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学随笔—发挥小组作用,相互合作快乐的学习

7
回复
41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3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的教学中,学完歌曲之后,我突发奇想,把学生分成了七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把所在段的大意(也就是故事情节)画成一幅画。学生积极性很高,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没有任何的羞怯感,反而却产生了一种集体荣誉感,从而使活动变得主动和活跃。有的小组在图画纸上即兴创作,有的小组在激烈的讨论,有的小组在各自分配任务等等。在小组里每位学生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与同伴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得更加完整。学生们在思维非常开阔,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献计献策,表演的异彩纷呈!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氛围,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直接参与、相互交流,共同创造。不仅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也锻炼了个人的创新能力。营造“小组合作”的教学氛围,对于小学音乐教育来说,这也是一种艺术!
[em05]
 
发表于 2004-4-23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这个创意很好,也在教学中运用的很好,值得借鉴。

这篇随笔我打算收录到静态页面的相关栏目了。

谢谢你!
 
发表于 2004-4-23 1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老师谢谢你为我们做的一切!以后希望能得到你的指教,请多帮忙!!
 
 楼主| 发表于 2004-4-26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谢谢李欣老师提供的成功案例。
    李欣老师之所以成功原因有二,其一:热爱音乐课堂教学,敢于思考,敢于创新。其二:她的做法遵循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规律,即:1、主题明确(歌曲是叙事性的,每段有具体的故事情节,这就使学生的讨论点集中,不会导致茫然无措)。2、适时切入(旋律加深了情感体验,文字给人画面想象,创作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3、要求具体且适合学生的能力表达点,同时,可操作性强且反馈效果明显。
    近几年,课堂教学越来越要求能体现民主、合作、创新,于是课堂上“小组讨论、研究”的做法越来越多见,但往往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把手段变成了目的,这是我们要避免的。很多不成功的讨论究其原因主要是上述几点没有或考虑不周全所致。
    再次感谢李欣老师。同时希望大家多写这样的案例(成功的做法,失败的教训或困惑),供大家学习,借鉴。

点评人:大运河
 
发表于 2004-4-26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运河老师对我的点评,我深受触动,我会一直努力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04-4-27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中,经常突发奇想改变教学设计只能说明你在原先教学设计上的考虑不周全。
 
发表于 2004-4-27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孙老师说得很中肯,也很直接。不过对于年轻老师来说这些突发的奇思妙想是非常可贵的,它表明了老师在教学上的探索,对教学的热爱。真正开始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作品来雕琢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仅仅对学生,对我们老师也同样重要。学生从我们的课中体验了各种情感,老师从中也体会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
 
发表于 2004-4-27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孙老师说得有理,但我更加相信灵感,也体验到了一名音乐教师的快乐,使我更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