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课时 |
听 |
唱 |
拓展 |
第一课时 |
《彼得与狼》 |
|
|
第二课时 |
《森林水车》 |
《绿色的祖国》 |
护林工人的故事 |
第三课时 |
1、《第一交响曲》2、《卡农曲》 |
|
|
第四课时 |
|
《银色的桦树林》 |
了解美国乡村音乐 |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探索西洋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的特点,了解它们及塑造的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
2、通过听商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懂得一个道理: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和它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西洋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的特点,了解它们及塑造的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回忆以前听过的用音乐形式讲的故事,例如歌曲《小红帽》、《大鹿》,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等。
二、探索乐器音响
1、介绍这个交响童话中的角色,尝试用自己的声音模仿这些音色的声音,再听听作品中的音响,说说分别塑造的是谁的形象。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音乐知识积累,互相介绍出现在作品中的乐器,老师做补充。
三、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1、完整听赏乐曲。
2、哼唱代表主人公彼得的旋律,当旋律出现时即可做一些少先队员走步的动作,以达到记忆该旋律的目的,丰富学生的作品“记忆库”。
四、课堂小结
学生说说听了这部作品后的感想,交流懂得的道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通过欣赏《森林水车》感受独唱、轮唱、重唱等演唱形式的表现力,了解这些不同的演唱形式。
2、能投入的演唱歌曲《绿色的祖国》,知道要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各种演唱形式,能用适当的演唱形式来表现作品。
难点:在《森林水车》每句结束处准确加入水车转动声的伴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欣赏《森林水车》
1、欣赏独唱
师: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听听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独唱)
师:一个人唱的称为独唱。
2、欣赏四重唱
师:在来听听,同样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生:好多人在唱;合唱……
师:恩,这次不再是一个人唱了,有好些人在唱,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多少人在唱,是什么演唱形式呢?
3、学习各种演唱形式。
看书上图片。老师讲解重唱和合唱的区别。
师:我们前面还学习过哪些演唱形式?(轮唱、齐唱)
4、在每句结束的地方加入水车轮子转动的声音。
师:你听到了歌曲里出现了哪些声音?(鸟叫,水声,轮子转动的声音)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轮子转动的声音,听听水车转动的声音多美妙啊。
师:你看看书上的轮子前面的和后面的有什么不一样?(前面四个小,后面两个大)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老师分析节奏,跟着琴声唱准节奏和音高,在和着歌曲演唱一遍。
5、看图连线
根据通感的原理,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法:两幅画与两种演唱形式,谁与谁的表现方式是一样的?
6、拓展:了解水车
出示水车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水车的构造。
请学生说说水车的作用,老师总结概括。
三、学习歌曲《绿色的祖国》
1、欣赏歌曲
师:这首歌曲最适合一个节日来演唱了,大家听听什么节日我们唱这首歌最好呢?(植树节)
2、整体跟唱
师:小朋友在植树节去种树了,我们跟他们一起去吧。
3、解决难点
师:有哪一句你不会呢?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注意歌词上的十六分音符,要指出练习。
1、加入感情
师:我们去种树啦,这可是好事呢,我们的心情如何?(高兴,愉快,自豪)
师:让我们高兴自豪的来演唱吧。
5、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各种演唱形式,现在你能来选一些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演唱吗?
小组合作,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集体演唱
根据学生的建议,采用三种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四、结束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卡农歌》,在学习了不同演唱形式的基础上,重点加深对轮唱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卡农。
2、欣赏《第一交响曲》,听出乐曲中与《两只老虎》旋律相似的主题,将主题进行二部、三部轮唱。
3、复习歌曲〈绿色的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加深对轮唱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卡农。
难点:将〈第一交响曲〉的主题进行轮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绿色的祖国〉
1、复习各种演唱形式。
2、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复习歌曲。
三、欣赏〈卡农歌〉
1、完整欣赏
师:听听这是哪种演唱形式?(轮唱) 2、了解什么是卡农
仔细聆听歌曲,听两个声部的进行,加深对轮唱这一演唱形式的认识,了解什么是卡农。
四、欣赏〈第一交响曲〉
1、整体欣赏,感受情绪(伤感、悲凉)
2、介绍作品
马勒根据儿童画〈猎人的葬礼〉创作的一部音乐作品。
3、听主题旋律
4、跟琴哼唱主题旋律
5、唱一唱〈两只老虎〉,并进行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
五、在〈两只老虎〉的歌声中结束下课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师生共同创设情境,欣赏、感受美国乡村歌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模仿并学会运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3、认识美国乡村音乐的特色乐器“吉他”,熟练、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轻松自然、有表情的演唱。
难点:感受乡村音乐的特点和吉他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1、师:带领学生听着乡村音乐边走边跳自由的进教室。
2、师:说说你听这段音乐走进教室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3、师:我们来静静的听一遍这首歌曲,看看这位歌手是怎样唱的,让我们有了这种感受。(播放《乡路带我回家》)
4、师:我们就用《红河谷》来找找这种感觉。(师生共同尝试)
二、认识吉他,感受吉他伴奏的乡村音乐。
1、介绍吉他
师:在美国,流行着一种音乐,情绪大多是轻松自由的,人们亲切的称它为“乡村音乐”。正是因为乡村音乐听起来轻松自然,所以在美国以至全世界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乡村歌手的演唱。
2、师生合作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谁能来模仿一下?歌手唱歌时拿的什么乐器? 老师手里也拿了一把吉他,谁想来弹一弹?
师:吉他是乡村音乐不可缺少的乐器我用吉他伴奏,请同学们来唱《红河谷》。看看你们能不能向刚才那位歌手一样潇洒自如。
3、师生表演
师:乡村俱乐部里的人都能歌善舞,现在我们就去乡村俱乐部参加一个“PARTY”,我们将和乡村歌手一起表演。大家可以根据旋律来编几个动作。
师;为了能让大家跳的更起劲,我需要几个搭档来演奏打击乐器并和我组成一个小乐队为大家伴奏,你们觉的什么地方加入打击乐好呢?
师;我和你做的有什么不同?(学生仿照教师即兴编伴奏)
师;大家看看是谁来了?(老师带上牛仔帽、围上丝巾)我现在就是一个乡村歌手,将要为大家表演,每个同学也会有这样的演出机会,让我们比一比谁更出色。 师:唱会这首歌曲就有机会成为乡村歌手,我这有这首歌曲的歌谱 ,看谁能很快的把歌曲唱下来!(学生自主练习,在跟琴练习)
4、启发演唱,增强感情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内容:桦树、河狸、驯鹿。)
学生叙述自己看到的景色,集体演唱。
师:我们的乐队已经组成,但是还要追求更好,我们欣赏一段录象,看看能有多少启发。
这段录象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请同学们出出主义,帮助我们这个乐队提高。
师:舞台上只有丹佛一个人在唱吗?乐手都在唱,现在我们的乐队应该比他们的更强大。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乐器进行模仿,你的表演要比那些乐手更投入,比一比谁是最佳乡村歌手?
三、问题与思考
教师:美国乡村音乐是美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产生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歌唱生活、歌唱劳动的歌曲,我来唱一首,大家听听是哪个地方的歌曲。我们江苏也有很多好听的歌曲,谁来为大家唱一唱?
师:你们熟悉的歌曲一定也很多,那么你能不能说出我们这些歌曲和美国的乡村歌曲的音乐特点呢?
师:这些问题,我们或许有一天会有更多的了解,你会发现音乐的世界真是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