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材中有关民歌的分类一般遵循三分法,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山歌、小调、号子,实际上,这种分法是否严谨、规范~!?大家可以随便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有关民歌的分类,标准不一样,结果是比较不一样的。
有关民歌,余光中写下过这样的诗句
民 歌
余光中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 也听见
沙 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海
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
从高原到平原
鱼 也听见
龙 也听见
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
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
从早潮到晚潮
醒 也听见
梦 也听见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从A型到O型
哭 也听见
笑 也听见
http://bbs.hbvhbv.com/dispbbs.asp?boardID=17&ID=309799
这里面的有关民歌的介绍是我找到的最好最详细的,在实际教学中,我引用了其中的2分法、3分法和3份法,即新民歌与民歌、山歌小调与号子、北方区南方区和过渡区,较以前的单纯的山歌小调号子,学生的兴趣更高,但是难度也更大!!!
一点点个人的意见,不对的请大家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