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心理有障碍的孩子?

3
回复
32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7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有的孩子患有自闭症,在课堂上不敢表现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他们,上好音乐课,请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
 
发表于 2005-12-7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你的爱心去引导他.只要坚持一定可以,雪山也会让你融化的.我教的1(1)班就有个多动症,上课也不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座,最多能停3秒钟老是坐不住,什么歌都不会唱,后来我私下教他,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上课虽然停不了,但是他也总是刻意的控制自己的行为.看到这个情况我真的很高兴.相信付出都会有回报.只是多少而已!

 
发表于 2005-12-19 1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微笑,是与特殊学生沟通的桥梁

案例背景:

任课老师都知道,二年级7班的李文佳同学是一个很特殊的学生,或许她的智商不高,有点傻,上课好动,经常跟你捣乱,时不时地讲话或走出来,有时真的让人很讨厌。我有一段时间不太去理会她,把她放在一边,随她去。自从有一次……
教学片断:

那天我正在教一首新歌《同唱一首歌》,小朋友都在投入地唱着,表现很好,李文佳一个人情不自禁地在又蹦又跳,我看她也挺可爱的,就笑着温柔地说:“李文佳,你乖一点,等回儿老师送你一样东西玩。”于是,基本学完歌曲以后,我就顺手拿了一个小铃(打击乐器)给她,告诉她怎么敲,并示范了一下。李文佳拿到小铃后开心地不得了,两眼发光,马上敲了起来。一开始,她是乱敲的,可当我弹起《同唱一首歌》时,她居然能和着音乐敲起了节奏,而且敲的很不错,能准确地打出三拍子的强弱弱。我和同学们都感到很意外的。我带头鼓起了掌,同学们也跟着鼓掌,夸李文佳聪明。只见李文佳也露出了笑脸,很兴奋的,因为像她这样的孩子,是很难得到称赞的。老师和同学真诚的笑脸给她带来了快乐,同样也给我们自己带来了快乐,这堂课上得特别开心。
教学反思: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教育,培养人的健康人格、高尚情操、审美能力,而不是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音乐家。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困惑:老师辛辛苦苦地教学生一遍又一遍唱谱、打节奏、听音程……又叹息孩子的悟性怎么这么差,教了好几遍,总还是似懂非懂。我们是否想过其他的原因呢?孩子是无辜的,他们需要的是音乐的源泉,而非枯燥的乐理、技术;他们需要音乐给予的欢乐,而非畏惧;他们需要活泼开朗、自信的性格,而非怯懦、紧张。

所以在课堂上学生需要老师的微笑。教师的眼神,真实自然,有一种特有的神韵美。而教师眼神中所传送出的笑波应是教师内心预约情感的真实流露。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学生不合群,胆子较小,他们愿意当旁观与聆听者,而不愿意当表演者,他们把掌声给了别人,自己非但得不到掌声,也失去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而有的学生则管不住自己,好动、好闹,而老师的微笑可使学生靠近你,亲近你,让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集体对他们的关心和友爱,从心理上感到满足。让他们感觉音乐不是一座很高的雪山,走一步都要那么艰难,而是一片宽广的海洋,里面的一切都是鲜活可感的,他们可以在海边嬉戏,也可以坐船去贴近她的脉搏,甚至可以到音乐的海洋中遨游。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这时,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也是学生的最高奖赏。就像李文佳,有了这次的经历后,她会在老师赞许的目光中感受音乐,在课堂上,她会和别的同学一样找到快乐,她会举手,她会唱,她会奏,她会表现,她还会告诉你谁好谁不好,她会坐端正,看着我弹琴,她不再吵闹了。微笑也能最有效地让在学习上遇到挫折的同学找回信心。微笑能让像李文佳那样的特殊学生也能感悟音乐带来的美,有爱才有教育,微笑能产生奇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9 15:35:41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2-20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一个敢表现自己的老师应该能带领出一群敢表现自己的学生,同时老师激励的语言很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