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丽丽)

1
回复
56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31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年级: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美丽富饶的祖国是我们永远歌颂的主题,波涛汹涌的黄河与川流不息的长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生命的源泉。这首歌曲通过舒缓、优美的旋律赞美长江,赞美黄河,赞美我们美丽的家乡,赞美我们富饶的祖国。
学生分析:

优美抒情的音乐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净化孩子们的心灵,一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用音乐来让他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是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认识祖国的伟大和美丽,并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设计思路: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结合这个特点,在教学设计上采用了做游戏的教学方法,先给学生创设情景,通过游戏,让学生自己学习歌曲,并从中穿插讲故事,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目标:
1、 有表情的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 能有兴趣的听音乐,并正确说出乐曲的速度。
3、 能说出〈吹芦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课前准备:
教师:手风琴   挂图   录音机   磁带  
学生:收集关于黄河、长江的故事


教学流程:

一、 组织教学(3分钟)
1、 放音乐《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进入教室并坐好。
2、 游戏  《蹦恰恰》
放录音《布娃娃弹琴》,根据乐曲用各种方式表现出“强弱弱”的节奏。(如:拍手、跺脚等。让学生自己创造)

(设计说明:1、用优美、抒情的歌曲把学生带入浓浓的音乐氛围中。2、通过音乐给学生新歌节奏的暗示,并进行了3/4拍的练习。)

二、 导入新课(7分钟)
1、 师:今天,老师请大家坐火车,和我一起到全国各地旅游,同学们坐好,要发车了。
2、 播放歌曲《坐火车》。学生拍手小声哼唱。

(设计说明:创设情景,将学生溶入课堂,发挥了想象力,并进行了发声练习)

3、 师:同学们,长江到了。
挂上长江三峡挂图。放录音:平缓的水声。
请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听完之后,说说图上的长江是什么样子?流水是什么声音?
(学生会说:长江很美、好看、是绿色的……,引导学生模仿流水的声音)

4、 师:同学们快上车,我们要到下一站----黄河去了。
(学生模仿火车鸣笛,做开车的动作。教师用琴演奏《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最后一句)
5、 师:我们现在到了黄河,请大家下车,观看黄河的风光:挂上黄河壶口的挂图。放录音:汹涌澎湃的水声。
再请学生观察并提问:黄河的水流得快不快?谁能模仿黄河流水的声音?
(学生可能会说:黄河的水很“大”,很黄,流得很快……引导学生模仿快速的水流声。)

(设计说明:通过两条河流的比较,让学生形象的理解速度的变化,并为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6、 教师请学生讲黄河与长江的故事,学生从中学到关于黄河与长江的知识。(黄河、长江的长度、流向等等)


(设计说明:通过看图片、听声音、讲故事,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了解长江、黄河)   


三、 学习新课(20分钟)
1、 师:大家游览了壮丽的黄河,欣赏了秀美的长江,下面请听本次客车专门为大家准备的歌曲。请大家注意听。
(播放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引导学生倾听歌曲。

2、 师:大家听得很认真,下面打开书,跟老师边听边拍手,能哼
唱的同学小声哼唱。
教师和学生拍手并轻声哼唱。

(设计说明:初步掌握歌曲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3、 师: 大家和老师一起唱第一段,注意要拍手。
(请同学跟琴唱。)

哪位同学为大家唱唱第一段?
(请同学跟琴唱。)

引导全体学生有表情地演唱第一段。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大家能不能用第一段的旋律,把第二段的词直接填上?

                    给学生2分钟,自己填词。跟琴一起把第二段唱一遍。纠正唱得不准确的地方。
4、 师: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播放《彝家娃娃真幸福》)
我们这首歌曲能唱成这样吗?
(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

师:有的同学说可以,那我们用《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感觉来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听一听是什么样子?
(师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没唱几句,学生就笑着不唱了)

师:这样唱好听吗?
(生:不好听!)
师:我们的祖国这样美丽,同学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       呢?
(学生会说:慢一点、好听一点、轻一点……)

       师:对,要用轻巧、优美的声音。下面我们再来唱一唱。
(跟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说明:在这里并没有逐句的教唱歌曲,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做到自主学习。并从中找到不足,解决重点和难点,体会乐曲情绪)


四、 听赏:吹芦笙(9分钟)

师:刚才我们去了长江和黄河,现在我们去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侗族小朋友家看一看,他们在做什么?

挂上〈吹芦笙〉挂图,放此曲录音。

师:侗族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吹的是什么乐器?
(通过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对侗族和芦笙有一定的了解。)

放录音,引导学生在听赏时直接唱出歌曲的衬词,并做出吹芦笙的动作。

再次听赏,让学生跟录音轻声哼唱。

(设计说明:经过学生自己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自发地听赏音乐,提高学习兴趣)

五、 教师小结(1分钟)
今天,我们到了黄河、长江,又去侗族小朋友家里做客,这次旅行结束了,希望大家玩得愉快。请大家排好队下车。
(放《彝家娃娃真幸福》录音,依次走出教室。)


课后总结:能够有表情的、用正确的速度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节奏和速度问题基本解决,只有个别学生掌握的不好。今后有待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能够倾听音乐,知道〈吹芦笙〉是侗族歌曲,并能轻声哼唱。
 
发表于 2006-9-20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17][em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