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ice老师提出的问题与大家共同讨论

23
回复
105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15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没有经过ice的同意,请ice老师见谅。这是一些有共性的问题,发上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下面是我和Ice的交流实录,这是新论坛带来的明显的好处。

许:你好

ice:许老师:你好!有事情吗?你怎么会想起我呢?

许:和洪啸音乐的朋友交朋友肯定会给我带来更多的工作灵感。

ice:谢谢许老师对我的关心哦!!我可以和你说问题吗?本来是打算给老大说的,大概是他太忙了,没有时间听我罗嗦了,您有时间吗?

许:你说吧。我洗耳恭听

ice:你真好!!
    今天我碰到一个学生,他是我教的5年级的一个学生,平时上音乐课的时候很活跃,不过他不是那种很听话的,因为我不想打击他对音乐的兴趣,所以一直对他格外的照顾,也不是什么照顾,就是对他上课的行为,言语放的很松。
    不过这些时间,他上音乐课的时候好象更“放肆”,我只好对他不理不问,希望他能感觉到我对他的不满,可是他呢?上音乐课干脆什也不带,(我现在上课正在教竖笛)一节课什么也不做,有时候还总是说话。(很多次了)
    今天我真的忍无可忍了把他训了一顿,并且告诉了他的班主任,他是哭着回来给我道的歉,我知道那不是他发自内心的话。。
    看着他的样子,我有些后悔自己的做法。。。。
    我把他叫了出来,和他谈了谈,告诉他如果他有什么看法可以找我谈。。。。虽然这样,我现在的心里还是很内疚,我觉得我今天做的不好,好象伤害了他。。。许老师,你说呢?
    不知道我说了半天,你,明白我在讲什么吗?

许:我明白,你是个认真的有责任心的老师,
我考虑一下,吃完饭来回答你。你注意查收。

ice:好!我也要下班了!!

许:回复太长,1000多字,超过了短信300字的极限,你将你的问题发到论坛上,我将以答复的形式跟帖。

(注:如果我因别的事而将此事遗忘,有负于ice和其它朋友的信任,所以我急着发出来)

致ice
ice老师:
    学生调皮是每个老师面临的问题,老师如果善用调皮的学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从事教育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认为一定要学生乖乖的才行,如果故意捣乱,肯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其实这是对学生的心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的伤害,但老师往往觉察不到自己做了错事。你为此感到自责,说明你是个有强烈责任感的、有爱心的、有新的教育理念老师。
    我们都从学生中过来,洪啸站长和我一样,小时候都是个调皮生,也没少受老师的批评。但这样也对我们有好处,让我们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应付各种挫折,哈哈。纵观社会上现在做事业稍有成就的人,除了靠知识起家的人外,那些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大多是当年的差生,因为他们有更大的胆识,更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各种挫折,可以更适应这个社会,因为他们早在差生的时代老师就已经训练他们了,哈哈!
    当然,我们当老师的,可不能以这种方法训练学生,因为这种方法训练的差生中只有部分能在社会上成功,更多的是人生中更多的失败。

    你也不必过多的自责,至于怎么弥补对这个学生的伤害,作为老师,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办法。
    比如:你借这个机会以后和这个学生多接触,轻描淡写的指出他的一些不足,顺便给这个学生道个歉,老师也要勇于给学生道歉哦,当然道歉是讲究方法的,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可交的朋友。可以信赖的。当学生把老师当朋友了,什么就好办了。
    另外,老师对于学生应该更多的是鼓励,有位德育专家说:“榜样不是最好的老师,但鼓励绝对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做老师的,听到校长几句鼓励,经常加班加点,无怨无悔。大人都需要,何况小孩子。
    既然吃了这碗教师饭,就要想办法干好这门职业,教师的职业之所以神圣,就是因为他是塑造人的心灵的。(是不是大话讲多了?哈哈)
    具体的学生具体对待,我只能从表象来空谈一下,
    最后,送你一个小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只有你能欣赏我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座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 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 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
    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
    他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唉,好好欣赏周围的人吧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16 10:42:52编辑过]
 
发表于 2003-5-15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老师:
真的谢谢你!!我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了!!
 
发表于 2003-5-15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老师晚上好!你说得很有道理。
 
发表于 2003-5-15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启虎,我敬你一杯!
 
发表于 2003-5-15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说一件事:我们这里的交警有一次处理一件交通事件用了三个多小时,原因是一位开残疾车的师傅违规,他年纪很大了,所以交警态度很好,一次次放过他好言相劝,但他仍一次又一次违规不按正常程序操作,违规后甚至不理睬交警的劝说把车停在路上,严重影响了交通!
    我个人平时也注重跟学生的交流,我的体会是你可以对学生“好”,但不能过分的“仁”,这跟家长宠孩子没什么两样,孩子们还小,需要我们的引导,照顾孩子的个性很重要,我身边也有这样的孩子,我的原则是不能影响别的同学,师生之间是要互相尊重的,老师尊重你的习惯和感受,你也要尊重课堂,体会老师的工作也不是很轻松的,也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教会孩子学会“尊重”是很重要的!我希望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很多成功人士小时候就不听话,我想不通为什么要求孩子们那么听话,太听话的孩子往往会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个度挺难掌握,但我想如果孩子们不学会“尊重”,那“合作”“个人发展”似乎也会比较牵强!
 
发表于 2003-5-16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意的“谎言”!!!

 
[U]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U]

     在教育,特别是在对“身心未成熟孩子”的教育中,善意的运用“谎言”,达到不伤害孩子的目的。

        许校长作为“教育”专家,给我们的启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16 8:19:11编辑过]
 
发表于 2003-5-16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上课是很随便的!
我从不要求学生要座的端正,这不行,那不行。因为我认为音乐课本身就应该让学生感到很轻松,只要在我讲课的时候他们不乱讲话,能听的懂,学得到我教的知识,我就会觉得我的课上的成功!(个人看法)何必要要求那些表面的东西,约束他们呢?我喜欢那些带些调皮的孩子(当然也不是过分的那种)因为他们真的是很聪明。
我一直都把学生看成自己的朋友(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喜欢他们和我说心里的话,不管有什么问题,什么看法都可以告诉我。我在学生的思想里也学了不少东西的哦!!
关于我和许老师讲的问题,是因为当时我的心情不好,对待那个学生的处理方法好象有些过分(那个学生大概也没有想到我会那样对他),所以事后觉得有些内疚。不过我当时在批评他以后,还是告诉他如果有什么想法可以找我谈!!(我从他哭着的眼睛里,看到他内心的疑惑,好象说我为什么这样对他)
现在我已经知道我该怎样做了!!
再次谢谢许老师!!
 
发表于 2003-5-16 0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许校长和欣然发的帖子,我很感慨,鼓励真的是一项适合任何人的教育方法,但也不是唯一的方法。我想一味的鼓励和一味的批评都是不合适的,就象欣然说的什么都是要度的,只有鼓励“适度”,“批评”适度,才会收到好的效果,这就需要自己把握了,因为不同的人在同一件事上的态度和想法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用教育学心理学上经常说的因材施教。
      欣然说要让学生懂得尊重,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很对,但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懂得尊重,用什么样的方法的问题,很重要的。
      所以对“好”老师的素质要求很高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好”老师!
 
发表于 2003-5-16 0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感动哦!一来为有好老师感动,二来为好校长感动!我也要让孩子们感动!孩子们其实很喜欢老师的,一句很普通的表扬,会让他“得意忘形”一阵呢!他们其实就是为了能够引起我们的注意!小孩都好可爱哦!!我特别喜欢那种帅气的小男孩,嘿嘿!其实我喜欢大一点的孩子,这样跟他们这些小大人交流的时候更有愉悦感!也许多花一点时间去沟通,交流!突然想起来,大家是怎么去上课的,是上课铃一打,从办公室冲到教室,还是在课前就去,或者上节课一下,就已经去了!以前我是第一种情况拉,不过,今天到以后,我会采用最后一种,下课的时候和他们一起玩,也许更能了解孩子们!
昨天我在CCTV8的儿童剧场里看到了一个关于幼儿教育的,我觉得很好看!很有思想的!“龙飞把所有的老师找来,让她们玩几个小时的弹球,吃几斤的肉,写好多字,有谁愿意呢?孩子和大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为什么孩子不能说不呢?!”是的,经常要求孩子们这啊,那啊,大人又要求自己多少?!
很高兴在这个大家庭里有校长大人拉,不知道有没有教研员哦,这样的交流能让我做的更好!![em18]             [em24]
 
发表于 2003-5-16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我们正处于学《课标》转变“观念”的“关口”,个人认为,“观念方法与技能”三者之中,前两者“要于”后者。比如:“ice”和“许校长”讨论的这个问题在任何学科的“教育”中都非常重要,但与“技能”无大关系。
     “观念”支持和形成一定的“方法”;“方法”体现和表达一定的“观念”
 
发表于 2003-5-16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校长也是一个懂得欣赏别人的人!
 
发表于 2003-5-16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象许老师这么好的校长真是不多啊!老师管学生,校长管老师,校长的责任太大了,是学校的掌舵手,但有些校长要求老师懂学生,可他们有没有让自己也去理解老师,懂老师呢?
 
发表于 2003-5-16 1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校长讲的那个妈妈和儿子的故事,我第一次听是我妈妈给我讲的;心里有些感触,不知是不是我妈妈在反省对自己儿女的教育方法;第二次,我自己在我们自己本地的报纸上看到了这篇文章,也很感动,想到了自己的教育和平时和别人相处时,还不是一样需要欣赏和鼓励?这一次,是我第三次看到这个故事了.却有种震撼,是啊,不管是鼓励还是批评,都有把握好一个度,只要掌握好了,对学生的一生都是受用的.
 
发表于 2003-5-16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必须重视“教育性”!!!
 
发表于 2003-5-17 1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ing
新课改来了,我们的思想也该变变了。
 
发表于 2003-7-7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意的“谎言”及“欺骗”

 
在教育,特别是在对“身心未成熟孩子”的教育中,善意的运用“谎言”,达到不伤害孩子的目的。
    以下转摘“钱理群”教授对“鲁迅先生”《我要骗人》一文的评价:
    在这一年里,鲁迅还有一篇也是写爱、也同样具有震撼力的文章,这就是我在很多场合都向同学们介绍过的《我要骗人》。文章说,一个冬天早晨,我刚要跨进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这个“捉”很有意思),是小学生,是要募集水灾捐款,“因为冷,连鼻子尖也冻得通红。我说没有零钱,她就用眼睛表示了非常的失望。”其实鲁迅说没有零钱当然是事实,另一方面鲁迅心里很明白,这种捐款是没有意义的,捐来的钱,“是连给水利局的老爷买一天的烟卷也不够的”,那是骗人的东西。但是一看见这小女孩,露出非常失望的神色,“我觉得对不起人”,就带她进入电影院,买了门票以后,付给她一块钱,而这小女孩“这回是非常高兴了,称赞我道:‘你是好人’,还写给我一张收条。只要拿着这收条,就无论到哪里,都没有再出捐款的必要。”这小女孩走了,“于是我,就是所谓‘好人’也轻松的走进里面”,看电影去了。但是看着看着,“心情又立刻不舒服起来,好像嚼了肥皂或是什么一样。”为什么?因为骗了这孩子。为什么要骗?因为“我不爱看人们的失望的样子。倘使我那八十岁的母亲,问我天国是否真有,我大约是会毫不踌蹰,答道真有的罢。然而这一天的后来的心情却不舒服。好像是又以为孩子和老人不同,骗她是不应该的,想写一封公开信,说明自己的本心,去消释误解,但又想到横竖没有发表之处,于是终止了……”——这里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无论对母亲,对这小女孩,鲁迅都充满了爱,他爱她们,因此不愿意让她们失望,因为爱,所以说谎;但又为骗了最爱的人而谴责自己,心里永远不得安宁;想公开说明,又解释不清楚;希望有一天大家不要欺骗,但又明白,这一天不会来,“还不是披沥真实的心的时光”:终于痛苦地写下了“我要骗人”这四个字。爱与欺骗,真实与说谎,这些东西就这样纠缠在一起,不是那种单一的,因而不免是轻飘飘、甜腻腻的爱,而是复杂的,充满了矛盾,充满了沉重的深刻的爱。这就使我们想起了鲁迅《野草》里那篇《颓败线的颤动》。一位伟大的母亲,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孩子,为了使他们免于饥饿,不惜出卖肉体;但子女长大了,竟为母亲感到羞耻,于是把她赶出家门,连孙子也对她高声喊“杀”。被亲人放逐的母亲,走到了旷野里,“她赤身露体地,石像似的站在荒野的中央”,她想起了一切,“又于一刹那间将一切并合:眷恋与决绝,爱抚与复仇,养育与歼除,祝福与咒诅……”。我们一般讲“爱”,都单讲眷恋,爱抚,养育,祝福;而在鲁迅的笔下,在伟大的母亲的情感世界里,眷恋与绝决,爱抚与复仇,养育与歼除,祝福与诅咒,这看似对立的两种情感、两种心理却是相互纠缠为一体的。这位母亲正是以这样一种爱和恨的复合与纠缠,“举两手尽量向天,口唇间漏出人与兽的,非人间所有,所以无词的言语”。在某种程度上,鲁迅的作品正是“无词的言语”,里面蕴含着鲁迅式的爱,或者如鲁迅自己所说,是“爱憎不相离”——这里,情感的多层性,大爱与大憎的相互搏斗,渗透与补充,无序的纠缠与并合,自会产生一种丰厚、繁复,撕裂般的感情力量。我们可以想见,在鲁迅生命的最后流程中,纠缠于心的正是这样一种情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9-25 15:30:40编辑过]
 
发表于 2003-7-8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的“实质”及“行而上”!?!?!?
 
发表于 2003-7-8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0][em00]感动得我直想流眼泪!!!我要把这篇好文章保存起来!!
 
发表于 2003-7-8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好感动!!
 
发表于 2003-9-25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的重要性!!!
 
发表于 2003-9-25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许老师上传的故事,想流泪,非常赞同欣然的观点,鼓励和严格要求是不能分开的。在老师研究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研究你,如果你是一个让学生佩服、信服、舒服的老师,还有什么让你担心上不好一节课呢?
 
发表于 2003-9-26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如阳光

  这学期儿子期中考试得了高分,我表扬他:“考得很好!”不料,儿子却惊讶地望着我:“不,我很笨!”我愕然:“谁说的?”“你讲过的。”我确实说过,在儿子不听话的时候,在儿子贪玩的时候……原来,我在一次次地动摇他、打碎他的自信。

  那日我看了教育家魏书生的书。魏说,教育孩子要学会找他的闪光点,不断地表扬他。我姑且表扬一番试试。

  听儿子吹竖笛,我就说,你吹得不错,爸爸很爱听,要是再注意一点技巧,就会更好;见他写字,就说,写得认真,有点像帖子上的,不过要把身子坐正,头不能歪着;见他帮妈妈拖地板,那就更加夸奖,来了客人,就宣传宝贝儿子居然自觉劳动,是不是很了不起……

  如此做起来实在有些累人,发现孩子可值得表扬的一面着实比发现值得批评的地方困难多了,然而实行下来,表扬确实比批评奏效。


  我终于明白,赞美如阳光,而指责却在扼杀一个孩子的心灵。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当然,表扬也得有度。

  有位同事,他的宝贝女儿在学龄前,背下了百首唐诗,学会了加减乘除,猜谜顶呱呱,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令人羡慕得要命。上了学,学习排在一二名,可到了初中,境况大不相同。同事说,女儿由于早慧,天天活在赞美声中,底质中缺少一种安于平凡的踏实和韧性,要改变,已不容易了。

  我上学时,班上最优秀的是我的同桌李铁。经常到他家玩,很少见他爸妈得意过。李铁让干家务就干家务,学习时踏踏实实地学。我有一天鼓足勇气对他父亲说:“您太吝啬了,李铁学得那么好,您怎么还不满意。”现在的李铁,是一家美国电子公司的驻华经理。也许现在他会感谢父亲的“吝啬”。

  孩子需要表扬、赞美的激励,但却不能天天生活在赞美声中,就如同人不能永远在阳光下一样。这也许就是表扬孩子的学问吧
                                                                            ______摘自

          我还是想说:“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现在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负责的态度。
          我喜欢有规矩的孩子,但更喜欢有好性格的孩子。我喜欢智商高的孩子但更喜欢情商高的孩子。
          我更觉得“老师”这两个字的沉重,真希望所有的家庭和社会来一起为老师们共同挑起“教育”的重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9-26 13:15:13编辑过]
 
发表于 2003-9-26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才施教”也应体现在批评与表扬当中。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好音乐课不是简单的事,我们教师要作好多种角色的转换,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可爱调皮的孩子,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我认为教孩子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学习才是第二位的。平时上课时可以多树典型学典型,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这是我的看法,请大家多指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