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至今,钢琴考级考生总数超过25万人次 ■历经20年发展,如今钢琴考级已成一道文化风景线 ■钢琴考级中出现的一些现象问题值得引起各方关注反思 20年前,上海音乐家协会组织的钢琴考级拉开大幕。钢琴,人称“乐器之王”开始为普通人所关注。20年后,上海考级人数已每年稳定在2万多人。每年盛夏,集中在学校钢琴考点门口左顾右盼的琴童家长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20年来,钢琴考级走过的历程,折射出上海千万普通家庭追求高雅艺术的过程。而今,它的存在对上海十万琴童家庭来说意义何在? 考级故事 一转眼,钢琴考级,这个曾经被人热捧也被人诟病的业余音乐等级考试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在这期间,有些人坚持了,有些人放弃了,但无论如何,考级或多或少让他们的人生有了些许改变。琪琪、小天、温迪,3个不同年龄的琴童,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学琴故事,演绎了钢琴考级20年来走过的历程。 故事一:考级让我受益很大 主角:琪琪年龄:26岁,公务员;琴龄:21年我应该算是考级推出后的第一代琴童,也是通过考级受益最大的一批孩子了。记得我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爸爸妈妈从外面搬回来一个黑漆漆的大家伙,又笨又重地占据了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要知道,那时我家才10平方米。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名叫“钢琴”的东西居然价值不菲,几乎花完了父母的所有积蓄。因为投资巨大,我每天都被爸爸摁在琴凳上练琴两小时。1年后,老师说我可以去参加考级了,就这样,大约一年一级,直到初三那年我考到了8级。 说实话,现在看来考级使我受益很大。那时候,学琴的孩子还不像现在这么多,会弹钢琴又考了级的也不多见,所以学校里大凡有文艺汇演之类的活动,老师总会把我推上第一线,这也让我多了不少“见世面”的机会。考级让我最为受益的一次,就是中考那年,我凭借艺术特长加分进了市重点,可以说,如果没有那次加分,我可能最多也就进个普通高中,之后可能连大学也考不上。 故事二:不考级反而爱上学琴 主角:小天年龄:20岁,高三学生;琴龄:16年4岁那年,父母不知从哪儿听说学钢琴可以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大脑发育,学钢琴的孩子今后读书成绩一定好,而且钢琴考级证书可以在升学考试的时候加分。于是他们头脑发热,从此,我的学琴“血泪史”开始了。 学了琴,自然要考级,不然学琴干吗?为了考级,家里的尺子没少打断过。有时妈妈下手重了点,爸爸心疼我,就朝妈妈吼,一场家庭大战自然免不了。所以每到考级前,我家总是鸡飞狗跳的,为此我恨死钢琴、恨死考级了! 爸妈让我学钢琴、考级的初衷就是为了考试加分,结果事与愿违,就在我好不容易考到6级的那年,加分政策取消了!这下爸妈可傻眼了。当然,最开心的人是我,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用碰让人讨厌的钢琴了。 不过,说来也奇怪,没有考级的压力,没人逼着练琴,我却对学钢琴发生了兴趣,后来我还自己提出去考级呢。直到现在,我仍然有空就弹几曲,放松一下心情。钢琴,真正成了我生活中的朋友。 故事三:我想不停地考级 主角:温迪年龄:8岁,小学二年级;琴龄:4年我在幼儿园,看见老师弹琴的样子很好看,那时候,我觉得弹琴蛮开心的,所以妈妈问我想不想学钢琴的时候,我就说想学。 但是学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就发现学琴真的很不好玩,尤其是考级的时候,对着几首曲子翻来覆去地练,又枯燥又没劲,还没看书有意思呢。但是妈妈又不让我放弃,她说学钢琴跟读书一样,如果现在放弃学琴,那以后不就连读书也可以随便放弃了吗? 不过,考级烦归烦,但考完就好啦。那段时间最爽了,爸爸会带我去旅游,而且拿证书的时候很光荣,老师还会在班会上表扬我。所以我想不停地考级,这样我就有更加多的机会出去玩了。 考级透视 从1988年起,上海率先在全国举办的业余钢琴考级活动,今年已进入第20个年头。如今,钢琴考级不仅已成为许多家庭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还在上海的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考级成了醒目的文化风景线 记者日前从上海音乐家协会了解到,加上于8月参加本年度考级的人数,20年来,上海参加钢琴考级的学琴考生,将超过25万人次。 一个孩子学琴,牵动着全家老少的心。每年8月,钢琴考级成了申城一道醒目的文化景观。在人头攒动的考级现场,陪考的成人甚至超过了考生。 早在钢琴考级推出的第二年,报考人数就飙升到2000多人,此后每年报考总人数以20%的速度递增。直到2001年,参加上海音协钢琴考级的考生人数首次突破每年2万人,7年来始终保持着如此庞大的规模。而作为“后起之秀”的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考级活动,参加考级的人数也每年提升,目前已拥有7000人左右的考生群体。钢琴考级年年热度不减的状况,还直接带动了其他艺术门类考级活动的迅速升温。 目前,仅音乐类考级就已覆盖了绝大部分的管弦乐器、民乐器以及声乐、乐理等艺术门类。 现象反思 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十万琴童”的说法不是一个虚数。那么这其中,又有多少孩子真正是在学琴中快乐着,在音乐中享受着?近两年,钢琴考级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值得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思考。 高级别考试低龄化 在2007年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业余钢琴考级报名现场,记者发现,报名表上填写的孩子出生年月,一个比一个晚,十多岁的孩子占80%左右。在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钢琴考级中,报名者也大多是初中以下的孩子,而5级以上的高级别考试也不乏低龄儿童报考。 对于钢琴考级低龄化的现象,现场监考老师表示:“如今考级已经不能在升学时加分,不过现在许多家庭的经济条件宽裕了,都希望孩子通过学钢琴来培养气质、增加音乐素养,但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真的有点过头了。” 上海音协副秘书长郭强辉对低龄幼童报考高级别考试的做法也表示:不提倡。“每一个级别对指法的要求都不同,年纪太小的孩子受身体因素限制,手指力度和宽幅可能还达不到演奏要求,贸然跳级报考,有很大风险,万一没考过,反而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钢琴教育呈现“僧多粥少”的状况,学琴的孩子越来越多,但专业钢琴教师却数量有限,而业余钢琴教师的水平资质则参差不齐。 考官们每年都会发现,一些考生弹琴方法错误,完全在“乱弹琴”;有些八级的学生音乐基本理论知识严重缺失,甚至连几个升降号都搞不清,更别提读懂乐谱中对音乐有重要提示作用的外文术语了。 上海钢琴专业委员会的专家表示,这是因为孩子在起步阶段所接受的培训不专业造成的。专家认为,有些业余教师本身缺乏音乐理论知识,又对钢琴教育这门学问一知半解,忽视了很多关键的教学内容,如听音辨音等能力,以致孩子在考级中出现上述匪夷所思的情况。 专家表示,由于大部分家长并不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钢琴老师,因此钢琴师资水平还需要有关专业部门的规范。 喜欢音乐比考级更重要 有调查显示,中国正在学琴的琴童有3000多万,在上海,“十万琴童”更是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数字。近年来,在郎朗、李云迪等钢琴天才的示范效应下,学琴的孩子还在趋之若鹜。 “学琴的热潮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热了二十年了,但是郎朗、李云迪毕竟只是少数。”著名钢琴家孔祥东认为,孩子去学琴,会弹几首曲子,考过了几级,这些跟学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关系。事实证明,很多孩子在经过最初的兴奋期后,被枯燥的技术练习所累,原先对音乐的热爱渐渐冷却,很快便放弃了。 上海音协副秘书长郭强辉也经常对满怀期待向他询问“孩子能否走专业道路”的家长们泼上一盆冷水。“我告诉过很多家长,考级不是为培养专业人才而设立的,我们的工作是让更多人懂得欣赏音乐,让孩子真正喜欢音乐比纯粹用考级检验技术水平来得更重要。” 考级心态变得更加健康 经过20年考级“锤炼”,家长们对考级的心态也变得更加健康。 上海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郭强辉说:“开始几年,家长认为学钢琴能让孩子更有竞争力。所以哪怕是 跟风,家长们也觉得应该让孩子去尝试一下。”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钢琴考级被烙上了“升学”的印记,当时政策规定,钢琴考到一定级数就可以在各级升学中加分,促使一些认为孩子“可学可不学”的家长也抱着升学目的送孩子考级。 有数据显示,在有关部门取消考级加分政策后,近年来考级人数仍在增加。郭强辉认为,这反映了钢琴考级与应试教育脱钩后,家长看待考级的心态更趋于平稳了。 考级打下扎实音乐基础 20年来,上海的钢琴考级让一大批青少年打下了扎实的音乐基础。如今,活跃在校园、企业和各单位的音乐骨干,绝大多数具有考级经历。据统计,上海市业余钢琴考级从1993年涌现第一批10级考生后,至今已有4989人持有10级证书。从2005年起,钢琴考级推出演奏级考试,2006年又设立难度更高的即兴伴奏级考试。 据了解,目前上海专业音乐学府中的上海籍学生大多有着考级的经历。此外,当年一批拥有高级别考级证书的琴童,尽管并非“科班出身”,但曾经的学琴经历让他们拥有较高的音乐修养,成为高雅艺术的忠实拥趸。 [上传时间:2007-08-25 09:54:15] [信息来源:上海家庭报 2007-08-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