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 三、四、五上 教案

27
回复
271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27 0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改好的教案。应付检查的。上课的话自己好好备!

jG6qO9co.rar (148.69 KB, 下载次数: 60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 10:01:03编辑过]

F4lC1phy.rar

54.46 KB, 下载次数: 44

上海版 三、四、五上 教案

 
发表于 2004-8-27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教案没法用,因为没有写清第1课时等,是3教时结合在一起的,备课应一课时一课时分的很清把
 
发表于 2004-8-28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04-8-28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头儿说备课要一课时一课时分得清清楚楚。。。。不过还是得谢谢你的上传哦。。。辛苦辛苦啦[em01][em01]

 
发表于 2004-8-29 1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我也和楼上有同感,平时的备课需要一课时一课时的备,满心欢喜的总算找到发达地区版的教案,可惜。。。

不过你也很辛苦了,还得说声谢谢!

 
发表于 2004-9-1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改的的,在楼一拉
 
 楼主| 发表于 2004-9-2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不能直接用,但改改还行的`~谢谢啦。。。。

 
发表于 2004-9-15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下载
 
 楼主| 发表于 2004-9-15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年级上 简案

一、 教学内容与要求:

1、听赏由二胡、笛子、小提琴、大提琴等演奏的乐曲,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并通过欣赏我国民族器乐曲,激发儿童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初步学会能听辩音乐的主题,区分乐曲的段落,并从整体上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形象。

1、 学习各种音符、休止符和附点音符的名称及它们之间的时值比例。

2、 认识延长音记号以及常用的速度记号。

3、 认识sol, la, si, 低音唱名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4、 学习掌握简单的切分节奏、弱起小节。

1、 继续学习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歌唱,初步学会在气息支持下歌唱,声音富有弹性,咬字清晰。

2、 初步学习二声部歌唱,逐步做到声部均衡、和谐。

3、 初步学会运用力度、速度和音色的变化有表情的演唱。

1、 培养民族调试的主音感。

2、 运用已学的节奏,按所给的音进行旋律组合。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听听:《云雀》

认认:常用音符

唱唱:《共产党好比红太阳》

练练:

教学要求:

1. 让学生认识常用音符名称和时值比例。

2. 初步认识西洋乐器小提琴,通过欣赏使学生知道小提琴的音色和演奏方式。通过欣赏,启发学生领会旋律、节奏、速度和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3. 指导学生用明亮、爽朗的声音歌唱,感受并抒发布依儿童对党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1. 认识常用音符名称和时值比例。

2. 欣赏《云雀》,认识小提琴的形状、音色和演奏法。

教学难点:

1. 按指点唱名和节奏旋律填空。

教时安排:

四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1. 听听:云雀

2. 认认:常用音符

教学要求:

1. 通过教学认识常用音符的形状,时值,及相互间的时值关系。

2. 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了解旋律的节奏,速度所起的表现作用,了解小提琴的形状,演奏姿势和声音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2/4 12 3| 34 5| 56 54| 32 1 | 12 3| 34 5| 56

mi ya mi ya mi ya mi ya mi ya mi ya mi

54| 32 1||

ya mi ya

要求:

A:唱好连音和跳音。

B:发声位置统一,声音稍有气息支持。

三. 复习:《小牧笛》

要求:A.咬字吐字清晰

B.活泼欢快的情绪

四. 听听:《云雀》

1. 初听: a: 感受乐曲的情绪

b: 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 出示图片:小提琴

观察:小提琴的形状,演奏姿势

听听:音色高昂,明亮

3. 复听:

(1) 熟悉主旋律

(2) 听听,分辨段落,哪一段主题旋律的节奏比较宽松。

4. 再听一遍:乐曲旋律连续的快速上行和下行时,你想到什么?

五. 认认:

1. P3常用音符表:

(1) 认识形状了解其名称

(2) 了解相互间的对值

2. 结合图片中的各种“钟”找一找报名的音符。

3. 节奏练习:

(1)拍一拍, (2) 谈谈它们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

六. 复习歌曲《数数歌》。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1. 新授歌曲《共产党好比红太阳》旋律谱。

2. 复习常用音符。

教学要求:

1. 初步学会《共产党好比红太阳》旋律。

2. 巩固掌握常用音符的名称,时值及时值比例。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旋律入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同第一教时

三、 音准练习:

1. 复习C调音阶 do- mi

2. 民族徴调式:

3.听辩:

四、节奏练习:

1、拍一拍, 2、辩一辩

五、视唱: P4, 14~19

1、复习这些节奏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

2、拍节奏, 3、视唱

六、新授歌曲:

1、 拍旋律节奏

2、 跟着琴声拍节奏

3、 轻声跟琴声唱

4、 解决难点:

5、 跟着音乐唱谱

6、 复习2/4拍号及指挥图式

7、 边唱谱边划拍

七、复习:《嘀哩、嘀哩》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

1. 练练P5、(1)填空联系。

2. 复习《共产党好比红太阳》谱,新授第一段歌词。

教学要求:

1、 够较熟练正确地演唱歌谱,初步学会第一段歌词。

2、 学习运用已学过的节奏,按所给的节奏进行填空联系。

教学过程:

一、 音乐伴奏律动进教师,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同第一教时

三、 音准练习:

1、 复习民族徴调式:

6---6---1---2---3---5---

2、听音练耳:

3-5-|6-1-|5-2-|1-5-|3-1-|

四、 综合训练:

把指定的唱名和时值填入下列小节。(略)

1)讲解示范, 2)学生练习, 3)唱一唱

五、复习歌谱

1. 轻声跟琴唱谱、

2. 纠错案

3. 熟练流畅地唱谱

六、 新授第一段歌词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轻声地跟琴唱词

3、注意: A,唱好一字多音

B, 唱准附点音符

C, 咬字吐字清晰

4、 师生对唱或男女同学对唱

5、较熟练地唱第一段词

七、 复习:《嘀哩、嘀哩》

八、小结下课

第四教时

教学内容:

1、 新授第二段歌词并歌曲处理

2、 练练:P5 (2)旋律填充练习

教学要求:

1、 直到学生用明朗的歌声演唱歌曲,表达布依族儿童热爱共产党的真挚情感。

2、 继续直到学生进行旋律的组合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 音准联系

1、 复习民族徴调式:

2、 听音练习:

三、综合练习:为下面规定的音配上适当的节奏

1、轻声视唱谱 ( )处作休止

2、老师示范

3、学生联系,并唱一唱

4、学生作业

四、复习演唱《共产党好比红太阳》第一段歌词

1、 轻声跟琴唱词

2、 纠正: 1)节奏, 2)咬字吐字 呃,蓬

五、新授第二段歌词

1、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 轻声跟琴唱词

3、 注意: A,鲜花朵朵,山花朵朵,

B, 花一蓬,映山红

4、 完整地唱第二段词

5、 把二段歌词连起来唱一唱

六、歌曲处理:

1、 轻快,活泼地,中速稍快,mf力度

“哎”明朗地

第一、 二乐句:泼、跳跃地

第三乐句:共产党好比红太阳,稍流畅连贯,红太阳稍弹跳。

第四乐句:欢快,跳跃

对词:连贯舒展地

结束句:回到活泼,欢快的情绪

2、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小结

 
发表于 2004-9-15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教学内容与要求:

1、听赏由二胡、笛子、小提琴、大提琴等演奏的乐曲,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并通过欣赏我国民族器乐曲,激发儿童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初步学会能听辩音乐的主题,区分乐曲的段落,并从整体上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形象。

1、 学习各种音符、休止符和附点音符的名称及它们之间的时值比例。

2、 认识延长音记号以及常用的速度记号。

3、 认识sol, la, si, 低音唱名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4、 学习掌握简单的切分节奏、弱起小节。

1、 继续学习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歌唱,初步学会在气息支持下歌唱,声音富有弹性,咬字清晰。

2、 初步学习二声部歌唱,逐步做到声部均衡、和谐。

3、 初步学会运用力度、速度和音色的变化有表情的演唱。

1、 培养民族调试的主音感。

2、 运用已学的节奏,按所给的音进行旋律组合。

 
发表于 2004-9-15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到八课

第五课

教学内容:

1、 听听:牧童短笛

2、 认认:附点音符、弱起节奏

3、 唱唱:摇篮曲

4、 练练:(1)附点音符 (2)弱起节奏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听辨乐曲中旋律的重复变化和对比,区分段落,感受及理解音乐所塑造的形象。

2. 继续用连音的唱法,在气息支持下,以轻柔的声音来表达母亲催孩子入睡时温柔的情感,体现《摇篮曲》恬静柔美的意境。

3. 初步知道各种附点音符及弱起节奏的含义

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

1. 认识附点音符的时值

2. 二部合唱的音准和和谐

教时安排:

四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 通过欣赏《牧童短笛》让学生听辨旋律的重复。

2、 学习和运用附点音符掌握各种附点音符的时值。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1、2/4 5—|5—|5—|5—||

5 3 |1 3 |5 3 |1—||

2、2/4 12 3 |34 5 |56 54 |32 1||

17 1 |12 3 |34 32 | 17 1||

1、 教师范唱

2、 学唱歌谱

3、 二声部合唱谱

4、 用mi、yo练唱

三、 复习歌曲《蜻蜓》

四、 新授附点音符

1、 出示附点四分音符,复习名称、时值。

2、 添上附点四分音符

3、 附点的作用

增加附点前音符的二分之一时值

4、 练习

(1) 出示附点八分音符,问多少时值?为什么?

(2) 出示附点十六分音符,问多少时值?为什么?

5、 练练

五、 欣赏《牧童短笛》

1、 介绍作者

2、 初听:a、看着24页插图边听边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情景。

B、感受钢琴和长笛不同的音色

3、 熟悉主旋律:(1)(2)

4、 复听:a、乐曲的第一部分速度是(中速、快速)

b、乐曲描绘了什么?

C、乐曲可分几部分?哪些部分相似?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摇篮曲》歌谱。

2、 初步认识弱起节奏,并在歌曲的学唱中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律动、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听音练声

1、 复习3/4拍拍号及强弱规律

2、 观察分析第一小节有几拍?第五小节有几拍?

四、新授:弱起节奏

1、 视唱

2、 分声部视唱谱

3、 轻声合唱

五、新授

1. 教师范唱新歌

2. 学唱歌谱

(1) 分声部轻声唱谱

(2) 二声部合唱

a、第1—4乐句

b、最后部分

(3) 完整地唱谱

六、 复习《蜻蜓》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1、 能较熟练地演唱歌曲,初步学会唱第一段歌词。

2、 复习巩固弱起节奏,并能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律动、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听音练耳

1、 复习C调音阶

2、 听辨

四、练练:添加小节线

1、 复习3/4拍拍号含义

2、 看清题意:这是弱起节奏的旋律

3、 添加小节线,并检查首尾小节是否构成完全小节。

4、 唱一唱

五、复习《摇篮曲》谱

1、 分声部轻声跟琴唱谱

2、 注意唱好a、换气记号的运用b、附点四分音符、八分休止符的停顿c、弱拍起唱的三拍子强弱

3、 二声部轻轻地合起来唱谱

a、 各声部音准

b、 轻声、互相聆听

c、 柔美、流畅地

六、新授歌词

1、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 再听一遍范唱

3、 分声部唱词

4、 把歌曲分成二部分轻声合唱

5、 完整地唱第一段歌词

七、 复习《小春笋》

第四教时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用宁静、柔美的声音唱好歌曲《摇篮曲》

2、 继续巩固掌握弱起节奏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律动、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复习歌曲《草原上》

四、练练(三)找一找,唱一唱旋律中有哪些乐句用“弱起节奏”?

1、 找一找:旋律中的弱起节奏(4、8、12、14小节中)

2、 唱一唱

(1) 听老师弹奏一遍,让学生用lu轻声模唱。

(2) 轻声视唱,注意呼吸记号处急吸气,唱好弱起节奏。

(3) 跟着琴声完整地唱旋律

(4) 复习“小行板”的含义,按要求再唱一遍。

五、继续学唱《摇篮曲》

1、 跟着琴声轻声唱歌谱

2、 复习演唱第一段歌词

3、 练练:唱好圆滑线、低声部

4、 完整而流畅地合唱第一段歌词

5、 新授第二段歌词

(1)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歌词

(2) 轻声跟着琴声唱前半部分词

(3) 完整地唱第二段歌词

6、 把二段歌词完整地连起来唱

一、 歌曲处理

1、 摇篮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和声音唱?唱一唱。

2、 演唱摇篮曲的力度应该怎样?力度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mp力度、宁静、温柔、亲切地、声音连贯、流畅、圆滑。最后一乐句力度mp—pp。

4、 边拍边唱,以下面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1) 先练一练

(2) 边拍边唱《摇篮曲》

第六课

教学内容:

1、 听听: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

2、 唱唱:天地之间的歌

3、 练练:1、和声音程听辨

2、节奏、旋律的组合练习

教学目的:

1、 通过《天地之间的歌》教学,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2、 通过欣赏《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了解熟悉声乐演唱形式之一合唱的表现力,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3、 指导学唱由不同节奏构成的二部合唱,逐步达到声部均衡和谐。

4、 用学过的各种节奏组成的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

1、 二声部合唱

2、 五度三度大跳音程

3、 切分节奏

教时安排:

四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通过欣赏《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了解熟悉声乐演唱形式之一合唱的表现力,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2、指导学唱由不同节奏构成的二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1、 二声部练习

2、 新授la

(1) 学唱旋律谱

(2) 用“la”练唱

三、 复习演唱《蜻蜓》

四、 练练

1、 听辨

(1) 听辨并唱一唱

(2) 写出老师弹奏双音的顺序,再弹奏一遍。

2、 创作旋律练习

(1) 唱一唱音阶

(2) 唱一唱范例

(3) 创作练习

五、 欣赏《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

1、 简单讲述西藏高原的气候、环境知识及解放西藏的史实。

2、 初听: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3、 复听:(1)朗读歌词

(2)听一听曲调的旋律、节奏是怎样表现不同的情景的。

a、 风雪万里、浊浪滔滔的情景

b、 军民齐心协力抢运物资的情景

(3)感受由慢到快、一呼而应的船工号子在速度上的变化特点。

4、 最后再完整地听一遍

六、 复习《摇篮曲》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 初步学会《天地之间的歌》的旋律、二声部合唱音高节奏准确。

2、 通过练练,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律动、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听音练耳

1、 复习C调音阶

2、 听辨

(1) 听辨并唱一唱

(2) 听辨教师弹奏双音的顺序

四、 视唱

1、 复习切分节奏

2、 拍一拍、唱一唱第二、五小节

3、 完整地唱一唱

五、 新授

1、 听录音范唱

2、 唱一唱大跳音程

3、 解决难点

4、 轻声视唱歌谱

5、 合唱部分练一练

6、 完整地唱全曲

7、 学唱结束句谱

8、 把歌谱完整地唱一遍

六、 复习《摇篮曲》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1、 复习《天地之间的歌》谱,新授第一段词。

2、 练练一(3)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听辨

1、听辨并唱一唱

2、听辨教师弹奏双音的顺序

四、 复习《天地之间的歌》谱

1、 轻声跟琴唱谱

2、 纠正错误

3、 合唱部分反复练唱,音准和谐。

4、 第一段与第二段结束句,分别练习,正确掌握,并复习反复跳跃记号。

5、 较熟练、准确地唱谱

五、 新授第一段歌词

1、 朗读歌词

2、 看着歌词,用lu模唱。

3、 练一练合唱部分词

4、 跟着音乐轻声唱词

5、 再听一遍录音范唱

6、 完整地唱第一段词

六、 口琴吹奏练习

1、 复习音阶

2、 吹奏《蜻蜓》

3、 部分学生用口琴吹奏《蜻蜓》部分学生演唱歌曲

4、 吹奏《草原上》

5、 部分学生唱歌,部分学生伴奏。

第四教时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初步达到声部均衡和谐。

2、 通过《天地之间的歌》教学,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3、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各种节奏组成旋律。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听辨

1、听辨并唱一唱

2、听辨教师弹奏双音的顺序

四、 练练

1、 唱一唱以上音组

2、 视唱35页谱例

3、 复习已学过的各种节奏以及各种音符

4、 学生以互问互答形式进行节奏上下句的创作练习

5、 按所学的音用所创作的节奏组成旋律

6、 互相交流唱一唱

五、 继续学唱《天地之间的歌》

1、 复习第一段歌词

2、 纠正

a、音准、节奏准确

b、咬字吐字清晰

c、两声部和谐均衡

3、背唱第一段歌词

4 新授第二段歌词

(1) 学唱结束句

(2) 学唱合唱部分词

(3) 完整地唱第二段词

(4) 把二段歌词连起来唱

5、歌曲处理

6、有感情地唱全曲

六、复习、口琴吹奏

第七课

教学内容

7、 听听:调皮的闹钟

8、 认认:常用速度记号(二)切分音(一)

9、 唱唱:在葡萄架下

10、 练练:(1)切分节奏的练习

(2)填写旋律的结束句

教学要求:

1、 通过欣赏《调皮的小闹钟》让学生体会乐曲幽默、诙谐的音乐情绪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

2、 指导学生在气息支持下,以饱满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

3、 初步学习运用切分节奏及速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热烈的情绪。

教学重点:

1、 认识切分音并学习运用

2、 认识常用速度记号,并在歌曲中运用。

3、 感受幽默、诙谐的音乐情绪。

4、 以饱满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

教时安排:

四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通过欣赏《调皮的小闹钟》让学生体会乐曲幽默、诙谐的音乐情绪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

2、初步认识和学习运用切分音和速度记号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复习演唱《天地之间的歌》

四、 新授切分音(一)

1、 出示

2、 添加连线,再拍一拍,读一读。

3、 记记、听听切分音

4、 唱一唱

五、 练练:听辨老师弹奏的下列旋律、节奏上有什么区别?

1、 听辨

2、 唱一唱

3、 用以下节奏的旋律为40页伴奏,并作速度变化。

(1) 先分别拍击节奏

(2) 分别为旋律2伴奏

(3) 速度变化:a、新授速度记号(渐快、原速、渐慢)

b、变化速度唱一唱

六、 听听

1、 初听:a、边听边看图画,感受幽默、诙谐的情绪。

b、你能听出乐曲中的切分节奏吗?

2、 熟悉主旋律

3、 复听:a、旋律1在这首乐曲中共出现了几次?

b、 你能听到乐曲中闹钟的鸣响和散架的声响吗?

c、 当乐曲中切分节奏出现时,小闹钟想干什么?

4、再听一遍,边拍手,拍腿为旋律伴奏,表示小闹钟在欢快的走着。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 巩固掌握切分音及常用速度记号,并在歌唱中学习运用。

2、 初步学会歌曲的旋律,接触第一段歌词。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听音练耳

1、 复习C调音阶

2、 音程

四、 视唱

五、 新授

1、 教师范唱歌曲:a、这是什么民族风格的歌曲?b、歌曲的情绪怎样?

2、 学唱歌谱

(1) 跟着音乐拍一拍旋律节奏

(2) 找一找这首歌曲的节奏型

(3) 唱一唱

(4) 教师点谱,学生轻声唱谱。

(5) 跟着老师的琴声唱谱

(6) 学一学下滑音的唱法

(7) 复习力度记号:mf、渐强、渐弱

(8) 按力度记号要求唱谱

(9) 学唱结束句

(10) 完整地把谱唱一遍

3、学唱第一段歌词

(1)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 轻声跟着一、二遍词

六、 复习《摇篮曲》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能较熟练、流畅地演唱歌谱,熟悉歌词。

2、 通过找旋律的尾音,培养学生对民族调式的羽宫的主音感。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复习演唱《天地之间的歌》

四、 练练(三)

唱一唱,找找旋律的尾音。

1、 分别跟着琴声唱一唱旋律

2、 找一找尾音,再唱一唱。

五、 继续学唱歌曲

1、 复习歌谱:注意唱出力度、速度的变化。

2、 复习第一段歌词

(1) 轻声唱词

(2) 解决难点

(3) 完整地唱第一段歌词

(4) 按力度要求用活泼的情绪唱第一段歌词

3、 学唱第二段歌词

(1) 轻轻地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2) 按力度要求唱第二段歌词

(3) 学唱结束句

a、轻声唱词,按呼吸记号换气,唱足5拍时值。

b、用渐慢速度演唱

(4) 完整地唱第二段歌词

4、 完整地唱全曲

第四教时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在气息支持下,以饱满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

2、 初步学习并运用切分节奏及速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热烈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师生问好

二、 听音练耳

1、 复习G调音阶

2、 听辨

三、 发声练习

四、 复习歌曲《在葡萄架下》

1、 轻声复习演唱歌曲

2、 背唱歌曲

3、 歌曲处理

4、 有感情地唱全曲

五、 练练二:读读、拍拍

1、 分别拍击节奏

2、 边拍节奏边配上衬词

3、 按节奏谱读读、拍拍

六、 小结

第八课

教学内容:

听听:百鸟引

认认:切分音(二) 唱唱:多彩的童年

练练:1、用切分节奏改写旋律节奏

2、旋律选择合适的速度和节奏

3、按所给的音和节奏组成音乐规律

教学要求:

1、 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族吹管乐器的音特点和丰富的表现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 继续巩固连音和富有弹性的顿音的唱法,以表达孩子们对童年和未来充满无限欢乐、幸福的心情。

3、 进一步学习并运用切分节奏。

4、 继续进行由所给的节奏组成旋律的创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习并运用切分音

教时安排:

四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族吹管乐器的音特点和丰富的表现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进一步学习并运用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复习歌曲《在葡萄架下》

四、 新授:切分音

1、 复习切分音(一)这是什么节奏型?拍一拍。

2、 添加连线,看看时值变化及书写的变化。

3、 认一认、念一念。切分音(二)

4、 看一看

5、 唱一唱

五、 练练46页(一)听老师的弹奏,把其中几处节奏改为八分与附点四分节奏。

1、 先把旋律轻声视唱

2、 老师改变节奏的旋律再唱一唱

六、欣赏《百鸟引》

1、 结合挂图简介笛子的构造、音色及演奏特点。

2、 初听:边听边看图,用手势表示乐曲所表现的是哪一幅情景。

3、 分段听:感受乐曲的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及所描绘的情景。

(1) 引子:节奏自由、旋律优美、清脆的鸟鸣声,描绘了美丽的早晨景色。

(2) 第一部分:旋律流畅、活跃、音区、力度的对比,描绘了鸟儿在大自然中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飞翔情景。

(3) 第三部分:全曲最精彩部分,笛子在乐队欢快活跃的同步音型伴奏下,运用各种演奏技巧(一),惟妙惟肖地模拟了群鸟的鸣叫声。

(4) 尾声:笛子以最宽广的气息,奏出逐层向上旋律,以快速的民间双气音奏法使旋律情绪高涨、生动的描绘了春天灿烂、群鸟飞舞的动人情景,最后鸟鸣三声再度响起与引子作首尾呼应。

4、 再次复听

a、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从而产生热爱生活、憧憬未来之情。

b、《百鸟引》乐曲与哪一首乐曲相似?

七、 下课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 进一步学习并运用切分节奏

2、 学会唱歌曲的旋律,接触第一段歌词。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复习演唱《天地之间的歌》

四、 节奏练习

五、 大跳音程

六、 新授

1、 教师范唱新歌

a、 歌曲如何描绘了祖国美好河山?b、歌曲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2、学唱旋律

(1) 学唱第一部分

a、 教师弹奏旋律,请学生听辨旋律相同与不同处。

b、 唱一唱

(2) 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a、 轻声视唱b、找一找旋律特点c、分别唱一唱

d、完整地唱第二部分旋律

(3) 把旋律完整地唱1—2遍

(4) 学唱结束句

(5) 完整地把歌谱唱二遍

七、 学唱第一段歌词

(1)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歌词

(2) 轻声跟琴唱第一段歌词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熟练地演唱歌谱,用清晰的咬字吐字唱好歌词。

2、 指导学生按所给的音和节奏组成音乐旋律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教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复习演唱《摇篮曲》

四、 综合练习

1、 用以学过的各种节奏,按所给的节奏组成音乐旋律。

a、 唱一唱音阶b、唱一唱例谱

五、继续学唱歌曲《彩色的童年》

1、 复习歌谱

(1) 轻声跟琴唱谱

(2) 把唱得不准的谱进行练习,唱好上滑音。

(3) 完整地用舒展、活泼、跳跃的情绪唱谱

2、 复习第一段歌词

(1) 轻声完整地跟琴唱一遍词

(2) 咬字吐字、音准节奏的纠正

(3) 完整地唱词

3、 新授第二段歌词

(1)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 复习反复跳跃记号学唱结束句

(3) 轻声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4) 完整地唱二段歌词

六、 小结并下课

第四教时

教学要求:

1、 继续巩固连音和富有弹性的顿音的唱法,以表达孩子们对童年和未来充满着无限欢快幸福的心情。

2、 进一步学习运用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听音练耳

1、 复习G调音阶

2、 听辨

四、 练练二

1、 分别视唱两条旋律

(1) 复习各种音符及节奏型

(2) 视唱旋律并选择恰当的速度

2、分别拍击节奏

3、选择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五、 复习演唱《多彩的童年》

1、 复习演唱

2、 歌曲处理

第一乐段:用连音和段音的唱法,mf力度、中速,既舒展又轻快的情绪,表现少年儿童赞美祖国的河山和“海宽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美好感情。

衬词:“来来来”热烈欢快地抒发愉快的心情。

第二乐段:活泼、跳跃的。

“美好、、、、、、岁月”力度稍加强,突出附点以及切分节奏。

结束句:渐慢强结束,表达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有感情地唱全曲

六、小结并下课

 
发表于 2004-9-15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 ,4课

第二课

教学内容:

听听:天鹅

认认:常用速度记号

唱唱:小春笋

练练:

教学要求:

1、 通过欣赏,认识西洋乐器大提琴的演奏姿势,形状和音色特征。

2、 初步认识常用速度记号

3、 指导学生运用连音,非连音轻快的唱法,表现孩子对春天的热爱,抒发在祖国的母亲的哺育下成长的真挚感情。

4、 运用快和慢的熟读演唱旋律,感受音乐的表现形象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1、 听听:天鹅

2、 认认:常用速度记号

3、 练练:(一)

教学要求:

1、 通过欣赏感受《天鹅》优美庄重、悠长舒展的情绪,认识大提琴的形状、演奏姿势和音乐特点

2、 初步认识常用速度记号

3、 运用慢速和快速演唱旋律,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听音练耳

1、 复习C调音阶

2、 练耳: 3-6-|5-1-|7-3-|7-3-|3-6-||

四、认认,常用速度记号(一)

1、出示:快板(快速) 中板(中速)

小快板(稍快) 小行板(稍慢)

行板(较慢)

3、结合图示(P8)听旋律片段,感受速度。

五、练练: P10(一)

分别用快和慢的速度唱这段旋律,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1、 复习4/4拍号含义

2、 用da念节拍,注意换气记号

3、 轻声跟琴唱谱

4、 用快速和慢速演唱,感受不同的情绪

六、 听听《天鹅》

1、 初听:A、速度?

B、情绪?+

C、用什么乐器演奏?音色如何?

2、 出示图片(认识大提琴形状,演奏姿势)

3、 复听(边观察图)

A、视唱主旋律

B、复听:这首乐曲用()奏着优美的旋律,用()模仿湖面的水波荡漾(钢琴、大提琴)

C、比较《云雀》与《天鹅》两首乐曲有何不同?

七、复习《共产党好比红太阳》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1、 唱唱:小春笋

2、 认认:常用速度记号

3、 练练:P10(一)

教学要求:

1、 学习歌曲《小春笋》旋律谱及第一段歌词

2、 巩固掌握常用记号(一),感受速度表现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及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同第一教时)

三、 听音练耳

1、 复习民族羽调式

2、 听辨:6-2-|6-1-|3-7-|3-6-|3-1-|6-3-|

四、 复习常用速度记号

1、 老师弹奏不同速度的旋律,请学生说出他们的速度

2、 练连P10(一)

用快和慢的速度演唱,感受不同的情绪

五、 新授歌曲《小春笋》

1、 教师范唱新歌:A、感受歌曲情绪?

B、 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2、 朗读歌词(跟着音乐拍节奏,注意3/4拍的强弱及难点处的休止符的停顿)

3、 视唱P 9(5-8)注意大跳音程音准

4、 学唱歌谱:A、轻声视唱歌谱

B、跟琴唱谱

C、 师声或学生对唱歌谱

5、 轻声唱第一段歌词

六、 复习《嘀哩嘀哩》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

1、 复习歌曲《小春笋》谱,学唱歌词

2、 练练:P11(三)

教学要求:

1、 能较熟练、流畅地演唱歌谱,初步掌握二段歌词

2、 初步学会演唱P11(三)练练中的谱和词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及师生问好

二、 发生练习(同第一教时)

三、 练练P11

1、 复习3/4拍号含义及强弱规律

2、 拍节奏(难点:弱起拍)

3、 学唱旋律

4、 轻声跟琴唱词(注意统一呼吸)

难点:A、弱起拍的乐句开头

B、“咩”的发音、口型、位置

5、 完整地唱一至二遍歌词

四、 继续学唱歌曲《小春笋》

1、 复习歌谱

A、轻声跟琴唱(注意八分休止符处唤气,三拍子强弱弱)

B、连贯流畅地唱歌词

2、学唱歌词

A、 朗读第一段歌词

B、 轻声跟琴唱词

C、 唱好衬词:阿、哩、罗、哟

D、 完整地唱第一段歌词

E、 用活泼愉快的情绪唱词

五、 复习《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第四教时

教学内容:

1、 新授歌曲《小春笋》第二段歌词并歌处理

2、 复习练练(三),新授(二)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运用连音、非连音轻快的唱法表现少年儿童对春天的热爱,抒发在祖国母亲 哺育下成长的真挚感情

2、 指导学生唱好“咩”的发音,并学习用琴为歌曲伴奏

3、 学习听音乐感受情绪,并为音乐选一个标题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练练:

1、 同第一教时

2、 复习P11(三)

A、 轻声跟琴唱词,注意唱好弱起

B、 指导唱好“咩”的发音

C、 选择适当的速度演唱

D、 用口琴伴奏

a. 视唱谱

b. 口琴吹奏

c. 为歌曲伴奏

四、 继续学唱《小春笋》

1、 复习演唱第一段歌词

2、 新授第二段歌词

A、 朗读第二段歌词

B、 轻声跟琴唱词

C、 把两段歌词连起来唱一遍

五、 歌曲处理

第三课

教学内容:

听听:奔驰在千里草原上

认认:延长记号、sol、la、si

唱唱:草原上

练练

教学目的:

一、 初步认识民族乐器拉弦乐器中的二胡形状、音色、演奏法。

二、 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感受乐曲中每一乐段的速度变化。

三、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在气息支持下,用优美的情绪,连贯的声音唱歌赞美草原美丽兴旺的景象,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初步感受民族调式的主音感,通过填充进行节奏写作。

五、 学唱二声部歌曲,初步做到音色统一。

教学难重点:

感受民族调式的主音感,进行节奏写作

教时安排:四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一、 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感受乐曲每一乐段的速度变化。

二、 初步认识民族拉弦乐器中二胡的形状,音色及演奏法。

三、 学习二声部歌曲,初步做到声部音准均衡。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律动入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要求:1、节奏准确

2、声音轻巧而有弹性

三、 复习演唱《小春笋》

四、 综合练习(一)

(一)、分声部拍一拍节奏(同时复习常用音符的名称、时值)

(二)、二声部合奏

(三)、分声部视唱旋律

(四)、两声部合唱旋律

(五)、新授延长记号:

1、观察:旋律中出现的音乐记号象什么?(眼睛、眉毛、小洞……)

2、掌握:这是延长记号,表示……..

3、练练:

(六)用稍慢的速度演唱旋律,并表现出延长记号

五、欣赏

(一)、初听:听听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好象看到一幅什么景象?

(二)、出示课题:《奔驰在千里草原》(二胡独奏)

(三)、介绍二胡:看看形状,了解伴奏的方法

(四)、熟悉主旋律:跟着琴,轻声哼唱

(五)、复听:

1、边听边用手拍表示乐曲的段落

2、讨论:(1)、乐曲的第一部分中主题一和二的速度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2)、乐曲的第二部分旋律起伏较大,速度有什么变化?

(3)、乐曲的第三部分是()部分的变化?由于力度越来越()速度越来越()情绪更为热烈

(六)、最后再听一遍,感受二胡的音色及旋律的起伏、力度速度的变化而表现在辽阔草原上奔驰的那种欢快热烈的情景

六、复习歌曲《小春笋》

七、小结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一、初步学会歌曲《草原上》,旋律谱及第一段歌词

二、认识sol、la、si在五线谱上的音位,并唱准其音高

三、初步学习用sol、la、sol、do四个音为简单的旋律做伴奏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一)、同第一教时

(二)、p16(一)

三、 新授认识:(?)

四、 综合训练(二)p16(二)

1、 拍高声部旋律节奏

2、 轻声视唱

3、 跟琴唱旋律

4、 视唱低声部的旋律,要求速度平稳

5、 两声部合唱(分两组,互换)

五、 新授歌曲《草原上》

(一)、师范唱并提问:这首歌曲的速度情绪怎样?

(二)、这是一首内蒙古民歌,旋律进行用民族调式唱一唱

(三)、学唱旋律谱

1、 轻声视唱高声部谱

2、 音程难点(教师用手提示)

3、 跟着音乐的谱,注意全音符四拍时值唱足

4、 学唱低声部旋律谱

5、 比较:每一乐句后多一个段子的旋律,其余部分节奏、旋律均相同,熟练唱这一部分的旋律

6、 二声部合唱的旋律谱

(四)、复习4/4拍号含义及指图式

(五)、边划指挥图式边唱旋律谱

六、 复习《共产党好比红太阳》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一、 能熟练流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谱,初步学会歌词

二、 巩固掌握sol、la、si,并能在练习中运用

三、 初步感受民族调式主音感,通过填充进行结束音的选择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 练声同前

三、 练练:为民歌旋律填入结束音p16(三)

(一)、复习音阶sol—do’(上下行)

(二)、大跳音程:sol—do、 re—sol、 do’—sol、 sol—re、 do—la

(三)、视唱旋律

(四)、选择结束音:用“m”字哼唱旋律

(五)、小结:这段旋律采用的民族调式是什么?唱一唱

四、复习歌曲《草原上》旋律

(一)、轻声跟琴唱谱,注意大跳音程音准

(二)、低声部把两个乐句的后半部分练唱一下

(三)、二声部合作,要求速度平稳

(四)、复习4/4拍号的含义及指挥图式

五、新授歌词

(一)、朗读歌词

(二)、轻声齐唱高声部词

(三)、低声部唱词

(四)、二声部合唱

(五)用中速、较抒情的声音唱词,注意咬字吐字

第四教时

教学要求:

一、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在气息支持下用优美的情绪、连贯的声音歌唱,赞美草原美丽兴旺的景象,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通过综合训练,巩固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节奏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一)、同第一教时

(二)、p16(三)

1、 用“m”哼唱:轻声而高位,口腔中留有小孔的含半口水,两小节换口气,气息连贯

2、 用ma、mi、mo、me、mu练唱,发音位置统一。先练ma、mi、mo、me、mu在同一位置上发音,然后按旋律练唱

三、 综合训练p16(四)、(五)

四、 选择p17五节奏型为以上旋律伴奏

(一)、把三种不同节奏分拍击一下

(二)、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旋律伴奏

五、 复习《草原上》

(一)、轻声跟琴唱词,第二声部自然进入,起渲染作用

(二)、注意咬字吐字圆润,气息支持下较明亮的声音演唱(两小节换气,注意气息的控制)

(三)、用优美、抒情连贯的声音演唱,表达出对家乡、对草原赞美的感情,同时感受内蒙古民歌辽阔、宽广民风格

六、 复习歌曲《小春笋》

第四课

教学内容:

听听:幸福年

认认:常用休止符

唱唱:蜻蜓

练练:

教学要求:

一、听辨乐曲旋律重复,欣赏认识民族拉弦乐器—板胡,并继续感受民乐的表现力。

二、学习常用休止符

三、继续指导学生用连音和富有弹性的断音演唱来表达对蜻蜓的喜爱心情,合时逐步做到声部的和谐。

四、练习和声音程听辨,要求音高准确。

教学难重点:

一、 常用休止符名称及时值比例。

二、 认识民族拉弦乐器—板胡

三、 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时安排:四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一、通过欣赏感受乐曲的速度,认识民族拉弦乐器板胡的形状,音色特点和演奏姿势。

二、认识常用休止符的形状,掌握其名称及时值比例。

三、通过综合训练,初步训练学生听辨和声音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一)、分声部

(二)、二声部合

(三)、mima韵母练唱

三、 复习《小春笋》

四、 复习c调音阶:do—do’

五、 听辨老师弹奏的两个音,把谱中所缺少的音写出来,并合起来唱一唱

六、 分组交替接唱旋律

(一)、复习4/4拍号含义

(二)、视唱旋律

(三)、分组交替唱

七、 欣赏:《幸福年》

(一)、初听:1、感受乐曲的情绪、气氛,有哪两个乐器进行领奏

2、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慢、中、快)

(二)、出示:图(板胡),观察形状

(三)、复听:每复听一次完成一道填充题(书上),并渗透德育教育

八、 小结:欣赏了民乐合奏《幸福年》感受到民乐欢快情绪及所描绘的一幅丰收景象,同时也认识了民乐拉弦乐器板胡,感受到其高亢,明亮的音色

九、 认识:常用休止符(p19)

(一)、认识常用休止符的形状、名称、书写位置

(二)、常用休止符与常用音符对照及相互间的时值关系

十、 复习《草原上》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一、 初步学会歌曲《蜻蜓》的旋律,节奏正确,二声部音准

二、 继续对学生进行听辨和声音程的训练

三、 巩固掌上常用休止符,正确学习使用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同第一教时

三、 听音练习

(一)、复习c调音阶do—mi’

(二)、听记谱中所缺的音,并合起来唱一唱

四、 复习:常用休止符

(一)、说说下列常用休止符的名称与时值

(二)、说说下列常用休止符在五线谱中的位置:

全休止符 二分 四分 八分

五、 新授歌曲《蜻蜓》

(一)、范唱

(二)、提问:1、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

2、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

(三)、拍一拍旋律节奏

(四)、学唱第一部分旋律谱:1、轻声视唱旋律谱

2、找一找旋律节奏相同与不同点

(1)、第三、四乐句节奏旋律完全相同

(2)、第一、二乐句音高相同,节奏稍有不同,分别唱一唱

3、跟着琴声轻声唱谱,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五)、学唱第二部分旋律谱:1、分声部视唱旋律谱

2、找一找旋律节奏相同与不同点

(1)、低声部二乐句节奏,音高完全相同

(2)、高声部音高相同,节奏稍有不同

3、二声部轻声合唱

(六)、学唱第三部分旋律谱:1、轻声视唱

2、观察:二乐句相同,结束句延长为二拍并渐慢

3、按渐慢要求唱好结束句

(七)、轻声跟琴完整地唱谱(1—2遍)

六、 复习《小春笋》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一、 能较熟练地演唱歌曲的旋律谱,初步学会唱歌词。

二、 继续培养学生听辨和声音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旋律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同前

三、 听音练习

1、 复习C调音阶:do—mi

2、 听辨(填写缺少的音,并唱一唱。)

四、 复习歌曲《蜻蜓》旋律谱

1、 轻声跟琴唱谱

2、 重点练唱第二部分(分唱谱)

(1) 分声部练唱

(2) 二声部合唱

3、 完整流畅地唱全曲

五、 新授歌词

1、 按节奏朗读歌词

2、 学唱第一段歌词

3、 学唱第二部分词

(1) 分声部唱词

(2) 二声部合唱

4、 学唱第三部分歌词

(1) 轻声跟琴唱词

(2) 复习:渐慢

(3) 用渐慢的速度唱好结束句

5、 完整地唱全曲

第四教时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用愉快的心情、明亮的声音,连音和非连音的轻快唱法唱好二部合唱歌曲《蜻蜓》。

2、 继续培养学生听辨和声音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训练:同前

三、 听音练习

1、复习C调音阶:do—mi

2、听辨

四、 综合训练

听一听:下面两段旋律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1、 教师把二段旋律分别弹奏一遍

2、 学生跟琴用lu轻声哼唱旋律

3、 说一说:a、两段旋律有什么不同?

B、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五、 复习歌曲《蜻蜓》并歌曲处理

1、 轻声跟琴唱词

2、 合唱部分再重点练唱

3、 用正确的咬字吐字、流畅地唱词

4、 歌曲处理:中速、愉快、活泼地、mf力度

第一、 二乐句:mp、轻巧、活泼地

第三、四乐句:连贯、流畅地

第五、六乐句:二声部音准和谐、唱出和声美妙的效果

5、 有感情地唱全曲

 
发表于 2004-9-15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怎么都是老教材?我们现在都是新教材,内容全不一样了 ,要不燃可以一起切磋切磋~

有没有新教材的同盟(上音版),有的话打声招呼啊

 
发表于 2004-10-18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有上海版三年级新教材的教案啊,急用.帮帮忙了啊![em04]
 
发表于 2004-10-18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感谢拉
 
发表于 2004-10-20 0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我们的不一样啊[em06][em06][em06][em06][em06]
 
发表于 2004-10-25 2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你三年级的教案和我现在教学用书不同呢?我的也是上海版的啊?[em08]
 
发表于 2004-11-4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音版五年级上学期音乐教案吗?急用!帮帮忙吧1

 
发表于 2004-11-17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上海市小学音乐学科

新教材教学研讨课

2003.11.3

一、教学设计思路:

重新回顾堪称经典之作的影片《音乐之声》,又一次地被影片经久不衰的魅力所感染。细细品味才恍然大悟;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一段叩人心扉的曲调就象成年老酒越品越香挥之不去。在充斥着流行色彩的e时代,我们的音乐教学,特别是听赏教学,除了兼顾时代性的同时也应该给我们的孩子一点天籁之音。不一定是细致的透析,只因有了对乐曲美感的初步了解,而使孩子们更关注这一部分音乐的审美体验。

1、 对课堂板块设计的思考:

最初曾设想按照惯例先听赏歌曲,尔后进行分组情景创编,最后用音乐大师让学生对歌曲的主旋律进行再创作。忽而转念一想,何不舍弃旧规,让学生在没有听过歌曲原版播放前,根据自己的想法,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先对歌曲主旋律进行创编。每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音乐个性,这是一件很自然且很好的事情,我们当然不能给其当头一棒,而应当允许学生可能出现与原曲风格大相径庭的再创编。教师则在参与中、在与学生共同交往的感受中,进一步引出原版歌曲的听赏。在此,教师成为一名引导学生感受、聆听音乐的向导,而非不容置疑的军队指挥者。

2、 对听赏部分的重点设计:

主教材听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设计在本堂课中占据相当的比重,据此,执教者力图让学生满足地听,并充分地把听后的感受宣泄出来,而又能在从中“细雨润无声”地把一些知识点揉捏起来,融汇进去。

在整堂课的高潮部分,即歌曲情景创编环节,执教者没有分小组并设定乐器、形体、角色等来框死孩子们的表演。而是自由地以个体表现、即兴合作为主要方式。或许,这样的设计并不规范,也没有完美的小组作品可供欣赏,但这正是孩子们各求所需,及不同音乐个性的本色献演。

3、 对课后拓展的说明:

音乐可能是一幅儿童画,可能是一首白话诗,可能变成很多令教师无法预料的美的一切。同样,同一名称的音乐也可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内涵,也许有人会料想这些课后再创编的要求,会为难了三年级的学生们,但设计者要索求的并非完美无暇的作品,要的只是孩子们稚嫩却真实的对音乐的回应。

二、 教学目标:

(一) 情感目标:

1. 通过欣赏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和童话般的生动意境。

2. 初步感受因演奏乐器速度、音色等变化引起的乐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情绪变化。

(二) 拓展目标:

1、为《孤独的牧羊人》设计简单的情境表演,初步培养音乐想象和表演能力。

2、用作曲大师软件改编《孤独的牧羊人》的主旋律。

(三) 行为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民歌风格—“约德尔调”的常识,并了解《孤独的牧羊人》、《Do Re Mi》等歌曲源自于影片《音乐之声》等相关背景。

2、掌握音乐作曲大师软件的简单操作。

三、教学过程

1、听歌曲《Do Re Mi》进教室。

师用英语演唱 生自由地舞蹈

说明:在课的开端营造一个欢快、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感受、放松的同时进入角色,为歌曲听赏作铺垫。

2、用音乐大师软件分组对《孤独的牧羊人》乐曲主题片段进行创编。

①分组讨论创编。

②各小组交流、点评。

③生:选择你认为最动听的编曲 师:小结

说明:在不听赏原曲之前进行探究性的乐曲主旋律的再创编,使学生在创创、听听、议议中感受因速度、音色等变化引起的乐曲情绪的不同,并能在感受的积淀中,初步设定原曲的风格。

3、听赏《孤独的牧羊人》

初听歌曲:

①介绍作者及歌曲源自于影片《音乐之声》等相关背景。

②师:播放影片原声片段 生:观看、聆听歌曲。

③说说、议议歌曲的情绪感受。

说明:学生初听歌曲,被生动的画面及诙谐、活泼的情绪所感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需要,在以下环节让学生再次听赏,进一步感受。

再听歌曲:

①师:播放flash原创动画及歌曲中文版录音。

生:自由地哼哼唱唱。

②师:说说你最喜欢唱哪一句?

生:自由发言。

③师:简单介绍约德尔调

说明:并非生硬介绍,由学生的发现出发,适时地介绍约德尔调。

表演创编听赏歌曲:

再次播放影片片段同时,请学生自由地用各种形式表演、表现歌曲的情绪。

说明: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是爱表现的群体,然而不同的表演方式又充分满足了他们的音乐个性欲望。

师:小结

4.拓展听赏

①听赏排箫、口哨演奏的《孤独的牧羊人》片段。

②提出课后再创编要求。

③师:小结

说明:当场反馈自己的感受或再创编歌曲,不如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展开更多的音乐想象,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描绘对歌曲的感受。

 
发表于 2004-11-25 1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样,还是要说一声:你辛苦了!
 
发表于 2004-11-25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我下载的教案看不到的??????????????

 
发表于 2004-12-23 0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上海版新教材的教案呀[em45]
 
发表于 2005-1-13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herc.net/app/index.htm

唱游第一册>第一课>教学设计

名称 格式 质量 点击次数 日期
第一、二教时(范例三)、第三、四教时(范例四)、第五教时(范例五) 文本 良好 1082 2004-09-01 10:14:40
第一课第二教时(范例一) 文本 良好 604 2004-09-01 10:28:16
第一课第一教时(范例一) 文本 良好 505 2004-09-01 10:28:41
第一课第三、四、五教时(范例三) 文本 良好 600 2004-09-01 10:29:03
第一课第三、四、五教时(范例二) 文本 良好 407 2004-09-01 10:29:24
第一课第三、四、五教时(范例一) 文本 良好 431 2004-09-01 10:29:55
第一课第一、二教时(范例二)、第五教时(范例四) 文本 良好 493

2004-09-01 10:35:3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3 13:35:1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2-24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有《山里的孩子心爱山》的教案,本人急用
 
发表于 2005-3-3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所有教案提供者致敬,也祝福所有喜爱音乐教育的老师们新学期愉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