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高老师和wchy的对话: gao-hongxiang解答: 音程的协和性取决于两个方面:1、声音的和谐程度。2、声音的自然程度。 当我们听一个音程,并且完全不知道这两个音具体是什么音(即没有任何条件),这时一般是按听觉所感受到的和谐程度来判断这个音程的协和性;但如果在听的时候限定了一个具体的调高——bA大调,我们会立刻得出这个音程是1-b6(首调是3-1),是这个调内的自然音,形成的是大三度或小六度而具协和性;但如果限定的调是——a小调,那么听觉上得出的是1-#5,给我们的感觉是出来了一个调式变音,而且是由III级与VII级组成了一个变化音程(减四度),因而在感觉上产生怪怪的不自然感和不舒服的感觉,这样的声音效果也就谈不上协和了。 所以,当你以1-b6来听这个音程时(大三、小六),属于协和音程;当你以1-#5来听时(减四、增五),属不协和音程。 这是由于把音程放到一定的调性中去听时,在感觉上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结果。 并且,从意义上来看,1-b6 与1-#5是两种不同的写法和表达方式,虽然发出的声音一样,但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因此不能把它们看成是相同的音程。 wchy的2个新问题: 本人受益非浅,但有两点小疑问:1、如此来确定音程的协和与否是不是将调式音程的稳定与协和混淆了。 2、如此来说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是相对的 gao-hongxiang解答: 1、音程的稳定与不稳定和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完全不是一回事!例如C与E这个大三度,无论它是不是调式中的音程,也不管它在哪一个调里面,它都是一个协和音程,为什么?因为它是大三度。还是这个音程(C与E),如果要成为稳定音程,那么这个音程只有是在C大调或a小调中才是的,为什么?因为在C大调中它是I、III 级;在a小调中它是III、V 级,取得了稳定音级的意义。所以,如果把音程的稳定性与协和性的概念弄清楚了,也就不会将它们搞混淆了。 2、的确,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是相对的。对各种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的判断,目前都是以乐理书中所言为标准,而这个标准又基本上是沿袭欧洲古典音乐的标准。而今,音乐已经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在许多现代音乐流派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极其不协和的音响。与现代这种不协和相比,原来的不协和标准也就不算什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