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1886年2月。金色的布拉格。奇妙的建筑群和明澈的沃尔塔瓦河,吸引着一位旅行演出的作曲家。演出余暇,他游览了捷克首都。在这悠闲的时日。他没有忘记巴黎朋友们的嘱托——他要为大提琴家鲁布克主持的狂欢节音乐会写一首新曲。 他无暇用音乐画笔描绘异国的风光。他的桌上有一部在维也纳起草的未完成作品,这个作品的有趣的构思一直牵系着他。在演出余暇,他挥笔完成了这部作品。 这部为两架钢琴、九件管弦乐器而作的室内乐曲,最初被称作“动物园里的大幻想曲”,后来定名为《动物狂欢节》。圣—桑把乐坛上一些名作主题,以及自己作品的主题,融于曲内,夸张变形,戏该地写出十四段以动物为主角的幻想曲,对当时巴黎以及欧洲的音乐生活进行了善意而尖锐的嘲点 据说,作曲家曾表示过,除第十三曲“天鹅”外,组曲不准在他生前演出或出版。圣—桑的好友大提琴家鲁布克在狂欢节音乐会上演奏的,大概只是用大提琴独奏形式写成的第十三曲“天鹅”吧?! 《动物狂欢节》是五十一岁的作曲家,以天真的童心,奇妙的幻想写成的一部幽默音画。这部作品形象生动、音响绚丽,由十三首标题乐曲和一首终曲组成。 1.“前奏与狮王进行曲” 两架钢琴相继弱奏出朦胧的震音,把人们带到蓊郁茂密的森林之海。弦乐组轻盈起落着怪异的音调,犹如林涛飒飒作响。钢琴键上忽起强劲的音流,在林中掀起一阵旋动的轻风。 瞬间沉寂之后,钢琴奏出铿锵有力的进行曲节奏,狮王从弦乐的弓弦密林中长啸而至。狮王主题,坚实饱满,咄咄逼人,恍如雄狮摇动满头怒发,一双巨目喷火进焰,口中闪烁着利齿寒光,足下踏出浊天尘雾——百兽之帅狮王成风凛凛来到森林王国: 接着,一架钢琴与弦乐组,或更替、或交织,奏出起伏的半音乐句,另一架钢琴奏出进行曲的节奏和音调,将狮王昂天长啸的气势,活现于音乐之中。 最后,钢琴与弦乐齐奏进行曲,伴和着狮王最后的咆哮,结束全曲。 2.“母鸡与公鸡” 在只有三十个小节的音乐“栅栏”中,鸡群发出愉快而向亮的啼鸣。 钢琴和小提琴在温厚的中音区,以跳动的音调,摹仿母鸡的“咯咯咯咯”的叫声: 公鸡的叫声则有不同。单簧管与钢琴放开高亢的喉咙,唱出了雄鸡报晓的味亮歌声;然后,母鸡与公鸡热情对话。这段短曲在母鸡喋喋不休的饶舌中轻快地结束。 3.“骡子” 骡子.跑得飞快的动物。 巴尔扎克曾描述道:“这些野兽寻常的平均步速是每小到六千几何步。它有轻捷活泼的姿态,聪明精细的神气,温雅的身段,妖治的动作!人们差不多不可能在山里捉到它,因为它在山里就象鹿子似的跳,小鸟似的飞。” 在圣—桑笔下,两架钢琴以流畅的音阶和琶音,在广阔的音域原野上,快速奔跑,一口气跑到终止线。 两声有力的和弦将音乐转入下一个段落。 4.“乌龟” 圣—桑在这段音乐中,运用了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1819—1880)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的康康舞曲音调。龟的形象,使圣—桑把这个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风靡一时的轻快舞曲,变成缓慢沉重的乐曲。 在钢琴轻弱柔缓的三连音到体塞下.叶集齐奏中呆滞拖沓的主题,刻画了乌龟慢慢爬行的形象。 尽管这个旋律与奥芬巴赫原作相同,但由于圣—桑在配器以及由速上的奇异变化,使人们几乎不识原作真面目。 5.“大象” 在柏辽兹的戏剧大合唱《浮上德的沉沦》中,有一段著名的“妖精之舞”。它一开头,就现出一个明朗、优美的圆舞曲音调。在圣—桑的“大象”中,也出现了这个音调。一个是鬼魅王国里的纤小精灵,一个是动物世界中的庞然大物。两者形象,似乎相去殊远。 但是,作曲家笔锋一转,在钢琴的伴奏下,低音提琴奏出这个圆舞曲调,便涂上了一层厚重深沉的色调。 柏辽兹笔下的轻巧的精灵从圣—桑的总谱中走出,刹那之间变成了步伐端庄、身姿硕壮的大象。 6.“袋鼠” 两架钢琴交替奏出飞驰的断音。在有节律的休止中跃出的音调,把袋鼠这种在澳大利亚草原上生长的动物,以跳代步的情态刻画得栩栩如生。 每个音符上带有轻巧的装饰音,又为袋鼠有趣的戏谁形象,既加上一抹滑稽的油彩。 7.“水族馆” 钢琴中流泻出色彩绚丽的琶音,推动晶莹明澄的水波微微荡漾。弦乐和长苗在透明的高音区,奏出委婉连绵的旋律,象是五颜六色的金鱼在水中飘浮: 最后,钢琴奏出急速的半音下行乐句。弦乐缜密织出不尽的音队波荡起伏,象是一阵清风吹皱一池春水。乐曲在渐次平静的水花中结束。 8.“长耳朵的角色” 这个角色是受人役使而又可爱的毛驴。据说它也是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中的一种驴头人身的小怪物。 在这段音乐中,“长耳朵”听到的却是它自己呆板的期叫。作曲家只用两把小提琴,在二十六小节中,交替奏出十五声驴叫。 从“E”弦上的极高音区的一个单音,飞快坠入相距达四个八度的“G”弦上的低音;这由高而低、从短到长的音际形象地模仿出毛驴逼真的叫声。 9.“杜鹃” 翻开总谱,两架钢琴上林立着串串和弦,犹如繁茂的树林布满山野。它们轻盈起伏,发出深沉浑厚的音响。 这时,从林中深处传来杜鹃声声瞅鸣: 这是在单簧管中送来的报春声。愈益微弱的音响,象是山野中飘响着远去杜鹃的美妙回音…… 10.“鸟巢” 杜鹃飞到了鸟巢,与百鸟聚集在小巧的巢穴内外,开了一场有趣的音乐会。 在弦乐的震音和弦背景下,长笛奏出流畅的音列。钢琴间或描人欢快的、带有装饰颤音的短句,并以半音向上疾飞的音阶与长笛相衔,融成鸟群起落、啼声送至的欢乐场面。 群鸟的啾鸣,“起初是一只画眉,它的歌声情越而爽朗,在汩汩流水之上飘过。过一会儿,藏在我们背后林子里的鸟儿应和起来,四下的沉寂顿时化作一片嘈杂的鸟语。 11.“钢琴家” 在动物在欢节中,来了一位钢琴家。 不过,他的演技实在拙劣。他只会每隔五个小节向上移动半音,弹奏单调、机械的指法练习曲。四次反复后,钢琴家只是改变了一下演奏方式,用三度音程的练习,走完这段乐曲的短短途程。 弦乐伴之以谐谑的短句,象是对这个只会机械搬动手指的钢琴家发出了嘲讽。 钢琴练习曲采用了车尔尼一首简易练习曲。 12.“化石” 这里,圣—桑把罗西尼歌剧《塞维勒的理发师》中罗西娜咏叹调主题,法国民谣《小星星》音调,以及他自己的《骷髅之舞》的旋律,探合一起。让这些在乐坛上烟烟生辉的动人音乐,变成木琴的干枯生硬的音响,犹如败技颓骨一样,相互撞击,铿然作声。 圣—桑用这些变态的音乐,发出一个让人沉思的奇想: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名噪一时的佳作,早已成为化石。创作,必须有新的起点,“化石”中挖掘不出杰作来。 13.“天鹅” 这是圣—桑的一段最著名的旋律。它早已高翔于《动物狂欢节》之上,在音乐的广阔蓝天中,以“天鹅”的洁白而色、 轻灵情影和哀婉的绝唱而吸引了众人的视线;它已成为一支飞 过一个世纪,飞抵世界各地的著名乐曲。 在钢琴波光粼粼的平静琶音伴奏下,大提琴咏唱出一支舒缓沉郁的抒情旋律。 这支浸透情感的旋律,在人们心中刻接下的,不是夭鹅邢侗娜多姿的外形,而是天鹅温柔哀怨的灵魂。 天鹅平日只是默默无声地在水中徘徊,在空中飘翔。只有在临终之刻,她才发出断肠的凄切悲鸣。 天鹅的本性带有憾人的悲剧色彩,浓烈的感情因素。因此,圣—桑笔下的“天鹅之歌”,成为同类音乐中的一首颇负盛名的绝妙佳作。后人曾根据此曲改编过多种乐曲,也还编排过哀情排恻的芭蕾舞小品。 “天鹅”一曲,无论在情调上,或是在音乐上,都具有完整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她能够,而且已经独立于《动物狂欢节》之外,成为圣—桑音乐创作中的一支名曲。 14.“终曲” 终曲也是狂欢节的高潮。 如果说,在前面的篇章中,各种动物只是各自登场亮相,围困于独立的小舞台上,那么,在狂欢节尾声的大舞台上,它们将纷沓而至,掀起节庆的最后高潮。 钢琴急促的震音,弦乐向上挺进的音符,木管乐的尖锐啼鸣,造成一派喧闹气氛,象是各种动物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 这里有狮王成风的咆哮,骡子飞快的奔跑,鸡的啼鸣,袋鼠的跳跃,以及毛驴的嘶叫…… 动物带来了多彩的声音,融合成终曲的宏大交响! 作曲家运用这支欢腾明快的狂欢主题,贯穿整个节日场面。在管弦乐队沸腾的声浪中,《动物狂欢节》最后告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