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思路很不错,逐步深入,学生在这样一堂课可以学到一定的技能并得到审美的体验. (1、师:听,从遥远的天山牧场传来了谁的脚步声?(师模仿小马跑的声音。) -----出示节奏×× ×•× 师:这是一匹悠闲、自在跑着的小马,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吧。 (师生模仿马蹄声,读出节奏。) 这个部分是否可以改成 1、师:从遥远的天山牧场传来了小马的脚步声?谁能模仿?(学生会用口技创编马蹄节奏) 师:听这只小马的脚步声谁能模仿出来.出示:×× ×•×(学生思考后实践,并让模仿正确的学生自己来讲述附点的知识,教师可以补充)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引导学生,以他们为主体,发展学生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的能力:) 四、拓展和延伸 1师:无忧无虑的、欢乐自在的生活人人都很向往,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去江南感受一下江南小牧童的惬意和怡然自得吧。 欣赏笛子独奏《牧童短笛》,学生跟着音乐表现小牧童骑在牛背上的轻松与快乐。 2师:斯洛伐克民歌《牧童》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上快乐放牧的情景展现在人们眼前,你们想听吗? 播放歌曲《牧童》,学生欣赏 这个部分你只是为了听吗????你的教学目的是否浅显了点,可否有意识的发展学生不同领域的欣赏角度,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1斯洛伐克民歌《牧童》可以作为歌唱形式的扩充,因为学生在前面自己排练的过程形式肯定不多,你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感受二声部的歌唱形式,体验歌曲的情感,扩充必要音乐知识. 2江南小牧童你的目的因该是引领学生感受除了歌唱可以表现牧童的形象,用乐器竹笛也能刻画出一个小牧童的音乐形象,并让学生自己说从音乐中感受到的是怎么样的一个情景,来体验乐曲营造的情感. 仅是个人意见,还望作者斟酌啊. [em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