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的《鳟鱼》艺术歌曲怎样上公开课呢?请大家帮帮我。QQ44705206

2
回复
56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0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大家帮帮我,谢谢你们了,我不知道怎么样上好这堂公开课。
 
发表于 2006-10-22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鳟鱼五重奏》说课稿

《鳟鱼五重奏》说课稿

 

娄小艳

一、说教材:                             

1、大纲: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感受与鉴赏”的要求:初一学生能够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能够结合所听音乐,简单评析音乐体裁与形式对于音乐表现的作用;聆听世界各国优秀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

2、教材内容: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科书七年级下期的第四单元——乐海泛舟。本单元赏析的是欧洲早期音乐,其中有古典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海顿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交响曲);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和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3、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重点是《鳟鱼五重奏》。根据教师用书,本单元共安排三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鳟鱼五重奏》是舒伯特在旅途中创作的,所以它的重奏乐器与一般钢琴五重奏所用的乐器有所不同。我们所欣赏的第四乐章的主题音乐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鳟鱼》。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的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被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把《鳟鱼五重奏》纳入初一学生的音乐教材,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歌曲,作到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从中感受音乐体裁与形式对于音乐表现的作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

4、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①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②熟悉音乐的主题旋律。

能力目标:感受音乐,能够对乐曲的风格、情绪做出简单的评析。

德育目标: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引导教育学生珍爱自由,反对强权和迫害。欣赏世界各国优秀音乐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5、教学重难点:

音乐中各音乐要素的变化方式及由此带来的情绪变化。

6、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等要素,让学生去体验音乐的情绪、风格特点。通过学生的自己参与,而不是老师一味的讲解,把音乐概念、音乐要素等一些知识填鸭式的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由活动、自由的创造,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突破重难点。

三、说教法:

1、音乐欣赏法:

学生对《鳟鱼》的故事梗概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它的变奏方法、乐曲中所塑造的音乐形象的认知、对乐曲中所表达的情感体验未必理解到位。学生通过实际音响的欣赏,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体验法:

音乐赏析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教学中我还创设情景,让学生以相同的剧情体验恰当和不恰当的音乐变化对音乐情绪的作用。

3、创造教学法:

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创造精神和能力,在体验变奏方法和变奏曲式的时候,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创造。

4、赞赏教学法:

艺术学科不等同于其他学科,对于艺术的理解,学生的想象力不同就有着不同的了解,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下,学生对音乐有着不同的理解。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欣赏氛围,让学生放轻松心情,对学生不同意见的赞赏是必须的,教师的亲和力才能让学生能顺应老师的引导,否则就很有可能成了填鸭式教学,扼杀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及想象的天性。

四、教学过程:

1、复习:通过复习赏析《鳟鱼》这首歌曲,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故事梗概,了解《鳟鱼》的基本情绪,为下面分析乐曲情绪做铺垫。学生可能对小学所欣赏的曲目忘记了,没有了印象,通过视觉图象法,展示出歌曲的乐谱,帮助学生恢复记忆。(展示课件,完成认知目标②,时间安排:2分钟。)

2、赏析《鳟鱼五重奏》。

A、初听、完整的听音乐。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音乐长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分散了,不能够集中了,所以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我让学生结合课件中的提示,数一下主题旋律共分为几次出现?每次都相同吗?同时要求学生在主题旋律每出现一次的时候,用手指打出它的序号,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地听音乐,感受音乐。(时间安排:8分钟。)

B、分节听。通过分节听赏,让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对感情术语并不能很好的运用,但他们能说出:我觉得这段音乐怎样怎样,老师通过让学生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后,引导全班同学用一个最常用的词语来总结。(完成能力目标,对乐曲的风格、情绪作出简单的评析。)对于变奏曲式,引导学生找出每段音乐的不同点,这一点对于能够认真听完音乐的学生相当简单,因为这个变奏曲式非常的典型,段与段之间的不同点很明显,让学生自己总结,每段音乐有哪些地方不同?(音色、节奏、音高、速度、力度等等)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变奏方法。同时利用数学中AA1及音乐中的变音的概念帮助学生解决变奏曲式这个概念。(完成认知目标①及解决重难点中的各音乐要素的变化的方式。时间安排:20分钟)

C、创作练习:让学生找一首自己熟悉的乐曲,先哼唱出主旋律,说出它的情绪,让后在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变奏,体验一下,音乐情绪还一样吗?让学生自己体验来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解决重难点中的各音乐要素的变化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时间安排:2分钟。)

3、情景体验。对于初一年级13班的学生,他们相对较为活跃,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较强,可以让学生根据《鳟鱼》的故事梗概编排一个短剧,然后让学生讨论,如果我是小鳟鱼,感受如何?我是旁边看的小男孩,又该怎样?我是渔夫呢?对于24班的学生,他们相对较为稳沉,对音乐的接受较慢,引导学生讨论,小鳟鱼的感受怎样?男孩为什么感到悲伤?渔夫应该怎样做?(完成德育目标。时间安排:5分钟。)

5、为了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最后我安排学生完整地、带有情绪的欣赏《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而不是讲解式的总结或讨论来结束课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欣赏音乐既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投入到音乐情景中,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时间安排:8分钟。)

五、板书设计:

我把板书设计成一条鱼的形状,鱼头是主题音乐,鱼身是五个变奏,鱼尾是终曲。这样的板书既形象,又便于学生理解。

 
发表于 2006-10-22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鳟鱼》

一、双基目标:

1)  基本知识: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生平简历及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说明: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多的了解国外著名作曲家的生平介绍,以及对音乐的贡献)

2)  基本技能: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说明:高年级的学生应该不仅仅只限于听歌曲,而且应该更多的从整体上理解音乐作品,比如说伴奏)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时要有良好的习惯,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更多的了解外国音乐家的作品以及贡献。(最后一条是作为常识了解)

4)  德育目标: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义,并能明确本课所揭示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被狡诈与邪恶所害。

二、教学重点的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包括调式在内的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作用。(说明)

2)  教学难点:在解决重点的基础上深化调式变化对音乐情绪的影响及重大作用。(由于教学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有些困难,所以教学难点由教师讲解,学生了解掌握)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分教材分析、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教授新课五个方面来讲。

1)  教材分析:《鳟鱼》这首作品是1817年夏天舒伯特20岁时写的一首颇受人们喜欢的活泼的抒情歌曲。(简要介绍一下作品,让学生先简单了解作品)

2)  组织教学:

①师生问好歌。(12 34 5 — 15 63 54 32 1—,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②听音模唱训练。(再同一个大小调式中,弹奏同根音的大小三和弦,听辩并分别模唱。这是针对基本技能方面来说的)。

③基本节奏训练。(针对在曲谱中出现的节奏练习)。

3)  复习旧课:

根据老师的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回顾所学的有关舒伯特的内容。

(复习要求:因为本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所以要对第一课时所学的舒伯特《摇篮曲》进行简单复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要有连续性。

4)  导入新课(从这一环节开始我将使用教学课件)

①这时在屏幕上出现几张关于鳟鱼的图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在音乐课中学习歌曲中的小动物——鳟鱼。大屏幕出现本课课题《鳟鱼》以及作曲家舒伯特的名字。

②教师开始提问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这首作品以及作曲家的资料,随后在屏幕上出现舒伯特的肖像画以及介绍。

(目的: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作品内容)

5)  讲授新课:

①由老师介绍总结一下舒伯特更多的优秀作品。(屏幕上出现三首视听作品)

②首先来听一遍歌曲,听完后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一下三段歌词。(先从歌词来了解作品内容。屏幕上出现歌词)

③听第二遍时,要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一下3个问题:

※     这首乐曲分为几个乐段?

※     歌词描写是什么样的故事?

※     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表现的?

(这时我会播放已经做好的flash动画。本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分析乐曲,来培养学生视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最后由老师总结以上问题。)

④最后一遍歌曲。

※     要求学生听乐曲时,在乐段发生变化的时候举手示意老师。(这时本课的重点,因此在老师的帮助提示下完成这个练习)

※     根据伴奏音型的不同变化,说出情绪情感的变化。(这时本课的难点,这由老师总结)

※     歌曲的最后两句于第一、二段的两句相同,但表达的内心心情有什么不同吗?(歌词:我满怀激动的心情看鳟鱼上了当)

6)  学生表演故事内容

分别请两组学生上来,根据故事的情节来编排表演《鳟鱼》。(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共有三个角色:渔夫、我、小鳟鱼。表演完毕后由学生自己讨论这首歌曲的寓意,最后由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由教师提问这节课所学习的有关于舒伯特以及这首作品的常识问题。(目的: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五、课堂小结

①     教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要求学生了解即可)

②     这首歌曲所揭示的寓意

③     让学生了解歌曲表现的不同,可以通过伴奏和音乐来表现。

六、布置作业

虽然本课是作为欣赏课来学习,但希望学生回家后能自己学习演唱这首歌曲,了解作曲家的相关资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