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爱唱歌不爱上音乐课的问题(转贴)

5
回复
66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9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踢球不爱上体育 音体美课学生兴趣摆在哪儿

中国青年报     2003-12-08     蓝燕

    长期以来,在中小学音、体、美几科的教学里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学生们爱唱歌,却不爱上音乐课;爱踢球,却不爱上体育课;爱看爱画卡通漫画,却不爱上美术课。新课程标准改革能改变这种状况吗?仅仅强调学生的兴趣科学吗?

    最近,北京许多中小学生听说明年全国要陆续启用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取代实行多年的以体育达标为尺度的体育锻炼标准,高兴极了,认为这下子再也不用发愁体育不能达标了。有的男孩问:是不是不用练跳绳、引体向上了?有的女孩关心:还需不需要练推铅球和跑长跑了?记者问他们为什么怕练这些项目?他们的回答是“不感兴趣”。

    长期以来,在中小学的音乐、体育、美术几科教学里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学生们爱唱歌,却不爱上音乐课;爱踢球,却不爱上体育课;爱看爱画卡通漫画,却不爱上美术课。音乐、体育和美术这些看上去最能与学生情趣贴近,又最没有考试压力的课程,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学生的兴趣是我们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十分重视学生美育教育的北京二中,年轻的音乐老师张敏认为兴趣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动力。
    张老师教了8年的音乐课了。每次备课前,她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利用学生最熟悉的音乐素材,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点切入教材。“如果学生们不喜欢你给予他们的音乐,也就不可能接受你传达给他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在进行新课程标准改革以前,这种教化与兴趣的冲突比现在尖锐得多。”张敏告诉记者,课改前初中生的音乐教材和她上初中时使用的几乎是一个版本。“谁喜欢接受说教式的教育呀!”

    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呢?

    张敏说:“学生喜欢的多数是流行的东西。流行的东西是强势文化,听多了,就喜欢了。但流行的不一定都是优秀文化。”

    如何让学生喜欢那些优秀的、必须了解的,但当前并不流行的音乐呢?“我一直坚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前不久,张敏要给高一的学生讲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一般说来不是学生喜欢的热点,因此就成为高中音乐教学的难点之一。怎么才能让学生理解进而喜欢民族音乐呢?张敏选择从流行音乐切入。

    张敏研究了好几位少数民族流行歌手,从中选择一位最能在自己的歌曲中保留和表现本民族音乐特点的人———蒙古族歌手腾格尔。为了让学生理解蒙古族音乐的悠远、自由和起伏跌宕中蕴涵的忧伤,张敏在课上播放了介绍内蒙古草原风貌的VCD,让同学们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特点中了解蒙古民族,还请同学们谈各自对音乐的理解。

    张敏寻找的切入点很好地破解了教学的难点。好几位以前并不关注腾格尔的学生上完课后说,“以前我只知道腾格尔是流行歌手,但是不大理解他音乐中的民族风格。上了这次课,我开始了解内蒙古草原,也开始有点喜欢蒙古族音乐的独特风格了。”
  

  兴趣需要引导和提升

    日本卡通漫画是这些年在学生中风行的绘画风格。但是只会画日本风格的卡通,并不等于具备了基本的美术鉴赏能力。人民教育出版社负责美术教材编辑的刘冬辉说,绘画不是只包括卡通,即使是漫画,中国传统的漫画也有很多经典作品。美术课不仅要教给孩子们多种绘画的技巧,更要打开他们的眼界,让他们领略和懂得欣赏世界美术发展中的辉煌篇章、名作名家。

    该社音体美教材编辑室主任耿培新认为,对于任何学科来说,学习兴趣固然重要,但是只强调兴趣会使学习停留在浅层次上。

    耿培新画了一组台阶说,这就好比是一个人学习的过程。第一层是学习的动机,第二层是学习兴趣,再向上依次是爱好、习惯、对事物价值的判断,最后一层是世界观。

    耿培新说,教育不能忽视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正确引导,他的学习就不能深入,就不能把兴趣上升为爱好和习惯,更不会形成他对事物正确的价值判断,不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从而影响他将来的发展。

    耿培新参与并负责了这次体育健康标准的改革。他说:“现在的孩子们与以前不同。他们更注重个性的张扬,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但是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又比较差。累一点、苦一点或单调一点的训练,他们就不愿意做。而吃苦耐劳、承受挫折、坚韧不拔等正是体育课要培养学生们养成的优良品格。如果只重视学生的兴趣,在他们稍微受到挫折时,他们就会放弃。兴趣是会迁移的。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兴趣加以引导。”

    他进一步举例。一般学生都特别怕中长跑,一说跑1000米或800米,就跟要杀了他们似的。其实他们不懂,每个人都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耐力训练幅度,如果你了解这个标准,自觉地适应这个训练水平,你的身心发展就能达到最好的状态,就能给你以后几十年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以前的体育课和教材,只规定了训练标准,不爱练也得练。现在不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编教材要以关注学生发展为主体。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懂得为什么要做这项训练,怎么训练,引导他们自己去学习、探究和练习。

    记者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7~9年级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上看到,这本新书不仅告诉学生们各种项目怎么训练,而且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血压、心率的指标,还告诉学生哪种训练项目可以使哪个年龄段的人的心肺耐力、速度、肌肉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等达到什么水平,哪种饮食是最佳的身体营养组合、体育活动与社会适应性的密切关系等等。

    耿培新介绍说,音体美作为3个独立的学科,都有其各自的学科知识体系。以前编教材时过分看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其实,支撑起一门学科应该靠3条腿:社会需要、学科系统性以及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关注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适应性。“如果编教材时只重视前两条腿,只考虑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不顾接受对象的具体情况,就会欲速则不达。”

    引领兴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教社负责编音乐教材的杜永寿老师说,一个人不可能喜欢所有的东西。一个只关注学生兴趣的教材也绝算不上一个成功的教材。编写新课标的音乐教材时尽量考虑给学生提供多种口味的音乐,既考虑了他们各自的兴趣,更为了让他们从中领会不同的价值含量。现在有一种看法,似乎学生出现问题是教育没搞好,而教育没搞好就是课程有问题,课程出现问题又是教材有问题。其实,教学是由四个要素组成的:教师、学生、教材和社会。教材只是四个环节中的一座桥梁。对教育界来说,比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位好老师,一位有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老师,一位懂得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老师。“前30年、前50年的音乐教材肯定没有现在这么丰富。”杜老师说,“可任何历史阶段都有十分出色的老师,都教出了十分出色的学生”。

    耿培新主任认为,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指导思想很符合现代社会需要,但是能否很好地贯彻这种新的教育观念,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他曾到山东高密地区调查,发现那里的教育主管部门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十分认同。要求辖区内的所有老师都必须把新课程标准背下来,每学期还要求教师上一定量的课改观摩课,大家交流课改经验,然后在工作中逐步摸索。新的教育观念能否贯彻实施,决定因素不仅仅在于经济条件、教学设施甚至教材这类的硬件,更重要的是在人。


转自k1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9 8:57:31编辑过]
 
发表于 2003-12-9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看法:

从这个问题我们会想到大禹治水的法宝:疏导。2个字说来容易,但是要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包袱、敢于扬抑教师个性的做到这一点可没有那么容易。疏导的核心动力是利用学生的兴趣以及好奇心。引进在学生兴趣中的素材,学生的配合和热情必然很高,给学生提出分析要求,写一写音乐评论,都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培养学生爱乐的更大的兴趣。

找学生喜欢的素材进音乐课堂时,音乐教师由教师变为导师,既是导师,则必须自信和严谨,还要尽可能的博学。往往教学新的一些素材以后,教师和学生都能共同开阔视野。。如果把视野完全集中在这区区几十页教科书和教参上,是误人子弟的作法。

这一些素材是我和一些网友们将flash作品和一些流行歌曲的课外资源引进课堂后有据可查的一些学生评论:http://hu99.myetang.com/XUESHENG/pl/xspl.htm

如果有其他老师也作了同样的或者类似的工作,希望能把自己学生的作品和教师点评一并传到论坛让大家共享,同时,我也乐意制作成网页在学生音乐评论栏目置顶发表,并作为一项音乐教育资源永久署名保留在网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9 9:19:1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3-12-9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不只是学生喜欢唱歌而不喜欢音乐课就连我自己也有这种感觉。应该说有好多的原因,比如教材的陈旧、教学内容的单一、教学方法的落后等等。但现在好象有好多人认识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国家也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改革。应该说现在老师们的意识基本都变了,比如赵老师的自由教育就很好!我自己也觉得现在只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并且准备充分,音乐课也完全可以让学生喜欢。现在有好多学生都盼着上音乐课呢!
 
发表于 2003-12-9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期以来的教育模式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要想改变它,我认为不是要求改变学生,而是改变老师的教育观念,同时,大量融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正如今年我校一年一度的元旦汇演,(学校很重视每个班的节目质量)我正琢磨着给他们排一个壮族舞蹈,音乐什么都选好了,但他们就是好象不高兴,后来才说,原来他们要跳街舞,我大吃一惊,这帮半大不小的孩子平时原来喜欢这种音乐,一开始我并不相信他们能跳,就说:“那好!如果你们一个星期能排好,我就让你们班跳”(心理想:一定不行)今天,我一看,下一跳,居然有10个人,(有男有女,平时让他们一起跳是绝没可能的),同时动作的难度之高,让我自叹不如!可见平时他们一定有玩这些动作。而我才发现对街舞的了解太少!感觉这种音乐真不错,我想如果把这种音乐舞蹈带入课堂,还怕高年级的课堂不活跃,而这种音乐的最好处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我们教师如果适当运用,就不会为学生听不懂节奏而苦恼了。这就是现代中学生的生活,我发觉如今的课堂,教师一再在形式上做文章,真正只有学生喜欢的,他才会认真学!我们教师应用心发现,认真思考,合理使用,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的教学理想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堂、喜欢我这个老师!!
 
发表于 2003-12-9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赵老师这里找到的flash真的很好耶,学生都喜欢。高年级的学生对教材的内容特别没兴趣,可看了flash后兴趣很高,还能说出一些道道来。首先是感到新鲜,其次,在兴趣的作用下,能够认真的分析,虽然有些还显得稍稍幼稚,但我觉得课堂内容的选择还是在我们老师自己的。只有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才是好的教材。所以,要感谢赵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的地方,能找到适用的音乐教材。
 
发表于 2003-12-10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喜欢唱歌不喜欢上音乐课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了~!传统的音乐课就是单纯的唱歌课,一遍一遍,枯燥和无味。不仅学生不喜欢,老师也没有情绪~!我很赞同赵老师的自由教学法,他让孩子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堂上学习,师生互动,那么,这个问题就变的清晰且易解了~![em05][em2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