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本第9册教案,大豆敬上**

43
回复
256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2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录

第一课

《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

《光明行(二胡独奏曲)》

第二课

《西风的话》

《抗敌歌》(合唱)

第三课

《愉快的梦》

《铃兰》(童声合唱)

《乘着歌声的翅膀》(管弦乐曲)

第四课

《看龙船》

《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琵琶独奏曲)

民族乐器介绍(二)拨(击)弦乐器

第五课

《排排坐》

《咚咚喹》

第六课

《我的小绵羊》

《快乐的罗嗦》(弹拨乐合奏曲)

第七课

《金扁担》

《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31 10:04:05编辑过]
 
发表于 2004-5-12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音版本(旧)第9册教案*****大豆敬上

 

第一课《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

一、 教学内容

1、歌曲《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 第一课时

2、综合训练(一)

二、 教学目的

1、 复习巩固一个升号的调,并进行识谱。

2、 初步掌握歌曲内容,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音色和力度,表现歌曲中不同角色的性格。

3、 综合训练(一)是带有渐弱的力度标记,形象地表现了夕阳西下的黄昏意境。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歌曲《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

2、 复习巩固一个升号的调

四、 教材分析

《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是一首创作歌曲,这首歌曲具有浓郁、鲜明的民歌风味。歌词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比作“公公”,月亮比作“婆婆”,写出他们周而复始,永恒不止的运行,并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形象,十分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情趣,歌曲分为三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8个小节,旋律中cadomi、三个音频频出现,最后的七度大跳结束。

五、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用欢快的音乐拍手近教室)

我们开始新的课程,

美妙音乐带给我无限幻想,

老师你好,同学你好,

欢迎来到音乐天堂。

这是一首带歌词的练习曲。改编于一侧电视广告。优美动听的旋律使学生演唱时朗朗上口,形象地表现了对音乐对未来充满幻想、充满希望的意境。

(二)、视唱(板书)

1

2

①、 复习G大调音阶

②、 分条练习拍节奏

③、 视谱注意各个音的音名

④、 全体一起演唱,纠正不对的地方

⑤、 请各别同学视唱

(三)、新课《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

1、 导入:早晨雄鸡喔喔叫,什么升上了天空?(太阳)太阳公公翻山越岭,天天从早走到晚,不怕辛苦,等太阳公公回家后,什么又升起来了?(月亮)月亮婆婆最能走,千山万水挡不住,年纪虽老但却劲头十足。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歌唱太阳和月亮的歌曲《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

2、 节奏训练

分组练习,再全体一起拍。

3、 视唱

在视唱中要注意声音的连贯,附点八分音符做到时值正确,声音要有弹性,演唱时要在气息控制下唱好低音,唱低音时要用轻声,并保持唱高音的感觉。

4、 朗读歌词

5、 全体一起演唱

学唱时,要强调咬字、吐字的正确,做到音韵不变,口形和声音位置不变。

6、 请同学单独演唱

7、 男女生分组演唱

8、 全体一起演唱

(四)、小结

第一课《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

一、 教学内容

1、 歌曲《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 第二课时

2、 欣赏《光明行》

3、 民族乐器介绍(一)

二、 教学目的

1、 巩固一个升号调的识谱,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音色和力度,表现歌曲中不同角色的性格和形象。

2、 欣赏《光明行》。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音乐家刘天华的生平介绍,向学生进行近、现代史教育,并指导学生感受二胡的音色及表现效果,分辨乐曲段落及其所表达的情绪。

3、 初步认识和了解中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二胡、高胡、中胡、低胡、板胡)的音色、形状和演奏方式。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复习歌曲《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

2、 欣赏《光明行》

四、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注意每一乐句的强弱对比要唱出来。

(二)、歌曲《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

1、 全体一起演唱

2、 教师范唱

3、 歌曲处理

歌曲分为三个乐句,除了第三乐句句末扩充了三小节,每个乐句都有八个小节,句末落音都是mi,旋律中cadomi、三个音频频出现,最后的七度大跳,具有湖南地方音调的进行特征,同时也显得稳健有力,表现了“好筋骨”、“劲头足”的形象。

由于两段歌词都是谱同一旋律,为了表现“公公”、“婆婆”不同的性格和形象,在歌唱时,应从音色、力度上作适当的变化,但曲末的“好筋骨”、“劲头足”都要用饱满有力的声音演唱。

4、 歌曲可按男女分组作角色性演唱,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音色表示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的不同形象,如:以男同学明亮有力的声音代表太阳公公,以女同学轻柔的声音表示月亮婆婆,也可男女同学混合编组,运用不同的力度、音色及连音、断音等唱法,表现两个角色的不同性格和形象。

5、 全体复唱全曲

6、 分组演唱

7、 全体一起演唱

(三)、欣赏《光明行》

1、 介绍乐曲

《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写成的二胡独奏曲。这以前人们总认为二胡适于演奏幽雅、抒情、柔和优美的乐曲,而刘天华吸取了西洋弦乐器的演奏特点和写作技巧。写成了一首用二胡演奏的、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明快坚定的旋律、富于弹性的节奏、主和弦分解进行的号角式音调,使全曲生气勃勃、表达出当时人们追求光明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2、 听第一遍

初步欣赏全曲,感受乐曲所具有的进行曲风格和民族特点。 填写听听想想(1

3、 逐段欣赏,听第二遍

比较各段在情绪上的变化和联系,感受同一音乐主题转调后产生的色彩明暗变换的效果。填写听听想想(2)、(3

4、 复唱全曲

(四)、民族乐器介绍 (幻灯)

1、 二胡

二胡又称胡琴、南胡,约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是各地普遍流行的拉弦乐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音色柔和表现力丰富,擅长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

2、 高胡

高胡亦称粤胡,音质清亮、透明、华美、声音穿透力强,可以演奏缓慢、抒情、华丽的旋律,可用于重奏、合奏。

3、 中胡

中胡是中音二胡的简称,音色丰满、宽厚,是乐队中重要的中音乐器。

4、 低胡

指低音二胡,形状和构造与二胡基本相同,演奏方法同中胡。

5、 板胡

又称秦胡、大弦,板胡发音清脆、嘹亮、高亢、刚健、热情而豪放,多用于独奏,演奏欢快、奔放、明朗、炽热的旋律最合适。

(五)、小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1 11:00:3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5-12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课《西风的话》

一、 教学内容

1、 歌曲《西风的话》 第一课时

2、 读谱知识 ①变音记号

②一个降号的调

3、 综合训练(二)

二、 教学目的

1、 初步掌握歌曲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珍惜时间。

2、 认识降记号,学习调号中一个降号的调及该调的首调唱名位置。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歌曲《西风的话》

2、 认识降记号

四、 教材分析

《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歌曲节奏平稳、对称,四个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旋律流畅,跌宕起伏,变化有致,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五、 教学过程

(一) 发声练习

指导学生声音要连贯,按照曲调中的休止符处换气。

(二) 读谱知识 (板书)

降记号

降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在某一个音左边使用降记号,则表示这个音以及它以后出现的同一小节内的相同的音要降低半音,书写时要注意该记号在其后面音符符头在五线谱线间上位置的一致。

一个降记号的调(do=F

一个降号的调是指调号中含有一个降号的调。这个降记号的出现,是为了“do”音移到了“F”的位置上而用以调整音级之间的全音、半音关系,使新的调中各音之间也保持和“do=C”一样的音程关系,本课中讲的一个降号的调,泛指以Fdo的调,而在指导学生认识、熟悉,一个降号的调中各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时,均以F大调的为例。

(三) 新课《西风的话》

1、 导入:问: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

秋天景物有什么变化?人们穿的衣着又有什么变

换?

师: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你们也变得

又高有胖,因此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下面我们

就听听西风怎么说的《西风的话》。

2、 教师范唱

3、 节奏训练

注意拍齐、休止符做出来。

4、 视唱

根据五线谱认识音位

板书

分条进行练习。把F大调音位认熟、唱熟。

四条连起来唱一唱,反复练习,唱熟为止

(四) 小结

第二课《西风的话》

一、 教学内容

1、 歌曲《西风的话》 第二课时

2、 综合训练(一)

二、 教学目的

1、 继续学习歌曲《西风的话》,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歌唱秋色的美景,教育他们要热爱生活,珍惜时间。

2、 复习降记号,复习升记号,并把综合训练的C大调曲谱改为F大调。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歌曲《西风的话》

2、 综合训练(一)

四、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这是一首巩固降记号的调的视唱练习,同时也可以通过轮唱,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进行二部练习时,可分部练习,要求节拍整齐,力度均衡,以防在轮唱时相互扩大音量。

(二)、歌曲《西风的话》

1、 复习曲谱

反复多唱几遍

2、 听磁带范唱

3、 朗读歌词

要求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歌词,体会“西风”和“孩子们”对话中的语气,朗读时也应要求学生使用较高的声音位置,并帮助他们理解歌曲中所描绘的秋天景色。

4、 加词唱

这首歌曲情绪平和,没有强烈的感情起伏,前两个乐句力度应适中,第三乐句构成歌曲的“高点”,情绪略显激动,第四乐句又恢复了平静。

5、 复唱全曲

6、 分男女两组分别演唱

歌唱时注意气息的控制,做到声音连贯,平稳,声音位置统一。

7、 全体一起演唱

(三)、综合训练(一)

把下面这首小曲按do=F改写在五线谱上(幻灯)

让学生通过写的练习,帮助学生熟悉和认识一个降记号的调的音的位置。

(四)、小结

第二课《西风的话》

一、 教学内容

1、 歌曲《西风的话》 第三课时

2、 欣赏《抗敌歌》

二、 教学目的

1、 复习歌曲《西风的话》,并对歌曲进行处理,让学生在不同声区中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

2、 通过欣赏《抗敌歌》,感受音乐家黄自通过歌曲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复习歌曲《西风的话》

2、 欣赏《抗敌歌》

四、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注意轮唱时,注意声音轻柔,节奏整齐,“叮咚”声音要明亮。

(二)、复习歌曲《西风的话》

1、 全体一起演唱

2、 听磁带范唱

注意歌曲情绪的变化

3、 歌曲处理

歌曲的旋律呈波浪起伏,应指导学生依靠气息支持唱得圆润流畅,一字多音处理要保持正确的口形,做到字正腔圆,音区较低的音必须保持较高的声音位置,唱句末的“袍”、“高”、“红”等字时要声音饱满、吐字清晰。歌曲的前两句表现“西风”和孩子们久别重逢时亲切的话语,音量宜较轻,第三、四句则流露了西风因自己带给自然的美化而感到的欣慰与自豪,音量宜较强,特别是第三句,为全曲的“高点”,使用“f”力度但不宜过度,以保持贯串于曲中的抒情柔和的气势。

4、 全体复唱

5、 请同学演唱

6、 分男女生演唱

7、 全体一起唱

(三)、欣赏《抗敌歌》

1、 介绍作曲家黄自

黄自江苏川沙人,他毕生从事音乐教育事业,在介绍西洋近代音乐理论,培养专业人才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他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清唱剧和歌等九十四首作品。其中《怀旧》与《长恨歌》是我国在交响乐和清唱剧方面较早的尝试,他的歌曲在民族解放战争期间鼓舞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2、 听第一遍

要求学生听辨其演唱形式,讲出对歌曲情绪的初步感受。

3、 分段听第二遍

引导学生听辨两段音乐的不同写作方法。

4、 听第三遍

加深对作品的整体印象和感受。

(四)、小结

 
 楼主| 发表于 2004-5-12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课《愉快的梦》

一、 教学内容

1、 歌曲《愉快的梦》 第一课时

2、 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

二、 教学目的

1、 初步掌握歌曲内容,要求学生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

2、 通过欣赏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合唱的丰富表现力。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歌曲《愉快的梦》

2、 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

四、 教材分析

《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童声二部合唱曲。它描绘了儿童在梦中那神奇般的想象,同时也反映出了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理解,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子,速度较慢,节奏变化不大,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使人好象听到了孩子们在看到了幻境中的神奇景象时发出惊喜的呼喊。歌曲反映了儿童对新奇而美好的事物所怀的向往和追求。

五、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注意两声部要唱得和谐。

(二)、新课《愉快的梦》

1、 导入:小朋友们,你们都做过愉快的梦吗?有一个小朋友他做了这样一个梦,你们想知道吗?下面咱们一起听一听。《愉快的梦》

2、 听磁带范唱

3、 视唱二声部(板书)

分声部演唱

两声部合起来

Ca代谱唱

4、 视唱齐唱部分

5、 全体一起演唱

注意气息和声音位置

(三)、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

1、 听第一遍

考虑这首歌曲是齐唱歌曲,还是合唱歌曲。

2、 乐曲介绍

这首乐曲由德国作曲家德尔松以德国诗人海涅的诗为歌词所写的歌曲,后被改编为小提琴、钢琴、长笛等乐器演奏作品。

3、 听第二遍

让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4、 听第三遍

让学生一起跟着轻声唱一唱

(四)、小结

第三课《愉快的梦》

一、 教学内容

1、 综合训练(一) 第二课时

2、 歌曲《愉快的梦》

二、 教学目的

1、 继续学习歌曲《愉快的梦》,让学生富有表情地表达歌曲所描绘的美丽梦境。

2、 通过综合训练(一),唱好二声部,要求声音和谐优美。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歌曲《愉快的梦》

2、 综合训练(一)

四、 教学过程

(一) 发声练习

这是一首两声部合唱练声曲,曲中 附点八分音符时值和跨小节的 三拍时值要唱准,第二声部也是在弱拍上进入,要和第一声部做好的配合。曲中的“鸽”和“飞”两字要做到发声正确,保持高位置,气息畅通,以防止声音的挤压和扁白,结尾“方”字发声时口形要保持住并控制气息,使力度渐弱以至消失,教师可以用“鸽子越飞越远到看不见”的情景来启发学生的想象。

(二) 歌曲《愉快的梦》

1、 复习曲谱

分声部单独唱

两声部合起来

全体一起演唱

2、 听磁带范唱

3、 朗读歌词

注意有语气

4、 全体一起加词唱

演唱时要注意唱出6/8拍摇荡的感受,气息长一些,但声音要轻,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梦、色、荡、漾、岛、金、岸、唱”这几个字。

5、 全体复唱

6、 二声部单独演唱

注意声音和谐、优美

7、 请同学领唱

一个同学领唱

女生领唱

男生领唱

8、 全体一起演唱

(三) 小结

第三课《愉快的梦》

一、 教学内容

1、 歌曲《愉快的梦》 第三课时

2、 欣赏《铃兰》

二、 教学目的

1、 要求学生用连贯、流畅的声音,自然、清晰的吐字和咬字,和谐的二声部合唱,富有表情地表达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梦境。

2、 通过欣赏歌曲《铃兰》,感受音乐中和声的美感以及合唱的丰富表现力。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歌曲《愉快的梦》

2、 欣赏《铃兰》

四、 教学过程

(一)、歌曲《愉快的梦》

1、 教师范唱

2、 听磁带范唱

3、 复习曲谱

4、 复习二声部部分

5、 全体一起演唱

6、 歌曲处理

注意歌唱时要注意速度不宜过快,声音要轻柔,用“P”这一力度来演唱,音色可暗一些,但要唱得舒展,可告诉学生:这是刚刚入睡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朦胧的景色,后八小节可以加强力度,速度稍快,仿佛是小朋友从梦中步入了新奇的世界。这里在音色、速度、力度等方面可以和前小节形式对比。第9—12小节是全曲的高潮,应着重处理,以增强音乐的感染力。最后一句是音阶式下行,可以渐渐减弱力度,但情绪宜稍活跃些,以表现梦境中欢乐情景。

7、 全体一起演唱

注意演唱情绪

8、 加入领唱

女生领唱

男生领唱

教师领唱

9、 全体一起演唱

(二)、欣赏《铃兰》

1、 介绍此曲

铃兰,是生长在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呈椭圆形,夏季开白色小花,下垂似铃故名铃兰。《铃兰》这首童声合唱,通过生动的联想和亲切的咏唱,激发孩子们对祖国辽阔的大自然,对美丽的大森林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2、 听第一遍

思考:主旋律反复了几遍?

3、 听第二遍

作者在歌中除了歌声外,还用什么来表现清脆明亮的铃铛声?

4、 听第三遍

要求学生在欣赏时着重感受其多彩的和声变化,并随之产生联想,以感受和领悟音乐所表现的诗情画镜。

(四)、小结

 
 楼主| 发表于 2004-5-12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课《看龙船》

一、 教学内容

1、 歌曲《看龙船》 第一课时

2、 读谱知识

3、 综合训练(一)

二、 教学目的

1、 初步掌握歌曲内容,让学生感受赛龙船场面和兴奋、激动的情绪。

2、 认识切分音,并在歌唱中正确使用。

3、 通过按规定拍号为旋律添加节奏时值的练习,加强读谱知识的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歌曲《看龙船》

2、 综合训练(一)

四、 教材分析

《看龙船》这首歌宛如一副风俗画,绘声绘色地再现了五月端午节竞渡龙舟的热烈情景,为了较好地表达歌曲情绪和气氛,应该用饱满有力但又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乐节、乐句之间要采用快速换气的方法,还要把切分音上重音唱好。

五、 教学过程

(一) 发声练习

1、 气息练习

快吸慢呼 快吸快呼 慢吸慢呼

2

3、复习《欢乐颂》

(二) 读谱知识

是一种跨小节的切分节奏,重音处理的办法和以前学过的几种切分音一样,把后一拍(强拍)的重音移到前面的弱拍音上。

(三) 综合训练(一)

根据拍号为旋律添加缺少的节奏时值,使旋律而流畅。

综合训练是为旋律添加缺少的节奏时值标记,使旋律完整而流畅的创作练习,这是让初步让学生了解音乐旋律中节奏组合的知识,前后乐句在音调和节奏上相同或相似,是旋律写作的常用手法,这能保持旋律的前后统一。

(四) 新课《看龙船》

1、 导入:问:你们看过龙舟比赛吗?

师:每年到了五月端阳节时,汩罗江上人们举行龙

舟比赛,人们的劲头高涨,都想取得第一。龙

舟比赛是为了纪念屈原爷爷。今天我们就学习这

首歌曲《看龙舟》

2、 教师范唱

3、 节奏训练(板书)

4、 视唱(板书)

注意节奏准确,音要唱准

5、 唱全曲曲谱

分段演唱

男女生分别演唱

6、 朗读歌词

7、 加词演唱

反复练习,唱熟为止

(五) 小结

第四课《看龙船》

一、 教学内容

1、 歌曲《看龙船》 第二课时

2、 复习切分音

3、 欣赏《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

4、 民族乐器介绍(拨弦乐器)

二、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以急吸急呼和饱满有力的声音、表现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的兴奋、激动的情绪。

2、 介绍民族乐器中的拨弦乐器,并通过欣赏曲了解琵琶的表现力,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加深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歌曲《看龙舟》

2、 民族乐器介绍

四、 教学过程

(一) 发声练习

1

3、 气息训练

急吸急呼

(二) 复习读谱知识

切分音

1

2

注意拍齐

(三) 歌曲《看龙船》

1、 听磁带范唱

2、 复习曲谱

3、 加词演唱

4、 歌曲处理

启发学生联想比赛时热烈而紧张的情景。在力度上作各种变化,如:前奏后的6---12小节旋律不断上行,节奏紧密,表现观众期待比赛开始的热切心情;第13---20小节包含两个乐句,前一句音区较低,后乐句音区拔地而起,全在高音区,这两个乐句要在音量上分别作mpf的强烈对比,以表现观众因激烈的竞争场面而产生的激动心情和为比赛者鼓励的擂鼓呐喊。第21---26小节把这一乐句表达了岸上观众的欢欣雀跃的形象,旋律由低而高,可用“渐强”的力度变化把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第26小节中弱起的“哎”是后面乐句的句首,不要割裂,要注意节奏,唱准音高,不能叫喊,力度不宜过强,以突出后面的“喜”字。

第二段词的结尾处要唱得铿锵有力,干净利落。以收全曲。

5、 全体复唱

6、 加领唱

7、 全体一起演唱

(四) 民族乐器介绍(幻灯)

拨弦乐器除了扬琴是击弦发音外,都用指甲或拨子弹拨琴弦发音。

1、 柳琴:又称“柳叶琴”。高音弹拨乐器,原流行欲苏北鲁南一带。外形如琵琶,略小,张两根弦,七品,多在戏曲音乐中使用。柳琴发音清脆,表现力丰富,可演奏抒情、宽广的音调,主要伴奏乐器,也可独奏。

2、 琵琶:最早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音域宽广,低音区深沉,浑厚,余音较长。中音区明朗、圆润、柔美,高音区清脆、明亮,极高音发音清晰、纤细,较紧张,演奏慷慨激昂威武悲壮的武曲,又能演奏柔美、抒情、幽雅的文曲。

3、 阮:又称“阮咸”,古琵琶的一种。有低、中、大、小阮四种,演奏技巧简单,演奏方法及符号与琵琶相同。

4、 三弦:又称“弦子”,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音色响亮、浑厚个性较强,音域宽广,技巧灵活,表现力丰富。

5、 扬琴:又称“洋琴“,发源于波斯、伊拉克一带,演奏技巧基本相同,音色清脆、明亮,演奏技巧灵活,音域宽广,既能独奏,又能伴奏,表现力丰富。

6、 古筝:音域较广,达三个八度,音色轻雅秀丽,优美动听,低音区浑厚、结实、响亮,声音较浓,余音较长,中音区清亮、圆润,高音区清脆、纤细,声音较小,余音较长。

(五) 欣赏《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

1、 听第一遍

2、 介绍乐曲

这首歌曲由琵琶演奏,运用各种演奏技巧,生动地展开了这一感人的情景,并热情地歌颂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3、 听第二遍

分析乐曲

乐曲开始,描绘了“万里风雪盖高厚“的景象

随后乐曲采用了川江号子的某些特征节奏,描绘了战士们与惊涛恶浪搏斗的场面。

最后宣告英雄们终于战胜了大渡河。

4、 复听全曲

做听听想想

(六) 小结

 
 楼主| 发表于 2004-5-12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课《排排坐》

一、 教学内容

1、 歌曲《排排坐》 第一课时

2、 综合训练

二、 教学目的

1、 初步掌握歌曲内容,让学生感受广东民歌音调的特点。

2、 通过综合训练继续进行按拍号用节奏组织旋律的练习,提高学生读谱知识的运用能力,发展他们的音乐思维能力。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歌曲《排排坐》

2、节奏写作

四、 教材分析

《排排坐》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广东民歌。歌曲内容是以幼儿的生活琐事为题材,但却能引人回忆起自己的幼年时光的生活情景,并使人从天真无邪的孩子的纯朴言行中得到启示和教育。歌中颂扬的正是我国民族的优良的道德传统,是通过音乐艺术形象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行为道德规范教育的生动教材。歌曲是由三个各为六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五、 教学过程

(一) 发声练习

1、《欢乐颂》

注意气息是急吸急呼,咬字清楚

2、《铃儿响叮当》

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气氛

(二) 综合训练

按照指定的拍号,为下面各个小节添加节奏标记,构成流畅的旋律。

用节奏将无时值的旋律组织成通顺、流畅的旋律,这就不仅必须从节奏上,还得从旋律上考虑通顺、流畅与否。这一练习必须通过写、唱、听等活动进行,是鉴定练习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 新课《排排坐》

1、 导入:问:当桌子上有大小两个苹果,你和同学怎样分配?

师:下面咱们一起听一首广东的儿歌“排排坐,吃果

果,果儿甜嗉嗉,大家笑呵呵,你一个我一个,

大的分给你,小的留给我,互相谦让乐和和。”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广东儿歌《排排坐》。

2、 教师范唱

3、 节奏训练

分条进行练习

注意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拍齐,拍准确。

4、 视唱

①复习G大调的音阶

注意do在底二线

注意把音认准,节奏唱准

5、 全体一起唱曲谱

6、 朗读歌词

7、 加词演唱

唱熟为止

(四) 小结

第五课《排排坐》

一、 教学内容

1、 歌曲《排排坐》 第二课时

2、 欣赏《咚咚喹》

二、 教学目的

1、 继续学习歌曲,用甜美、圆润的歌声表达孩子们天真、友爱的情感,并感受广东民歌音调的特点。

2、 通过欣赏《咚咚喹》,初步体验多声部歌曲所表现的丰富、和谐的音响效果。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歌曲《排排坐》

2、 欣赏《咚咚喹》

四、 教学过程

(一) 发声练习

1、 气息练习

慢吸慢呼

急吸急呼

2、 《欢乐颂》

用急吸急呼方法

3、 《铃儿响叮当》

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

(二) 歌曲《排排坐》

1、 复习节奏

让学生听辨,说出来,再拍一拍

2、 复习曲谱

3、 听磁带范唱

4、 全体一起加词唱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solsi两音不同的感受,“si”这个音不经常使用,但一使用会造成新鲜的感觉,是广东民歌特有的风格和情调。

5、 歌曲处理

由于歌曲的节奏细密,因而有较多的一字多音,要求唱时既要圆滑连贯,又要做到音准和节奏正确,唱“乐和和”时,要以自然的声音和较小的音量唱好低音区的音,还可以把手或书本放置在头顶上,用这一方法来启示学生获得唱低音时的高位置感觉。

6、 全体复唱

整首歌曲以稍快的中速和亲切、欢快的情绪演唱

7、 请同学领唱

8、 全体一起演唱

(三) 欣赏《咚咚喹》

1、 介绍土家族主要分布的地区以及土族同胞的生活习俗。

2、 听第一遍

要求学生感受旋律所具有的纯朴、清新的民族特点,并体会由多声部演唱而形成的丰富、和谐的音响效果。

3、 分段听并分析

这首民歌采用了变奏曲式,将主题作五次变奏。

第一变奏:三声部合唱,第二声部任主题,其它呼应

第二变奏:四声部合唱

第三变奏:在主题的基础上,节奏拉宽,旋律优美流畅。

第四与第五变奏采用主调和声式积体,在主旋律的上下方以节奏性的和弦渲染了欢快热烈的气氛

尾声运用主题音调,使歌曲炽热,最后以贯穿始终的动机 结束全曲

4、 复听全曲

(四) 小结

第六课《我的小绵羊》

一、 教学内容

1、 歌曲《我的小绵羊》 第一课时

2、 读谱知识

3、 综合训练(一)

二、 教学目的

1、 初步掌握歌曲内容,让学生用歌声抒发对羊群,对家乡以及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2、 认识上波音记号并学习其唱法。

3、 感受单音、双音和三个音不同的音响效果。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歌曲《我的小绵羊》

2、 读谱知识

四、 教材分析

《我的小绵羊》这首歌曲形象生动鲜明,富有儿童情趣。歌词以第一人称的口气,稚嫩天真的语气,倾吐了对洁白可爱的小绵羊的喜爱之情,以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姐妹俩对自己出色劳动成果的喜悦和赞叹,巧妙地将景、物、情紧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副色彩绚丽而又充满感情的美妙图画。

五、 教学过程

(一) 发声练习

用平稳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来塑造宁静的夜晚景色。

(二) 读谱知识(板书)

波音是常用的装饰音之一。波音可分为上波音和下波音,本课只学习上波音,上波音是由该音向上方邻音迅速作一次交替而成。

(三) 综合训练(一)

和声:是指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规律同时发响,和声能使音乐增添更为丰富的色彩和表现力。

本课以听音的形式,结合课本中的表,使学生感觉到单音、和声音程及和弦在音响上的不同效果,三个音构成的和弦发出比两个音和一个音更为丰满厚实的音响。课本上仅是举例,教学时还可用类似的形式进行多次比较,以增强学生对和声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

(四) 新课《我的小绵羊》

1、 导入: 师:有一个小朋友他的家乡可美了。青青的大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在奔跑,在打滚儿,多么的可爱呀。姐姐用剪毛机把它们的羊毛剪下,堆成小山,仿佛天上的白云,小朋友特别喜爱他们的小绵羊,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就叫《我的小绵羊》。

2、 教师范唱

3、 拍节奏

4、 视唱(板书)

5、 唱全曲曲谱

反复练习唱熟为止

(五) 小结

第六课《我的小绵羊》

一、 教学内容

1、 歌曲《我的小绵羊》 第二课时

2、 综合训练(二)

3、 复习读谱知识

二、 教学目的

1、 继续学习歌曲,让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歌声表现小绵羊的可爱。

2、 按要求进行节奏时值组合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音乐写作能力。

3、 复习上波音记号。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歌曲《我的小绵羊》

2、 综合训练(二)

四、 教学过程

(一) 发声练习

轻声唱,声音柔和、优美

(二) 复习上波音(板书)

该音向上方邻音作一次交替而成

(三) 按照指定的拍号给下面这组音加上适当的节奏,构成流畅的旋律。

本课节奏练习,由于除拍号外没有更多的限制,因此可用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来完成,结构上是一个独立乐句,也可是两个乐句组成的乐句。

(四) 歌曲《我的小绵羊》

1、 教师范唱

听磁带范唱

2、 复习曲谱

注意曲谱中的上波音记号

3、 朗读歌词

4、 加词演唱

5、 歌曲讲解

歌曲由引子和两部分组成

引子为3/4拍,速度自由,节奏宽广,长音加延长记号,展现辽阔无限的草原景色,后改为2/4拍,以带舞蹈特点的节奏音型引出歌曲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歌词与旋律一字多音的结合,给人以流畅平滑,柔美抒情之感,随后,又响起前面已出现的羊儿写叫的音调,将歌曲导入第二部分,表现了劳动时欢快喜悦的心情。最后点出了歌曲的主题——我爱我的小绵羊。

6、 全体复唱

反复练习,纠正错误

(五) 小结

第六课《我的小绵羊》

一、 教学内容

1、 歌曲《我的小绵羊》 第三课时

2、 欣赏《快乐的罗嗦》

二、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歌声来表现小绵羊的可爱形象,抒发对羊群,对家乡以及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2、 通过欣赏,学习根据音乐的重复与对比来区分乐曲段落的方法,领略我国民族弹拨乐器合奏的丰富音色的表现力,感受我国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韵味。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歌曲《我的小绵羊》

2、 欣赏《快乐的罗嗦》

四、 教学过程

(一) 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时,在一字多音处做到声音连贯,在顿音处则应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并有弹性,但声音应始终保持一定位置。

(二) 歌曲《我的小绵羊》

1、 复习曲谱

2、 全体一起加词唱

3、 听磁带范唱

4、 请个别同学演唱

5、 全体一起演唱

6、 歌曲处理

开始八小节,歌中节奏舒展,旋律平滑,要唱的抒情而富有情趣,表现少年儿童对绵羊的喜爱和亲昵的情感。

前奏后9---16小节要唱得轻快活泼,吐字清楚,17---18小节“咩”速度渐慢,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表现绵羊温柔可爱的形象,后又转为2/4拍,以表现他们欢快的劳动情景,起到了与前半部分对比的作用。

“蓝天、白云、羊毛”要唱得舒展、宽广,以表现对大自然,对家乡的赞美,唱时要不应中断气息,而要一气呵成。

歌曲的速度是活泼的中板,曲末可作“渐慢”处理,在力度渐弱的配合下结束全曲。

7、 全体复唱

8、 请个别同学演唱

(三) 欣赏《快乐的罗嗦》

1、 学唱音乐的主题旋律

2、 听第一遍

这是一首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曲调简朴,短小精悍,旋律优美、流畅,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用彝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月琴奏出这段舞曲。

3、 听第二遍

在欣赏中,学生可将手放在高、中低的部位来表示不同的音区。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主题的重复,让学生模仿演奏动作感受乐曲的情绪,由于学生演奏动作会随音乐而加快,更能使学生体验乐曲所表现的欢乐和热烈的情绪。

4、 听第三遍

(四) 小结

 
 楼主| 发表于 2004-5-12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课《金扁担》

一、 教学内容

1、 歌曲《金扁担》 第一课时

2、 综合训练(一)

二、 教学目的

1、 初步掌握歌曲内容,让学生热情赞颂我国城乡的四化建设。

2、 通过综合训练(一),训练学生合唱时初步做到和声和谐、统一。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歌曲《金扁担》

2、 综合训练(一)

四、 教材分析

《金扁担》是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苗族儿童歌曲。五声宫,微交替调式,由带再现的三段体构成,歌曲以明快、活泼、流畅的音调抒发了迅猛发展的“四化”建设,给苗家人民带来的幸福与喜悦。歌中将公路喻为“金扁担”,挑着城乡奔“四化”,生动而形象地表达出苗家儿童对“四化”之路——幸福之路的赞美。

五、 教学过程

(一) 发声练习

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的练习曲,三声部由低声部开始,中、高声部逐一进入,各声部最后的延长音构成大调的五三和弦,旋律不断向上,和声色彩明亮,音量逐渐增强,表现了太阳徐徐升起的美好形象。

(二) 新课《金扁担》

1、 导入:师:新修的公路进山洼了,汽车嘀嘀到苗家,公路好像金扁担, 挑着城乡奔“四化”。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苗族儿童歌曲《金扁担》。

2、 教师范唱

3、 节奏训练(板书)

4、 复习F大调

F大调音阶

复习F大调各音的音位

5、 视唱(板书)

注意三拍子强拍一般在第一拍上,但为了更生动地表现苗家山寨人们翩翩起舞的那种喜悦心情,可将重拍放在第二拍,但 这样的节奏,重音还应放在第一拍。

6、 唱全曲曲谱

注意唱曲谱时可以暂不唱波音,而在唱歌词时使用,以便减轻学生在唱谱时的难度。

反复练习,唱熟为止

注意3/4拍和2/4拍交替要唱准节奏

(三) 小结

第七课《金扁担》

一、 教学内容

1、 歌曲《金扁担》 第二课时

2、 综合训练(二)

二、 教学目的

1、 继续学习歌曲,用优美的歌声和欢快的情绪,热情赞颂我国城乡的四化建设,合唱时做到声部和谐、统一。

2、 运用已学过的节奏写作知识和技巧,表达简单的音乐情绪和形象。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歌曲《金扁担》

2、 综合训练(二)

四、 教学过程

(一) 发声练习 幻灯

注意音量逐渐增强,和声色彩明亮

(二) 综合训练(二)

1、 徐缓、优美

2、 欢快、活泼

3、 雄壮

综合训练(二)是在以前为音组添加节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表现情绪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以下知识,①拍号的运用和乐曲情绪的关系,如雄壮的旋律常用2/4拍,宽广抒情的旋律常用4/4拍,优美、轻快的旋律选用3/4拍,②节奏和情绪表现的关系,抒情优美的旋律、其节奏比较舒展、活泼欢快的音调节奏比较紧密,雄壮的音乐与步伐节奏联系在一起。

(三) 歌曲《金扁担》

1、 复习节奏

2、 复习曲谱

全体一起唱,注意节奏要唱准

3、 听磁带范唱

4、 朗读歌词

5、 加词演唱

注意歌曲的旋律活泼优美,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2/4拍和3/4拍两种拍子的变换,使音乐的表现力更为丰富。波音的唱法,变化音和延长音记号的运用,惟妙惟肖地模仿羊儿咩咩叫声和孩子呼唤羊儿的招手动作,使歌曲的趣味倍增。

6、 全体复唱

唱熟为止

(四) 小结

第七课《金扁担》

一、 教学内容

1、 歌曲《金扁担》 第三课时

2、 欣赏《春节序曲》

二、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歌声来表现小绵羊的可爱形象,抒发对羊群,对家乡以及劳动热爱之情。

2、 通过欣赏,学习根据音乐的重复与对比来区分乐曲段落的方法,领略我国民族弹拨乐器合奏的丰富音色和表现力,感受我国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韵味。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歌曲《金扁担》

2、 欣赏《春节序曲》

四、 教学过程

(一) 歌曲《金扁担》

1、 复习曲谱

注意声音和谐

2、 听磁带范唱

3、 加词演唱

4、 歌曲处理

提示学生第一、三乐段要唱得活泼,有弹性,有如在快乐的舞蹈。教师可运用苗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第二乐段旋律优美舒展,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声音要连贯、优美,休止符处要唱得声断气连,不能造成中断的感觉。衬词“咧 也”应唱得弱而稍短,不宜过重过长。最后四小节处可作渐强的力度处理,以表达四化道路的宽广,前程的灿烂光辉。

5、 全体一起演唱

6、 请同学领唱

(二) 欣赏《春节序曲》

1、 乐曲介绍

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所作《春节序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3---1956年。乐曲以我国民间秧歌音调和陕北民歌为素材,旋律明快、优美,民族风格浓厚。情绪热烈。展现了一副人们在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喜气洋洋,互相祝贺,欢歌喜舞的热闹场面。

2、 听第一遍

《春节序曲》共分几个部分?

3、 乐曲分析

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C宫调式,引子以强烈的节奏、力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欢快情绪。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节奏紧缩,明快粗犷,表现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第二主题活泼流畅,长笛吹奏主题,表现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中部主题为C微调式,4/4拍,旋律优美,节奏舒展,速度缓慢,与第一段形成对比,表现人们互相亲切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小号将音乐引入第三部分,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最后加入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4、 听第二遍

5、 轻声跟着哼唱

(三) 小结

 
 楼主| 发表于 2004-5-13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豆~~~我有些不明白,怎么你的这个人音版第十册跟我的不一样呢?但跟我上学期教的第九册里的歌基本一样不过排序不同,很奇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13 9:11:47编辑过]
 
发表于 2004-5-13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R爱昵

不知道,我现在用的就是这个

 
 楼主| 发表于 2004-5-13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那你的第十册的书是不是小本,深咖啡色的?
 
发表于 2004-5-13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的版本是不是一样的?R爱昵,你们南山不是上艺术课吗?
 
发表于 2004-5-13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R爱昵

我们用的是小本!咖啡色没错!

 
 楼主| 发表于 2004-5-14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呀,我的也是啊,上面还有些纸折的小人呢!!

 
发表于 2004-5-15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R爱昵

我的教案就是这几课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5-16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豆的辛苦劳动!
 
发表于 2004-5-16 1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liujie192359

别客气@!

 
 楼主| 发表于 2004-5-28 1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游玩88,第十册教案在这里!
 
 楼主| 发表于 2004-5-31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才看到你回的帖子,虽然我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课本是一样版本内容不一样,不过还是很谢谢你把你的教案奉献出来,看到你的教案学到了不少!

 
发表于 2004-6-1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同志啊。

 
发表于 2004-6-16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期末了,大家别忘记把课后小节填写在每课后!
 
 楼主| 发表于 2004-7-7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豆,你真是太好了,我们都很感谢你!
 
发表于 2004-8-29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4-8-29 1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第九册。
 
发表于 2004-8-31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改过来了,第9册!
 
 楼主| 发表于 2004-9-1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09册?曲目表???????????????????????????????目录 ??? 第一课?朝夕 ????《清晨》 ????《晚风》 ????《晨景》(交响乐,贝多芬) ????《渔舟唱晚》(筝曲) ??? 第二课?农家乐 ????《赶圩归来啊哩哩》 ????《苹果丰收》 ????《丰收锣鼓》(民族管弦乐) ????《快乐的农夫》(钢琴独奏) ??? 第三课?足迹 ????《雨花石》 ????《我怎样长大》 ????《红梅赞》(女声-金曼独唱) ????《红星歌》 ????《歌唱二小放牛郎》 ??? 第四课?可爱的家 ????《外婆的澎湖湾》 ????《牧场上的家》 ????《天黑黑》(演唱) ????《可爱的家》(器乐曲) ????《回家》(轻音乐) ??? 第五课?故乡 ????《如今家乡山连山》 ????《故乡的小路》 ????《谁不说俺家乡好》(彭丽媛唱,民乐伴奏) ????《思乡曲》(小提琴曲,西洋管弦乐伴奏) ????《乡间的小路》(演唱) ??? 第六课?欢乐的少年 ????《雏鹰之歌》 ????《叮铃铃》 ????《可喜的一天》(童声齐唱) ????《罗马的松树》(管弦乐) ??? 第七课?雨花 ????《踩雨》 ????《雨中》 ????《踩雨》(童声独唱) ????《雨滴》(钢琴曲,肖邦曲) ????《暴风雨》 (管弦乐) ??? 第八课?冬雪 ????《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堆雪人》 ????《踏雪寻梅》(童声合唱) ????《打虎上山》(现代京剧) ????《乘雪橇》(管弦乐)

怎么又和我们用的书的目录不一样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