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童年的歌 第八课
听——快乐的节日 【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第七课,主要教学内容欣赏打击乐器演奏的歌曲《快乐的节日》,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即兴律动和拓展。《快乐的节日》原来是一首儿童歌曲,管桦作词,李群作曲,现由陈家驹改编成打击乐曲后情绪更为热烈活跃。 音乐欣赏要让学生用“情”去感悟,用“心”去默会,用“身”去体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仔细聆听来唤起情感,从而充分感受音乐作品。本课充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喜欢的节日导入,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与听乐曲、为乐曲伴奏、跟着乐曲律动融合在一起,营造一个欢乐的氛围,在听、动、演中感受乐曲表达的快乐情绪。 【教学内容】 1.欣赏打击乐器演奏的乐曲《快乐的节日》 2.即兴律动《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表演《快乐的节日》,感受乐曲所描写欢度节日的快乐情景,表达少年儿童生活的幸福、快乐。 2.在欣赏乐曲、为乐曲伴奏、跟唱歌词等活动中感受乐曲所描绘的小朋友欢度快乐节日的轻松愉快的情景,通过即兴表演表达出乐曲所表现的快乐情绪。 3.辨别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跟着乐曲有节奏地演奏。 【教学重难点】 听辨乐曲情绪、感受打击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 (二)描写小朋友快乐过节的小诗《快乐的节日》 1.
读一读这首小诗 2.出示描写过节的资料(课前准备) 说明:
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听赏的兴趣,同时适时地出示歌词内容,为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乐曲做准备。 |
二、欣赏乐曲《快乐的节日》 (一)初听 1.仔细聆听乐曲,描述一下你听到的音乐 2.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二)复听 1.听歌曲《快乐的节日》和打击乐器演奏的《快乐的节日》 2.比较两个作品的相同和不同,感受乐曲表达的相同的快乐情绪 3.说一说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它表现的是怎么样的一群少年儿童? (三)再听 1.分辨乐曲中的几种乐器 2.认识铃鼓和爵士鼓 说明:
通过歌曲和乐曲的比较欣赏,能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打击乐器的表现力,以及这首乐曲原作,同时能感受到歌曲和乐曲所表现出来的相同的欢快幸福的情绪。进一步认识铃鼓的音色特点,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准备。 |
三、表现《快乐的节日》 1.用铃鼓为乐曲伴奏 2.分组选择打击乐器跟着乐曲敲一敲 3.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拍拍手、扭扭腰、动动胯跟着乐曲自由律动
4.跟着乐曲唱一唱《快乐的节日》 5.分组选择表现形式,比如:舞蹈、歌唱、律动、乐器伴奏等等方式表现《快乐的节日》,进行大联欢 说明: 通过为歌曲伴奏、自由律动、唱一唱歌曲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乐曲快乐的情绪,同时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表现乐曲,调动积极性,让课堂成为快乐的天地。 感受铃鼓的音色特点以及给乐曲带来的热烈活跃的效果,掌握演奏铃鼓的方法,引导提倡学生相互合作演奏打击乐器、以及给小组之间、各个表演形式之间的相互合作。 |
四、课后拓展 1.指导搜集各种表现快乐节日的作品、收集各国儿童的不同节日资料 2.相互交流 说明:
通过学生收集了解中外各国儿童节日以及各种表现快乐节日的不同作品,感受不同艺术形式所表现的快乐节日,拓展学生视野,体验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
【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自主的听、动、演来感受表现乐曲《快乐的节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激发学生的听赏兴趣是欣赏课的关键。在课堂中注意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就能适时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指导学生组合运用自己现有的学习能力为学习新知识服务,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和技能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本课中还注意到了着力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的意识,提高他们相互协作的能力,注重在打击乐器的演奏、小组表演时小组与小组之间、各种不同的表演形式之间的协作。在欣赏时注重情感的表达,适时地提高学生肢体语言的美感、乐器演奏的节奏感和歌唱时的状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在课堂中不仅要注重音乐素养的培养提高,还要注重学生其它各方面的能力的养成,比如是搜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流于形式,这也是一种美的表现能力,是与我们艺术教育相通的,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的升华。
第四单元
童年的歌 第八课
唱——《萤火虫》 【教学目标】 1、在情景式的教学环境中,能正确地演奏打击乐器并自创节奏为乐曲伴奏;能自然、有感情的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及尝试作音响创作来体验三拍子音乐带来的美感。 2、通过感受、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学唱歌曲《萤火虫》,指导学生用天真、纯朴的情感来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给他们带来的愉快心情。 3、能自信地、有表情地进行交流和综合表演,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团队意识,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三拍子音乐的伴奏下,能用打击乐器和肢体动作表现出强和弱。
2、唱好八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
。 3、指导学生能用轻切、自然的声音演唱。 4、初步尝试用变奏来演唱歌曲,感受二拍和三拍的节奏特点。 【教具准备】
“萤火虫”头饰、打击乐器、荧光棒、多媒体 【教学内容】 1、感受、体验三四拍音乐; 2、学唱歌曲《萤火虫》; 3、综合表演; 4、拓展;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随三拍子音乐飞进教室 师:与小伙伴一起舞蹈;和老师一起跳一跳。摆出你们最漂亮的造型。
(二)
快乐音乐园 1、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去快乐音乐园, 想知道今天还有谁和我们一起去吗?请你猜一猜。 2、猜谜语 师:夏夜里,谁提来,一盏一盏小灯笼;小灯笼,象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不是灯也不是星,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3、揭示课题(媒体) 4、节奏乐园 (1)、师:萤火虫把我们先带到了节奏乐园,你能听出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吗?老师想请大家帮助我一起听,好吗?(媒体出示) (2)、师:你知道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吗?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媒体出示) (3)、师:你能用打击乐器随着音乐演奏吗?(媒体出示)现在就请每一组小朋友拿好打击乐器一起拍一拍,敲一敲。 (4)、学生小组进行练习。 (5)、师:小朋友都练习得很认真,现在请每一组先来演示一遍。 5、舞蹈乐园 (1)、媒体播放两只跳舞的萤火虫 师:看!萤火虫又把我们带到了舞蹈乐园。(学生欣赏)瞧!两只萤火虫跳着不同的舞姿,你更喜欢哪一只呢?请你也做一做.。学生回答 (2)、学生听音乐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喜欢的萤火虫。 师:现在让我们听着音乐和你喜欢的萤火虫一起舞蹈吧。 (3)、师:音乐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 师;老师从你们刚才的舞姿中已经感受到了。
6、歌唱乐园 (1)、师:萤火虫带着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草地上,和你的好伙伴找一个最舒服的地方坐下来,听,萤火虫唱歌了。(录音范唱) 师:你听到萤火虫唱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们都很棒。 (2)、出示歌词(媒体出示) (3)、师:接下来老师为你们朗读一遍歌词。 (4)、师:你们想和老师一起读歌词吗?现在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对读歌词,兰色的歌词老师读,红色的歌词小朋友读,读的时候配上适当的动作。(师生对念歌词)。 (5)、学生用lu哼唱旋律 师:现在请小朋友轻声用lu唱一遍。
(6)、师:轻声地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学唱。 (7)、师:你觉得你有哪些地方不会唱吗?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演唱 (8)、师;让我们完整演唱一遍。 (9)、师;现在请男孩子演唱,女孩子听一听,然后评一评男孩子唱得怎样。(交换) (10)、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能更有表情地表现这首歌曲? (学生回答) 7、表演乐园
师:看,我们又来到了表演乐园,有三只正在表演的萤火虫,和你喜欢的萤火虫一起唱唱跳跳。 (三)、拓展 1、创作乐园 (1)、师:听,这是一首几拍的歌曲?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2)、师;你会拍这条二四拍节奏吗?(学生拍击) (3)、师:二拍子的强弱规律你知道吗?(学生拍击) (4)、师:看,现在这首歌曲有哪些不同了?请你先试着念一念。)、师:谁愿意试着唱一唱?
(6)、师:让我们一起演唱,要表现出两种节奏带给你的不同情绪。 2、师;今天在萤火虫的引领下我们参加了很多音乐活动。你知道吗?小小的萤火虫生命非常短暂,但在短暂的生命里还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点点光,我们更应该向它学什么呢? 3、师:无私的萤火虫又要到别的地方去帮助黑暗中的朋友了,就让我们也挥舞起手中的小小荧光棒跟着它一起轻轻地飞去吧!
第四单元
童年的歌 第八课
创——操场上的歌 【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唱游》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第七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创编《操场上的歌》, 根据学校操场上所看到所听到的即兴创作节奏,并根据节奏谱创作编创简单的旋律,进行即兴的表演来表现学校生活的快乐。 每一门学科教学都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音乐教学也有其独特的学科特色,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音乐的本体性。因此这堂课中,在所有的编创、唱演的活动中,都注重音乐所特有的节奏感、和谐美,不管是读自创的儿歌还是读节奏都要体现音乐应该表现出来的韵律感、声音的和谐美等,使学生感受到节奏、旋律、声音带来的美感,表现学校生活的美好,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 【教学内容】 创编《操场上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创编、表演《操场上的歌》,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表达热爱自己的伙伴,热爱自己的校园的真实情感。 2.通过编一编、拍一拍、唱一唱、演一演等活动,创作表演《操场上的歌》,锻炼动作的协调性、提高创作节奏和旋律以及表达快乐情绪的能力。 3.创作简单节奏、根据节奏创作旋律。 【教学重难点】 根据操场上的景象简单创作创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说明:
通过谈话,导入创作的情景中,为创编做准备。 | 从学校里的日常生活谈论开始,最喜欢的活动、最喜欢的地方、最喜欢的小伙伴等等,调动学生的情绪。
二、创编《操场上的歌》 (一)编一编 1. 交流操场上能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2. 听老师示范编的节奏谱 3.用学过的各种音符自由编操场上的音响、并自由地如读儿歌一样读一读。 (二)拍一拍 1.分小组展示创编的节奏谱 2.用打击乐器或者拍手跺脚等拍击节奏谱 3.相互评价 (三)唱一唱 1.师生共同评价选择学生喜欢的、创编比较合理、表现不同情境的节奏谱 2.分组选择其中一条用唱名d m s填成旋律并能用和谐的声音延长旋律 3.分组出示旋律,全体演唱 (四)演一演 1.全班协作分角色设计《操场上的歌》的表演形式。 2.表演《操场上的歌》 设计说明:通过编、拍、唱、演创编《操场上的歌》,巩固学生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贰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值概念和感觉以及唱名d m s的音准感觉,训练学生动作协调的能力。通过活动感受表现学校生活的快乐是本课的目的,在练习中引导学生能体现出快乐的情绪。 在整个练习中,要注重音乐本体性,在练习中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为节奏拍击伴奏,也可以用电子琴的固定音型控制学生的速度,在唱一唱、演一演这两个环节中请会乐器的小朋友和老师合作为表演的学生伴奏。 四、课后拓展 收集喜欢的“童年的歌” 说明:
通过学生收集“童年的歌”了解音乐作品所描写的童年,从而进一步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
【教学反思】 这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对学生喜闻乐见的操场上的活动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在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生活的升华。学生喜欢手舞足蹈,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演绎自己创作的作品,充分联系实际生活下进行的再创作,会有很生动形象的表现,使作品富有童趣和校园生活气息,充分体现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游戏的快乐。 在本堂课中十分重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在拍击创作的节奏时要求学生不光能把音乐时值拍击准确,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按照节奏强弱的规律进行拍击节奏,在读节奏的时候也要从发声和谐的角度要求学生读出比较好听自然的音色,总之就是在看似只是技术性的练习中要注重学生音乐感觉的培养,包括节奏韵律感、声音的美感等等,这是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
第四单元
童年的歌 第八课
音乐乐园 【设计思路】 本教学内容选自小学《唱游》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主要由听唱河北民歌《对花》、学唱北京童谣《小毛驴》、音乐小转盘《童年真快乐》和争五彩小星星这几个内容组成。音乐乐园是对这一单元的总结和回顾,在教学中以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交流了解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在音乐小转盘的活动中体会童年的快乐。 河北民歌《对花》是一首对唱式的歌曲。通过一问一答,对猜花名的方式,表现朵朵鲜花献英雄的主题。 北京童谣《小毛驴》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儿童歌曲。歌曲2/4派、F大调、是由四句歌词组成的的一段提歌曲。歌词情趣盎然,意境生动,表现出小朋友天真活泼的性格。 【教学内容】 1.名曲听唱
河北民歌《对花》 2.补充歌曲
《小毛驴》 3.音乐小转盘
童年真快乐 4.五彩小星星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拓展了解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音乐小转盘的游戏活动以及争五彩小星星的活动,掌握巩固已学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简单了解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复习已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名曲听唱
河北民歌《对花》 1.初听并简单介绍歌曲 2.朗读歌词,了解歌词含义 3.复听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说明:
让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学唱歌曲的主旋律。同时,简单的介绍中国民歌中《对花》的歌唱形式。 |
二、学唱补充歌曲《小毛驴》 1.观看歌曲flash,激发学习兴趣 2.视唱歌谱,学唱歌曲 3. 再次观看歌曲flash,并一同演唱 说明:
这首歌曲诙谐幽默,情趣盎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网上下载歌曲的flash,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三、音乐小转盘 童年真快乐 游戏:“转转转” 方法: 1.教师将以制作好的音乐转盘挂在黑板上,学生依次传小球或小花 2.音乐响起,教师转动转盘,学生传小球 3.转盘停,同时停传球 4.手拿球的学生演唱或表演转盘指针所指的内容 5.继续游戏 说明:
此游戏的目的是综合复习一、二年级中有关表现儿童生活的歌曲,也可采用小组表演和集体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幸福。 |
四、五彩小星星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歌唱一唱,演一演,在星星图中添上小星星。 【教学反思】 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巩固知识,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也是达到学习效果的良好手段。每单元的音乐乐园目的就在与此。 本单元的活动围绕童年真快乐的主题展开,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参与音乐表演,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相互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