人回答说知道,有一个男生竟然说:“这种歌曲是女生唱的,我们唱太娘娘腔了。”

因此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环环入扣,自然的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演唱歌曲这一环节忽视了教师的范唱作用,老师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加强演唱的示范,这将对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帮助其掌握音乐的情绪、理解歌曲的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这一环节教师又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应该让他们互相讨论,得出《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的风格特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再做一定的补充和归纳。

这里没有安排学生唱歌曲,只是安排学生欣赏录音,然后要求学生分析归纳是欠妥当的。因为仅仅是聆听音乐,没有进行演唱,缺少亲身体也就缺少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优秀的歌曲可以在反复的演唱和感受中加强对歌曲意境、歌曲思想的理解。同时也可以用歌唱手段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发表于 2005-10-28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听完一位专家的讲座,他说,现在盲目让教师去反思是不对的,那样的反思是流于形式,无助于老师的成长。

 
发表于 2005-10-29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案有些简单
 
发表于 2005-10-30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我加了修改后的教案,不知各位老师有否看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0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摇篮曲》教学设计(修改后)

教学内容:

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十一册第六课《摇篮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 指导学生用轻柔、圆润的声音演唱舒伯特的《摇篮曲》,感受平静、徐缓、优美的旋律和亲切、宁静的气氛。

B、 通过对不同《摇篮曲》的演唱和欣赏,体会并小结《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的风格特点。

2、情感目标:

通过《摇篮曲》的演唱和欣赏,让学生感受母爱,并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音色演唱歌曲,突出宁静、安详的意境,寄托母爱。

2、在教师指导下,体会并归纳《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的风格特点。

学生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经过五年多的音乐学习,已经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乐于参加各种演唱活动,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中简单运用。也了解一些世界著名的歌曲和乐曲,比如舒伯特的《摇篮曲》对他们来讲也是比较熟悉的。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一首抒情的世界名曲,旋律优美、宁静,又带有轻微的摇曳感。主要通过轻柔的力度、柔和的音色、徐缓的节奏等音乐要素表现“妈妈哼着小曲哄孩子睡觉”、 “宝宝在妈妈怀里安静入睡”的甜美意境,给人留下无穷回味和遐想,充分体现了音乐艺术所蕴涵的美。

设计意图:

1、总体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对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现有认知水平的分析出发,遵循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念;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参与活动,并从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坚持面向全体,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等原则,突出本首歌曲“妈妈哼着小曲哄孩子睡觉”、 “宝宝在妈妈怀里安静入睡”的甜美意境,抓住歌曲中“速度” 、“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组织教学,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表现美,在演唱和聆听中感受母爱、寄托母爱,并获取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知识——《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的风格特点。

2、具体教学构思:

(1) 从情况创设入手,让学生在轻柔、宁静、优美的音乐氛围中展开音乐活动,获得审美的愉悦,并注重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2) 充分挖掘歌曲中所蕴涵的音乐美,运用“轻柔、优美的音色”、“演唱力度的变化”、“歌曲情绪的把握”、“歌词本身所具有的美感”等开展教学,使歌曲的意境表现的更完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3) “授之以渔”,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体念、思考、语言描述、动作模仿、讨论等活泼的形式,运用知识迁移,主动探究,获得探索的自由感和满足感。

教学程序:

一、 组织教学(开始部分)

1、听舒伯特的《摇篮曲》哼唱进教室

2、师生问好

充满感情、音色轻柔优美

二、 摇篮曲的引入介绍及分析处理(基本部分)

1、刚才我们哼唱的曲子大家熟悉吗?那么它是一首什么曲子?表现了什么样的音乐意境?

2、怎样唱才能更好的表现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

板书:力度

速度

音色

3、知道曲子是谁写的吗?谁来介绍?

4、老师小结舒伯特的生平及歌曲创作的故事,突出摇篮曲所表现的母爱,和音乐家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5、演唱《摇篮曲》

6、分角色演唱《摇篮曲》、配动作

7、小结什么是《摇篮曲》

三、 介绍和欣赏各类《摇篮曲》,并选其一、二进行简单演唱,总结其风格特点(拓展部分)

1、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a) 听录音、学唱

b) 分析歌曲的力度、速度、音色

2、东北民歌《摇篮曲》

a) 听录音、学唱

b) 分析歌曲的力度、速度、音色

3、莫扎特的《摇篮曲》

a) 听录音、学唱

b) 分析歌曲的力度、速度、音色

4、其他的《摇篮曲》欣赏

5、讨论、总结《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a) 小组讨论

b) 师生总结《摇篮曲》风格特点,朗诵

四、 结束下课

1、介绍《摇篮曲》另一种形式:器乐曲

2、听钢琴独奏《摇篮曲》下课……

学生在优美的琴声中静静地离开教室。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错
 
发表于 2005-11-1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导入部分可以听欢快的音乐进教室,用音乐情绪的对比来引出摇篮曲,让学生来体会情绪,初听歌曲
 
发表于 2005-11-2 1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nh123的倾情奉献,有你这样的热心人我们会更加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