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广陵散,从此丝弦绝

4
回复
49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9 0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嵇康人中龙,义不可当世。

视彼盗国贼,伎俩如儿戏。

时辞荡汤武,千载有生气。

临命索琴弹,聊示不屑意。

——(明)杜浚《嵇康》

嵇康,字叔夜,战国时魏国卓越的音乐家、诗人和思想家。生于公元233,卒于公元283年,谯国人(今安徽宿县)人。

嵇康著述甚丰、多才多艺,有十卷《嵇康集》传世,其中不仅有诗词文论,也有阐述自己音乐思想的《琴赋》和《声无哀乐论》。他“博综伎艺,于丝竹特妙”,而尤其擅长《广陵散》一曲。他认为“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自幼至终,琴伴随他一生。他所创作的琴曲《嵇氏四弄》与《蔡氏五弄》并称为《九弄》。隋炀帝曾把能否弹奏《九弄》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嵇康的才艺被众人推祟,后人把他与另外六位挚友(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称为“竹林七贤”。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分割,连年厮杀。在魏国统治者内部,曹氏和司马氏之间的政治斗争也日益尖锐。嵇康乃魏宗室长乐亭王的大夫,曾任魏之中散大夫。当嵇康得知司马昭要想夺取曹魏的政权时,他是极力反对的。这显然为司马昭所不快,他把嵇康视为眼中钉,找到一个阴谋叛乱的罪名,把嵇康处以死刑。

临刑当天,嵇康气宇轩昂地走入刑场,已把死亡置之度外。他抬头仰望,见时日尚早,想到了自己心爱的琴,想起了慷慨激昂的《广陵散》,他要求再弹一次《广陵散》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嵇康拿到琴,手落弦上,弹出了慷慨之声……正因为嵇康有着很深的音乐功底,所以,他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共同向司马氏要求“请以为师”,但未被允许,使“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书》本传)。因此,嵇康的名字始终与《广陵散》联系在一起。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雅量》中用精练的笔法述说了这件事,悲壮之情,溢于言表,文曰:“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这正是:

流水音长在,青霞意不转。

独悲形解后,谁听广陵弦。

 
发表于 2005-10-29 0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陵散》题解
《神奇秘谱》:
臞仙按琴史曰。“晋书载:广陵散者,嵇康,字叔夜,谯国之人也。尝游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辨,因索琴弹之,为广陵散曲,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时司马懿为大将军,康与钟会为长史。会每与康交,而康不为礼,会以此憾火,因谮康欲助毋丘俭。司马懿既昵信会,遂害之。康将刑东市,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已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於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悔焉”,又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本四十一拍,不传於世。惟康之甥袁孝己能琴,每从康学靳惜不与,后康静夜鼓琴弹广陵散,孝己窃从户外听之。至乱声小息,康疑有人,推琴而止,出户果见孝己,止得三十三拍。后孝己会止息意,续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世亦罕知焉。”然广陵散曲,世有二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於唐,唐亡流落於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於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谱为正。故取之。
《西麓堂琴统》:
晋谯国嵇康善琴,尝游会稽宿华阳亭。有异人夜诣康,授以广陵散曲,使秘勿传。嵇康受而秘之。后司马懿将刑康东市,复取琴弹之曰,“广陵散绝矣。”先是,其甥袁孝己从康学琴,每叩是曲,辄靳不许。康夜弹琴,孝己窃从户外听之,至乱声小息,康觉而止。曲本四十一拍,去引外,孝己所闻止三十三拍,后续成八拍,总四十一拍。其名曰广陵散者,扬州本广陵地,言魏散亡,自广陵始也。韩皋闻鼓琴至止息,叹曰,“美哉,嵇康之为是曲!”即此。
《琴苑心传全编》:
按琴史、晋书载,广陵散曲者,嵇康,字叔夜,谯国之人也。尝游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辨,因索琴弹之,为广陵散曲,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又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曲。本四十一拍,不传於世,惟康之甥袁孝己能琴,每从康学,靳《希韶阁琴瑟合谱》:
此操笛道人云:“得自神授”。按紫霞洞谱云:“嵇中散尝游洛西,暮宿华亭,夜分,引琴而弹,忽有客诣之,与康共谈音律,词致清辨,因索琴弹广陵散一曲,声调绝伦,遂以授中散,韩皋谓中散琴曲有广陵散者,以王陵、毋邱俭辈皆自广陵散败,言魏之散亡,自广陵始,故名其曲曰广陵散”。王幼学云:“散乃曲名,如操、弄、引、吟之类”。

《广陵散》后记
《琴学初津》:
原评:(二段)平淡深远,缓缓弹去,细细审之,如元人一幅气运笔墨,若不细心领略,自觉无味。
(三段)操弦不谙斯曲,如入山阴道上,而不视其美也。
(五段)静中消遣,真是一大骨董。
(六段)几带起,几拨刺,臞仙作秋鸿,窃而用之。
(七段)妙在不疾不离,就入乱后,一收痛快。
(九段)轻描淡写,趣味无穷深远。
按是曲,嵇康於孤馆清夜弹琴,而遇神人世间所授,调用黄钟慢二,仍借林钟宫音,调亦神奇,意亦深远,音取宏厚,指取古劲。弹宜和缓,拨刺尤宜平静,抑扬顿挫,起伏虚灵,细心静作,自有神奇之韵,非泛曲与其比例也。至於用调,实法古而非立异也。古诗云:“侧商调里唱伊州”,又有侧楚,侧蜀,余以此语推之,而调之类此者,抑系侧调,诚不谬哉。然是调相传散失无存,今得之蕉庵谱中,是否原曲,莫能审辨,听其节奏,宫商从容高古,取用之奇,得示曾有,惜其原谱,指法徽分,错讹殊多,但他谱示经遇目,惟与古斋曲目之中,亦经收录,谱示行世,深为憾事,兹依蕉庵谱,细加厘正,聚其气韵,则不致逆指抗音疏散之弊。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9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陵散》在中国十大古曲之中流传是最具传奇性的。

 
发表于 2005-11-1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学生是通过<笑傲江湖>知道广陵散
 
发表于 2005-11-4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