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一 新语丝二 新语丝三 新语丝四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二贝加尔湖调水到北京
北京科技报2006年01月04日
骗局开讲
专题策划/杨猛
总有一些记忆让我们难忘,总有一些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些骗子让我们切齿,总有一些骗术让我们喷饭……
又到年关盘点,“中国十大科技骗局”梅开二度再次登场。时光虽然荏苒,骗术依旧嚣张。
回顾发生在去年的骗术种种,骗子的技巧并不高明,骗术百变也未离其宗,但是为何骗术总能得逞?当真是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
从特异功能到学术造假,从商业欺诈到伪科学,不光大明星上了神婆的当,连院士也遭遇“推销铅笔”这种小儿科的困扰,用一纸公证为绝食的真实性做证据,更是沦为笑谈。
除了骗子处心积虑防不胜防,我们更应该反思:是学术环境的浮躁心,是追求功名的虚荣心,是不求严谨的浮夸心,是追逐金钱的贪婪心,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心,让人们短暂迷失了方向,给了骗子生存的空间。
去年此时,我们信誓旦旦:纸里包不住火。谎言重复一千遍,仍旧只是谎言。
现在我们相信:纸里的确包着火。科学是我们坚持的真理,提高科学素养就能分辨真伪把谎言戳穿。纸里包着你和我的火,对于赛先生的呼唤,一切骗术全无法阻拦。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二 贝加尔湖调水到北京
记者:唐逸
贝加尔湖漂流北京 指鹿为马乱点鸳鸯
新闻回放
2005年5月21日,一则“贝加尔湖引水项目俄方正与水利部磋商”的新闻一出笼,就引来各方的高度关注,该报道称:“中国水利部国际合作司外事处处长助理向记者透露,俄罗斯方面曾向我国水利部就贝加尔湖引水一事,主动表达了寻求合作的意向。就这个意向,俄罗斯方面已跟我国水利部接触过多次。水利部国际合作司外事处正在搜集包括蒙古‘北水南调’项目在内的有关资料。同时,中国水利部的一位新闻发言人告诉记者,要实现这种跨国调水的设想,中、俄、蒙三国政府肯定要谈判协商,只有达成政府协议,才能保障项目的最终实施。同时,他表示,由民间公司先期运作,最终促成政府间的合作也是值得期待的。关于《北京市民有望喝上贝加尔湖水》的报道刊登后,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在采访中,水利部新闻发言人向记者表示,希望能随时向他们通报相关最新情况。”
记者调查
原是假新闻
正在大众面对这则惊人的新闻疑惑时,2005年5月25日下午,水利部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顾浩特地出面澄清讹传,他指出,水利部没有“国际合作司外事处处长助理”这一职位,而且水利部从来也没有研究过从俄罗斯贝加尔湖向中国调水,也没有就此类工程与任何外方进行接触。
2005年12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2006年新年招待会上,水利部新闻发言人助手杨得瑞再次介绍,2005年水利部正式开过两次新闻发布会,发布印象最深的新闻就是澄清中国要从贝加尔湖调水传闻。“这个传闻影响很大,是不实新闻!”
本报评选“2005年十大科技假新闻”时,记者特意联系了最初报道“中国要从贝加尔湖调水”这一事件的某报记者。她表示:“为此事我已受到了批评,不想再提了……”
专家论证
5大原因阻碍"跨国姻缘"
《北京市民有望喝上贝加尔湖水》为何“荣登”“2005年十大科技骗局”榜?从贝加尔湖引水到北京为什么是件遥不可及的事?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贝加尔湖科学考察队队长陶宝祥,作为2005年8月刚从俄罗斯贝加尔湖科学考察回来的专家,他再一次从五个方面对“贝加尔湖引水到北京”这条假新闻进行了揭露。望梅止渴天文资金从何而来?陶宝祥说,尽管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但北京人要喝上甘甜的湖水无异于“望梅止渴”。相较于我国浩大的“南水北调”工程,引贝加尔湖水的投入是无法用“大脑”想象的。“南水北调”东线输水主干线长1156公里,中线总干渠长约1300公里,两条输水干线有很多现成的河流、湖泊可利用。而从贝加尔湖调水到北京的距离最短也不会少于2000多公里,而且沿途基本没有什么可利用的现成河道。目前“南水北调”三条调水线路的总投资额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仅今年一年就投入了1000多亿元。如果真要从贝加尔湖调水到北京,实际工程量可能是“南水北调”的数倍或几十倍。
水中捞月贝加尔如何翻越千米高原?
从贝加尔湖引水到北京必定要面临扬程的问题,从海拔455米的贝加尔湖提水到海拔1000米的蒙古国境内,高差超过了500米,而且距离又相当长,一定要建非常多的扬水泵站。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国家解决长途落差成功的先例。另外,贝加尔湖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在零下38摄氏度,湖面封冻约90厘米厚,虽然从深水处照样可以取水,但在施工、防冻技术和设备方面,肯定增加了难度和不菲的费用。饮鸩止渴国家安全如何保障?
从贝加尔湖引水进京,途经三个国家,距离超过2000多公里,需要中、俄、蒙三国共同协作,各方的利益都要协调,难度绝不可小觑。“从贝加尔湖调水比南水北调工程更复杂,难度无法想象,即使沿途没有断裂带,2000公里水路的管理就是一个大问题。”
陶宝祥介绍,现在,国与国之间的铁轨都不可能通用,更何况首都的供水交给别的国家,这无异于在脖子上架着一柄利剑。
画饼充饥长途到京能提供多少水?
贝加尔湖每年有50亿立方米左右的水外流,调水量如果超过这个数字,就可能会给贝加尔湖的生态环境带来破坏。经过沿途2000余公里的渗漏、蒸发,那么从贝加尔湖取水口到北京,我们到底能收到多少水呢?陶宝祥举了个很形象的例子:北京市每年需要40亿吨的水才能达到基本供需平衡,但是北京自身能够提供的水量不到30亿吨。北京每年用水量存在约10亿吨的空缺,“南水北调”的贯通将给北京每年调水10亿吨。这样一算,我们有什么必要舍近求远从贝加尔湖调水来呢!更何况,北京现在人均日用水量大约在350升,而兰州却只有200升左右,北京的节水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还没有干渴到要从别国引水的程度,所以,这是那条假新闻中根本没有考虑的。
一相情愿俄罗斯愿意调水吗?
刚从俄罗斯考察回来的陶老师介绍,长期以来,俄罗斯人对贝加尔湖有一种情结。他们称:“贝加尔湖是俄罗斯最珍贵美丽的装饰品,世界上任何其他湖泊都不能与它相比。”为了保护贝加尔湖,俄罗斯政府已经停止对湖边用地的审批,并考虑将其位于上游的造纸厂搬迁。去年中俄石油管道项目的谈判中,许多俄罗斯专家担心输油管道泄漏将会对贝加尔湖造成污染,这也是后来安大线没有被通过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的石油管道线路则从贝加尔湖北部绕过,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污染贝加尔湖的危险。对于这个“富裕之湖”的保护问题,俄罗斯政府向来都高度重视,石油管线都被“叫停”,更何况抽取如此巨量的水,这无异于在俄罗斯环保专家心口插刀子。陶宝祥告诉记者,他们与俄罗斯方面接触后得到的结论是:“俄罗斯对从贝加尔湖调水不予考虑!”
记者手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远水解不了近渴!宏伟构想要建立在扎实的科学论证基础上,否则难免沦为愚人节的玩笑,成为空中楼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9 11:26:4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