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五年级上册6~8单元

2
回复
55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9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教五年级上册6~8单元
 
发表于 2007-1-9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单元    欢乐的鼓声

单元总要求

1.通过欣赏、唱歌及音乐活动,使学生们了解鼓给人们生活中带来的欢乐,激发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

2.学唱歌曲《木鼓歌》,使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鼓乐文化的了解。

3.小组合作进行创编活动──“鼓的对话”。

具体要求

1.体验、感受鼓乐《龙腾虎跃》密集的鼓点给人带来的激昂振奋的情绪,激发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

2.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佤族民歌风格的歌曲《木鼓歌》。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即兴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

1、钢琴、录音机、录音带、多媒体设备。

2、录像资料:民族打击乐的图片及音响、乐曲《龙腾虎跃》的录像资料、汉族秧歌舞、新疆的手鼓舞、朝鲜族长鼓舞、傣族的象脚鼓的录像。

教学重点

1、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木鼓歌》,表达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体验、感受激昂振奋的鼓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音乐主题伴奏。

2、用身边的材料即兴创编。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龙腾虎跃》。

教学目标

1、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文化的兴趣。

2、欣赏鼓乐《龙腾虎越》,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3、模拟激越的鼓声,为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出示实物(儿童玩具拨浪鼓、铃鼓、小军鼓、大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用途。

设问:这些是什么?我们能用它们做什么?请你来演示一下。

生:演示四种鼓的使用方法并回答问题。街头的秧歌队中也有鼓做伴奏。

师:看来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鼓,鼓能给我们增添欢乐。出示图片(在20039月,香港举办了鼓乐节群英会,中外鼓王云集,这是演出时的盛况)。最引人注目的是李民雄创作并亲自演奏的一首民间器乐曲──鼓乐《龙腾虎跃》。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鼓乐。

         

李民雄创作并演奏的鼓乐《龙腾虎跃》            维吾尔族手鼓

        

        非洲鼓乐团                               日本太鼓

南美洲鼓

2、欣赏引子部分。

教师播放音乐的引子部分。

师:你听到的鼓声是怎样的?

生:由慢速到快速。

3、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

师:作品很长,共有三个部分,我们先听第一部分,听听这段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教师播放音乐。

学生欣赏音乐。

师: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学唱主题。

学习鼓的节奏为主题伴奏(拍手、拍腿、用铃鼓或小军鼓)。

2)欣赏第二部分。

分组学习鼓声的节奏。

3)欣赏第三部分及尾声。

师: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又听到熟悉的旋律,你们知道是前面的第几部分吗?

生:第一部分。

师:音乐的结尾节奏变得更加宽广,仿佛为人们描绘出更加美丽的前景,使人产生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4)完整欣赏全曲。

播放乐曲的录像,再次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4、简要介绍曲作者──鼓乐大师李民雄。

小结:人说鼓的敲击,体现着生命和激情的节奏,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鼓无论是其形制还是敲击方式,都蕴涵了极其丰富的社会内涵,构成了华夏鼓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用简短的话小结自己的收获。(学生发言)

5、补充欣赏《丰收锣鼓》(民乐合奏)。

教学评价与反思

1、能用打击乐或拍手、拍腿的方式为音乐第一部分的主题伴奏。

2、分组模仿第二部分鼓的节奏,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楼主| 发表于 2007-1-9 0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单元    欢乐的鼓声

单元总要求

1.通过欣赏、唱歌及音乐活动,使学生们了解鼓给人们生活中带来的欢乐,激发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

2.学唱歌曲《木鼓歌》,使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鼓乐文化的了解。

3.小组合作进行创编活动──“鼓的对话”。

具体要求

1.体验、感受鼓乐《龙腾虎跃》密集的鼓点给人带来的激昂振奋的情绪,激发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

2.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佤族民歌风格的歌曲《木鼓歌》。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即兴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

1、钢琴、录音机、录音带、多媒体设备。

2、录像资料:民族打击乐的图片及音响、乐曲《龙腾虎跃》的录像资料、汉族秧歌舞、新疆的手鼓舞、朝鲜族长鼓舞、傣族的象脚鼓的录像。

教学重点

1、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木鼓歌》,表达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体验、感受激昂振奋的鼓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音乐主题伴奏。

2、用身边的材料即兴创编。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龙腾虎跃》。

教学目标

1、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文化的兴趣。

2、欣赏鼓乐《龙腾虎越》,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3、模拟激越的鼓声,为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出示实物(儿童玩具拨浪鼓、铃鼓、小军鼓、大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用途。

设问:这些是什么?我们能用它们做什么?请你来演示一下。

生:演示四种鼓的使用方法并回答问题。街头的秧歌队中也有鼓做伴奏。

师:看来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鼓,鼓能给我们增添欢乐。出示图片(在20039月,香港举办了鼓乐节群英会,中外鼓王云集,这是演出时的盛况)。最引人注目的是李民雄创作并亲自演奏的一首民间器乐曲──鼓乐《龙腾虎跃》。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鼓乐。

2、欣赏引子部分。

教师播放音乐的引子部分。

师:你听到的鼓声是怎样的?

生:由慢速到快速。

3、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

师:作品很长,共有三个部分,我们先听第一部分,听听这段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教师播放音乐。

学生欣赏音乐。

师: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学唱主题。

学习鼓的节奏为主题伴奏(拍手、拍腿、用铃鼓或小军鼓)。

2)欣赏第二部分。

分组学习鼓声的节奏。

3)欣赏第三部分及尾声。

师: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又听到熟悉的旋律,你们知道是前面的第几部分吗?

生:第一部分。

师:音乐的结尾节奏变得更加宽广,仿佛为人们描绘出更加美丽的前景,使人产生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4)完整欣赏全曲。

播放乐曲的录像,再次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4、简要介绍曲作者──鼓乐大师李民雄。

小结:人说鼓的敲击,体现着生命和激情的节奏,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鼓无论是其形制还是敲击方式,都蕴涵了极其丰富的社会内涵,构成了华夏鼓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用简短的话小结自己的收获。(学生发言)

5、补充欣赏《丰收锣鼓》(民乐合奏)。

教学评价与反思

1、能用打击乐或拍手、拍腿的方式为音乐第一部分的主题伴奏。

2、分组模仿第二部分鼓的节奏,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木鼓歌》。

教学目标

1、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熟练地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木鼓舞》的录像。

师:人们在做什么?

生:人们聚在一起边敲鼓边跳舞。

师:这是云南佤族人民在跳《木鼓舞》。

师:佤族人民能歌善舞。在西盟、沧源等佤族聚居的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或几个建在寨中高地上的竹制木鼓房。房里放置一对木鼓,左边是母木鼓,右边是公木鼓。佤族人民把制做木鼓的日子当作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人们不仅跳木鼓舞,而且还唱木鼓歌,边歌边舞,场面非常热烈。我们今天要学的《木鼓歌》就表现了这种欢乐歌舞的场面。

教师播放歌曲(出示课题)录音。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练习节奏

3、分句学习歌曲旋律

1)学习歌曲第14小节的旋律: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第248小节)用听唱法慢速练习。

2)学习第912小节的旋律。

注意节奏变化

3)学习第1318小节的旋律。

注意节奏变化:出现了后十六分节奏、弱拍上出现的八分附点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其中有重复的地方。

4)学习第1921小节,注意两个重复出现的乐节。

5)第2328小节总是出现四度的音程跳跃 -22-5,下滑音记号的唱法。

6)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4、教师:播放第二段歌曲。学生听录音,加深印象。分组练习展示。

三、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1、师:请大家尝试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双响筒、铃鼓等),为歌曲伴奏。

2、、学生设计伴奏的方式。

四、创编歌曲的律动。

1、分组设计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领唱、独唱加伴奏、独唱加伴舞、齐唱、对唱)。

2、小组汇报展示。

教学评价与反思

1.是否能熟练、完整地演唱歌曲。

2.能否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设计伴奏,采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3.能否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鼓声传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小组竞赛活动:哪个小组知道的带“鼓”的词语多。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制作简易的鼓并创编“鼓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两课中,我们一起走进了鼓的世界,初步了解到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气氛,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鼓的文化。出示课题(鼓声传情)。

师:听说过鼓舞这个词吗?是什么意思?

1:受到鼓励;使人振奋。

二、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1、师:鼓—舞,人们闻鼓而舞,久而久之成为了中国的鼓文化。请看下面的录像,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2、教师播放录像(汉族秧歌舞、新疆维吾尔族的手鼓舞、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象脚鼓舞)。

师:大家发现什么了?

1: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鼓文化。

2:有自己的特点。

3、师:现在老师提供给大家4个音乐片段,有四种鼓(出示图片),请你先唱一唱这些音乐片段,再为音乐选择相对应的鼓,小组内商量。

学生分成小组活动。

教师到各组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师:请把小组商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第一组:唱《秧歌舞》的片段,选择堂鼓。

第二组:唱《新疆是个好地方》的片段,选择手鼓。

第三组:唱《桔梗谣》的片段,选择长鼓。

第四组:唱《金孔雀与凤尾竹》的片段,选择象脚鼓。

4、师:同学们唱得不错,说明同学们知识面非常丰富,现在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些材料(纸杯、塑料盒、可乐筒等),请你用手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的鼓,敲一敲,用自己创编的节奏与他人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到各组去辅导。

三、展示活动。

师:请各组同学把自己的作品与大家进行交流。

学生分组展示。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鼓”,只是我们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小浪花,还有许多类别的鼓等待我们去挖掘、探索、继承、创新,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鼓文化而骄傲、自豪。你们今天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1:知道几个民族使用的鼓。

2:知道了身边的物品可以像鼓一样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师:词语中也有包含“鼓”字的,能表达一种欢快的情绪,请你举出例子跟大家说说。

生:欢欣鼓舞、鼓乐齐鸣、一鼓作气等。

师:同学们还可以找到许多,下次课告诉我们。

下课。

教学评价与反思

1.能根据音乐选择鼓,为音乐伴奏。

2.与人合作创编节奏,进行“对话”。

3.能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