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尔,蒙古民歌的一种复音唱法的伴唱方式,由两部分人演唱,即几个人唱持续低音,一个人唱高音曲调。
呼麦又称“浩林.潮尔”,是潮尔的高超演唱形式。从发声原理来看,呼麦应看作是人声潮尔的特殊形态,是潮尔合唱艺术发展和升华的结果。蒙古人试图将潮尔合唱艺术的基本要素,巧妙地移植到一个人身上,经过长期探索,终于创造出这一奇特的声乐形式。
呼麦是一种喉音演唱艺术,演唱时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声带发出的是低沉的基音,而口腔发出的是高亮的泛音,加上气息的调控,口腔共鸣点的变化就可在高音部形成旋律,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高音部的高音与口型有直接关系,口型扁音就高,口型圆音就低。低音声部与高音声部之间的距离有时可以达到六个八度音程,高音声部的旋律有时类似口哨声,或金属声。呼麦演唱时的方法是首先把声带放松,利用口腔内的空气振动声带产生共鸣,发出基础低音,然后巧妙地调节舌尖的空隙,用一股气息冲击发出高泛音。于是形成在持续低音的基础上,不断地产生高音区的曲调。用这种方法演唱,可以清晰地听到一个人同时发出两种声音,即高音区的曲调和低音区的持续音。
技术高超的"呼麦"演唱大师可以用二声部来演唱徐缓的长调、急速的快板或世界名曲。一般来说,"呼麦"的低声部是一个持续的低音,但有时也可变化音高,而高声部是一条波浪起伏的旋律线,它有时有词,但常常是无词的。这种唱法能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有关呼麦的产生,蒙古人有一奇特说法,就是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动,见河汊分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闻数十里,便加以模仿,遂产生了呼麦。由此看来,呼麦这一演唱形式,当是蒙古山林狩猎文化时期的产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