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儿我发一篇论文的部分,是我前几年的研究可能会有用! (三)实验的方法:因“材”施教原则。利用竖笛这种学具,找到竖笛教学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建立常规课堂教学模式,边实验边完善,不断提高实验质量和效果。
四、实验的具体措施
(一)把呼吸、发声、识谱、歌唱等与竖笛吹奏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竖笛吹奏技巧。
1、呼吸、发声吹奏训练:通过呼呼、吸吸、吹吹、唱唱等,巧妙利用吹奏呼吸与演唱呼吸中气息的异曲同工之法,把吹奏发声的气息控制、分句的换气吸气融为一体。
2、识谱与吹奏训练: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按指视唱,手指按竖笛,看谱视唱。(2)视谱吹奏,让学生的视觉(眼)、听觉(耳)、运动觉(手)等参与识谱,边看边吹,把握识谱的速度、音准、节奏。(3)按指、视唱、吹奏复式教学,三者有机融合,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3、竖笛教学与唱歌教学尤其是合唱教学巧妙融合,解决合唱难点。让他们既感受合奏合唱的效果,又培养他们记忆声部的能力。
(二)灵活运用竖笛参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使它的参与程度达到极限。
1、发声过程:把呼吸、吹奏、发声练习相结合,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
2、导入过程:在欣赏民族音乐作品或学唱一首新歌前采用教师范奏,为导入新课发挥积极的作用。
3、结束过程:在课堂教学结束前几分钟以合奏合唱结束整节课,给学生以回味无穷的感觉。
4、自学功能:在教唱新课前,让学生用竖笛试着吹奏其中部分曲调,熟悉歌曲旋律
5、伴奏功能:学会了一首歌曲,可由一部分同学演唱,一部分同学帮助伴奏,并互相交替练习。
6、欣赏功能:欣赏一首乐曲或歌曲前,先让学生吹奏部分主题旋律,增加感性认识,然后再欣赏;或在欣赏后让学生吹奏旋律,加打击乐伴奏。
7、活动功能:在课堂中把歌唱、吹奏、打击乐、舞蹈等融为一体,进行各种音乐活动。
8、审美功能:让学生独奏、重奏、合奏已听过、唱过的音乐作品,使竖笛成为学生体会音乐情感、美感的审美工具。
(三)借助竖笛,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活动能力。
“音乐课堂应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切身体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情感,增加参与音乐活动的量。”充分发挥竖笛教学优势,使它成为学生表演音乐、表达音乐、感受集体合作快乐、开展创造性活动的一件非常有用的乐器。
1、建立“活动能力”教学模式,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能力。现以二声部歌曲教学为例,介绍 “活动能力”教学模式的过程。
竖笛分声部试吹奏歌曲旋律(培养自学能力,掌握音准)→
竖笛伴奏与视唱旋律相结合(提高识谱视唱能力)→
钢琴伴奏,规范学生唱奏(培养乐感,稳定音准节奏)→
竖笛继续练习唱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
完整演唱,竖笛打击乐合奏并表演(发挥集体活动作用,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束
上述教学过程,教师作为一名指导者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活动─能力─活动─能力”循环往复,使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得到锻炼提高。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音乐活动。让学生自由搭配组合,组成演出小分队进行比赛、举行小小演奏会,在学期结束前的最后一节课由音乐骨干负责牵头编排一台小小音乐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