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教学内容: 一、欣赏《草原放牧》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选段 二、歌曲《快乐的节日》 三、听辩(二声部的不同效果) 唱唱(顿音发声练习C-F) 念念 拍拍 (节奏练习) 四、 认认听听——弹拨乐器(中国民族乐器介绍三)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甜美的声音演唱《快乐的节日》,歌唱今天的幸福生活,抒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初步学会 体验) 二、通过两组二声部的听辩,为进一步学习合唱打好基础。(初步学会) 三、初步认识民族乐器中常见的弹拨乐器的形状、音色。了解其演奏特点(了解) 四、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选段《草原放牧》,了解和感受琵琶的音色,表现手段及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加深学生对 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了解)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材分析: 《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者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写于1973年,乐曲取材于蒙族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俩与暴风雪搏斗,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表现了祖国的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动人形象。《草原放牧》是乐曲的第一段,由两个对比主题组成,第一主题着力刻画“小姐妹”欢乐、活泼的放牧情景,e 羽调,2/4拍子。第二主题是描写另一侧面,写景是为了抒发人的内心世界(对家乡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赞美)此曲调吸收了内蒙民歌中抒情“长调”风格,上、下两大乐句分别由琵琶和双簧管奏出,而第一主题采用“短调”写法,节奏鲜明,具有儿童音乐的特点,含舞蹈性因素,从两个主题的性格对比和调性上看,第一部分就像是奏鸣曲式结构中的“显示部”,而第二部分是音乐的高潮。 《快乐的节日》:是由管烨词、高群曲,创作于50年代的儿童歌曲,歌词采用儿童所熟悉而富于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表现新中国的儿童欢庆自己节日的心情。全曲为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前两段为主歌,第三段为副歌,第一段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欢悦,给人以行进的感觉,第二乐段开始处跨小节的切分节奏,旋律线条的起伏,使音乐形象带有舞蹈的韵律感和抒情的诗意美,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副歌部分为55 65 |5·3 20|…… 欢快的节奏和短小的音节,顿音与连贯交替运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孩子们“跳呀跳呀”的动人场面,使歌曲显得分外热烈、活跃。 听辩:二组中,第一组是大小三度,第二组是纯四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其不同的效果,并听辩出老师弹奏的是哪一组。 唱唱:第一题是发声练习,复习顿音、连音的唱法,第二题分两小题,目的是解决“切分节奏”的难点,1题为2题作铺垫。 念念拍拍:要学生既能正确地念(拍)出一个小节的节奏,还要动脑筋把四个小节自由组合起来,并能正确地念(拍)出来,能锻炼书写节奏谱的能力。 教学用具:磁带、录音机、弹拨乐器(实物或挂图) 教学重点: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发声练习: 1=C-F 2/4 ▼▼▼▼ ▼▼▼▼ ╭——╮ 5555┃6531┃3 2┃1 —║ lalalala lalalala la 注意:气息的运用,声音短促有弹性,以及声音的位置。 方法:1、用教高位置朗读谱。同时要求学生想到“跳”的形态 1、 用形态唱出顿音 2、 比较顿音的唱法和连音的唱法 3、 完整、准确地视唱 4、 比赛形式进行检查 四、念念、拍拍 比较方框中的节奏,并把他们任意排列组合填入下面空白小节中。 (X XX) (X X·X) (XX XX) (X·X XX) 方法:1、正确念拍每组节奏(生自练) 2、 比较:X XX与X X·X XX XX与X·X XX 3、 填写(任意组合) 4、 请两生将自己的组合结果写于小黑板上,而后念念、拍拍 5、 讨论:二位同学在书写上有错误吗? 6、 师生共同念念、拍拍,要求把二拍子的强弱表达出来 7、 组合结果不一的学生分别念拍,比比谁能准确无误地练习 五、中国民族乐器介绍(三) 弹拨乐器 1、(出示挂图)问:a,我们曾学过哪些民族乐器?b,弹拨乐器有几种?演奏姿势(方法)有何异同?c,讲讲每类乐器的外形.d,听录音介绍(各类乐器的音色及适用范围) 2、师生共同讨论: (1)、琵琶:由粗到细分别为缠弦、老弦、中弦、子弦、定音为A、d、e、a;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品位处,右手戴假指甲拨弦发声,它音域宽广,低音区深沉,浑厚,余音较长,中音区明朗,圆润,柔美,高音区清脆,明亮,极高音发音清晰,纤细,较紧张,可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及伴奏。 (2)柳琴:又称“柳叶琴”高音弹拨乐器,外形如琵琶,张两根弦,多在戏曲音乐中使用,它的音区区别不显著,中音区清脆,明亮,表现力丰富,民族乐队中重要的高音弹奏乐器。 (3)阮:是“阮咸”的箭称,有低阮、大阮、中阮、小阮四种,演奏方法同琵琶,小阮用于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担任伴奏声部,其音色圆润而丰富。 (4)三弦:又称“弦子”,琴弦由老弦、中弦、子弦组成。其音色响亮、浑厚、个性较强、音域宽广、技巧灵活、表现力丰富。 (5)筝:也叫“古筝”它是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定弦,其音域较广轻雅、秀丽、优美动听、低音区浑厚、结实、响亮、声音较浓、余音较长、中音区清亮、圆润;高音区清纯、纤细、声音较小、余音较短。筝的演奏技巧丰富。多用于独奏或重奏 (6)扬琴:又名“洋琴”,其音色清纯、明亮、演奏技巧灵活、音域宽广、表现力极为丰富、它既能独奏、又能伴奏。是民族管弦乐队中的重要乐器和民族独奏乐器的伴奏乐器。 六、小结
板书设计: 唱唱:1=C-F 2/4 ▼▼▼▼ ▼▼▼▼ ╭——╮ 5555┃6531┃3 2┃1 —║ lalalala lalalala la 节奏:(生书写) 中国民族乐器介绍: 琵琶 弹 柳琴 拨 三弦 挂 乐 阮 图 器 扬琴 筝
第二课时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发声练习 1=C-F 2/4 ▼▼▼▼ ▼▼▼▼ ╭ ╮ 5555┃6531┃3 2┃1 —║ lalalala lalalala la 方法:1、女生单独练 2、 男生单独练 3、 男、女生齐练 注意:顿音的感觉及连音的效果 四、 视唱:(出示小黑板) 1=F2/4 (1)5·55∣5·365∣2-∣351∣1323∣5-║ ╭—╮ ╭—╮ (2)5·55∣5·365∣2-∣351∣1323∣5-║ 在(2)中,有跨小节的切分节奏 A、让学生自由练习、思考(2)中的连音线怎么表达? B、请生唱(1),只要求把附点唱正确。 C、比较(1)和(2),出现了连音线,请生边打节奏边视唱 D、师范唱(1)、(2),让学生辨别 E、各小组唱(2),进行比赛 F、同桌互唱,进行练习,并取长补短 五、 歌曲《快乐的节日》 1、 导入:你所了解的节日有哪些?人们是怎样过的? 2、 打开书本P、8讲讲图意(生自由发言) 3、 让我们边看图边欣赏同学们的优美歌声 4、 放录音、思考:A:讲了哪些事物?B:用了哪些手法?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心情?(表现了新中国儿童欢庆自己节日的心情)也表达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5、 学唱曲谱 A、看谱,并听琴音 B、找出旋律特点:第一段活泼欢快、行进的感觉,第二部分出现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副歌部分欢快的节奏和短小的音节、顿音与连贯音交替使用。 C、听琴音,配以二拍子指挥 D、“开小火车”将全曲分为11个乐句,每个学生唱一句,先听后唱,不妥之处其余同学补充 E、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六、 小结 七、 作业: 1、 视唱歌曲曲谱 2、 试唱第一段歌词 第三课时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发声练习(复习唱唱1、2) 四、听辨:听辨和感觉下面两组二声部不同的效果: 1=D2/4 56┃5-║ 56┃5-║ 34┃3-║ 23┃2-║ A、分析:第一组是大、小三度;第二组是纯四度 B、师弹D调音阶、生唱、听 C、师先弹一声部,后二声部齐奏。 D、熟识后,师奏一组,让学生辨别弹的是哪一组 E、统计:听对的学生数,并让他们谈谈是怎么辨的? 四、欣赏《草原放牧》 1、 引入:故事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看到过的同学举手,哪位同学能把故事大致的讲给大家听听,(请生讲故事概论) 2、 今天,我们欣赏的是琵琶协奏曲而不是影片,其中的第一段《草原放牧》,全曲分五段,后四段分别是与暴风雪搏斗,在寒夜中前进,党的关怀记心间,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乐曲的主题清新活泼,充满活力,并具有浓郁的内蒙民间音乐色彩。 3、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中国民族乐器三——弹拨乐器,关于琵琶,哪个同学能系统地谈谈。(请二生讲) 4、 初听乐曲,其中师穿插讲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和那里人民的风情。 5、 哼唱第(1)、第(2)两主题 6、 分段欣赏,讨论乐曲的意境,完成:填空 主题(1)的情绪是:欢快、活泼 主题(2)的情绪是:舒展、优美 7、 讨论:根据二部分音乐的不同情绪,用语言描绘一下草原放牧的情景。(后请代表上台描绘,集体评议)大致为(1)骑马放牧;(2)歌颂、舞蹈 8、 放蒙古族舞蹈的录象或介绍舞蹈的动作特点。 五、学唱歌曲 1、 听录音 2、 唱歌谱(跟琴唱)。A、第一段歌词:形式“开小火车”生唱一句。唱后集体评议是否正确,集体听伴奏唱。B、第二段:形式是将生分成二部分,进行对唱,比一比,哪边能准确无误地唱出来。C、第三段:形式以自愿为原则,爱唱哪儿就唱哪句。D、副歌:运用顿音记号、休止附、表现孩子们“跳啊跳啊”的动人场面,使歌曲显得分外热烈、活跃(集体唱) 3、 完整地齐唱整首歌曲 六、小结 七、作业:背诵歌曲 第四课时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复习唱唱1、2 四、念念、拍拍 方法:请生将自己的排列组合拍出来,让大家猜组合的顺序是怎样的? 五、处理歌曲《快乐的节日》 1、 听伴奏齐唱全曲 2、 处理:①在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不要在句子中途换气。②弱拍上的附点节奏应正确视唱。③第一与第二乐段要唱得欢快而有弹性,特别是断音标记的地方,第二乐段要唱得连贯抒情,吐字要清晰、亲切 3、 让我们怀着欢度自己节日的心情,齐唱第一段 4、 采取多种形式背唱第二、三段(激发他们从内心唱出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向往,表现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六、复听《草原放牧》 1、 引言:蒙古族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俩与暴风雪搏斗,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表现了祖国的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动人形象,让我们再次领略蒙古人民的生活。 2、 复听 3、 补充说明:两个主题是形成对比的。第一主题:着力刻画“小姐妹”欢乐、活泼的放牧情景,E羽调,2/4拍子,采用内蒙古民歌中“短调”写法;第二主题:写景、抒发内蒙人民对家乡草原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赞美,它吸收了内蒙民歌中抒情“长调”风格。 4、 根据乐曲,进行表演 七 、总结 板书设计: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一、草原放牧 主题1:欢快、活泼 主题2:舒展、优美 二、与暴风雪搏斗 三、在寒夜中前进 四、党的关怀记心间 五、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