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谢

海宁音乐教学交流活动随谈

40
回复
163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18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然,单看你们上传的教案,就觉得这些课真的很棒!可惜我带学生出去比赛,没有时间去听课,真是遗憾!你能不能打听一下,看有没有光盘卖的?像这样级别的会,应该有的,快快问一下哟!
    像这样的课,老师的教案一定会写的很简单的,没有老师愿意写说案。因为对学生不了解,课上的怎么样,很大的程度是靠老师的“功夫”,所以教案应该是看不出什么的。如果有那录象就好了.拜托欣然问问哟!
 
发表于 2003-12-18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是有人在摄象,但估计不太会有对外的资料发售,可能是作为内部资料保留的,我看看不能找人打听一下,有的话发短信给你,不行的话咱也就没有别的招喽!要么下回我来现场演绎好了,哈哈!开玩笑!
 
发表于 2003-12-19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仔细看这些教案,感觉真好!虽然只是一些教案的轮廓,但新鲜的东西真是太多了,越品越有味,真的感谢几位老师的辛勤劳动哟!
   山东省的教学年会也是这一段时间举行,会上一般会有一部分老师讲公开课,然后有专家评课。再有就是请部分专家作报告,学习当前最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还有一个内容就是总结以前的工作,介绍今天工作的发展方向等等。
  只可惜,我带学生去省城比赛一周,哪个会议也没能去,遗憾的很!
 
发表于 2003-12-19 1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老师真的需要多出去听听看看!那样会学到很多东西!最近由于忙,没有上传优质课教案,下个星期就有空了,我们停课了!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9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阿, 这次海宁之行我真的是“长见识”了!!
在一等奖的几节课中, 我对杭州学军小学邬老师上的《感受回旋曲》印象最深刻,设计环节一点都不花哨,很实在又富有音乐性。
 
发表于 2003-12-20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以下是引用欣然在2003-12-18 12:56:16的发言:
当时是有人在摄象,但估计不太会有对外的资料发售,可能是作为内部资料保留的,我看看不能找人打听一下,有的话发短信给你,不行的话咱也就没有别的招喽!要么下回我来现场演绎好了,哈哈!开玩笑!
欣然,我也问一下,有没光盘。我们这阵子正合唱排练,没有去听,真是太遗憾了。
 
发表于 2003-12-23 1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了好几个电话,可能没有找对人,都说不太清楚,电话里跟他们也说不清楚,如果有谁认识海宁的老师,最好请他们再打听一下,告诉大家,这样可能会比电话遥控更方便
 
发表于 2003-12-24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是否听了所有的课?
有没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1、《我爱我家》给学生一首富有畲乡风味的旋律创作海宁的歌词,有没有不伦不类?破坏了音乐的美?  一堂音乐课让学生费十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歌词的编写,语文课?音乐性体现在哪里?
2、《音乐与游戏》让学生在短短的一会工夫学会演唱,没有落实,没有复习,就把旋律拿来创编歌词,到最后学生《躲猫猫》不会唱,《跳绳》也不会唱。这节课是否干脆用《跳绳》的旋律来得更好。
 
发表于 2003-12-24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缘来如此”朋友谈得很有见地,我虽然没有去现场,但感觉得到“缘来如此 ‘所提到的是一些“豪华型”公开课中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发表于 2003-12-24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对于新课标中提到的观点或是指导意见,合适这节课就用,不合适则不能为用而用,这样做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还是“缘来如此”“赵老师”还有王铁老师说的对:1课堂气氛活跃不等于课堂设计科学合理
2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学生思维活跃
3会收集资料不等于会用资料
4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次序
5合作学习不等于全合作
 
发表于 2003-12-25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与游戏》中《躲猫猫》说学生掌握得非常好也没有,但《跳绳》我觉得他们唱得还可以啊,倒是“拍皮球”的环节,很多学生要唱“滚地雷”,可老师还是按照自己原来的设计唱了“拍皮球”,我觉得这里可以调节一下。那堂温州的课是乡土教材,课堂气氛很好大家都从头笑到尾,表现也不错,但我们觉得这类课属于活动课,音乐元素太少,也就是“气氛活跃不等于设计合理”,整节课是让学生参与了,但是感觉音乐的形象太不深刻。
印象最深的是中学的课,早就听说中学的课难上,我也听了不少中学的课,我觉得教师本身也应该反省,中学老师的学历等普遍比小学老师高,接触的东西也比较深,所以很多老师选内容时容易“专业化”,在教态上普遍感觉没有小学老师的亲和力,不是需要你儿童化,那可能更适合小学,但生硬说教的感觉是肯定不好的。这次的三位老师选得都是自己比较有专长的内容来开展教学的,所以有老师把课上成了“个人展示表演”,整个过程中学生只是在听,觉得老师真不错,但学生参与的机会很少,没有让人觉得“学生表现地不错”。中学生在气氛调动上没有小学生活跃,但中学生有自己的优势,不能以课堂气氛来衡量中学的课,中学的课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关键是不能以学生不容易调动,担心在这么多人面前操作不“保险”,而不给他们动的机会,都说学生越大越不喜欢动了,越到高段越难上,其实这反映的也恰恰是我们教育中的一个漏洞!
 
发表于 2003-12-25 1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教育最终的是人的教育,而不停留在音乐上。高中的音乐课不能是仅感受音乐美以音乐本体为中心,而是要上升到文化层面。音乐不是只给人带来快乐的。音乐欣赏为什么要活动,根本没必要。难道活动一下就是真正参与了,就真的理解音乐了。
 
发表于 2003-12-25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非浅!!!
 
发表于 2003-12-26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音乐课“动”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小学的课我觉得可以通过律动让孩子们感受节奏感受情绪,并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表现,小学的音乐课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主,而高年级的课主要是以“审美”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在音乐课上从音乐中获得音乐以外的文化,高年级的音乐课可能不能像小学一样每堂课都有律动,但不等于说没有必要“动”,只要课堂的内容适合学生动何不安排一个律动环节。比如下个学期我要给学生介绍热情奔放的拉丁音乐,通过音乐让学生了解异国风情,也许在让他们跳拉丁舞的时候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这热情奔放的音乐。
小学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小学所接触到的音乐好象都是“快乐音乐”(我接触小学音乐课不多),音乐情绪是快乐的,听者当然快乐,嘻嘻哈哈,课堂气氛当然活跃。而高年纪所接触到的音乐情绪“喜、怒、哀、乐”都有,好象悲伤的也不少,往往这样的音乐更能给人思考,但在欣赏“悲”的音乐,听者的情绪肯定会被感染,教室会很安静,空气会很沉重,这时就需要静静地感受,真实地用语言表达听候的感受。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9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顾及学生的感觉永远是排在第一的,就象学3/4拍一样,跟学生说“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学生有时候不一定搞得清,而一个简单的“嘣恰恰”,很多学生都说“噢,原来是这个”!我们说的动不仅仅是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更重要的是怎么样音乐作品触动他们的感受,他们的心灵,“心动”是第一位的!
 
发表于 2003-12-31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小谢在2003-12-26 9:17:23的发言:
我觉得音乐课“动”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小学的课我觉得可以通过律动让孩子们感受节奏感受情绪,并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表现


我同意小谢说的,通过“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直至表现音乐,
但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不能非常好地去实行,还需要逐步锻炼。
 
12
返回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