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11-23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课堂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要看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更应该看学生目标达成的过程;看学生是否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看学生通过什么样的认知方式达成目标;看学生的个性、能力、情感等发展情况。
1.学习时间:在一节课中,学生活动时间应超过三分之一。
2. 参与程度:全员参与,分层反馈,自主选择。
3. 认知水平:发现式、探究式认知活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能联系实际体验知识、感悟道理、思维活跃,活动有效。
4. 学习兴趣:兴趣昂然,情绪高涨,乐此不疲,情感多向和谐交流,形成良好氛围,达到教学共振。
5. 参与方式:学生参与方式多样。如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小组学习、动手操作或多种形式的结合。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6. 参与品质:善于倾听、理解他人的发言,并能抓住要点;能很好地与他人沟通;能发现问题、质疑发问,发表不同见解,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等。
7.参与效果:
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扎实,能力培养落实,形成基本技能,目标达成度高( 95% 以上的学生通过努力达到合格的目标)。
过程与方法。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有效地调控学习方式,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学科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