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一) 单元要求: 1、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并能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模仿。 2、 在声音创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 具体要求: 1、 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 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3、 能够同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非常规音源)。 4、 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 5、 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 (三)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 歌曲《大雨和小雨》。 3、 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 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 能创造几种声音。 3、 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S:小朋友,老师给大家猜个谜: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 T:耳朵。 S: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生活中的声音,启发学生分辨、模仿并说说这些声音的特点) T:听辨以下三组声音: 城市:汽车、钟表、飞机、火车等 森林:流水、小鸟、狮子、大象等 乡村:小鸭、小鸡、小狗、小猫等 S:想一想,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 T:模仿各种声音:有打雷声、拍手、跺脚、喊叫声、敲门声、喝水声、铃声、电话声、笑声、哭声、刹车声、手机声……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S:刚才很多小朋友模仿了下雨声,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还有——? T:还有小雨,暴雨、雷雨。 S:对,小朋友说得很好。 今天我们要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老师范唱。 T:跟着老师唱《大雨和小雨》 S: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指导学生演唱。 T:知道“力度”,大雨强,小雨弱。富有表情的歌唱,特别是最后一句,唱出小草快乐、高兴的心情。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S: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两个同学一起创造,可以参考书中的提示。 T:分组进行创造,并一起交流,合作,表演。 S:你还会创造一些与书中不同的声音吗? T:自由创造,想象,并汇报表演。 S:启发学生用几种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声音。 T:尝试并表演。 教后记:学生对生活中的声音十分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学生能大胆发言,而且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能自由地进行创造不同的声音。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 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 2、 歌曲《布娃娃弹琴》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 会唱《布娃娃弹琴》。 教学过程: (一)在音乐厅里 S:一起富有表情地演唱《大雨和小雨》。 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 T:歌唱声、乐器的声音…… S:请小朋友在书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并能说说其名称? 学生认乐器,学生说一种,老师出示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一些有关此种乐器的音乐片段。 S:让学生知道钢琴、双响、碰铃、铃鼓、三角铁这几种乐器,并让学生学会两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感受其音色。 T:练习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学会以下几种节奏: 三角铁: X―― X―― 双响筒: XX XX XX XX 碰 铃: X- X- X- X- 铃 鼓: XX X XX X S:你还知道其他乐器吗? T:交流。 (二)学唱《布娃娃弹琴》 S:你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教师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草原小骑兵》片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S:范唱歌曲,。 T: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优美情绪,并随着歌声晃动身体。 2、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 S:难点指导:第一句中的1、小节,要做到音断气连。 二、四两句中的“在弹 琴”与“小黄 莺”要多指导,不要唱成“在 弹琴”“小 黄莺”。 T:1、富有表情地歌唱。 2、边唱边律动。 教后记:乐器进课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通过练习,基本掌握了三角铁、双响筒、碰铃、铃鼓的演奏方法。在歌曲教学中,学生不易唱准“在弹琴”与“小黄莺”。在下节课中还有加强练唱。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1、 复习打击乐器。 2、 复习歌曲《大雨和小雨》《布娃娃弹琴》。 3、 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 能认乐器、听辨音色、掌握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2、 富有表情地歌唱《大雨和小雨》《布娃娃弹琴》。 3、 会唱《大鼓和小鼓》。 教学过程: S: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乐器,包括打击乐器,你还记得哪些? T:结合书本,自己复习,并交流。 S:看,这是什么乐器?(老师逐一出示乐器图片) T:再认乐器,知其名称,并知道其基本的演奏方法。 S:选择两种乐器为歌曲《大雨和小雨》伴奏。 T: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边唱边奏。(小雨用沙球) S:你为歌曲《布娃娃弹琴》也选择一种乐器,怎样才能使歌曲更好听。 T:碰铃或三角铁。并敲出三拍子的强弱。 S:出示大鼓与小鼓,谁知道这是什么?并请学生敲一敲,体会两种鼓的不同音色。 T:敲节奏。 大鼓:X X X X 小鼓:XX X XX X S: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新歌《大鼓和小鼓》,老师唱歌,小朋友与老师伴奏,在“咚 咚”与“嗵嗵 嗵”时跺脚或拍手。 T:仔细听歌,与老师配合。 学唱歌曲:难点:XX XX 擂起了 敲起了 按节奏读歌词,在“咚 咚”与“嗵嗵 嗵”时跺脚或拍手。 在敲鼓时体会力度的变化:大鼓“强”,小鼓“弱”。在演唱过程中也要体现这一点。并富有表情地歌唱。 歌表演:并模仿打鼓的样子。 教后记:学生在这节课中,已经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布娃娃弹琴》,在新歌教学中,大鼓与小鼓的音色要让学生实践听辨,增强学生对音色的概念。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 教学目标: 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 教学过程: S:富有表情地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T:复述故事内容。 重点要求: 1、师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及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 2、学生能创造出表现雷、闪电、大风的声音。 3、安排学生下课寻找能表现《小白兔盖新房》内容的声音材料。
第 五 课 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二) 教学目标: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教学过程: 1、请小朋友有表情地复述故事情节。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 3、分组汇报、表演。由一个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评价。 5、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补充材料:《快乐的早晨》 《一个雨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