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教案2年级4单元

6
回复
60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四课

教学内容:

听听:《挤奶舞》

唱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玩玩:1.美丽的大草原

2.认识fa

3.律动:小红马

4.游戏:找最高音和最低音

创创:《草原之声》

教学目的:

1.听赏蒙古舞曲《挤奶舞》,让学生感受这是一首轻松欢快的舞曲,乐曲描绘出一幅挤奶姑娘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在辛勤劳动的画面。初步了解蒙族舞曲的特点。

2.让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以表达对祖国美丽大草原的热爱。通过图片进一步了解蒙古大草原的风土人情。

3.认识唱名fa,并能听准、唱准。

4.通过骑马律动让学生学会骑马动作,并培养学生节奏感和身体动作的协调。

5.让学生通过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合作创造《草原之声》的音响小品。

教材分析:

㈠欣赏曲《挤奶舞》:

《挤奶舞》是一首蒙古族的舞蹈乐曲。2/4拍,do五声羽调式。乐曲以明快、流畅的旋律,跳动、活泼的节奏,表现了蒙古姑娘在草原上劳动时的愉快心情。

㈡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是一首内蒙民歌,结构方整,全曲是由4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2/4拍,F调式。曲调洋溢着蒙族音乐宽广、高亢的特点,活泼跳动的节奏犹如一匹匹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歌曲表现了勇敢的蒙族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欢乐心情。演唱时速度中速稍快,要注意换气的正确。

第一课时

欣赏《挤奶舞》

教学目的

听赏蒙古舞曲《挤奶舞》,让学生感受这是一首轻松欢快的舞曲,乐曲描绘出一幅挤奶姑娘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在辛勤劳动的画面。

初步了解蒙族舞曲的特点。

一组织教学

二基本训练

三欣赏《挤奶舞》

四.听《挤奶舞》

师生问好

1.青青草 吃个饱, 小羊羔 对我叫,

咩, 咩, 好象在说味道好。

2.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1.欣赏第一遍音乐

2.介绍蒙古:

蒙古人民勤劳勇敢,大多过着放牧生活。“挤奶”是蒙古族姑娘的一项劳动内容。此外,草原的儿女还能歌善舞。

1. 复听时,可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几个“挤奶”的动作。通过学习蒙古舞蹈的简单动作,让学生在动中感受蒙古音乐与舞蹈的特点。

2.

硬肩:第一拍,双手握拳用拇指分别叉在身后的两腰上,左肩头向前推出,左肘稍向后;右肩头向后右肘微向前。第二拍与第一拍动作相反。

笑肩:1-2拍,双肩稍抬起后放下,连续三次,上身稍后仰,双手微曲肘下身体两侧,压腕,手指翘起。

双手摆:双手上举,手背相对,手腕用力左右摆动。身体随音乐渐蹲或渐起。

4.全体律动表现《挤奶舞》

出教室,师生再见

听音入室

律动

全体聆听

全体在教师的口令下分别做硬肩、笑肩、双手摆、挤奶、骑马等动作。

自由表现

以所教的内容出教室

第二课时

1.复习欣赏:《挤奶舞》

2.律动:《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的

1.听赏蒙古舞曲《挤奶舞》,让学生感受这是一首轻松欢快的舞曲,

乐曲描绘出一幅挤奶姑娘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在辛勤劳动的画 面。

2.让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和动作表现《草原就是我的家》,以

表达对祖国美丽大草原的热爱。

一组织教学

二基本训练

三.复习欣赏:《挤奶舞》

四.律动:《草原就是我的家》

五复习:

六.小结讲评结束

师生问好

1.复听一遍《挤奶舞》

2.律动:《挤奶舞》

1.复习歌曲:

2.情景式歌表演:

蓝蓝天空飞彩霞,

骑上了我的小红马,

挥动鞭儿唱起歌,

草原就是我的家。

①第一遍可在教师带领下律动。

②学生自由发挥动作。

1.儿歌:《快乐的美发师》

2.《我把祖国爱在心窝》

师:今天我们骑着小红马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蒙古小朋友和我们一起欢歌笑舞,学会了新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听音入室

全体聆听

动作:骑马律动

“挤奶”动作表现

①教师第一句,学生第二句

②学生第一句,教师第二句

③男女声分别“咬耳朵”对唱

④全体齐唱

做“白云飘飘”,自由走动

“骑马”律动

骑马挥动马鞭

做表现热爱草原的动作

师生互动

全体自由律动

分角色全体律动

再次表演

第三课时

1.玩玩:①认识fa

②律动:小红马

③游戏:找最高音和最低音

2.创创:《草原之声》

教学目的

1.认识唱名fa,并能听准、唱准。

2.通过骑马律动让学生学会骑马动作,并培养学生节奏感和身体动作的协调。

3.让学生通过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合作创造《草原之声》的音响小品。

一组织教学

二玩

三.律动:小红马

四.游戏:找最高音和最低音

五.创创:

师生问好

1.认识fa:在听辨音的高低中认识唱名fa,唱准 do、re、mi、fa、sol。a.唱一唱:

s m m f r r d r m f s s s

s m m f r r d m s s d

b.碰碰船:在开碰碰船的游戏中,可以“碰碰”单音连起来唱一唱,如:mi-sol,mi- fa,mi-do等。也可以听听“碰碰”,听到mi-do把mi碰碰船与do连起来,并唱一唱。

通过骑马的律动让学生学会蒙古族舞蹈骑马动作,并培养学生节奏感和身体动作的协调。

1.慢骑:双脚正步准备,左脚踏地,第一拍右脚尖点地脚跟抬起,第二拍

右脚踏地,左脚尖点地脚跟抬起。一手叉腰,一手做拉缰绳状一拍一动。

2.曲膝骑:双脚正步站立。两脚按节拍屈膝往下蹲,双手往右拉缰绳七

下,第八下由左往右拉缰绳七下,左右不断反复。

3.跑马步骑:用跑马步动作随音乐节奏跑动。

通过游戏,在听听、唱唱中辨别单音的音低。找出图上小动物弹奏的最高音是什么音?最低音是什么音?

运用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合作创造《草原之声》的音响小品。

听音入室

全体在熟悉节奏后,配上唱名进行视唱。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有节奏感的表演,让善于表演的学生带头参与

了解不同打击乐音色特点

根据草原景色图示,选一件合适的乐器代表一个角色。

音乐乐园

活动内容与方法:

1.名曲听唱:

通过听赏蒙古风格的乐曲,感受蒙古民族歌曲的特点,学唱并背记旋律的片段。

2.看图学动作:

这是民族舞中几个手的位置的动作,让学生看图学做动作,初步感受一下民族舞动作的韵味。手位名称:单山膀、双山膀、双托掌、顺风旗。在2/4拍音乐伴奏下,自由组合手位动作。每个动作间按节奏拍二下手,作为手位动作间连接,又可以增加活跃气氛。

3.集体舞:蒙古小骑手

基本动作:①骑马跑 ②弹簧小跑步 ③双手摆。 双手上举,手背相对,同方向左右摆动。

跳法:七人一组,其中一人做小骑手。

①—④:六人一组,面向圆心手拉手做弹簧小跑步,最后向圆心举起手;小骑手在圈外骑马跑。

⑤—⑧:做弹簧小跑步向外圈退,同时手慢慢放下;小骑手在圈外骑马跑。

⑨— :在原位做“双手摆”动作,渐渐蹲下;小骑手到圈内做曲膝蹲骑马动作。

:在原位跪蹲拍手,小骑手做骑马跑,绕外圈中一人地身 边一周,被邀请者做小骑手,与原小骑手调换位置。

第三单元

第五课

教学内容:听听:《喜洋洋》 唱唱:《猜冬猜》玩玩:1.路边童谣2.敲锣打鼓

3.集体舞:猜冬猜 4.选节奏唱旋律 创创:读读玩玩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族管乐曲《喜洋洋》,感受乐曲轻松、活泼、热情洋溢的情绪。

2.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歌声唱川沙民歌《猜冬猜》,并学会跳集体舞。

3.通过收集、玩玩、唱唱弄堂游戏及弄堂歌谣,让学生了解,喜欢上海地区的民间文化。

4.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打击乐器的名称,听辨它们发出的音色,学会简单的敲击方法。

5.要求学生通过寻找规律背诵民间歌谣,并能与伙伴合作,即兴为歌谣编配动作。

教材分析:

一.欣赏《喜洋洋》:

民族管乐曲《喜洋洋》创作于1958年,刘明源作曲。全曲共分三段,是ABA结构。A段的主题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作者以两个笛子声部的重迭,顿音和加花的手法,充分发挥了原乐曲轻快活泼的特点,并增加了热情洋溢的气氛。B 段的主题根据另一首《碾糕面》改编,作者保持了原曲舒展的特点,将上下两句发展成起承转合的4句。当乐曲再回到A段时,配器上加入了打击乐器,使气氛更为热烈,乐曲在“喜洋洋”的气氛中开始,也在“喜洋洋”的场面中结束。

二.歌曲《猜冬猜》:

歌曲《猜冬猜》是一首上海地区川沙民歌,G宫调式,由五个乐句构成一段体歌曲。这首歌曲曲调明快、活泼,歌词生动,曲中的衬词“猜冬猜”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欢乐地参加游戏时的情景。

第一课时

《喜洋洋》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民族管乐曲《喜洋洋》,感受乐曲轻快、活泼、热情洋溢的情绪。

一组织教学

二基本练习

三欣赏:《喜洋洋》

师生问好

基本训练(略)

1. 课前讨论

当节日来到的时候,你们希望听到哪些情绪的歌曲?

师:新年马上就要来到了,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带有民族风味的歌曲,好吗?

2. 导:

老师介绍民族管乐曲《喜洋洋》的创作时间以及作者。并告诉学生在喜庆的日子都听到过这段乐曲的演奏。

①创作时间:1958年

②作者:刘明源

欣赏第一遍

3. 听

指导分析聆听,仔细听得A、B、A

三乐段不同的情绪以及吹、拉打民族乐器的音色。

①欣赏第二遍

师:这首乐曲能分为几段?

师:那么哪二段的音乐听起来是比较相似?

师:如果用图案来表示的话,怎样画?

②欣赏第三遍

师:你听出了哪些乐器?

总结:①A段用笛子来吹奏的

②B段用的是笛子、二胡与板胡

4.想:

①第二段与第一段情绪有什么不一样?

②第三段旋律加入了哪些打击乐器?

③情绪又有什么变化?

四.复习《快乐的美发师》

听音入室

生:欢快、高兴的歌曲

(举例)

全体聆听

找出相似的乐句

全体聆听

生:可分为三段

生:第一、三段比较相似

分析乐段

生:A段的情绪轻快活泼

B段的情绪是抒情的

生:第三段加入了打击乐器

生:第三段比第一段更为热情洋溢

体验效果

第二课时

《猜冬猜》

教学目的

1.通过收集、玩玩、唱唱弄堂游戏及弄堂歌谣,让学生了解、喜

欢上海地区的民间文化。

2.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歌声唱川沙民歌《猜冬猜》。

一组织教学

二基本训练

三学唱歌曲《猜冬猜》

一. 复习

五小结讲评结束。

师生问好

1.导入新课:

①游戏:金锁银锁格拉拉一锁

②游戏:猜冬猜

要求:赢的小朋友轻轻地刮对方一个鼻子,以此不断反复。

2.新授:

介绍此曲是上海川沙民歌,用上海话 来演唱的。

①听范唱带,激起学习欲望

师:“石头”怎样表示?

师:“剪刀”怎样表示?

师:“布”怎样表示?

②带领学生有节奏地念歌词:

区分:第一段是剪刀碰石头,败呀败下来。

第二段是绢头包石头,凯歌响起来。

③学唱歌曲:

1.儿歌:《快乐的美发师》

2.《在遥远的森林里》

师:大家知道今天学的新歌《猜冬猜》

是哪个地方民歌?

听音入室

①2人对抗

②请几位小朋友与老师同玩

③分6人小组跪在地上玩

两人对猜

全体聆听

生:用“拳头”表示

生:用“2”表示

生:也就是“绢头”表示

①教师第一句,学生第二句

②学生第一句,老师第二句

③全体齐念歌词

①老师唱第一句,学生唱第二句

②学生唱第一句,老师唱第二句

③男女生分别对唱(轻声)

④全体齐唱

全体律动

生:上海川沙民歌

 
发表于 2005-11-1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1][em01][em01]

辛苦!

 
发表于 2005-11-2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毛,你们现在备课要求写分环节目标吗?

 
发表于 2005-11-3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 要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0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xiexie
 
发表于 2006-2-13 14: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毛你好:我是浦东的,很感谢你的分享。我的QQ103598557,希望你能加我,以便多联络.邮箱:siyao1120@163.com

 
发表于 2006-2-16 0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毛毛!

请问你有上海版新教材二年级下学期的吗?

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