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李编辑推荐这篇乐梦新作的文章,顶一下。 对乐梦,我还想在此提一点建议:作为在报刊发表的文章,字数还需要精练,另外,你需要采纳论坛一些朋友们的建议,该改的改,该删的删,你的原作,我给你贴到这里,免得李编辑到处去翻你的作品。 ---------------------- 浅谈学校乐队组织与训练
——潜江市实验小学 尹 强
学校乐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组织学校乐队也是现代素质教育课外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质、充分表现学生音乐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如何训练一支高水平的学校乐队就成了一部分音乐老师不可回避的课题。 如何训练一支高水平的学校乐队,还需从“学校乐队”这几个字谈起。首先,“学校乐队”有它的不专业性,它不是专业的文艺团体,没有正规的乐队编制,没有专业的演奏水平。其次,乐队的成员具有不稳定性。乐队成员都是在校的中高年级学生,所以流动性很大,往往队员经过训练,在有了一定的演奏水平后就因为升学而离开了这个集体。同时,学校乐队的性质复杂,集体中的成员往往不是一个班级,有的甚至不是一个年级,因为年级不一样,所以年龄悬殊也相差较大,这些都决定了这是一个很难组织的临时集体。针对以上现状,如何组织训练学校乐队呢?以下就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学校乐队教学实践发表的一些看法。 一、科学选材,合理组队 合理组队的前提是挑选队员。学生不同音乐素质存在差异,乐队中各种乐器不同,它们对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如演奏弦乐需要音准较好的学生;演奏打击乐需要节奏感较强的学生,演奏铜管乐器需要牙齿整齐的学生等等。这就决定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参加乐队。因此,我们要做到人与乐器的最佳整合,科学的挑选队员。 一是严格选拔新队员。我们学校每年都要招收新队员,每年都对新队员进行测试,这样不仅保证了乐队成员的高素质性,还形成了竞争机制。曾经有这样一位同学,他在去年的管乐队员招生测试中音准节奏等音乐素质都表现的不错,可就是生理条件不允许——有的牙齿没长出来。因此他落选了,当时他的眼泪哗哗往下掉,我的心里也挺难受,可没有办法,我只得鼓励他下次再来。年他又来了,当我看到他满口洁白整齐的牙齿时我笑了,他也笑了。 二是因地制宜,科学定编。各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学生的音乐素质也会不一样。如城市的学校在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可能搞的好一些,学生的音乐素质、演奏技能也可能高一些;但有的学校条件差,学生可能根本就不会乐器。这就需要教师为这个乐队定性,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要组织一个偏铜管一点的乐队,还是偏电声一点的乐队,还是偏民族一点的乐队,科学的确定编制。如果有的农村学校因条件太差买不起乐器,怎么办?针对这种情况2000年我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开学第一天,我花了三十块钱买了15支竖笛,然后用垃圾桶当大鼓,用铁碗当高音打击乐器,用电子琴当低音乐伴奏乐器,用竖笛当旋律乐器,还自制了打击乐器竹板和塑料瓶沙锤,在准备齐了这些“乐器”后,我对队形进行了精心编排,按下列队形排列:
经过半年刻苦训练后,我带领这支“临时”乐队进行汇报演出,演出后反响特好,观众都说很有特色。这说明无论在多艰苦的条件下,咱们只要肯动脑筋就一定有用武之地。 二、循序渐进,科学训练 学校乐队的主体是学生,乐队训练是要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乐队训练过程也就是一种音乐技能的训练过程。这就决定了学校乐队训练必须循序渐进,讲究科学。 一是合理的选用教材,创编教材。教学必须要有教材,乐队教学也同样如此。学校乐队学生是主体,他们不是专业乐手,社会上很多专业乐器教程也不适合学校乐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材,进行分声部教学。我的做法是针对集体教学形成的个体差异,老队员与新队员水平的高低不同,自己创编教材,即利用自己已有的和声知识为学生写出不同声部难易不同的乐谱来,如: 1 1 1 1 3 3 3 3 |4 4 4 4 5 —|2 2 2 2 1 1 1 1 |7 7 7 7 1—| 1 1 5 5 |6 6 5 —|4 4 3 3 |2 2 1—| 1 5 1 5 |4 4 5 —|4 4 1 1 |5 5 1—| 以上乐谱是乐曲《闪烁的小星》中的一个片段。大家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即兴创编,但它的意义就在于它的高声部适合水平较高的队员演奏,中声部适合初级水平队员演奏,低声部则适合起步的学生演奏。这样不仅兼顾了不同层次队员的需要,而且在训练中还能产生美妙的和声效果,提高队员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是高效的利用时间,做到学校训练和家庭训练紧密结合。学校乐队是一个比班集体更为复杂的集体,它没有正规的教学课时。这种技能性的训练,只有熟才能生巧,队员演奏水平的提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做保证。我的做法是学校训练与家庭训练结合,持之以恒。在天气情况较好的条件下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训练,在天气情况不好或寒暑假则由家长督促在家里训练,教师每周进行一次总结。这样的时间安排就为乐队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 三是以点带面,全体进步。乐队在经过几年的成长后必然形成梯队。学校乐队的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不仅乐器种类参差不齐,而且演奏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个时候教师的训练一定要注意应以点带面突出重点。我的做法是教学以高水平的老队员为主,再从老队员中选出素质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小老师指导新队员的日常训练。这样不仅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沉重负担,而且还能高效的完成训练任务,形成乐队梯队的良性循环。 四是注重合作,形成整体。乐队是一个整体,即使队员的水平再高,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合作,也不可能达到集体演出的目的。合作能力可以通过多次排练实现,但学校乐队这种业余乐队对于专业总谱太难演奏和乐队编制不全,这两个困难来说,却是无法逾越的现实。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排练的乐曲烂熟于心,还要对学生的演奏水平了如指掌,实事求是的在现实中寻求解决办法。我在排练《北京喜讯到边寨》时就遇到过很多的困难。当看到总谱C段中531 531 531 ……这一段马蹄节奏时我的心凉了。因为在原曲的速度下我的学生根本就演奏不了,怎么办?经过慎重的考虑后我将这些马蹄节奏换成了连续的八分音符,最后以打击乐为衬托,演出效果居然不错。还有《北京喜讯到边寨》中有一段双簧管的solo,一支双簧管可能要八千多,不仅学校财力一时无法负担而且短时间内学生也不可能很好的演奏solo,最后我毅然将这段双簧管solo给了电子琴。演出后观众都说原滋原味。 三、充分展示,体验成功 应该说一支乐队如果脱离了展示的舞台,那么它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科学合理的组队,扎实有效的训练是乐队得到观众认可的基础,但观众认可却是从展示中获得的。因此,我们要认真时待每一次展示,让学生在充分展示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 一是给予每一个队员上舞台展示的机会。每年学校乐队都有很多的展示机会,如市政府各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学校的各种活动以及市里各科艺术节比赛等等。虽然这些活动较多,但这些活动对队员演奏水平要求较高,一般都只有老队员参加,而且观看的人数也极为有限。因此,很难让所有的队员得到全面的展示。有些心态好的队员可能会将这种情况做为动力,争取下次演出的机会,但有些心态不好的队员可能会泄气,致使训练水平滑坡。这时,一名乐队辅导教师决不能只满足于服从上级、学校活动的需要,还要自己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如每周的升旗仪式我都会让队员参加出旗,这些简单出旗曲目的演奏是以让他们在自己的同学老师面前充分的展示自己,找回自信。 还有每年我都会为乐队举行专场演奏会。这个音乐会所有节目都是队员们自编自演,其中不仅有老队员的高水平节目也有新队员的优秀节目。节目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合奏、重奏、独奏、伴奏演唱等。今年的专场演奏会所有的队员都参加了,一共演了三场。第一场演给即将加入的新同学和新同学家长看,反响很好!第二场又演给学校部分教师欣赏,最后应学校的要求又将这台节目通过闭路电视转播让全校的师生都欣赏到了这台节目。通过这种形式不仅提高了队员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也大面积的让队员得到了展示。 二是用成功感激励每个队员。在一次次的演出中,我都会适时的进行总结,因为只有在不断的演出中总结经验,寻找自信,才能百天竿头更进一步,才能让自负产生自豪感,产生凝聚力。当乐队在迎接新的比赛的训练过程中,我会不时的拿出以前乐队所获的奖杯来鼓励他们。上一次美育节,孩子们在经过两年的艰苦训练后在美育节优秀文艺节目演出中获得了一等奖,那时我看到孩子们笑得那么灿烂,那么甜。在实际工作中我也会将一些学生最值得骄傲的事情用相机记录下来,当作他们永久的纪念。这些相片中,有香港的大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和乐队孩子们的合影;有我国伟大戏剧家曹禺的三个女儿和乐队孩子们的合影。当孩子们拿到自己与这些这么有名气的爷爷奶奶的照片时,好多孩子都哭了!试想哪一种教育方式能让他们这样体验成功?我想我的学生们一生都不会忘记这些这么有意义的事情! 四、寓教育人,德艺双收 学校乐队训练也不是单一的技能训练,它与专业乐队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专业乐队是以“精艺”为宗旨而学校乐队是以“育人”为宗旨。它不仅要求知识技能的进步,更要求品德修养的进步。 一是在乐队训练中渗透德育。要想学会一门特长首先就得比别人付出得多,牺牲的多。我校队员们每天6:30必须到校进行训练,这一点我对他们要求很严格,因为这样做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毅力和学习习惯。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学校乐队的学生在班上的成绩、行为习惯等都是中等偏上的,有好多同学还是班上的班长。在乐队排练新曲目时,我也会给他们讲一些关于作品和作者的一些故事,如排练《北京喜讯到边寨》时我会告诉他们“喜讯”是粉碎四人帮的“喜讯”让他们知道一些近代史中国,也会结合音乐给他们讲一些关于边寨少数民族的故事。在排练《欢乐颂》时,我给他们讲贝多芬耳聋的故事,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 二是在乐队演出中渗透德育。乐队演出是一个非常好的进行德育教育的舞台。应该说每一次的演出都能让学生记忆犹新,都能让他们体验到课堂教育中所无法体验到的东西。如在我市曹禺文化周期间,我校乐队接到了曹禺纪念馆开馆仪式的演出任务。当时同学们欢欣鼓舞,在临演出之前的车上我对同学们说:“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曹禺的大女儿万黛,还有他的小女儿著名作家万方,二女儿万昭,有国家文联主席……你们知道你们这次演出代表谁的形象吗?”学生马上回答:“学校”。我又说:“那今天应该怎么办呢?”接下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同学们你帮我整理整理服装我帮你系系歪了的红领巾,随后整体都安静了下来。试想课堂教学中又怎能这么自然的让学生有如此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纪律观念呢? 乐队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又促进了乐队水平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的乐队已由成立之初的编制不全十多个人发展到了今天的编制基本齐全的六十多人。乐队自95年以来历届美育节都是文艺节目一等奖的得主,还参加了全国农村艺术教育现场会的演出,获得过中央电视教育馆录相汇演的一等奖。 我相信咱们只要能实事求是,肯动脑筋,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在“学校乐队教学”这块热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