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呜嘟的表现力
目前,我国土类吹奏乐器已知的仅为陶埙与呜嘟。虽然它们在音色音域上十分近似,然细心品味仍可不难发现呜嘟较之埙,音色更为浑厚些,穿透力更强些。同时因为有哨口,容易发音,也较易普及。呜嘟在乐队配器中如作特色乐器点缀使用效果甚佳,演奏为它编写的乐曲,效果更好。尤宜表现幽怨、悲壮、典雅、缥缈的格调。
泥制吹奏乐器——呜嘟
中国古代音乐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划分类别。谓之“八音”。呜嘟即属“土类”系,演奏家毕寅生先生耗费十多年功夫在古“骨哨”(史载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基础上发掘研究的文化科技成果。公元一九八七年参与“编钟科研成果”展演会(湖北省歌舞团)。一九九零年参加“全国文化科技评审大会”(南京),次年通过省级鉴定(登记号EK890647),2000年获国家专利(002297396)
呜嘟音域十一度,音色浑厚、穿透力强,能奏半音与和音,尤善表现幽远飘逸、古朴悲怆的意境。中国中央电视台就呜嘟的研究与演奏于一九九五年六月以《东方之子——呜嘟演奏家毕寅生》1--4频道专题播发报道。
呜嘟演奏的曲目曾参加“中国艺术节”并出访韩、泰、美等国访问演出,多次荣获国家部级奖,深受国内外专家、团体、文物、博物机构等诸君百家的关注和青眯。
呜嘟这一稀有土类吹奏乐器适宜专业和业余的艺术演奏,雅士文人把玩鉴藏,它的艺术魅力与文化意蕴亘古悠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28 11:34:0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