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蓝天白云 第一课时 <<朝景>> <<我爱我的家乡>> 第二课时 <<蓝天白云>> <<捉泥鳅>> 认拍号:四四拍 第三课时 <<放风筝>> <<美丽的黄昏>> 第四课时 竖笛 <<小白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我爱我的家乡》,激发热爱祖国之情。 2、熟记管弦乐组曲《朝景》的主题旋律,积累音乐体验,从歌曲中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引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朝景》的主旋律,体会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感受音乐如何来描绘景色。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新词,唱出来。 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好 二、欣赏《朝景》 1、让学生带问题欣赏。 师:这是描写的大自然中的一个景色,听听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是描写的早上海面上太阳升起来的景色。) 2、介绍乐曲。简单介绍歌剧《培尔金特》的故事情节。 3、在次欣赏,听出曲中一直在重复的主旋律是什么,哼唱出来。 4、用钢琴带领学生哼唱主旋律。 5、重点欣赏开头部分。 请学生说说主旋律重复了几遍,每一遍的音色有什么不一样? (在太阳从海面升起来前,大地在慢慢苏醒,长笛和双簧管在交替的演奏,直到弦乐出来,太阳升起来。) 6、完整欣赏,让学生想象乐曲所要描写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师:我们眼前刚浮现的是美丽的异国风情,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祖国,看看祖国有多美有多伟大。 2、欣赏歌曲 3、了解书中的景色。 请学生说说书中唱了我们祖国哪些景色,老师加以补充,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4、跟琴演唱。 5、解决难点, 将歌曲中自己认为比较难唱的乐句找出来,一起唱一唱。 6、引导学生加入感情演唱。 师:我们的祖国美不美?我们是中国人,你自豪吗?让我们来赞美我们的祖国吧! 7、创编歌曲。 让学生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歌词,来唱一唱。 四、结束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捉泥鳅》,能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体会儿童在大自然中嬉戏的愉快情绪。 2、欣赏童声合唱《蓝天白云》,进一步体会在大自然中尽情歌舞的快乐与自在。 3、认识四四拍的拍号并知道其意义。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时候、声音富有弹性和童趣。 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的演唱,四四拍强弱规律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说一说 1、老师: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请大家所说平时最喜欢玩些什么? 2、老师:进老师带大家到乡村去,看看那里的孩子喜欢做什么。 二、学习歌曲 1、播放歌曲——听一听 老师:歌曲中提到了那些景和物? 学生:池塘、雨、田野、泥鳅。 2、看歌谱——读一读 (1)老师:请你想象当时的天气,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在那样的环境中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2)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后半段读出急切的情绪。 (3)有节奏的读歌词,老师用琴弹出旋律,为朗读伴奏。 3、游戏:捉泥鳅——找一找 (1)仔细观察歌谱,找出节奏相同的乐句,老师用彩色粉笔在节奏相同的小节勾出“泥鳅”的线条。 (2)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换一种颜色在旋律相同的小节勾出“泥鳅”的线条,并唱唱歌谱。 4、演唱歌曲——唱一唱 注意:同音反复时口齿要清晰,音高要一致,不能晃动。 三、四四拍的学习——认一认 1、观察这首歌曲每小节有几拍。 2、读做四四拍。 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3、联系:在谱上表出强拍和次强拍。 4、声势训练——拍一拍 5、选择你喜欢的方式为歌曲伴奏。 四、欣赏《蓝天白云》 1、导入: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大地象刚刚洗过一样清新,天蓝蓝的,云白白的。听——小伙伴们也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弹起了琴。请欣赏童声合唱《蓝天白云》。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说说感受。 3、老师:歌曲中唱到的“六弦琴”是指什么? 4、学生欣赏童声合唱《蓝天白云》第一段,提示:这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请大家思考:你准备怎么表现歌曲欢乐的情绪。 5、欣赏完整的歌曲,按学生的设计分组表现歌曲。 五、小结——想一想 老师:想一想今天的歌曲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都是四四拍。情绪都很欢快。 老师: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世界很可爱、多姿又多彩,美妙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我们也努力学习,容纳感世界变的更美好。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美丽的黄昏》意境。 3、同过三部轮唱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感受、体验美妙的和声效果,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 用优美和谐的声音体验美妙的和声带来的音乐意境。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三部合唱的能力,演唱时要做到均衡、和谐。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欣赏审美体验 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美丽的风景,欣赏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画面描写的内容。(美丽的黄昏景色) 2、为这一美丽的景色配上一段音乐或歌曲,你选择的情绪、旋律、速度、力度分别是怎样的? 3、请学生唱唱或创造一首描写黄昏景色的旋律和歌词,并大胆表现。(学生热烈讨论) 4、请学生们回答以上问题,哼唱创作的旋律和歌词。老师给予肯定和正确的引导。 三、学习歌曲,体验歌曲意境 师:有一首欧美歌曲是描写黄昏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 1、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学生听辩节拍,掌握强弱节奏。 2、全体学生轻声跟老师演唱。 3、视唱歌曲旋律并填词演唱。 4、男、女生分别演唱歌曲。 四、设计场景,进入角色 1、学习二部轮唱《美丽的黄昏》 师:有一个旅行团到欧洲一个国家参观旅游,到了傍晚,导游告诉游客,这里的黄昏景色特别美,请他们去欣赏,感受异国风情。由于人比较多,路面比较窄,需要分两组去观看,一组走在前面,一组走在后面。 (1)二声部轮唱练习 学生分两个小组练习,第一个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组学生走在后面, 大圈里形成一个小圆,学生一边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都很高,课堂气氛热烈。优美、和谐的二部轮唱在教室中回荡) 2、学习三部轮唱《美丽的黄昏》 师:第二天又来一个旅行团,到了傍晚,导游带领他们去参观黄昏景色,可是第一天去的人还想去,因此就分成三组去观赏。 (1)三部轮唱练习 学习分成三组练习,和前面一样。 (优美和谐的声音与美丽的黄昏景色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面。学生在活动中较好的演绎了歌曲。) (2)教师总结 五、即兴创作,增强歌曲意境。 师:我们在欣赏《美丽的黄昏》时,听到远处教堂里传出的钟声。现在请学生们闯编节奏,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意境。 1、分小组进行活动。 2、奏一奏、演一演。 3、歌曲,加入伴奏,全体学生演唱。 六、下课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彼得与狼》 第二课时 《森林水车》 《绿色的祖国》 第三课时 《第一交响曲》《卡农曲》 第四课时 《银色的桦树林》 了解美国乡村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探索西洋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的特点,了解它们及塑造的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 2、通过听商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懂得一个道理: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和它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西洋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的特点,了解它们及塑造的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回忆以前听过的用音乐形式讲的故事,例如歌曲《小红帽》、《大鹿》,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等。 二、探索乐器音响 1、介绍这个交响童话中的角色,尝试用自己的声音模仿这些音色的声音,再听听作品中的音响,说说分别塑造的是谁的形象。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音乐知识积累,互相介绍出现在作品中的乐器,老师做补充。 三、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1、完整听赏乐曲。 2、哼唱代表主人公彼得的旋律,当旋律出现时即可做一些少先队员走步的动作,以达到记忆该旋律的目的,丰富学生的作品“记忆库”。 四、课堂小结 学生说说听了这部作品后的感想,交流懂得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