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会歌》的音响资料还真不好找,给点资料看看吧。
《夕歌》就是一首有着百年历史的“学堂乐歌”,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校园歌曲。也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学堂乐歌”之一。《夕歌》大约作于1902年原名《夕会歌》。由近代音乐、美术、教育家李叔同先生填词。他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与艺术造诣,所填歌词文辞秀美,富于意境和韵味,词曲结合达到了几乎不露填配痕迹的程度,歌唱起来流畅自如。他创作的这首歌内容浅显而立意很高,歌的曲调采用当时全国流行和脍炙人口的民间乐曲《老八板》,旋律深沉而宽广,一字一板,浑厚自然,不仅给人以艺术陶冶,更重要的是具有极强的教育感化功能。原来的歌词是这样的:
光阴似流水,不一会,落日向西垂。落日向西垂,同学们,课毕放学归。我们仔细想一想,今天功课明白未?先生讲的话,可曾有违背?父母望儿归,我们一路莫徘徊。回家问候长辈,温课勿望荒废。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大家努力呀!同学们,明天再会。
《夕歌》是学生放学所唱的歌。夕阳西下,晚霞满天,三五少年,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从学校高高兴兴回家。他们用深情而优美的歌声,表达出自己努力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的心声。因为《夕歌》是放学时所唱,所以有时也称《息歌》。又由于歌中唱到功课,因而又称《习歌》。近几年演唱时,强调歌中提到的“治国平天下”,故又称《祖国歌》。
《夕歌》是抗战前江都县立实验小学(现扬州东关小学)教唱校园歌曲。学生进校后学的第一支歌就是《夕歌》。老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唱。那时,每天放晚学前,学校规定各班首先由老师作当天的小结,然后师生高声齐唱《夕歌》。这首歌通俗达练,适合孩子们的心理和实际,今天的孩子也能从中受益,因而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