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欣赏小提琴独奏曲《牧歌》。
二、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独奏曲《牧歌》,了解我国蒙古民族风情,感受蒙古族民歌的旋律美感及小提琴的表现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2、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参与音乐体验,培养学生以自己独特的理解用细腻的情感感受音乐的变化,了解特定情况下音乐创作的的内涵风格和特色。
三、设计理念:
通过聆听、比较、剖析等方法让学生从民族、文化、历史等角度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地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韵味。指导学生从乐曲的旋律和音色变化中去体会牧歌的优美和苍凉的艺术之美。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音乐文化背景——走入内蒙古
1.播放内蒙古歌曲《牧歌》进教室。
2.教师语言引入。
3.让同学们说一说最想去的地方。
4.教师小结引入蒙古民族,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景色和风土人情等。
5.欣赏听内蒙古的歌曲,师生交流谈感受。
(二)直接欣赏表达感受——走进音乐
1.欣赏由内蒙古长调音乐创作改编的乐曲,谈感受。
2.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录像《牧歌》,并思考问题。
3.学生开展讨论,回答提出的问题。
4.感受乐曲的魅力和小提琴的音色特点及演奏的表现力。
(三)深层体验理解内涵——感悟音乐
1.介绍内蒙长调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介绍作者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3.再次欣赏音乐,分析作品。
4.教师介绍音乐作品的内容及原始的资料。
5.小结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
(四)参与表演加深印象——享受音乐
1.范唱歌曲《牧歌》,比较声乐作品与器乐作品的不同。
2.学生谈感受,图形谱参与。
3.出示歌谱,学生学唱,总结牧歌的音乐特点。
4.再次欣赏小提琴独奏《牧歌》,分析作品的旋律特点。
5.学生自由讨论回答音乐表达的情景。
6.开展配乐朗诵综合活动。
7.在聆听中小结,结束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