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搜了一篇,不知道作者是谁 人音新版《海》教案 海 ——艺术综合课
册别:第二册(音乐) 年级: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授课教师: 教材简析: 《海》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是一首海的抒情诗、海的赞歌。歌曲为3/4拍,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很有规律,旋律似大海的波涛,充满了吟唱性,质朴无华。 学生情况: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小组活动能力较差,只适合2—3人的合作;音乐能力方面,能够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和情绪,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抓住音乐的重拍;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个体差异较大。 设计理念: 本课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以音乐为载体,借助于儿童喜爱的角色——“尼莫”为第三人物出现在课堂,对学生进行舞蹈、演唱、绘画、创作、表演、合作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在课堂上逐步完成音乐技能培养、简单评价、人文主题等多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 聆听音乐,分辨、判断出音乐形象,并可以随音乐进行简单律动。 (二) 能够准确模仿节奏并读拍,初步学习用唱名唱出旋律。 (三) 发挥想象,用动作、人声、打击乐、画笔表现出心中的大海。 (四) 尝试4——6人的小组合作,同时锻炼评价能力。 (五) 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人文主题。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教科书、画具 教师准备:教科书、课件、打击乐器、图谱、道具、录音机、音乐磁带、电脑 教学重点:利用综合艺术形式体验海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音乐律动。 尼莫:“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对了,我是尼莫。今天我在上学的途中迷了路,女巫给了我三把音乐钥匙。告诉我,当听到海的音乐时,小朋友们变成海浪,打开海的大门,我就可以回家了。你们愿意帮助我,送我回家好吗?” (播放三个音乐片断) 这段音乐象大海的声音吗?哦!不是 那你们听一听,这段音乐表现的是海吗?请告诉我(还不是) 那最后这一段呢?太好了,请你们随着音乐快变成美丽的海浪送我回家吧! 活动二:能力培养,新歌教学。 (1) 尼莫:“谢谢你们,我终于回到了家,为了表达我的谢意,我请你们去我的家做客,并献给你们一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叫《海》。” (2) 教师:“让我们到尼莫的家中看看吧,仔细听听尼莫在歌中唱了些什么?” (播放课件,听歌曲《海》,锻炼学生音乐记忆)——学生回答出歌词。 (3) 教师:“尼莫的家真美啊!你们想不想学会《海》这首歌,和尼莫一起歌唱它的家啊? 看曲线谱,老师用手势来画音高,听老师用海一样的声音来唱旋律(用“Lu”来唱旋律)。 好,请同学们翻开书39页,象老师一样,用“lu”来唱出旋律(两遍) (4) 听老师来演唱第一段歌词。 (5) 让我们一起来唱两遍第一段歌词。 (6) “海是一浪接一浪的,下面我们象海浪一样来一个接力赛,看看哪一组接的最好,而且还要想一个表现歌词的动作(每组唱四小节,接唱,每组互评)。 (7) 你们唱得很好,下面让我们根据这首歌曲的节奏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乐器?(沙锤)听老师打节奏,重音拍在手上,弱音拍在腿上。(XXX XXX) (8) 放录音跟着音乐一起来唱,(边打节奏边唱)请一组同学来演示,并请大家来看看谁打得最好。 (9) 让我们来完整的唱一遍给尼莫听好不好?我看看哪组表现得最好。(帮助学生录下歌声,并放给他们听。) 活动三:音乐欣赏,培养音乐想象能力。 尼莫:“你们唱得真好听,为了奖励你们我为你们带来一段来自大海的音乐,请你们听一听,并为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好吗?” 活动四:画出海的音乐(学习用线绘画)并请几名学生讲解作品,加入爱海,保护大自然的人文教育。 教师:“谢谢尼莫为我们带来这么好听的音乐,我们也应该送给它一些礼物,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用线条画出海的音乐,送给尼莫。”(每组选出最好的两幅) 活动五:小组探究,相互评价 (1) 尼莫:“你们的画真棒,我想考一考你们,你们画出了海,你们还能用其它的办法表现出海的声音和海的样子吗?”(动作、乐器、纸、彩布、人声……) (2) 教师:“尼莫难不住我们,下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道具,我们一起来表现大海好吗?”(按小组发打击乐器等道具。小组排练:歌唱组、舞蹈组、海浪组、小鱼组、打击乐组) (3) 请打击乐组表演,并且评价,找出不足。 (4) 让我们来共同表演海的歌(随音乐表演)。 课堂小结: 尼莫:“谢谢你们让我回到了美丽的海洋,你们的音乐给我带来了快乐,我希望我们永远是好朋友,让我们共同爱护大海,保护鱼类。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