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丧地再来一次) 下面我根据教学过程顺序随便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发声练习 1、优点:由动物叫声引导到自然气象与新歌教学环节衔接流畅 2、建议:加入力度表现训练 (目的有两点:一、感受音量变化的神奇,使单一发发声练习不再乏味枯燥。 二、《云》这首歌适合用轻柔的声音表现,在此训练一下对演唱歌曲有帮助。) 二、新歌教学 1、优点:精练的导语承上启下,衔接自然通顺。 由“刮风打雷”→“下雨”→“雨藏在云里面”,与歌词中“装的都是小雨点”呼应, 既让学生了解了自然知识,又暗示了歌曲的大概内容。 2、建议:在第4环节学习歌词前先安排让学生多听几遍,其目的在于充分感受3拍子歌曲的韵律,当然每一次的聆听都要有目的性,比如: ①提问——要求学生听后回答:歌曲中把白云比做什么了?(当然提问的内容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 ②律动——把自己想象成白云一起随旋律做飘荡的动作。(动作不要复杂,重点在于聆听) 3、提醒:第5环节中的教唱歌曲别忘了对声音的要求,讲究美感。另外形式可以再丰富一点,例如“接龙唱”、游戏“红绿灯”等等。 三、这一环节有点失败 记住一点:音乐课中的活动要体现音乐性。填词的内容不要太多,这样有点像语文课了。 我不明白你安排这一环节的目的何在? 如果有了新的想法可以回帖,期待着共同探讨! 也希望所有看到贴子的老师畅所欲言,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