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到八课 第五课
教学内容: 1、 听听:牧童短笛 2、 认认:附点音符、弱起节奏 3、 唱唱:摇篮曲 4、 练练:(1)附点音符 (2)弱起节奏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听辨乐曲中旋律的重复变化和对比,区分段落,感受及理解音乐所塑造的形象。 2. 继续用连音的唱法,在气息支持下,以轻柔的声音来表达母亲催孩子入睡时温柔的情感,体现《摇篮曲》恬静柔美的意境。 3. 初步知道各种附点音符及弱起节奏的含义 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 1. 认识附点音符的时值 2. 二部合唱的音准和和谐 教时安排: 四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 通过欣赏《牧童短笛》让学生听辨旋律的重复。 2、 学习和运用附点音符掌握各种附点音符的时值。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1、2/4 5—|5—|5—|5—|| 5 3 |1 3 |5 3 |1—|| 2、2/4 12 3 |34 5 |56 54 |32 1|| 17 1 |12 3 |34 32 | 17 1|| 1、 教师范唱 2、 学唱歌谱 3、 二声部合唱谱 4、 用mi、yo练唱 三、 复习歌曲《蜻蜓》 四、 新授附点音符 1、 出示附点四分音符,复习名称、时值。 2、 添上附点四分音符 3、 附点的作用 增加附点前音符的二分之一时值 4、 练习 (1) 出示附点八分音符,问多少时值?为什么? (2) 出示附点十六分音符,问多少时值?为什么? 5、 练练 五、 欣赏《牧童短笛》 1、 介绍作者 2、 初听:a、看着24页插图边听边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情景。 B、感受钢琴和长笛不同的音色 3、 熟悉主旋律:(1)(2) 4、 复听:a、乐曲的第一部分速度是(中速、快速) b、乐曲描绘了什么? C、乐曲可分几部分?哪些部分相似?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摇篮曲》歌谱。 2、 初步认识弱起节奏,并在歌曲的学唱中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律动、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听音练声 1、 复习3/4拍拍号及强弱规律 2、 观察分析第一小节有几拍?第五小节有几拍? 四、新授:弱起节奏 1、 视唱 2、 分声部视唱谱 3、 轻声合唱 五、新授 1. 教师范唱新歌 2. 学唱歌谱 (1) 分声部轻声唱谱 (2) 二声部合唱 a、第1—4乐句 b、最后部分 (3) 完整地唱谱 六、 复习《蜻蜓》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1、 能较熟练地演唱歌曲,初步学会唱第一段歌词。 2、 复习巩固弱起节奏,并能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律动、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听音练耳 1、 复习C调音阶 2、 听辨 四、练练:添加小节线 1、 复习3/4拍拍号含义 2、 看清题意:这是弱起节奏的旋律 3、 添加小节线,并检查首尾小节是否构成完全小节。 4、 唱一唱 五、复习《摇篮曲》谱 1、 分声部轻声跟琴唱谱 2、 注意唱好a、换气记号的运用b、附点四分音符、八分休止符的停顿c、弱拍起唱的三拍子强弱 3、 二声部轻轻地合起来唱谱 a、 各声部音准 b、 轻声、互相聆听 c、 柔美、流畅地 六、新授歌词 1、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 再听一遍范唱 3、 分声部唱词 4、 把歌曲分成二部分轻声合唱 5、 完整地唱第一段歌词 七、 复习《小春笋》 第四教时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用宁静、柔美的声音唱好歌曲《摇篮曲》 2、 继续巩固掌握弱起节奏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律动、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复习歌曲《草原上》 四、练练(三)找一找,唱一唱旋律中有哪些乐句用“弱起节奏”? 1、 找一找:旋律中的弱起节奏(4、8、12、14小节中) 2、 唱一唱 (1) 听老师弹奏一遍,让学生用lu轻声模唱。 (2) 轻声视唱,注意呼吸记号处急吸气,唱好弱起节奏。 (3) 跟着琴声完整地唱旋律 (4) 复习“小行板”的含义,按要求再唱一遍。 五、继续学唱《摇篮曲》 1、 跟着琴声轻声唱歌谱 2、 复习演唱第一段歌词 3、 练练:唱好圆滑线、低声部 4、 完整而流畅地合唱第一段歌词 5、 新授第二段歌词 (1)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歌词 (2) 轻声跟着琴声唱前半部分词 (3) 完整地唱第二段歌词 6、 把二段歌词完整地连起来唱 一、 歌曲处理 1、 摇篮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和声音唱?唱一唱。 2、 演唱摇篮曲的力度应该怎样?力度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mp力度、宁静、温柔、亲切地、声音连贯、流畅、圆滑。最后一乐句力度mp—pp。 4、 边拍边唱,以下面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1) 先练一练 (2) 边拍边唱《摇篮曲》 第六课 教学内容: 1、 听听: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 2、 唱唱:天地之间的歌 3、 练练:1、和声音程听辨 2、节奏、旋律的组合练习 教学目的: 1、 通过《天地之间的歌》教学,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2、 通过欣赏《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了解熟悉声乐演唱形式之一合唱的表现力,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3、 指导学唱由不同节奏构成的二部合唱,逐步达到声部均衡和谐。 4、 用学过的各种节奏组成的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 1、 二声部合唱 2、 五度三度大跳音程 3、 切分节奏 教时安排: 四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通过欣赏《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了解熟悉声乐演唱形式之一合唱的表现力,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2、指导学唱由不同节奏构成的二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1、 二声部练习 2、 新授la (1) 学唱旋律谱 (2) 用“la”练唱 三、 复习演唱《蜻蜓》 四、 练练 1、 听辨 (1) 听辨并唱一唱 (2) 写出老师弹奏双音的顺序,再弹奏一遍。 2、 创作旋律练习 (1) 唱一唱音阶 (2) 唱一唱范例 (3) 创作练习 五、 欣赏《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 1、 简单讲述西藏高原的气候、环境知识及解放西藏的史实。 2、 初听: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3、 复听:(1)朗读歌词 (2)听一听曲调的旋律、节奏是怎样表现不同的情景的。 a、 风雪万里、浊浪滔滔的情景 b、 军民齐心协力抢运物资的情景 (3)感受由慢到快、一呼而应的船工号子在速度上的变化特点。 4、 最后再完整地听一遍 六、 复习《摇篮曲》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 初步学会《天地之间的歌》的旋律、二声部合唱音高节奏准确。 2、 通过练练,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律动、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听音练耳 1、 复习C调音阶 2、 听辨 (1) 听辨并唱一唱 (2) 听辨教师弹奏双音的顺序 四、 视唱 1、 复习切分节奏 2、 拍一拍、唱一唱第二、五小节 3、 完整地唱一唱 五、 新授 1、 听录音范唱 2、 唱一唱大跳音程 3、 解决难点 4、 轻声视唱歌谱 5、 合唱部分练一练 6、 完整地唱全曲 7、 学唱结束句谱 8、 把歌谱完整地唱一遍 六、 复习《摇篮曲》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1、 复习《天地之间的歌》谱,新授第一段词。 2、 练练一(3)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听辨 1、听辨并唱一唱 2、听辨教师弹奏双音的顺序 四、 复习《天地之间的歌》谱 1、 轻声跟琴唱谱 2、 纠正错误 3、 合唱部分反复练唱,音准和谐。 4、 第一段与第二段结束句,分别练习,正确掌握,并复习反复跳跃记号。 5、 较熟练、准确地唱谱 五、 新授第一段歌词 1、 朗读歌词 2、 看着歌词,用lu模唱。 3、 练一练合唱部分词 4、 跟着音乐轻声唱词 5、 再听一遍录音范唱 6、 完整地唱第一段词 六、 口琴吹奏练习 1、 复习音阶 2、 吹奏《蜻蜓》 3、 部分学生用口琴吹奏《蜻蜓》部分学生演唱歌曲 4、 吹奏《草原上》 5、 部分学生唱歌,部分学生伴奏。 第四教时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初步达到声部均衡和谐。 2、 通过《天地之间的歌》教学,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3、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各种节奏组成旋律。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听辨 1、听辨并唱一唱 2、听辨教师弹奏双音的顺序 四、 练练 1、 唱一唱以上音组 2、 视唱35页谱例 3、 复习已学过的各种节奏以及各种音符 4、 学生以互问互答形式进行节奏上下句的创作练习 5、 按所学的音用所创作的节奏组成旋律 6、 互相交流唱一唱 五、 继续学唱《天地之间的歌》 1、 复习第一段歌词 2、 纠正 a、音准、节奏准确 b、咬字吐字清晰 c、两声部和谐均衡 3、背唱第一段歌词 4 新授第二段歌词 (1) 学唱结束句 (2) 学唱合唱部分词 (3) 完整地唱第二段词 (4) 把二段歌词连起来唱 5、歌曲处理 6、有感情地唱全曲 六、复习、口琴吹奏 第七课 教学内容 7、 听听:调皮的闹钟 8、 认认:常用速度记号(二)切分音(一) 9、 唱唱:在葡萄架下 10、 练练:(1)切分节奏的练习 (2)填写旋律的结束句 教学要求: 1、 通过欣赏《调皮的小闹钟》让学生体会乐曲幽默、诙谐的音乐情绪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 2、 指导学生在气息支持下,以饱满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 3、 初步学习运用切分节奏及速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热烈的情绪。 教学重点: 1、 认识切分音并学习运用 2、 认识常用速度记号,并在歌曲中运用。 3、 感受幽默、诙谐的音乐情绪。 4、 以饱满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 教时安排: 四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通过欣赏《调皮的小闹钟》让学生体会乐曲幽默、诙谐的音乐情绪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 2、初步认识和学习运用切分音和速度记号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复习演唱《天地之间的歌》 四、 新授切分音(一) 1、 出示 2、 添加连线,再拍一拍,读一读。 3、 记记、听听切分音 4、 唱一唱 五、 练练:听辨老师弹奏的下列旋律、节奏上有什么区别? 1、 听辨 2、 唱一唱 3、 用以下节奏的旋律为40页伴奏,并作速度变化。 (1) 先分别拍击节奏 (2) 分别为旋律2伴奏 (3) 速度变化:a、新授速度记号(渐快、原速、渐慢) b、变化速度唱一唱 六、 听听 1、 初听:a、边听边看图画,感受幽默、诙谐的情绪。 b、你能听出乐曲中的切分节奏吗? 2、 熟悉主旋律 3、 复听:a、旋律1在这首乐曲中共出现了几次? b、 你能听到乐曲中闹钟的鸣响和散架的声响吗? c、 当乐曲中切分节奏出现时,小闹钟想干什么? 4、再听一遍,边拍手,拍腿为旋律伴奏,表示小闹钟在欢快的走着。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 巩固掌握切分音及常用速度记号,并在歌唱中学习运用。 2、 初步学会歌曲的旋律,接触第一段歌词。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听音练耳 1、 复习C调音阶 2、 音程 四、 视唱 五、 新授 1、 教师范唱歌曲:a、这是什么民族风格的歌曲?b、歌曲的情绪怎样? 2、 学唱歌谱 (1) 跟着音乐拍一拍旋律节奏 (2) 找一找这首歌曲的节奏型 (3) 唱一唱 (4) 教师点谱,学生轻声唱谱。 (5) 跟着老师的琴声唱谱 (6) 学一学下滑音的唱法 (7) 复习力度记号:mf、渐强、渐弱 (8) 按力度记号要求唱谱 (9) 学唱结束句 (10) 完整地把谱唱一遍 3、学唱第一段歌词 (1)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 轻声跟着一、二遍词 六、 复习《摇篮曲》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能较熟练、流畅地演唱歌谱,熟悉歌词。 2、 通过找旋律的尾音,培养学生对民族调式的羽宫的主音感。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复习演唱《天地之间的歌》 四、 练练(三) 唱一唱,找找旋律的尾音。 1、 分别跟着琴声唱一唱旋律 2、 找一找尾音,再唱一唱。 五、 继续学唱歌曲 1、 复习歌谱:注意唱出力度、速度的变化。 2、 复习第一段歌词 (1) 轻声唱词 (2) 解决难点 (3) 完整地唱第一段歌词 (4) 按力度要求用活泼的情绪唱第一段歌词 3、 学唱第二段歌词 (1) 轻轻地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2) 按力度要求唱第二段歌词 (3) 学唱结束句 a、轻声唱词,按呼吸记号换气,唱足5拍时值。 b、用渐慢速度演唱 (4) 完整地唱第二段歌词 4、 完整地唱全曲 第四教时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在气息支持下,以饱满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 2、 初步学习并运用切分节奏及速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热烈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师生问好 二、 听音练耳 1、 复习G调音阶 2、 听辨 三、 发声练习 四、 复习歌曲《在葡萄架下》 1、 轻声复习演唱歌曲 2、 背唱歌曲 3、 歌曲处理 4、 有感情地唱全曲 五、 练练二:读读、拍拍 1、 分别拍击节奏 2、 边拍节奏边配上衬词 3、 按节奏谱读读、拍拍 六、 小结 第八课 教学内容: 听听:百鸟引 认认:切分音(二)
唱唱:多彩的童年 练练:1、用切分节奏改写旋律节奏 2、旋律选择合适的速度和节奏 3、按所给的音和节奏组成音乐规律 教学要求: 1、 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族吹管乐器的音特点和丰富的表现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 继续巩固连音和富有弹性的顿音的唱法,以表达孩子们对童年和未来充满无限欢乐、幸福的心情。 3、 进一步学习并运用切分节奏。 4、 继续进行由所给的节奏组成旋律的创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习并运用切分音 教时安排: 四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族吹管乐器的音特点和丰富的表现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进一步学习并运用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复习歌曲《在葡萄架下》 四、 新授:切分音 1、 复习切分音(一)这是什么节奏型?拍一拍。 2、 添加连线,看看时值变化及书写的变化。 3、 认一认、念一念。切分音(二) 4、 看一看 5、 唱一唱 五、 练练46页(一)听老师的弹奏,把其中几处节奏改为八分与附点四分节奏。 1、 先把旋律轻声视唱 2、 老师改变节奏的旋律再唱一唱 六、欣赏《百鸟引》 1、 结合挂图简介笛子的构造、音色及演奏特点。 2、 初听:边听边看图,用手势表示乐曲所表现的是哪一幅情景。 3、 分段听:感受乐曲的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及所描绘的情景。 (1) 引子:节奏自由、旋律优美、清脆的鸟鸣声,描绘了美丽的早晨景色。 (2) 第一部分:旋律流畅、活跃、音区、力度的对比,描绘了鸟儿在大自然中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飞翔情景。 (3) 第三部分:全曲最精彩部分,笛子在乐队欢快活跃的同步音型伴奏下,运用各种演奏技巧(一),惟妙惟肖地模拟了群鸟的鸣叫声。 (4) 尾声:笛子以最宽广的气息,奏出逐层向上旋律,以快速的民间双气音奏法使旋律情绪高涨、生动的描绘了春天灿烂、群鸟飞舞的动人情景,最后鸟鸣三声再度响起与引子作首尾呼应。 4、 再次复听 a、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从而产生热爱生活、憧憬未来之情。 b、《百鸟引》乐曲与哪一首乐曲相似? 七、 下课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 进一步学习并运用切分节奏 2、 学会唱歌曲的旋律,接触第一段歌词。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复习演唱《天地之间的歌》 四、 节奏练习 五、 大跳音程 六、 新授 1、 教师范唱新歌 a、 歌曲如何描绘了祖国美好河山?b、歌曲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2、学唱旋律 (1) 学唱第一部分 a、 教师弹奏旋律,请学生听辨旋律相同与不同处。 b、 唱一唱 (2) 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a、 轻声视唱b、找一找旋律特点c、分别唱一唱 d、完整地唱第二部分旋律 (3) 把旋律完整地唱1—2遍 (4) 学唱结束句 (5) 完整地把歌谱唱二遍 七、 学唱第一段歌词 (1)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歌词 (2) 轻声跟琴唱第一段歌词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熟练地演唱歌谱,用清晰的咬字吐字唱好歌词。 2、 指导学生按所给的音和节奏组成音乐旋律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入教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复习演唱《摇篮曲》 四、 综合练习 1、 用以学过的各种节奏,按所给的节奏组成音乐旋律。 a、 唱一唱音阶b、唱一唱例谱 五、继续学唱歌曲《彩色的童年》 1、 复习歌谱 (1) 轻声跟琴唱谱 (2) 把唱得不准的谱进行练习,唱好上滑音。 (3) 完整地用舒展、活泼、跳跃的情绪唱谱 2、 复习第一段歌词 (1) 轻声完整地跟琴唱一遍词 (2) 咬字吐字、音准节奏的纠正 (3) 完整地唱词 3、 新授第二段歌词 (1)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 复习反复跳跃记号学唱结束句 (3) 轻声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4) 完整地唱二段歌词 六、 小结并下课 第四教时 教学要求: 1、 继续巩固连音和富有弹性的顿音的唱法,以表达孩子们对童年和未来充满着无限欢快幸福的心情。 2、 进一步学习运用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 三、 听音练耳 1、 复习G调音阶 2、 听辨 四、 练练二 1、 分别视唱两条旋律 (1) 复习各种音符及节奏型 (2) 视唱旋律并选择恰当的速度 2、分别拍击节奏 3、选择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五、 复习演唱《多彩的童年》 1、 复习演唱 2、 歌曲处理 第一乐段:用连音和段音的唱法,mf力度、中速,既舒展又轻快的情绪,表现少年儿童赞美祖国的河山和“海宽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美好感情。 衬词:“来来来”热烈欢快地抒发愉快的心情。 第二乐段:活泼、跳跃的。 “美好、、、、、、岁月”力度稍加强,突出附点以及切分节奏。 结束句:渐慢强结束,表达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有感情地唱全曲 六、小结并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