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民族乐器中的弹拔乐器 一、教学内容: (1)、认识弹拔乐器及其音色特点。 (2)、歌曲《采莲谣》。 (3)、欣赏一组民乐。 (4)、练习与活动。 二、教学目标: (1)、与欣赏民族弹拔乐器的丰富表现力,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学唱《采莲谣》,感受曲调清新曲雅的情绪,并能用活泼愉悦的心情来歌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弹拔乐器及欣赏曲弹拔乐器演奏的乐曲。 难点是怎样去指导学生感受与了解古曲。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内容: (1)、介绍弹拔乐器。(使用平台) (2)、欣赏:《阳春白雪》、《渔舟唱晚》、《梅花三弄》。(使用平台)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内容: <1>简介弹拔乐器. <2>欣赏《阳春白雪》、《渔舟唱晚》、《梅花三弄》。 二、教学过程: <1>利用图片、幻灯介绍琵琶 琵琶:梨形的音箱,四根弦,演奏手法多样,表现力丰富。(独奏、重奏、合奏。) <2>欣赏琵琶独奏曲《阳春白雪》,这是一首古曲,通过欣赏,了解琵琶音色的特点。 低音区:深沉、深厚、余音较长。 中音区:明朗、圆润、优美。 高音区:清脆、明亮。 <3>介绍筝. 这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所以又称古筝。 长方形的共鸣箱,十几根至几十根琴弦。 音色清越华美。 <4>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 这首曲子共描写了三个画面,要感受作品“唱晚”之情。(看参考) 古筝音色特点: 低音区:深沉、结实、响亮、余音较长。 中音区:清亮、圆润。 高音区:清亮、纤细、余音较短。 <5>介绍古琴: 历史悠久,有七根弦。 取音自由,技法润钸,富吟鸣韵味。 <6>欣赏古琴独奏《梅花三刑》。 借物咏怀,抒发作者刚毅不拔,坚贞不屈的气质。 第二课时 一、学习内容: <1>学唱歌曲《采莲谣》 <2>活动与练习 二、学习过程: 1、学唱歌曲《采莲谣》(使用平台) <1>这首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维点在第三乐句,先做下面的练习: <2>视唱歌谱:把全班分成二组,每组唱一个声部。 (注意:第二声部音准较难,练习时要突出强拍。) <3>朗读歌词按照乐谱上所标力度记号朗读,并突出强拍。(按6/8拍) <4>分声部学唱歌词。 (一、二乐句歌词是写夕阳湖中景色,突出莲花的“艳”、“娇”,三、四乐句是写情,通过划桨、撑篙动态地描绘了人们在湖中采莲时的愉快心情,全曲高潮在第四乐句,演唱时要注意情景交融,词曲结合,发挥力度记号的作用使歌声充满生气与乐观。) 二、活动与练习: 选择正确答案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1)、学生自己先做题,同座同学相互改题,最后老师公布正确答案。 (2)、老师提问复习有关知识,后做题,老师公布答案。 第五课: 和弦 一、教学内容: <1>音乐知识:和弦。 <2>学唱歌曲:《摇篮曲》。 <3>活动与练习。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了解和弦的基本知识。 <2>通过学唱歌曲《摇篮曲》,让学生感受那优美,流畅的旋律,体会《摇篮曲》三拍子的风格特点,并会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来演唱。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介绍和弦的初步知识,学习《摇篮曲》。 难点是指导学生进行歌曲创作。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和弦的基本知识。 <2>学唱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过程: <1>关于和弦的知识比较丰富,下面我先学习什么叫和弱,大调有几个和弱。 先做一个发声练习:
由此导入和弦知识: 什么叫三和弦。(使用平台) 大调的三个主要和弦是:主和弦、大属和弦、属和弦。 练一练:P25在下面各列音上构成三个和弦。
<2>学习歌曲《摇篮曲》(使用平台) (1)叫录音,划出4个乐句,找出弱起小节规律。 (2)复习倚音知识,3/3S(前倚),4 54/3(后倚)。 (3)找出旋律中难点:5、1、47、14,要唱准音高,说出音程度数。 (4)介绍作者:勃拉姆斯。 (5)听弹奏歌曲,说出歌曲的特点(轻盈、辞谐、平缓) (6)视唱。 (注意:旋律起伏,突出强拍。)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分解和弦。 <2>学唱《摇篮曲》。 <3>活动与练习。 二、学习过程; <1>分解和弦的学习(和弦音先后出现叫分解和弦) <2>练一练:写出分体和弦。
<3>继续学习歌曲《摇篮曲》(使用平台) (1)复习歌谱。 (2)学习歌词。 (抽朗诵、对诵、音乐伴朗诵 ) (3)学唱歌曲。 (注意:1、大跳音程 11|1-64|5-是高潮,最富有情感。 2、随着旋律的起伏突出强拍。 3、倚音轻巧、圆滑、自然、起点缀作用) (4)活动与练习: 第(1)写音高。 第(2)结合歌曲写出第一乐句中各音的唱名与音名。 第(3)写休止符。 第(4)创作。 教学后记: (1)对大调的三个主要和弦能基本认识,但较为操象,印象不深,学起来有困难。 (2)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摇篮曲》,并熟练地演唱《摇篮曲》。 (3)认识了各音乐家勃拉姆斯。 第六课:声乐的演唱形式 一、教学内容: <1>音乐知识:音乐的演唱形式。 <2>学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3>欣赏。 <4>活动与练习。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歌曲,感受歌曲内涵,学会区分声乐演唱的一般形式。 <2>通过演唱歌曲,教育学生懂得珍惜和热爱今天幸福生活,并用快优美的歌声来唱幸福的童年和远大理想。 三、教学重点。 欣赏声乐演唱各种形式,学习《我们多么幸福》。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简介声乐演唱形式。 <2>学唱《我们多么幸福》。 二、学习过程; (1)先让自学找出声乐演唱形式种类,和各种形式的特点。(使用平台) 独唱:中一个人 齐唱:两人认上,同一旋律 重唱:多声部,每声部一个人 对唱:两个组人,对答 合唱:两组人,多声部,拍声,同声,重声,大小 (2)分别欣赏各种形式作品。(使用平台) 独唱:《我爱你,中国》 齐唱:《青年友谊圆舞曲》 重唱:《马铃响来玉正八唱》 对唱:《河边对口曲》 合唱:《祖国颂》 (3)自习《我们多么幸福》的合唱部分。 (1、听音练习。 (2、分声部练习。 (3、合视谱练习。 (4、合唱歌词。 (注意:轻声,音准,和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自习指挥图式。 <2>合唱《我们多么幸福》。 <3>活动与练习。 二、学习过程; <1>学唱《我们多么幸福》。(使用平台) a、歌曲介绍: 郑律成作曲,金帆作词,创作于1955年,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这首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以及表达了他们今天努力学习,明天去实现伟大理想的志向。 这首歌曲由主歌与副歌两部分级成,主歌部分由六个乐句组成。二、五、六乐句基本上是第一乐句的模进行。三、四乐句欺基本相同。副歌部分两价目句乐组成, 第二乐句是子旋律向下三度模进,整首歌曲前面的节奏活泼跳跃,旋律流畅爽朗,表现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神态,后面表观孩子们从心里发出的欣笑。 b、听录音范唱歌。 c、视唱《 我们的多么幸福》合唱部分。 *听音练习: 1 7 1 | 2— —|| 5 5 #4 | 5— —|| 分声部练习视谱。 (注意:轻松、音准、能倾听别人的声音响。) (视唱时突出附点四分音符,重音符落在第二拍口。) (记号要交待清楚) *视唱歌曲: 注意:换气统一,咬字,吐安清楚,特别唱“哈”时先将口刑态,然后学h. d、视唱全曲: *创分乐句。 *找出主歌部分有特征的节奏X X X X | X X—— *出拍视谱,突出强拍。 *朗诵歌词。(集体与个人方法) *唱词。(突出强拍,吐字清楚,中~稍快,演唱连贯、活泼可爱) *演唱《我们多么幸福》复习三拍子的指挥图式,再复习其它拍子的指挥。 <2>练习: a、分曲式结构,找出主副歌。(使用平台) b、击指歌唱。 c、卡农节奏练习。 d、听和弦。
第七课:名曲赏析《十面埋伏》 学习内容: 欣赏琵琶独奏《十面埋》。 学习目的: 通过名曲赏析,从琵琶各种独特的技法和丰富的表现力,感受作品中那鲜明的音乐形象和古战场上的壮烈场景,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过程: (1)教材分析。 (P教材69) (2)欣赏过程:(使用平台) a、提问,是否从电影、电视看过古战场。 b、简介作品内容。(楚汉梦相争的历史) c、结合音乐简介琵琶的演奏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古战场上那惊心动魄的音响效果。 d、分段欣赏: 第一段:列营(高音区,强烈雄壮的军号、炮声、马蹄声)。 第二段:吹(古曲韵味)。 e、全曲欣赏: 教师边听指出标题音乐内容。 教学后记: 一般学生难理解,部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懂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